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三局from 第十二次曙光降临集中营 by 携衣而行
http://fengliuzhugou.blogbus.com/logs/44616455.html
一局:
这餐馆十分恶劣,在世贸天阶的五楼,电梯不能直达,要中转。黑色的装修,幻想是高格调,只显得脏相。
说是私家菜,可是任何菜最多只是平均水准,一个所谓的牛排尚可,也就像北京一般中等餐馆的卤牛肉配水果色拉,使我陡然怀疑起这家厨子的出身,建议在这里吃饭的女媒体,披着小披肩进来,说是准备晚上看流星雨,所以多穿了点。
后来才知道,请客的青年才俊、美国归来的VC尚未婚配,而女媒体是四处巡逻的阶段,所以满桌人只有她装天真,先是说流星雨,继而说这里的三杯鸡好吃,可是今天烧得不行,然后是她前些天刚和柳传志吃饭,肆无忌惮的表示自己的见多识广,边说边伴随以满足式的叹息做间隔——可种种见识实在浅陋,没多久就露出了马脚。
“临睡前喝杯红酒好,可是国内也没什么好红酒。”——男VC刚说他的那帕谷见闻,她当然是不肯落伍的。
又说《财经》胡主编道行高深,“她们是不受中宣部管辖的杂志,胡每次都能事先搞定中央领导,中联办的杂志吗。”显然道听途说到了连基本常识都不顾——舒立主编在场一定很高兴,可以满足她的虚荣心;
“十点钟看完版面,睡一会,十二点起来去看流星雨”,表示自己是个有浪漫精神的女主管。
“你想做一个伟大的企业家吗?”男VC终于比较无语状态。
唯一比较让我愉快的是,这男人肯定看不上她,丑到也算了,名目繁多的蠢,到是防不胜防的。
第二局:
自找没趣,约了个许久没见的同志谈房子——想向他咨询装修情况,结果他问我,带家属来可以吗?我楞了下,当然不反对他带。
他请客,我定地方,结果十分尴尬,他先是短信问贵不贵,然后是说华贸他不熟悉,这种地方很少来——似乎在警告我不要敲他竹杠,其实也就是商业地产楼下的公司快餐性质的店,上海点心,似与非似的正宗,放在上海,肯定是“泯然众人矣”,可是因为在北京,所以还时常去那里吃碗葱油拌面。
还真无话,他强调他的穷,买了房子没弄就住了,强调他生活的朴素,“就买了一个大书架”,旁边带来的小男人普通话不标准,又戴了眼镜,插了几句完全无关的话,黑黑的两团影子,坐在我对面。
上次见一对同志是今年春节,他们为了显示自己的新家,邀请我去,遥远的浦东三林,愚蠢的乡下红脸孩子当物业,坚决不让陌生无卡人进入小区,可是对讲系统也没接通,我也忘记最后是怎么进去的了。
那一对倒是都认识,最滑稽的是,两人都幻想过和我有一腿,不过当然是他们俩还孤独状态的时候啦。我一向是脸皮厚,见面就当什么都没发生过。
结果其中一个大概是想向我展示新生活的好,说别的朋友来看他们,都开车,所以也从没有被拦过。又说我这种不同居的生活比较孤独。我当然是立刻报复了,把他们砌上来的茶推开,说是久不喝绿茶,哪里有春节还喝绿茶的,早过节气了,冬天只喝大红袍,“或者肉桂也将就。”他们闻所未闻。
无聊的同志聚会,往往和师奶们的下午茶异曲同工——就差说我的大衣是连卡佛刚买来的新品了。
警戒自己不要再去任何同志聚会,有这种时间,读书多好,晚上读拉金,“只有一艘船只寻找我们,一个挂满黑帆的不明船只,她的背后拖着,一个大而无鸟的寂静,在她的尾流中,没有水涌起,或者破碎。”
第三局:
找到一家福建人的海鲜摊,十分地道,周围坐的都是闽东来北京捞世界的卖茶叶的人,咣当当的讲话,敲桌子,很南方的迷恋,连小海鲜都注明是霞浦“当日空运”而来——万万想不到北京有块福建人的飞地。
可是俊美的篮球青年觉得吃海鲜、喝啤酒会痛风,何其有医学知识,于是我们只吃毛豆,花生,煎酿豆腐当下酒菜。我大概终于还是会回南方去的,这种户外的审美取向,是如此的让我身心愉悦,包括走上几百步,去肮脏难闻的公厕都不难受。
ZZ:一周三局 by 携衣而行
ZZ:一周三局 by 携衣而行
追星的8g,街道政治跟会唱昆曲的文艺男掰了,换了俊美的篮球青年。。。。
有事找我请发站内消息
Re: ZZ:一周三局 by 携衣而行
小K你用的是google reader嘛?我用的bloglines更新很成问题,每次都是看到你贴出来才发现我又out of date了。
街道同志越来越林妹妹了,要爽快地说“不”。
我现在最喜欢的是豪爽的applepost。
真的需要这么早就担心痛风嘛?我纯真的问。
街道同志越来越林妹妹了,要爽快地说“不”。

