[旧文重温]意大利三篇
Posted: 2009-02-15 23:58
最近太少旅行, 发旧文画饼充饥. 重温一下司汤达综合症.
----------------------------------------------------------------------------------
从火车离开奥地利进入意大利境内, 景色就不是很愉快了. 但是都没有看到MASTRE车站的时候吃惊. 这是威尼斯在大陆上的车站, 阴天里破旧脏乱得象十几年前中国内地小县城. 我一下心都凉了. 火车启动后上了跨海的大桥, 就看到碧蓝的大海里半沉半浮飘着的红瓦绿树, 象夕阳下水里几片秋叶, 令人屏息地美丽. 觉得也不是那么坏吧.
SANTA LUCIA车站有着浪漫的名字, 里面却又挤又脏. 我急急忙忙,只想把事情都办完赶快离开, 不必再来. 可是这是我们在意大利第一站, 事儿多了. 先要到TI(TOURIST INFORMATION)排老长的队拿城市地图和城市活动时间表. 再解决所有境内的火车票, 但是不知道车次, 售票处不卖. 只好先买全国列车时刻表, 付了4块钱后发现排列极其复杂, 看不懂. 而且车站里就有旅行社代售票, 并不需要时刻表,即使需要, 那破时刻表别人只卖两块多. 我回去要求退书, 那个摔锅不耐烦地白我一眼, 不退. 我心里破口大骂意大利落后, 我在美国什么时候见过东西不让退的? 但这是人家的地盘, 只好忍下来. 跑来跑去, 心里又着急, 一会儿就出了汗. 某人一把拉住我说, 不买票了, 先出去吧.
出来买张通票, 上了一条破VAPORETTO(水上巴士), 人多得船简直要沉了. 还是艘慢船, 十来米就又要摇摇晃晃地靠岸,启动时还要先后退. 大运河沿岸建筑有着精致的细节, 却乱糟糟地挤在一起, 象一堆废弃的古董. 上岸后穿过一条一米宽的小巷, 是稍微开阔的一个小广场, 干干净净的石板路, 没有车只有行人, 边上许多CAFE, 摆出成排的桌椅, 很多人在悠闲地喝咖啡或酒在聊天. 旁边一个高高的哥特式钟楼, 年代很老了吧.
晚上出来吃晚饭, 广场上许多餐馆都在门口用许多盆栽的常青灌木围出地方, 不高不低正好过滤行人的目光, 搭好顶棚, 摆出小小的方桌, 铺上深色织纹浆得笔挺的桌布, 玻璃酒杯反射出晃动的烛光, 十分诱人, 还有人在演奏音乐. 随便挑一家摆得比较漂亮的坐下, 侍者立即过来轻声问候, 十分殷勤.(在意大利我基本没有见过女侍) 9月是欧洲牡砺新上市的时候, 侍者说是BRITTANY 运来的, 点了半打生的, 放在冰上送上来. 刚入口就有惊艳的感觉, 清新爽脆, 鲜而不腥, 吃完后犹觉齿颊留香. 配着半杯酒下去, 立即乐不思蜀. 色拉是各种香菜, 西红柿, 紫色卷心菜, 给了橄榄油和醋自己拌. 蔬菜极好, 油特别地香, 又是赞叹半天. 面包是切片重烤的, 软软的只有表面燎上一点点烟火味, 滴一点蒜味橄榄油. 主菜点的是威尼斯风格鸡肝, 汤汁色泽很淡, 撒一点点切细的葱花,味道鲜美, 不觉油腻或腥气. 最后当然是提拉米苏, 威尼斯人的发明. 小小一份, 只有两个手指头宽, 两寸长, 却很厚, 层次均匀分明(这样才能每一口味道都恰到好处), 表面撒一层薄薄的可可粉. 入口即化, 飘飘然如同神仙. (在威尼斯我每个餐馆都点一份,发现真是各自不同, 各自精彩.) 菜上得不算慢, 但是下一道菜之前, 侍者决不来打扰你. 尤其是最后吃完以后, 根本不送帐单来. 我们等得不耐烦了, 叫住侍者, 他就好脾气地笑笑, 但是还是老半天不来. (来了以后觉得真便宜啊, 公布价格里面已经预先包了税和小费了) 开始真不习惯, 7点钟才开饭, 去早了决不接待, 一顿饭能吃三小时, 整个晚上都没了. 后来习惯了, 觉得真是文明啊, 一晚上就是好好享受一顿美餐, 并不需要别的节目, 意义就在吃本身. 这么慢慢享受精美食物, 也没人催促,特别有利不过量进食,难怪他们没有我们这里那么多大胖子. 真的接受了他们生活的方式, 适应了他们的节奏, 就明白他们多么懂得生活的艺术, 原来说他们落后真是判断得太早了.
