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 of 1

几本科普考古中文书读后

Posted: 2009-02-26 17:18
by 火星狗
最近看了几本考古的doc-soap书。

最先看的是《万世法门》,没能坚持到底。这本书的行文风格很别扭,有点像个堆砌词藻的中学生。明明是可以用平易的风格讲述的事情,看起来倒好像每一句都被特地翻译了一下,翻译成貌似富丽堂皇又很有内涵但实际上造成了不小的阅读困难的风格,当我看到镇墓神兽的眼中放射出“雄性动物的锐利光芒”,终于忍不住拍案而起。当然也还有其他的原因,这本按说应该归到科普类的书,居然还有好多怪力乱神的内容。比如说宝塔倒塌的前一夜,老方丈心有所感,预感到大不幸即将发生,于是督促徒弟拼命念经。最神奇的是,不仅法门寺老方丈心有所感,两位外国老方丈也未卜先知,心有所感。总之这本书文学性过强,太soap而少doc,蚕同学少年的时候受苦啦……

其他看的书中,最喜欢的是讲长沙马王堆的那本。之所以喜欢的关键原因是――作者同志实在是太太太可爱了。这位作者嘴巴非常大,写起文章来肆无忌惮,虽然没指名道姓,各路八卦一点都没昧下,全部都无私慷慨的奉献给了读者。其实本来马王堆就是最有料最适合doc-soap的考古发现。马王堆发掘的时候正值特殊时期,不像以后的考古大部分按步就班波澜不兴,而是出了很多令人意想不到的种种波折,有些令人拍案惊奇,有些令人笑破肚皮。比如打开棺椁的那一段。当时是什么情形涅?考古队的两位专家被从被窝里捞出来半夜去工作,到现场一看,宽阔的大礼堂,棺椁放在前面,周围坐着很多人,绝大部分是各级领导和领导的家眷,来瞧新鲜了。棺盖一打开,浓烈的腐败气息,把很多群众熏得两泪涟涟,然后专家一层层的慢条斯理的剥离,一直耗到凌晨三点,已经萎靡不振的群众听到可以走了,如蒙大赦,以后就没人再有兴致来参观了……另一方面,说马王堆是中国考古发现的第一号似乎有点勉强,但是说是最有知名度的肯定没问题。因为最有知名度,牵涉的人也最多,搅起的水也格外混。里面讲到郭沫若,当时是文化部长,对考古工作人员发表了很多指示。我觉得作者讲起郭沫若很有点皮里阳秋的意思,虽然没说半个negative的词,把人家当时的某个一本正经过后看来未免离谱的观点一字不落的给登上去,还解释说这是人家出于“富有想象力的政治诗人”的角度提出的观点。总之这本书很毒辣,很好耍,很八卦,我看的很开心。作者的文笔我也很喜欢,算不上什么高雅的笔法,但是非常平易流畅,最难得的是幽默感一流。这可不是什么含蓄的幽默感,倒是有点像讲台上的马未都,但是“村”多了,看的非常带劲。比如他说到把县文化馆的女解说员们集结起来,每人发把锄头去刨马王堆。姑娘们出了文化馆的门,迎着朝阳,说说笑笑,“好象社员出庄刨土豆”。总之这本大力推荐,特别是对有低级趣味的同好们。

其他几本嘛,写南越王墓和兵马俑的相比写马王堆的就显得不够波澜壮阔,或者说不够八卦了,不过好像是同一个作家写的,看下去是不成问题的。还有一本《夏商周断代工程》。其实这本我以前读过的,看到后来被繁琐的技术细节浇熄了门外汉的热情,这一次虽然下决心重读,但是命运也……差不多。这个命题其实很有趣的,中国历史有明确记年是从春秋之初的某一年开始。之前的记载含糊不清,所以历史学家老是怀疑,诗经尚书中记载的夏商周是信史嘛?史记里面排出来的商王年表可信嘛?那些大事件,比如说武王伐纣到底发生在哪一年?这个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目的就是解决这些问题,很像很像拼一块大大的评图,也像个规模非常宏大的侦探故事。这本书最好看的是前三分之一,讲甲骨文的重大发现,还有二三十年代疑古派和考古发掘派的斗争。看到甲骨文那部分,我对王国维大大的仰慕起来。现在觉得《人间词话》只是“小道”,看他在学术上的成就,那才是惊才绝艳,一等一的聪明人。后面那个二三十年代的故事出现了一些我们熟悉的名字,比如胡适,有点不幸在这里是反面形象的疑古派,学术上站错了队。还有顾颉刚,这位先生考证说禹并不是一个实际存在过的人物,很可能是以虫为图腾的民族,结果被鲁迅在《治水》中过于精炼的概括为“禹是一条虫”,不幸遗那个啥万年。这本书的中间三分之一讲的是考古发现,也挺好看的。后面三分之一就……讲了很多碳14测定,还有很多复杂的表格,居然还有陶器典型器器形比较,总之叶公好龙的我没能坚持到底。