真的需要这么早就担心痛风嘛?我纯真的问。
Re: ZZ:一周三局 by 携衣而行
我没看明白那一对同居的同志倒底是不是都跟他有一腿,还是只是幻想过而没有发生。如果没发生为什么还要"见面就当什么都没发生过"? 可怜这对苦鸳鸯,就因为不懂啥时节喝啥茶,被鄙视了。。
有事找我请发站内消息
Re: ZZ:一周三局 by 携衣而行
应该是没发生过吧?幻想,不过是人家先嫌他没车又单身的,于是街道同志就发飚了。
-
- Posts: 1263
- Joined: 2008-11-04 17:26
Re: ZZ:一周三局 by 携衣而行
我的理解是,既然他知道他们都“幻想”过,那么他们应该跟他说过他们的幻想的;因而,“见面就当什么都没发生过“的意思是说,见面就当他们没幻想过——不过我还真不知道,他希望别人因为对他幻想过,而对他有什么不同表示呢?Knowing wrote:我没看明白那一对同居的同志倒底是不是都跟他有一腿,还是只是幻想过而没有发生。如果没发生为什么还要"见面就当什么都没发生过"? 可怜这对苦鸳鸯,就因为不懂啥时节喝啥茶,被鄙视了。。
另外,我觉得该博主相当的牢骚满腹啊

还有,“美国归来的VC",这个VC是什么?我直接理解成用VC语言写程序的程序员,大概不对?
"A wealth of information creates a poverty of attention."
Re: ZZ:一周三局 by 携衣而行
Venture Capital, 风险投资。这种回国都是大爷,单身就能算钻石王老五,这么讽刺人家女媒体,听着挺有醋味的。
Re: ZZ:一周三局 by 携衣而行
那个媒体女也没说错,国内是没什么好红酒。 这个VC也不见得真懂酒,大大小小的海龟我也见过不少只了,我敢说还没人比得上karen同学在这上面的见识。