第一晚就是大雷雨, 雷声响得地动山摇. 躺在床上发愁明天怎么出门呢. 不想醒来时雨已经停了, 太阳已经出来, 但有一点点薄雾. 走在小巷里吹来一阵轻风, 特别清凉. 阳光下小巷, 石板路, 小桥和小楼们看得分外真切, 非常意外地发现虽然都非常旧和残破, 其实出奇的干净. 也许每天的夜雨帮了忙吧. 走过小桥看到小运河的分支很干净, 朝着运河的窗台上是蓬蓬勃勃的亮丽的小花,在褪色的墙上分外鲜明, 就象老树桩上迸出的青葱新枝, 充满生机. 这里法律不许改变建筑的外貌, 所以那么残旧,其实细看之下这个城市并不是一个死城, 仍然有人居住, 而且是过得很好的人, 尽力维护和美化它. 就象我们住的旅馆, 外面古旧, 里面却装得富丽堂皇, 古董吊灯, 大红和金色的织锦的椅面和床罩, 还有崭新的现代化便利设施. (象我这种大俗人,要我呆在没有现代便利设备的地方, 怎么也不可能有浪漫的感觉.)当时的威尼斯是东西方贸易的通道, 现在在玻璃的金粉, 织锦的花纹中依然隐约可以想见当初的繁华.
我出来当然是为了去圣马可广场. 但是路上找音乐会售票处找了好一会, 很晚才到. 广场其实分成两部分, 相当两个足球场拼成一个转弯. 人自然是多的, 但是不拥挤. 最重要的事, 大家都不着急,也没什么目的地, 就是闲逛而已, 后来在其它城市就很少能这么从容了. 鸽子多得不得了, 买一小包玉米, 它们就看见了, 象一片云一样卷过来. 难怪师太要让她的马可表演"万鸽归空"(<<风信子>>). 走过广场上那家著名的欧洲最早的咖啡馆, 浪子卡萨诺瓦,拜伦, 甚至五弟阿伦泡过的CAFFE FLORIAN,往里瞅一眼, 好象都预定了, 连外面广场上的位子都满了. 广场正对着几个岛, 那些岛上的建筑多是哥特风格,许多高高的尖顶, 只有ACADEMIA岛上的教堂是巴洛克风格的拱顶. 没有什么树, 这些建筑都直接站在水里. 连广场本身都和海面平齐, 微浪打湿了靠边的地面.中午正是人最多的时候, 住在远一点地方的人都来了, 钟楼和宫殿外排了老长的队,那就吃个午饭, 先去LIDO岛吧.
在广场背后进了一家小小装得挺有味道的RISTORANTE. 这里吃饭都不上水的, 要点. 就随便点了水, 上来居然是名牌矿泉水. 只点了一份番茄米线. 上来是乳白的米线, 正中间只搁一小勺番茄酱, 不比我平时在食堂吃的一大盘血呼拉的红. 吃起来象用上汤预先煮的, 当我尝到番茄酱时, 更是觉得舌头鲜得都掉了. 最新鲜熟透的西红柿现做的, 搁了一点点最纯洁的处女油. 那么简单的家常小菜, 只用那么简单的原料, 却都用最好的, 做得那么精致, 实在是最见功力的. (可怜我一向在食堂最爱吃的就是这一道, 回来之后恐怕有一段时间都不想吃了. 在这里意大利餐馆吃的也不能比.)
LIDO岛只要坐一站水上巴士,两天前威尼斯电影节刚刚在这里结束. 一上来第一个感觉是: 有车. 很典型的一个现代化的海岛城市, 有很漂亮的度假村. 想象着美女摔锅衣香鬓影云集的盛况, 十分神往. 长长的平滩上成列的草顶小屋, 给海滩上活动的人休息,看着有趣. 躺在沙滩上晒太阳, 看众多生气蓬勃的美女摔锅, 好象和任何别的海滩也没有大不同, 可是想到几步之遥完全是另一个世界, 简直奇妙.
回来时总算看到夕阳下正面的圣马可, 万顷碧波之中是高大砖红色的尖塔, 精致彩绘的教堂, 还有给岁月洗得的褪色的雄伟的宫殿.满是人群和鸽群的广场, 都给夕阳染上了金色, 象一支巨大的船只切入海中,缓缓下沉.
宫殿倒没什么可看的, 昔日的辉煌都已暗淡. 其实当年的威尼斯作为一个民主城邦, 大概很平民化,没有明确的君权,所以公爵府只是一座聚会场所. 有四幅巨大的世界地图, 是马可波罗旅行回来指导所绘. 各高达六七米,宽达十米. 我高高兴兴地坐下掏出小小双筒望远镜细看半天, 除了澳洲南极洲, 没什么明显错误, 令我大失所望.