看了这几本书之后,我不那么想从事考古事业了……反正本来也没机会了……现在觉得考古是个力气活,手艺活,和“人”有关的烦恼大概一件不少(感谢《马王堆发掘》这本书教育了我)。这几本书里面有一段,是专业考古人员“酸”业余考古爱好者。说到他们在某次考古中开馆,因为棺木很深,只好在周围排上木板,人趴在上面,从下面掏东西,过一小会儿就头昏目眩,而且是在密不通风的墓室里,旁边还有几万瓦的灯烤着。那位考古人员酸溜溜的说:每当我听到别人表示对考古有兴趣,就很想让他们尝试一下那种滋味再表示意见。我觉得他非常可爱……

Re: 几本科普考古中文书读后

Posted: 2009-02-26 17:46
by putaopi
火星狗 wrote:最近看了几本考古的doc-soap书。

比如他说到把县文化馆的女解说员们集结起来,每人发把锄头去刨马王堆。姑娘们出了文化馆的门,迎着朝阳,说说笑笑,“好象社员出庄刨土豆”。......
听起来是蛮可爱的,这本书叫什么名字呢?

Posted: 2009-02-26 19:29
by 火星狗
“刨土豆”
《西汉亡魂:马王堆汉墓发掘之谜》

其他几本
《千古学案:夏商周断代工程纪实》
《岭南震撼:南越王墓发现之谜》
《复活的军团:秦始皇陵兵马俑发现之谜》
《万世法门:法门寺地宫佛骨再世之谜》

和大家熟悉的《风雪定陵》是一个系列的。

Posted: 2009-02-26 22:36
by 阿冬
我老板以前老跟我们说,搞考古的人都得能喝酒!
有一次他们认识的一考古人发现了很大的碑,要把它拖走,但拖走就得从一块玉米地里穿过,压坏玉米,老百姓不干。于是天天和村长喝酒套近乎,不知道白的下去了多少,村长大手一挥,为祖国考古事业做贡献了!就压坏了玉米,拖走了。

Posted: 2009-02-26 22:48
by Jun
结果被鲁迅在《治水》中过于精炼的概括为“禹是一条虫”
虽然我肯定不会去读这些书,但是看火星同学这样的总结还是得到了由衷的乐趣。

Posted: 2009-02-27 2:51
by CAVA
找到这么对胃口的精神食粮,真开心呀。

Re: 几本科普考古中文书读后

Posted: 2009-02-27 7:21
by aloe
火星狗 wrote:顾颉刚,这位先生考证说禹并不是一个实际存在过的人物,很可能是以虫为图腾的民族,结果被鲁迅在《治水》中过于精炼的概括为“禹是一条虫”,不幸遗那个啥万年。
我今年九十岁了,一百年前我们有很多的学者,现在差不多都过去了,其中我所不同意的非常多;因为我不同意他们的讲法,把自己的历史缩短。有些人甚至跟着外国人、日本人叫,说没有尧舜这两人;乃至在日本侵略中国以前,说尧这个字画起来像香炉,所以这个人不存在。舜这个人也没有,只是个蜡烛台。大禹也没有,大禹王是个爬虫。我小时候新的风气开始,比你们现在还严重,都是那么讲的哦!都是有名的学者,我不点名了。后来这些人变成我的忘年之交。所谓忘年,是年龄相差几十岁,我虽然年轻,经常讲他们数典忘祖,这些空话不多讲了。
---南怀瑾/讲述 《小言黄帝内经与生命科学》