霞浦滩涂是个浪费摄影热情的好地方, 拍出来真漂亮。连小海鲜都注明是霞浦“当日空运”而来


Re: ZZ:一周三局 by 携衣而行
这个人好做啊,自恋得令人发指。我不怀好意地认为他肯定长得不行,不然的话早忙着去happy哪有时间来打这么多让人觉得匪夷所思的鸡零狗碎的肚皮官司
Re: ZZ:一周三局 by 携衣而行
是的
阴。象个老太监。
阴。象个老太监。
Re: ZZ:一周三局 by 携衣而行
不喜欢就不喜欢,人身攻击就太让我痛心了一点。自我安慰下,一个人喜欢的东西,另一个人不屑一顾,这种事情很常见啊很常见。
Re: ZZ:一周三局 by 携衣而行
我惺惺相惜的认为他不快活是因为生活在一个势利而嘈杂的大都市里, 每次一出去旅游就明显快乐很多。而且他明显的更不喜欢北京.
霞浦滩涂真好看!
霞浦滩涂真好看!
有事找我请发站内消息
Re: ZZ:一周三局 by 携衣而行
为啥是惺惺相惜呢?knowing你不喜欢扭腰吗?
Re: ZZ:一周三局 by 携衣而行
本校居然把blogbus给屏蔽掉了!好在还有google reader这个东西。
还有小k你转也转点儿有文化的文章过来!不过我不太同意他关于中国古代雕像的结论,根据我去首都博物馆的去后感,古代人物雕像有雕的真好的。印象最深是一楼三个木偶,三张生动的脸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我很没想像力的说)。不过倒是没有知名人物象。
还有小k你转也转点儿有文化的文章过来!不过我不太同意他关于中国古代雕像的结论,根据我去首都博物馆的去后感,古代人物雕像有雕的真好的。印象最深是一楼三个木偶,三张生动的脸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我很没想像力的说)。不过倒是没有知名人物象。
安提诺乌斯
from 第十二次曙光降临集中营 by 携衣而行
偶像说他所看见的德尔婓的安提诺乌斯绝美——我明确更中意希腊国家博物馆里的,卷发的美青年脸颊微丰,像是未消的婴儿肥,好色的中年人大概都会忍不住上去捏一把的,头发像青春期的海蛇,一条条垂下,虽然不是美杜莎,但美本身就有巨大杀机。
旁边就是哈德良,络腮胡子满脸,微鼓的眼睛,多少年来他们被故意放置在一起,至少讲解起来方便,如果雕像可以视为“死同穴”的符号的话,他得逞了。罗马时代的希腊流行给死亡的人树立石碑,不是我们的文字留念式,到是描绘临死场景的“写实派”,石头上端全是雕像,记录临别的一幕。
希腊国家博物馆收藏了许多,有年轻人送别坐在床上的老者的,也有家庭聚会式的,最惨淡的是老人送别年轻的死者,没有大哭的哀毁场面,都是凝炼情感的具像,标准的生离死别。哈德良没有刻这样的石碑,他的美青年,只与他在一座现代人的博物馆的摆台上互相凝视。静默地,眼神几乎可以凝成固体。
我们中国人显然更中意文字,古代人见于雕像的面容几乎没有,更不用说给几个著名的邪狭之人塑像了,弥子瑕同志和董贤大概也都是俊美的,可是一般人现在提起来只会痴笑,哪里会想到给他们留下塑像。
雕塑人像的唯一例外是供养人,或者像则天皇帝那么勇猛,把自己的面容当成佛祖的人间代表。
等日本的花痴同人女文化彻底征服中国,我们大概有希望留下若干美男塑像——不过也难说,花痴的典型特征是恋新,不会用雕塑这么古旧的方式。
乡音无改鬓毛衰
Re: ZZ:一周三局 by 携衣而行
他们这些人都喜欢安提诺乌斯,是尤塞纳尔老太勾起来的吗?
Re: ZZ:一周三局 by 携衣而行
我看到街道同学的这篇,一时冲动找了《哈德良回忆录》来看,太难读了,泪奔,没能坚持到底,事实上就没能坚持到第一章末尾,后面就跳着看有没有美少年相关的内容,但是很少很少……这个故事倒是真浪漫啊,不过我是看了街道同学的博客才知道这一对的。
其实我觉得兵马俑的写实主义风格就很棒,但是后来越来越套路化又没火花,街道同志说的供养人雕像不知道是什么样的,壁画上的供养人倒是常有精彩之作。