回到上一天的地方晚饭,居然不开, 白天看清楚了招牌是TRATTORIA,就是小酒馆, 才知道为什么比较便宜. 沿街走下去, 所有的餐馆都在路上围出地方, 外面有完全的菜单, 挑了一家菜单看着不错的就坐下. 这是一家RISTORANTE, 菜单选择更多一点. 侍者真是一个大摔锅, 有三十多了吧, 棱角分明的脸, 高大挺拔的身材, 穿着正式的长长白围裙, 外罩黑色小礼服, 神气得很. 这种地方每天都有不同的菜单, 保证有最新鲜的原料. 他们的 LAMB CUTLET就是小小的带骨羊排烤得半熟切开浇上带有葡萄酒的浓汁, 嫩滑淳香, 吃完切下的肉后, 我不顾旁人捻起来啃得干干净净. 他们的面包有点象苏打饼, 有一点点盐在里面, 干干的脆脆的薄薄的一大块. CREME BRULEE也做得好, 上面的一层糖壳焦脆, 下面香滑. 吃饱了才开始东张西望, 旁边有一对情侣, 女孩子长得象舒祺, 穿黑色晚装, 一头长长卷发落到裸露的肩上, 大眼睛里有小火焰在跳动(是烛光吧, 也有可能是我已经喝昏了头)
吃完已经10点半, 我提议到CAFFE FLORIAN喝咖啡去, 那里9点后有大型演出. 过去发现已经关门, 演出已经几乎结束了, 站在广场上通过望远镜, 看到两个披挂得象孔雀的女高音. 不管了, 我们跳上一班空空的VAPORETTO走了. 渐渐远离喧嚣, 沿岸房子没有什么灯光, 只有时而露出来的小巷里的路灯, 倒影随水波荡漾. 大运河里异常安静,水浪轻轻地拍打,偶尔有一两艘水上的士或GONDOLA载着晚归的游客滑过.
下一天早上去MURANO岛参观玻璃厂. 看着一团通红的糖球变成流金溢彩的成品, 大家纷纷鼓掌.岛上是威尼斯玻璃的原产地, 明显便宜很多, 可是我很惭愧地说, 成批地卖我就没了购物欲, 还是在城里当珍宝一样,每样都独一件摆好, 打了灯光, 看着比较诱人. 午饭是简单的吞拿鱼色拉, 有一种特殊的香菜, 有点苦苦的配着油十分爽口. 面包有点象手指饼但没有巧克力. 坐在港口边吃饱,懒懒地晒南欧的阳光,有一点点困.
回到主岛, 码头上是个GELATERIA, 买了个蛋筒乐滋滋地沿着小巷回旅馆(那时我还没有到过佛罗伦萨和罗马, 很容易满足). 小巷往往是风口, 非常阴凉. 两边的旧旧砖墙摸上去凉汵汵的, 却也不湿, 没有青苔. 路上看到许多小院里种满花木, 爬将出来, 或者探出头来. 穿过的小桥很多, 中午时分吧, 全城在午餐或午觉, 小河汊里也没什么船. 其实要看威尼斯老城之美, 坐GONDOLA最好, 因为所有的建筑都是依水而建. 走路过桥时觉得好好的景观又断了, 象穿过无数的碎片. 路过一个小小的市场, 买了一大把葡萄和生枣, 还在一个花店停留了半天. 威尼斯人顶爱绿化自己的地方, 花店里应有尽有, 尤其是一棵一人高的栀子, 午后时分特别地香,令人迷惑.
晚上要去ACADEMIA的9点的音乐会, 想到餐馆都7点才开, 决定去表演的附近晚饭. 坐水上巴士到了 ACADEMIA 桥. 这是大运河上仅有的三座桥之一, 还是威尼斯少见的木桥. 据说当年旧桥坏了, 修了个临时的木桥, 结果人人都喜欢这个临时的替代品, 就没有变动. 很高的桥, 海面在夕阳下闪着金光, 背后是ACADEMIA岛的教堂. 桥上很多人在闲荡, 包括流浪的艺术家. 我们请一个坐在台阶上画风景写生的瘦高欧洲摔锅照相. 近看发现他非常地脏, 但笑起来真是魅力无穷.
这次晚饭是我在威尼斯吃得最好的. VERONA 产的白葡萄酒非常香醇, 喝起来象水一样, 舒舒服服就下去了, 没有酒精的感觉. 倒了小半瓶下去, 才发现不行了, 开始上头. 头菜(PRIMO PIATTO)是蚬炒米线(SPAGETTI WITH CLAM), 小小的很新鲜的蚬, 加了一点点细细的香菜(PARSLEY). 主菜(SECONDO PIATTO)是烤鲈鱼(ROASTED SEA BASS). 整条的加了一点橄榄腌好, 外皮烤得酥脆, WOW, 真是太香了. 当然还有餐馆特制的晚餐面包, 色拉和提拉米苏(都是新鲜现做没有一家做的完全相同, 各有独到之处). 中间上洗手间, 路过色拉台, 看到他们的大厨在拌虾仁色拉, 色泽鲜艳夺目, 口水都下来了. 在花园座位里可以放胆看广场上的美女摔锅又不必担心被人看了去, 因为有高齐眼眉的灌木遮掩. 有人在奏乐跳舞, 但是我觉得还是有一对随电子音乐跳舞的小人好玩. 哈哈, 这边来了只好趣怪的小狐狸狗狗, 那边也来了一只一样的, 他们一见如故, 主人怎么拉也不走了,只好停下来交谈.