Posted: 2009-02-27 10:18
by silkworm
哈,我也是最喜欢看定陵和马王堆两本,法门寺那个拿起来放下拿起来放下。

最近看旧的万象合订本,看到顾颉刚先生的婚恋八卦呢。顿时对这位“大禹虫”先生的印象,多了些血肉。

Posted: 2009-02-27 11:23
by 火星狗
说实话我对“大禹虫”先生没什么恶感,当然也没怎么深入了解过。 :mrgreen: 当时不是五四之后嘛?还“非孝”呢,连孔子都恨不得打倒,疑古派也是借了点革命的东风。而且当时的确除了甲骨文和古代文献,也没有多少考古发现来佐证,讲起来也就是学术观点不同。关于汉民族的起源自古就流传着一整套传说,有些学者觉得可信的成分多,有些学者觉得可疑的成分多而已。倒是这位南怀瑾,一幅“国学大师”,不,“国学捍卫者”的派头,反正我是不喜欢啦。

“拿起来放下拿起来放下”,笑死了,我单看到你少年时候的枕边书是法门寺,于是迫不及待的第一个扑了上去。

Posted: 2009-02-27 21:55
by 阿冬
南怀瑾同志在台湾,咋数落顾颉刚数典忘祖呀?

顾颉刚说历史是层垒的,不是没有道理的。不过他对上古的观点,最后为考古所推翻而已。但水平还是在的,轮不到南怀瑾这种扮老神仙的家伙来说啥。

当然顾颉刚做人也不是没问题,比如曾经想向蒋公献“九鼎”――文人式的谄媚。又很会挣钱,也是真的。

顺便说他喜欢的那个女生,后来做到全国妇联的副主席(?),是从政女性中相当相当能混的一个,个性非常彪悍(顾颉刚本人比较“阴柔”)。但是我看除了顾颉刚之外,其他人对她评价甚低。比如曾经在沈从文的家书中看到他说在某地见一女子,如谭惕吾,有小政客样。

Posted: 2009-02-28 0:42
by nanping
好看! :mrgreen: :mrgreen: :mrgreen:

Posted: 2009-03-01 8:43
by emma.in.the.sky
阿冬 wrote:南怀瑾同志在台湾,咋数落顾颉刚数典忘祖呀?
咦,对事不对人的批评,跟在不“在台湾”有什么关系么?如今91岁的老先生,只因曾“在台湾”度过31年,原来就没有资格评说某种史观了啊…… :roll:
阿冬 wrote:……轮不到南怀瑾这种扮老神仙的家伙来说啥。
另外好奇一下:请问阿冬又是如何确定南怀瑾这种老神仙是出来的呢? :wacko:
(我只觉得,若换了你我,怕是要扮老神仙,都扮不出来哦……)

Posted: 2009-03-01 10:04
by 火星狗
曾经想向蒋公献“九鼎”
我忽然想起来了,这个故事我看过的耶。 :mrgreen: 自从“禹是一条虫”,顾颉刚就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了,《鲁迅文集》里直接就注释到,反动历史学家顾颉刚,大概要到官方不再推崇鲁迅的那一天才能翻身吧。 :mrgreen: 这个“九鼎”的故事好像也是作为“反动”事迹宣传的,不过蒋介石头脑倒是老清醒的,把相关人等痛骂了一顿,把鼎给退回去了,不然大概要和顾颉刚一起“为天下笑”了。

莫非世上真的有老神仙? :mrgreen:

Posted: 2009-03-01 10:08
by 森林的火焰
扮老神仙是妆疯,是老神仙就是真疯了,更吓人。

Posted: 2009-03-01 10:43
by emma.in.the.sky
森林的火焰 wrote:扮老神仙是妆疯,是老神仙就是真疯了,更吓人。
哦,这么说来,虚云大师一百二十岁,不算真疯,至少也是半疯了咯? ;)

Posted: 2009-03-01 10:58
by 火星狗
原来做老神仙这么简单的。不过南怀瑾应该再努力一下,一百岁还没活到就叫老神仙,这标准太不严格了。

Posted: 2009-03-01 16:41
by emma.in.the.sky
呵呵,我倒是觉得,“老神仙”这种大家看来好像很不“简单”的称号,南先生听了怕是只会大笑不已呢――若见我在此唠叨,更必定笑我多言。当然,人各有志,视南师老婆悲心为疯为狂之见,在师亦无损其巅毫。一般百年之长生,又未必得证菩提;四神足人,亦能住寿满于一劫若减一劫。金刚经云:“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留形住世与即幻归真,毕竟本无差别。之前在下所问,亦不过何以见一“扮”字而已。