其实我觉得兵马俑的写实主义风格就很棒,但是后来越来越套路化又没火花,街道同志说的供养人雕像不知道是什么样的,壁画上的供养人倒是常有精彩之作。
Re: ZZ:一周三局 by 携衣而行
好像跟中国古代殉葬习俗有关. 用人俑代替活人殉葬, 后来大概这也觉得太残酷了. 人俑跟人名在中国民俗巫术里都有跟真人灵魂相关吧? 所以不能随便用, 到时候被人对着人像诅个咒儿什么的,真人就惨了. 封神榜里还有喝令对方人名的咒, 对方就当即跌下马了. 真人不行了, 中国也没有很强的跟人张一样的神的整套神话. 在上古神话传说里, 王母娘娘都是一只凶猛的怪兽. (我有印象佛教庙宇塑像是古印度传过来的) 其实挺文化的一个话题, 携衣而行就惦记着美少年. 不过他好像一直有个彼得潘的脾气; 对青春永远充满迷恋.
云浆未饮结成冰
Re: ZZ:一周三局 by 携衣而行
过去倒是常常有书生被画里逼真的美女迷惑的故事,一般来说,如果不悬崖勒马,就会搞得惨兮兮。古代人对太逼真的东西好像真的有种畏惧之情。
雕像的故事我倒是想起一个,野史中说,三国时候的刘备大叔,得到一个洁白无比的玉像,同时还有个漂亮老婆甘夫人,一开始拿着玉像和甘夫人比哪个更洁白光润,还是在“月下帐中”比较的,看不出大叔这么有情趣。后来渐渐的迷恋玉像,超过了甘夫人。甘夫人就对刘备说,喜欢玉像说明你神经不正常,不是好皇帝。刘备为了做好皇帝,就下决心改邪归正,把玉像丢了。古代的故事个个都这么有教育意义的。
雕像的故事我倒是想起一个,野史中说,三国时候的刘备大叔,得到一个洁白无比的玉像,同时还有个漂亮老婆甘夫人,一开始拿着玉像和甘夫人比哪个更洁白光润,还是在“月下帐中”比较的,看不出大叔这么有情趣。后来渐渐的迷恋玉像,超过了甘夫人。甘夫人就对刘备说,喜欢玉像说明你神经不正常,不是好皇帝。刘备为了做好皇帝,就下决心改邪归正,把玉像丢了。古代的故事个个都这么有教育意义的。
Re: ZZ:一周三局 by 携衣而行
玉像如果有慧根是可以修炼成精灵嘛. 连石头都可以, 被玉像迷就是被精灵迷, 就算古代神经不正常范畴, 需要来个法师啥的. 中国古代对精神不正常有真严格的定义阿. 联系到现在我看的月亮和六便士, 高更要在中国古代断然是被归为精神不正常的.
云浆未饮结成冰
Re: ZZ:一周三局 by 携衣而行
就算是现在,也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轻松的承认高更所作的就是bloody的personal choice。
据说美少年死后,哈德良在各地树立了大量的美少年胸像,逼着全国人民和他一起缅怀。小说里还有这样一个细节,哈德良在自家的每个房间里都放置了美少年像。但是小说里却暗示美少年的死因是害怕自己年长色衰被抛弃于是自杀,真是太悲惨了……
据说美少年死后,哈德良在各地树立了大量的美少年胸像,逼着全国人民和他一起缅怀。小说里还有这样一个细节,哈德良在自家的每个房间里都放置了美少年像。但是小说里却暗示美少年的死因是害怕自己年长色衰被抛弃于是自杀,真是太悲惨了……
-
- Posts: 28
- Joined: 2009-03-13 21:37
- Location: 台北
- Contact:
Re: ZZ:一周三局 by 携衣而行
不知道你看的是那個版本,台灣版的文字較好讀,網上有下載的,或是你可以跟我要,我寄pdf檔給你火星狗 wrote:我看到街道同学的这篇,一时冲动找了《哈德良回忆录》来看,太难读了,泪奔,没能坚持到底,事实上就没能坚持到第一章末尾,后面就跳着看有没有美少年相关的内容,但是很少很少……这个故事倒是真浪漫啊,不过我是看了街道同学的博客才知道这一对的。![]()
如果你只要看美少年的段落,可以從第4章「黃金歲月」開始看。
我自己的經驗是,本書只能慢慢讀,一次看個幾頁就好。也不是說翻譯的不好,而是要去動腦筋想,做「頭腦的體操」,費腦力。我陸陸續續看了兩三年才看完,弄一堆註釋的關係。

Re: ZZ:一周三局 by 携衣而行
因为荒姑娘已乘白鹤去了。 

Re: ZZ:一周三局 by 携衣而行
还有一个说法是美少年somehow以为大叔有难,于是自愿献祭。无论哪种说法他都是个痴情的孩子,不过从之后大叔的反应来看,这孩子也算是求仁得仁了。
人在十七八九岁的时候,偶尔会有些很荒唐的想法,比如我小时候seriously consider在十八岁生日前一天自杀,就因为自觉这辈子不可能有比十七岁更好的日子了
美少年所有雕像的共性是一头浓密的小圈圈鬈法(我曾经有一只雕得很好的贝壳cameo头像),那是很典型的南欧特征,可惜这类帅哥现在也很少见了。
另外你们不要这么说携衣同学嘛,据说他也在谷中出没,当心伊发飙在师奶之外把科学女青年也捎上。我倒觉得同志的生活很惬意,连无聊都无聊得这么潇洒。
供养人是指敦煌石窟吧,中国古代的雕像当然有很好很好的,就是流传下来的太少了。早年在某本书上看到过一枚明代金钗上的凤头,微鼓的面颊,斜长的凤眼,及其温婉柔静和煦,不夸张的说看得我眼泪都下来了,就觉得一下子特别想念妈妈和姐姐。
人在十七八九岁的时候,偶尔会有些很荒唐的想法,比如我小时候seriously consider在十八岁生日前一天自杀,就因为自觉这辈子不可能有比十七岁更好的日子了