葡萄酒还在脑子里作用, 音乐还在耳边回响, 我们坐上了一条GONDOLA. 黑色发亮的漆, 描金雕花, 红色的地毯, 织锦面的古董式椅子, 还有长长的丝绒编织的带长长流苏的THROW(中文叫什么? 就是象披肩, 给坐沙发的人用的盖毯). 划手都是摔锅, 穿着红白条纹的T-SHIRT, 草帽上有长长的飘带. 我两天里迅速习惯了威尼斯的破旧, 只觉得好浪漫, 反而 觉得这些GONDOLA简直崭新漂亮得有点俗气. 鲁迅先生讲过一个笑话, 有个暴发户买了周鼎, 雇人擦得噌亮, 别人笑他, 说这就不象古董了. 他很不明白地说, 这古董当年不就是这么亮堂堂的么? 那个人就很惭愧. 我大概也犯了那人的毛病吧.
躲开了有人高歌的旅游团包的GONDOLA, 离开了拥挤的大运河, 我们进入了ACADEMIA的小河道. 温柔的夜晚, 深蓝的夜空, 有一弯橙黄的新月, 城市在海浪声中渐渐入睡. 划手经过一个亮灯的小楼, 在黑暗的河道里, 叫了一声马利亚, 阳台上窗户迅速打开, 却没有回答. 我8卦精神发作, 努力半天也没有看清是否美女, 遗憾啊. 这个阳台情节, 在莎翁的戏剧里, 十日谈的故事里, 梅里美的小说里一再运用, 简直成了意大利浪漫传奇的不可分割的部分, 亲眼看到, 还是粉激动. 想到着这里过去住的是多么充满激情的民族, 立即觉得连寂静的空气中都有了浪漫气息, 生动鲜活起来.
灯出奇的少, 据说真正的本地人由于洪水, 高企的房价,维修费用和生活费, 大多已经放弃离开, 大部分住宅是有钱的外国人的度假屋, 一年只住一两周.说整个城市在渐渐沉没一点儿也不夸张, 路上看到许多建筑本来入口对着水的, 一楼的门已经被淹没了一尺, 看得惊心动魄. 旧时的金殿, 金粉已经剥落, 大理石雕的屋檐门柱已经发黑, 浪子卡萨诺瓦的旧宅,已经残破. 这是一个带着昔日繁华的印记, 岁月沧桑的痕迹,渐渐死去的城市. 只有这个时候, 才有一点地老天荒的感觉.
走在小巷里 "瞎逛"很有趣, 那么暗暗的荫凉, 两边的店里内容丰富. 喜欢看那些威尼斯狂欢节的金碧辉煌的面具, 头套和服装, 也喜欢那种小小的拿在手里只遮住半边脸的面具, 都是用金色和冷色勾出来的凤眼和尖尖鼻子, 十足狐狸精模样. 玻璃么, 就是那种熔金销玉的感觉. 这里拿手的就是MOSAIC, 就是一小块一小块玻璃烧融了在一起. 最喜欢的是灯罩, 一开灯绚烂的色彩就柔和地流动起来. 时装和食品原料店到下一篇再说吧. 看人还是最大乐趣之一. 整个VENICE有点象HAWAII, 一个大度假村一样. 全世界的人都有, 就是意大利人不多, 学生也特别少. 说实在的象我们这样的新中年旧中年最多,所以青年打折卡放宽年龄要求. 不同的是带狗狗的特别多, 大概因为在大陆上, 欧洲人可以开车, 坐车来吧. 某人忽发奇问, 这个城市没有车, 怎么运东西和修房子呢? 我早就悄悄注意到东西都是用小船运进小运河, 然后用手工的小推车运. 那些修房子的大家伙都是装在船上, 就象这里装在车上.
中午尝了MUCHEES, 就是很多做好的小菜, 我喜欢吃嫩嫩的茄子. 晚饭时头台是挖好的蟹肉, 拌上香料和醋, 盛在红红的壳里. 主菜是墨鱼汁拌面.
要走那天把背包带到火车站, 买份薄薄小小的三明治, 坐在广场台阶上吃, 一边悠闲地看人. 台阶下就是大运河, 船来船往忙得很. 这个时候我发现我早已经爱上了这个城市的繁忙和满不在乎的劲头.旁边是一座很高的石桥, 人也特别多. 看到一个女孩子吃力地把及腰的大箱子往台阶上拖, 笑着指给某人看. 他说, 你没看见她老妈呢. 果然是一个更大的箱子, 真是有其母必有其女. 鸽子还是老多, 却比圣马可安静多了, 我们就开开心心地坐广场上享受最后一点在威尼斯的时光.