Posted: 2009-03-01 21:09
by 阿冬
咦,对事不对人的批评,跟在不“在台湾”有什么关系么?如今91岁的老先生,只因曾“在台湾”度过31年,原来就没有资格评说某种史观了啊……
都是有名的学者,我不点名了。后来这些人变成我的忘年之交。所谓忘年,是年龄相差几十岁,我虽然年轻,经常讲他们数典忘祖,这些空话不多讲了。

Posted: 2009-03-02 8:02
by emma.in.the.sky
阿冬的引用,是否意指南先生与“这些人”没有因缘际会的可能? :headscratch:

在下以为,南师所言“忘年之交”,当指1937~1946年间在川中所历

个中因缘,秦明“五十年来的近事――怀师”一文中另有详述(所记事迹近半世纪,因此篇幅较长,人物众多。惟个别感叹囿于作者识见,偶有隔靴挠痒之憾。好在瑕不掩瑜,文中诸多历史细节,仍然极具价值,值得耐心一读――在此大力推荐!) :super:

另外抄几段好玩的,大家就当八卦,看着笑笑好了――

《宗镜录略讲》下册第四十三章:
当年我去看马一浮先生,一代硕儒,当时我名片一递进去,搞了半天,我坐在冷板凳上,心里也差不多要起火了,你这个老头有什么了不起!可是接着人家那个中门忽然打开了。古时候屋子的中门,平时是关着的,现在突然哗地打开了,这才看到马先生从中门出来,两排的学生,列队随后而出,问哪位是南先生。这是大开中门迎接,弄得我赶快跪下。这棒子打得我可厉害了,原来一肚子火,等那么久,你摆什么架子呢?原来人家是在里头隆重准备接待你,人家叫学生赶快穿衣服,跟我出去接客,而且平时走偏门的,这次大开中门。马先生和众弟子从中门那个大礼迎宾地出来,一下我那个双腿啊!不知膝之曲也!自己都不知道两个腿会跪下来。请注意,年轻人啊!这都是我亲自经验的前辈的风范。那么,马一浮先生接见我的这个动作,就是《法华经》中佛说的不轻后学,也就是孔子所说的“后生可畏”。并不是我可畏,而是人家对后生的期待重视……
《唯识与中观》(卷一):
过去有很多人注重唯识法相这一门的学问。所以在这个世纪中间,所谓从欧阳杨仁山去世以后,乃至于他的弟子欧阳竟无先生。乃至于欧阳竟无先生之下的跟他老师相反

Posted: 2009-03-02 8:10
by 阿冬
马一浮=有名的学者
有名的学者=都是那么讲的哦!都是有名的学者,我不点名了。

这个逻辑很奇怪啊,他们甚至都不是古史辨派,或与顾在历史观念上有同声同气之处。

第二,现在你所举乃南氏自称自己是他们的忘年之交,请至少举其中一人的回忆录或其他史料,证明他们亦将他视为“忘年之交”。否则,胡兰成在北京是鲁迅的家中常客,文怀沙还章太炎关门弟子呢。

Posted: 2009-03-02 8:35
by 森林的火焰
哇,这就是一读经的周朴园么。

Posted: 2009-03-02 8:39
by 火星狗
为虾米啊为虾米,在我开的为了好玩的帖子里会出现老神仙玉照?哭了……

Posted: 2009-03-02 10:36
by silkworm
抓狂的火星狗。 :mrgreen:

Posted: 2009-03-02 11:37
by emma.in.the.sky
呀,我倒是本着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愿望给大家树一面“照妖镜”来着,不想却把狗狗给逗哭了(罪过罪过)……来,擦擦眼泪先!:monkey001:

其实,上面的链接(特别是“五十年来的近事”那篇)正是第三者的回忆录之一。特别费心挑的这篇,也是因为它特别味美“多汁”……:mrgreen:

至于是否有必要在中医大讲堂上仔细辨析史学流派,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果一定要从老先生口语化的讲课记录里借助逻辑语言来推敲文字,那也并无不可――读书求证,原是一己之事:师者微言大义,譬如天女散花,学人如何理解,是否执象而求,亦无需他人置喙。想昔日灵山会上,世尊拈花,百万人天中,惟迦叶破颜微笑……惟以冬君之学养,且跻精英之列,或知言辞雅逊之意,所在云何?