美少年所有雕像的共性是一头浓密的小圈圈鬈法(我曾经有一只雕得很好的贝壳cameo头像),那是很典型的南欧特征,可惜这类帅哥现在也很少见了。
另外你们不要这么说携衣同学嘛,据说他也在谷中出没,当心伊发飙在师奶之外把科学女青年也捎上。我倒觉得同志的生活很惬意,连无聊都无聊得这么潇洒。
供养人是指敦煌石窟吧,中国古代的雕像当然有很好很好的,就是流传下来的太少了。早年在某本书上看到过一枚明代金钗上的凤头,微鼓的面颊,斜长的凤眼,及其温婉柔静和煦,不夸张的说看得我眼泪都下来了,就觉得一下子特别想念妈妈和姐姐。
Re: ZZ:一周三局 by 携衣而行
羞愧的说,我读的就是台湾版的,翻成《哈德里安回忆录》的那个。台湾版的文字很典雅,很soft,但是!原著实在是太硬了,“本书只能慢慢读”这句话太对了,我看中文书都习惯两三个小时翻完,这本书看到后来我简直是“废然而返”。不知道你看的是那個版本,台灣版的文字較好讀,網上有下載的,或是你可以跟我要,我寄pdf檔給你
如果你只要看美少年的段落,可以從第4章「黃金歲月」開始看。
我自己的經驗是,本書只能慢慢讀,一次看個幾頁就好。也不是說翻譯的不好,而是要去動腦筋想,做「頭腦的體操」,費腦力。我陸陸續續看了兩三年才看完,弄一堆註釋的關係。 一般的讀法不用那麼久啦!
我觉得我读的吃力的另一个原因是,和书中的唯一男主角(好惨,是老皇帝,而不是美少年)没有性格上的共鸣。这个人的内心世界离我的距离太遥远,这个人自律,却又有特行独立的气质,内心深处有济世安民的理想主义倾向,但是手段冷静理智又实用主义,是个很合格的上位者形象,但是这种很“正”的人格其实是有点闷的……如果小说家肯费心用一种please读者的手法来写,用他一生的波澜壮阔的画卷来做故事的主轴(就是有点像bestseller那种抓人的写法),其实应该很好读的。但是尤瑟那尔的写法好有dignity啊,故意用了很写实的老人口述的回忆录的写法,主要是反思自己的人生,总结经验教训,一定要比一比,有点像父母给小孩讲自己的过去,目的不是为了please,而是为了传授经验和知识。如果真有这么一封老皇帝写给孙儿看的回忆录,他的孙儿的内心OS大概就是:阿公好会碎碎念……
以上是勉勉强强看完第一章的感想,

看到美少年因为内心的insecurity而自我毁灭,搞得我母性大发,这样的求仁得仁有什么意思啊?要幸福的在一起才是王道。无论哪种说法他都是个痴情的孩子,不过从之后大叔的反应来看,这孩子也算是求仁得仁了。
中国古代的人像雕塑很……我觉得基本上还在童年少年期,但是器物雕塑的确有种特别的美,很治愈系,让人calm down。
Re: ZZ:一周三局 by 携衣而行
那篇瑟瑟丝丝很好看啊,另外广告一下,这个名字很misleading,其实说的是尤瑟纳尔和她的情人Grace之间的八卦。我看了那篇就想,难怪她要写老皇帝。以前很奇怪为什么一个女人会这么着迷于精确重现一个古代老男人的心理活动,原来两个人的性格的某一方面真的有神似之处。
Re: ZZ:一周三局 by 携衣而行
媒体男们总对自己的审美趣味自视甚高。。可他们追求的那点小情小调,基本也都是钱堆出来的。
Re: ZZ:一周三局 by 携衣而行
哦,说起来,这次回国,喝了瓶国产红葡萄酒,感觉还好啦。倒是小时候很喜欢喝的桂花陈是再也不入口了---就是香精兑酒精的味道。我的舌头终于进步了。
然后我羞涩的承认一下儿,携衣而行这个颓废调调我还是满喜欢的,跟时不常会把阿飞正传东邪西毒翻出来看看一个意思。
然后我羞涩的承认一下儿,携衣而行这个颓废调调我还是满喜欢的,跟时不常会把阿飞正传东邪西毒翻出来看看一个意思。
乡音无改鬓毛衰
Re: ZZ:一周三局 by 携衣而行
人家才不颓废呢,人家那叫愤怒。说实话,在一片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气氛中,我很乐意看到有个人始终坚持与众不同。
上次做意大利面,第一次买了酒,本来是当调料用的,好奇就抿了一口,觉得有些意思。我常常怀念小时候喝的果子酒,如果真的再喝到,不知道会不会和小白的感想一样,“香精加酒精”。
上次做意大利面,第一次买了酒,本来是当调料用的,好奇就抿了一口,觉得有些意思。我常常怀念小时候喝的果子酒,如果真的再喝到,不知道会不会和小白的感想一样,“香精加酒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