----------------------------------------------------------------------------------
从火车离开奥地利进入意大利境内, 景色就不是很愉快了. 但是都没有看到MASTRE车站的时候吃惊. 这是威尼斯在大陆上的车站, 阴天里破旧脏乱得象十几年前中国内地小县城. 我一下心都凉了. 火车启动后上了跨海的大桥, 就看到碧蓝的大海里半沉半浮飘着的红瓦绿树, 象夕阳下水里几片秋叶, 令人屏息地美丽. 觉得也不是那么坏吧.
SANTA LUCIA车站有着浪漫的名字, 里面却又挤又脏. 我急急忙忙,只想把事情都办完赶快离开, 不必再来. 可是这是我们在意大利第一站, 事儿多了. 先要到TI(TOURIST INFORMATION)排老长的队拿城市地图和城市活动时间表. 再解决所有境内的火车票, 但是不知道车次, 售票处不卖. 只好先买全国列车时刻表, 付了4块钱后发现排列极其复杂, 看不懂. 而且车站里就有旅行社代售票, 并不需要时刻表,即使需要, 那破时刻表别人只卖两块多. 我回去要求退书, 那个摔锅不耐烦地白我一眼, 不退. 我心里破口大骂意大利落后, 我在美国什么时候见过东西不让退的? 但这是人家的地盘, 只好忍下来. 跑来跑去, 心里又着急, 一会儿就出了汗. 某人一把拉住我说, 不买票了, 先出去吧.
出来买张通票, 上了一条破VAPORETTO(水上巴士), 人多得船简直要沉了. 还是艘慢船, 十来米就又要摇摇晃晃地靠岸,启动时还要先后退. 大运河沿岸建筑有着精致的细节, 却乱糟糟地挤在一起, 象一堆废弃的古董. 上岸后穿过一条一米宽的小巷, 是稍微开阔的一个小广场, 干干净净的石板路, 没有车只有行人, 边上许多CAFE, 摆出成排的桌椅, 很多人在悠闲地喝咖啡或酒在聊天. 旁边一个高高的哥特式钟楼, 年代很老了吧.
晚上出来吃晚饭, 广场上许多餐馆都在门口用许多盆栽的常青灌木围出地方, 不高不低正好过滤行人的目光, 搭好顶棚, 摆出小小的方桌, 铺上深色织纹浆得笔挺的桌布, 玻璃酒杯反射出晃动的烛光, 十分诱人, 还有人在演奏音乐. 随便挑一家摆得比较漂亮的坐下, 侍者立即过来轻声问候, 十分殷勤.(在意大利我基本没有见过女侍) 9月是欧洲牡砺新上市的时候, 侍者说是BRITTANY 运来的, 点了半打生的, 放在冰上送上来. 刚入口就有惊艳的感觉, 清新爽脆, 鲜而不腥, 吃完后犹觉齿颊留香. 配着半杯酒下去, 立即乐不思蜀. 色拉是各种香菜, 西红柿, 紫色卷心菜, 给了橄榄油和醋自己拌. 蔬菜极好, 油特别地香, 又是赞叹半天. 面包是切片重烤的, 软软的只有表面燎上一点点烟火味, 滴一点蒜味橄榄油. 主菜点的是威尼斯风格鸡肝, 汤汁色泽很淡, 撒一点点切细的葱花,味道鲜美, 不觉油腻或腥气. 最后当然是提拉米苏, 威尼斯人的发明. 小小一份, 只有两个手指头宽, 两寸长, 却很厚, 层次均匀分明(这样才能每一口味道都恰到好处), 表面撒一层薄薄的可可粉. 入口即化, 飘飘然如同神仙. (在威尼斯我每个餐馆都点一份,发现真是各自不同, 各自精彩.) 菜上得不算慢, 但是下一道菜之前, 侍者决不来打扰你. 尤其是最后吃完以后, 根本不送帐单来. 我们等得不耐烦了, 叫住侍者, 他就好脾气地笑笑, 但是还是老半天不来. (来了以后觉得真便宜啊, 公布价格里面已经预先包了税和小费了) 开始真不习惯, 7点钟才开饭, 去早了决不接待, 一顿饭能吃三小时, 整个晚上都没了. 后来习惯了, 觉得真是文明啊, 一晚上就是好好享受一顿美餐, 并不需要别的节目, 意义就在吃本身. 这么慢慢享受精美食物, 也没人催促,特别有利不过量进食,难怪他们没有我们这里那么多大胖子. 真的接受了他们生活的方式, 适应了他们的节奏, 就明白他们多么懂得生活的艺术, 原来说他们落后真是判断得太早了.