Posted: 2009-03-02 12:28
by messer
这神仙长得不难看啊,跟胡兰成那个长法是一个系列的。

Posted: 2009-03-02 15:49
by 火星狗
对于一个奔四的中年妇女,上文的某个称呼实在是不合适,以后请不要这样叫我。

这老神仙玉照很难不让我想到"道貌岸然"这个词,哎。

我也看到最近批文怀沙的了,发起者是李锐似乎?顺带看到他的一张近照,前面秃了……当年的清秀帅哥不见了。

Posted: 2009-03-02 16:32
by 森林的火焰
我倒觉得他象个刚吞下金丝雀的猫 :mrgreen:

Posted: 2009-03-02 17:27
by emma.in.the.sky
火星狗 wrote:对于一个奔四的中年妇女,上文的某个称呼实在是不合适,以后请不要这样叫我。
啊,真对不起,看您哭鼻子,单急着给擦眼泪了,加上我与各位不熟,倒还真没想到,竟然是同龄人,抱歉抱歉……
火星狗 wrote:这老神仙玉照很难不让我想到"道貌岸然"这个词,哎。
看样子,此正大仙容并不得入各位法眼――我是否应该另换一张(比如说,没吞金丝雀的?),还是应该干脆删去(也免各位再添口业,更添我之罪过)?(是删是改,在我倒真是一点没关系的)此地既是您开的贴子,还愿讨您一句示下――毕竟我的本意,原想为阁下之高楼添砖加瓦;若得各位作捣乱解,那我也要哭了……

Posted: 2009-03-02 17:31
by 火星狗
您不用那么小心,公共场合,言论自由,爱怎么瞎说就怎么瞎说,对您对我都一样。

Posted: 2009-03-02 19:14
by 阿冬
火星狗 wrote:对于一个奔四的中年妇女,上文的某个称呼实在是不合适,以后请不要这样叫我。

这老神仙玉照很难不让我想到"道貌岸然"这个词,哎。

我也看到最近批文怀沙的了,发起者是李锐似乎?顺带看到他的一张近照,前面秃了……当年的清秀帅哥不见了。
李辉,不是李锐。
这个事情也无比可乐。

Posted: 2009-03-02 19:37
by 森林的火焰
文老头的造型一直非常诡异。难道这种造型就是传说中的屈原么?

Posted: 2009-03-03 3:51
by pheonixtree
奇怪了,南老师什么时候扮老神仙了,他的观点你大可不认同,但你敢说他说的佛家道家的思想是错的吗,还有你又读过几本道书,做过多少佛修?

Posted: 2009-03-03 5:15
by saveas
火星狗 wrote:对于一个奔四的中年妇女,上文的某个称呼实在是不合适,以后请不要这样叫我。

这老神仙玉照很难不让我想到"道貌岸然"这个词,哎。

我也看到最近批文怀沙的了,发起者是李锐似乎?顺带看到他的一张近照,前面秃了……当年的清秀帅哥不见了。
说实在的我真的很好奇文同志多少岁,在一个blog上看到疑似他的身份证查询结果鸟,嘿嘿嘿

Image

http://milkpig.ycool.com/post.3210850.html

这事儿发展下去真的很有趣也

Posted: 2009-03-03 6:02
by 唐唐的郁金香
saveas wrote:说实在的我真的很好奇文同志多少岁,在一个blog上看到疑似他的身份证查询结果鸟,嘿嘿嘿

http://milkpig.ycool.com/post.3210850.html

这事儿发展下去真的很有趣也
放狗搜了一下,搜出来这个:
http://culture.people.com.cn/GB/87423/8841085.html
文大师的回答相当太极,等于什么也没有说
链接中的这位崔先生倒也有些真才实学,不算是沽名钓誉之人,我小人之心地猜他如今可能有些后悔,本来就是范曾的正牌弟子,何必再多抱一颗“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