第一晚就是大雷雨, 雷声响得地动山摇. 躺在床上发愁明天怎么出门呢. 不想醒来时雨已经停了, 太阳已经出来, 但有一点点薄雾. 走在小巷里吹来一阵轻风, 特别清凉. 阳光下小巷, 石板路, 小桥和小楼们看得分外真切, 非常意外地发现虽然都非常旧和残破, 其实出奇的干净. 也许每天的夜雨帮了忙吧. 走过小桥看到小运河的分支很干净, 朝着运河的窗台上是蓬蓬勃勃的亮丽的小花,在褪色的墙上分外鲜明, 就象老树桩上迸出的青葱新枝, 充满生机. 这里法律不许改变建筑的外貌, 所以那么残旧,其实细看之下这个城市并不是一个死城, 仍然有人居住, 而且是过得很好的人, 尽力维护和美化它. 就象我们住的旅馆, 外面古旧, 里面却装得富丽堂皇, 古董吊灯, 大红和金色的织锦的椅面和床罩, 还有崭新的现代化便利设施. (象我这种大俗人,要我呆在没有现代便利设备的地方, 怎么也不可能有浪漫的感觉.)当时的威尼斯是东西方贸易的通道, 现在在玻璃的金粉, 织锦的花纹中依然隐约可以想见当初的繁华.
我出来当然是为了去圣马可广场. 但是路上找音乐会售票处找了好一会, 很晚才到. 广场其实分成两部分, 相当两个足球场拼成一个转弯. 人自然是多的, 但是不拥挤. 最重要的事, 大家都不着急,也没什么目的地, 就是闲逛而已, 后来在其它城市就很少能这么从容了. 鸽子多得不得了, 买一小包玉米, 它们就看见了, 象一片云一样卷过来. 难怪师太要让她的马可表演"万鸽归空"(<<风信子>>). 走过广场上那家著名的欧洲最早的咖啡馆, 浪子卡萨诺瓦,拜伦, 甚至五弟阿伦泡过的CAFFE FLORIAN,往里瞅一眼, 好象都预定了, 连外面广场上的位子都满了. 广场正对着几个岛, 那些岛上的建筑多是哥特风格,许多高高的尖顶, 只有ACADEMIA岛上的教堂是巴洛克风格的拱顶. 没有什么树, 这些建筑都直接站在水里. 连广场本身都和海面平齐, 微浪打湿了靠边的地面.中午正是人最多的时候, 住在远一点地方的人都来了, 钟楼和宫殿外排了老长的队,那就吃个午饭, 先去LIDO岛吧.
在广场背后进了一家小小装得挺有味道的RISTORANTE. 这里吃饭都不上水的, 要点. 就随便点了水, 上来居然是名牌矿泉水. 只点了一份番茄米线. 上来是乳白的米线, 正中间只搁一小勺番茄酱, 不比我平时在食堂吃的一大盘血呼拉的红. 吃起来象用上汤预先煮的, 当我尝到番茄酱时, 更是觉得舌头鲜得都掉了. 最新鲜熟透的西红柿现做的, 搁了一点点最纯洁的处女油. 那么简单的家常小菜, 只用那么简单的原料, 却都用最好的, 做得那么精致, 实在是最见功力的. (可怜我一向在食堂最爱吃的就是这一道, 回来之后恐怕有一段时间都不想吃了. 在这里意大利餐馆吃的也不能比.)
LIDO岛只要坐一站水上巴士,两天前威尼斯电影节刚刚在这里结束. 一上来第一个感觉是: 有车. 很典型的一个现代化的海岛城市, 有很漂亮的度假村. 想象着美女摔锅衣香鬓影云集的盛况, 十分神往. 长长的平滩上成列的草顶小屋, 给海滩上活动的人休息,看着有趣. 躺在沙滩上晒太阳, 看众多生气蓬勃的美女摔锅, 好象和任何别的海滩也没有大不同, 可是想到几步之遥完全是另一个世界, 简直奇妙.
回来时总算看到夕阳下正面的圣马可, 万顷碧波之中是高大砖红色的尖塔, 精致彩绘的教堂, 还有给岁月洗得的褪色的雄伟的宫殿.满是人群和鸽群的广场, 都给夕阳染上了金色, 象一支巨大的船只切入海中,缓缓下沉.
宫殿倒没什么可看的, 昔日的辉煌都已暗淡. 其实当年的威尼斯作为一个民主城邦, 大概很平民化,没有明确的君权,所以公爵府只是一座聚会场所. 有四幅巨大的世界地图, 是马可波罗旅行回来指导所绘. 各高达六七米,宽达十米. 我高高兴兴地坐下掏出小小双筒望远镜细看半天, 除了澳洲南极洲, 没什么明显错误, 令我大失所望.
回到上一天的地方晚饭,居然不开, 白天看清楚了招牌是TRATTORIA,就是小酒馆, 才知道为什么比较便宜. 沿街走下去, 所有的餐馆都在路上围出地方, 外面有完全的菜单, 挑了一家菜单看着不错的就坐下. 这是一家RISTORANTE, 菜单选择更多一点. 侍者真是一个大摔锅, 有三十多了吧, 棱角分明的脸, 高大挺拔的身材, 穿着正式的长长白围裙, 外罩黑色小礼服, 神气得很. 这种地方每天都有不同的菜单, 保证有最新鲜的原料. 他们的 LAMB CUTLET就是小小的带骨羊排烤得半熟切开浇上带有葡萄酒的浓汁, 嫩滑淳香, 吃完切下的肉后, 我不顾旁人捻起来啃得干干净净. 他们的面包有点象苏打饼, 有一点点盐在里面, 干干的脆脆的薄薄的一大块. CREME BRULEE也做得好, 上面的一层糖壳焦脆, 下面香滑. 吃饱了才开始东张西望, 旁边有一对情侣, 女孩子长得象舒祺, 穿黑色晚装, 一头长长卷发落到裸露的肩上, 大眼睛里有小火焰在跳动(是烛光吧, 也有可能是我已经喝昏了头)
吃完已经10点半, 我提议到CAFFE FLORIAN喝咖啡去, 那里9点后有大型演出. 过去发现已经关门, 演出已经几乎结束了, 站在广场上通过望远镜, 看到两个披挂得象孔雀的女高音. 不管了, 我们跳上一班空空的VAPORETTO走了. 渐渐远离喧嚣, 沿岸房子没有什么灯光, 只有时而露出来的小巷里的路灯, 倒影随水波荡漾. 大运河里异常安静,水浪轻轻地拍打,偶尔有一两艘水上的士或GONDOLA载着晚归的游客滑过.
下一天早上去MURANO岛参观玻璃厂. 看着一团通红的糖球变成流金溢彩的成品, 大家纷纷鼓掌.岛上是威尼斯玻璃的原产地, 明显便宜很多, 可是我很惭愧地说, 成批地卖我就没了购物欲, 还是在城里当珍宝一样,每样都独一件摆好, 打了灯光, 看着比较诱人. 午饭是简单的吞拿鱼色拉, 有一种特殊的香菜, 有点苦苦的配着油十分爽口. 面包有点象手指饼但没有巧克力. 坐在港口边吃饱,懒懒地晒南欧的阳光,有一点点困.
回到主岛, 码头上是个GELATERIA, 买了个蛋筒乐滋滋地沿着小巷回旅馆(那时我还没有到过佛罗伦萨和罗马, 很容易满足). 小巷往往是风口, 非常阴凉. 两边的旧旧砖墙摸上去凉汵汵的, 却也不湿, 没有青苔. 路上看到许多小院里种满花木, 爬将出来, 或者探出头来. 穿过的小桥很多, 中午时分吧, 全城在午餐或午觉, 小河汊里也没什么船. 其实要看威尼斯老城之美, 坐GONDOLA最好, 因为所有的建筑都是依水而建. 走路过桥时觉得好好的景观又断了, 象穿过无数的碎片. 路过一个小小的市场, 买了一大把葡萄和生枣, 还在一个花店停留了半天. 威尼斯人顶爱绿化自己的地方, 花店里应有尽有, 尤其是一棵一人高的栀子, 午后时分特别地香,令人迷惑.
晚上要去ACADEMIA的9点的音乐会, 想到餐馆都7点才开, 决定去表演的附近晚饭. 坐水上巴士到了 ACADEMIA 桥. 这是大运河上仅有的三座桥之一, 还是威尼斯少见的木桥. 据说当年旧桥坏了, 修了个临时的木桥, 结果人人都喜欢这个临时的替代品, 就没有变动. 很高的桥, 海面在夕阳下闪着金光, 背后是ACADEMIA岛的教堂. 桥上很多人在闲荡, 包括流浪的艺术家. 我们请一个坐在台阶上画风景写生的瘦高欧洲摔锅照相. 近看发现他非常地脏, 但笑起来真是魅力无穷.
这次晚饭是我在威尼斯吃得最好的. VERONA 产的白葡萄酒非常香醇, 喝起来象水一样, 舒舒服服就下去了, 没有酒精的感觉. 倒了小半瓶下去, 才发现不行了, 开始上头. 头菜(PRIMO PIATTO)是蚬炒米线(SPAGETTI WITH CLAM), 小小的很新鲜的蚬, 加了一点点细细的香菜(PARSLEY). 主菜(SECONDO PIATTO)是烤鲈鱼(ROASTED SEA BASS). 整条的加了一点橄榄腌好, 外皮烤得酥脆, WOW, 真是太香了. 当然还有餐馆特制的晚餐面包, 色拉和提拉米苏(都是新鲜现做没有一家做的完全相同, 各有独到之处). 中间上洗手间, 路过色拉台, 看到他们的大厨在拌虾仁色拉, 色泽鲜艳夺目, 口水都下来了. 在花园座位里可以放胆看广场上的美女摔锅又不必担心被人看了去, 因为有高齐眼眉的灌木遮掩. 有人在奏乐跳舞, 但是我觉得还是有一对随电子音乐跳舞的小人好玩. 哈哈, 这边来了只好趣怪的小狐狸狗狗, 那边也来了一只一样的, 他们一见如故, 主人怎么拉也不走了,只好停下来交谈.
葡萄酒还在脑子里作用, 音乐还在耳边回响, 我们坐上了一条GONDOLA. 黑色发亮的漆, 描金雕花, 红色的地毯, 织锦面的古董式椅子, 还有长长的丝绒编织的带长长流苏的THROW(中文叫什么? 就是象披肩, 给坐沙发的人用的盖毯). 划手都是摔锅, 穿着红白条纹的T-SHIRT, 草帽上有长长的飘带. 我两天里迅速习惯了威尼斯的破旧, 只觉得好浪漫, 反而 觉得这些GONDOLA简直崭新漂亮得有点俗气. 鲁迅先生讲过一个笑话, 有个暴发户买了周鼎, 雇人擦得噌亮, 别人笑他, 说这就不象古董了. 他很不明白地说, 这古董当年不就是这么亮堂堂的么? 那个人就很惭愧. 我大概也犯了那人的毛病吧.
躲开了有人高歌的旅游团包的GONDOLA, 离开了拥挤的大运河, 我们进入了ACADEMIA的小河道. 温柔的夜晚, 深蓝的夜空, 有一弯橙黄的新月, 城市在海浪声中渐渐入睡. 划手经过一个亮灯的小楼, 在黑暗的河道里, 叫了一声马利亚, 阳台上窗户迅速打开, 却没有回答. 我8卦精神发作, 努力半天也没有看清是否美女, 遗憾啊. 这个阳台情节, 在莎翁的戏剧里, 十日谈的故事里, 梅里美的小说里一再运用, 简直成了意大利浪漫传奇的不可分割的部分, 亲眼看到, 还是粉激动. 想到着这里过去住的是多么充满激情的民族, 立即觉得连寂静的空气中都有了浪漫气息, 生动鲜活起来.
灯出奇的少, 据说真正的本地人由于洪水, 高企的房价,维修费用和生活费, 大多已经放弃离开, 大部分住宅是有钱的外国人的度假屋, 一年只住一两周.说整个城市在渐渐沉没一点儿也不夸张, 路上看到许多建筑本来入口对着水的, 一楼的门已经被淹没了一尺, 看得惊心动魄. 旧时的金殿, 金粉已经剥落, 大理石雕的屋檐门柱已经发黑, 浪子卡萨诺瓦的旧宅,已经残破. 这是一个带着昔日繁华的印记, 岁月沧桑的痕迹,渐渐死去的城市. 只有这个时候, 才有一点地老天荒的感觉.
走在小巷里 "瞎逛"很有趣, 那么暗暗的荫凉, 两边的店里内容丰富. 喜欢看那些威尼斯狂欢节的金碧辉煌的面具, 头套和服装, 也喜欢那种小小的拿在手里只遮住半边脸的面具, 都是用金色和冷色勾出来的凤眼和尖尖鼻子, 十足狐狸精模样. 玻璃么, 就是那种熔金销玉的感觉. 这里拿手的就是MOSAIC, 就是一小块一小块玻璃烧融了在一起. 最喜欢的是灯罩, 一开灯绚烂的色彩就柔和地流动起来. 时装和食品原料店到下一篇再说吧. 看人还是最大乐趣之一. 整个VENICE有点象HAWAII, 一个大度假村一样. 全世界的人都有, 就是意大利人不多, 学生也特别少. 说实在的象我们这样的新中年旧中年最多,所以青年打折卡放宽年龄要求. 不同的是带狗狗的特别多, 大概因为在大陆上, 欧洲人可以开车, 坐车来吧. 某人忽发奇问, 这个城市没有车, 怎么运东西和修房子呢? 我早就悄悄注意到东西都是用小船运进小运河, 然后用手工的小推车运. 那些修房子的大家伙都是装在船上, 就象这里装在车上.
中午尝了MUCHEES, 就是很多做好的小菜, 我喜欢吃嫩嫩的茄子. 晚饭时头台是挖好的蟹肉, 拌上香料和醋, 盛在红红的壳里. 主菜是墨鱼汁拌面.
要走那天把背包带到火车站, 买份薄薄小小的三明治, 坐在广场台阶上吃, 一边悠闲地看人. 台阶下就是大运河, 船来船往忙得很. 这个时候我发现我早已经爱上了这个城市的繁忙和满不在乎的劲头.旁边是一座很高的石桥, 人也特别多. 看到一个女孩子吃力地把及腰的大箱子往台阶上拖, 笑着指给某人看. 他说, 你没看见她老妈呢. 果然是一个更大的箱子, 真是有其母必有其女. 鸽子还是老多, 却比圣马可安静多了, 我们就开开心心地坐广场上享受最后一点在威尼斯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