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杂碎---3
Posted: 2009-12-17 11:01
想到哪儿说到哪儿哈。
[法式焖鸡]
在过去的一个月里,我已经操练了三次法式焖鸡。
真是我最欢迎的简单直白美味菜式。
家里人口少,后两次放弃使用整鸡,改用鸡大腿、琵琶腿和鸡翅中,一样一磅。其它原料不变。
没用铸铁锅,就用普通炒锅过油,然后统统推进玻璃烤盆---得有点深度,不然烤出来的汤汁装不下。
我做完牙科手术,只能用一侧牙齿吃东西,鸡肉嫩得几乎不用嚼。
原料里要一样香叶,bay leaf。我在西店买的,3块钱一小瓶,大概有个20片?
过了一阵子,在中国店看见,恨不得100片的大包装,才卖88分!
[包馄饨]
自从邻居太太那儿学了用超薄馄饨皮包馄饨,我三五不时地包上100个,摆在烤盘里,进冻箱冻瓷实了,再收进塑料袋放冰箱里保存,随吃随下。
上一次我在两轮重感冒当中,包了一批。一犯懒,没有包几个先下出来尝味道,就直接开工。
转天儿下给女儿吃,她扭来扭去不好好吃。六个馄饨,磨蹭了45分钟。大人孩子都冒火。
我这才尝了一个,怪不得她不爱吃,馅儿又淡又硬。
很快我又被第三波感冒击倒,等到牙科手术弄好了,我下决心重新包一批。
猪肉馅、青菜烫软用搅拌器打碎、虾仁切成小丁、水发香菇切成末,另加姜蓉、料酒、盐,打了大量的水进去,搅上劲儿。
马上包了三个,煮熟尝尝,调整一下口味,再大批量生产。
当天新鲜的馄饨,我女儿一口气吃了八个,吃完还要。嘴甜地说:妈妈,你做的馄饨真好吃啊!谢谢你!
她爸找打地说:上次那得多难吃?!
[山楂]
上周的Good Food,谈到墨西哥人圣诞节时喝“水果宾治”酒(punch)。里面一样必需的原料叫tejocote,是跟苹果很类似,但略小略酸的一种野果。
我听完上Good Food网站一看,哈,黄色的山楂!(http://blogs.kcrw.com/goodfood/2009/12/ ... u-oysters/)
顿时有点想家了。想念北方冬天的山楂。
冰糖葫芦是小摊儿上、庙会上的食物,价钱比冰棍要高,在缺嘴的年代里简直是每个孩子的饭特稀美味。尤其是那种恨不得一米多长的超豪华版,大人绝不可能给买,明知未见得多好吃,可是还是无限向往。
最想念我娘做的红果儿蜜饯---北京土话管山楂叫红果儿,或山里红,“里”字吃音,听上去是山“了”红。
必须得承认,我妈厨艺很一般,手脚还巨慢。我们小时候,在家里她根本没有上灶的资格。
不过有两样吃食,非得她出马不可。一个是做酒酿,另一个就是红果蜜饯。
说起来也不复杂,就得有耐心。山楂洗干净,去掉有虫眼疤瘌的,晾干。搁在小煮锅里,加非常少量的冷水,和非常大量的白糖。小火熬滚,用最小的火继续炖到山楂软烂,但不散架。
关键是糖要极多,多到饱和-过饱和的临界状态。再就是要经常搅拌,千万不能把糖烧焦了,还最好别把山楂搅合碎了。
山楂搅合彻底碎了,倒也可以,把糖汁和碎了的果肉捞出来,沉在底下的籽儿丢掉不要。这么装到空玻璃罐头瓶里,搁在屋外的窗台上放一夜,就凝成红果酱了。空口吃或者抹馒头,都很美味。
但是如果山楂还能保持整颗,那就更好看了。次日一看,红色晶莹的果汁变成果冻,里面悬浮着一颗一颗山楂,通体半透明。这吃起来,是味觉和视觉的双重享受。
离开家这么多年,每次探亲都挑北京最好季节,在初秋回去。冰糖葫芦偶尔能吃到,但就没有吃到过家里自制的山楂蜜饯、红果酱了。
[法式焖鸡]
在过去的一个月里,我已经操练了三次法式焖鸡。
真是我最欢迎的简单直白美味菜式。
家里人口少,后两次放弃使用整鸡,改用鸡大腿、琵琶腿和鸡翅中,一样一磅。其它原料不变。
没用铸铁锅,就用普通炒锅过油,然后统统推进玻璃烤盆---得有点深度,不然烤出来的汤汁装不下。
我做完牙科手术,只能用一侧牙齿吃东西,鸡肉嫩得几乎不用嚼。
原料里要一样香叶,bay leaf。我在西店买的,3块钱一小瓶,大概有个20片?
过了一阵子,在中国店看见,恨不得100片的大包装,才卖88分!
[包馄饨]
自从邻居太太那儿学了用超薄馄饨皮包馄饨,我三五不时地包上100个,摆在烤盘里,进冻箱冻瓷实了,再收进塑料袋放冰箱里保存,随吃随下。
上一次我在两轮重感冒当中,包了一批。一犯懒,没有包几个先下出来尝味道,就直接开工。
转天儿下给女儿吃,她扭来扭去不好好吃。六个馄饨,磨蹭了45分钟。大人孩子都冒火。
我这才尝了一个,怪不得她不爱吃,馅儿又淡又硬。
很快我又被第三波感冒击倒,等到牙科手术弄好了,我下决心重新包一批。
猪肉馅、青菜烫软用搅拌器打碎、虾仁切成小丁、水发香菇切成末,另加姜蓉、料酒、盐,打了大量的水进去,搅上劲儿。
马上包了三个,煮熟尝尝,调整一下口味,再大批量生产。
当天新鲜的馄饨,我女儿一口气吃了八个,吃完还要。嘴甜地说:妈妈,你做的馄饨真好吃啊!谢谢你!
她爸找打地说:上次那得多难吃?!
[山楂]
上周的Good Food,谈到墨西哥人圣诞节时喝“水果宾治”酒(punch)。里面一样必需的原料叫tejocote,是跟苹果很类似,但略小略酸的一种野果。
我听完上Good Food网站一看,哈,黄色的山楂!(http://blogs.kcrw.com/goodfood/2009/12/ ... u-oysters/)
顿时有点想家了。想念北方冬天的山楂。
冰糖葫芦是小摊儿上、庙会上的食物,价钱比冰棍要高,在缺嘴的年代里简直是每个孩子的饭特稀美味。尤其是那种恨不得一米多长的超豪华版,大人绝不可能给买,明知未见得多好吃,可是还是无限向往。
最想念我娘做的红果儿蜜饯---北京土话管山楂叫红果儿,或山里红,“里”字吃音,听上去是山“了”红。
必须得承认,我妈厨艺很一般,手脚还巨慢。我们小时候,在家里她根本没有上灶的资格。
不过有两样吃食,非得她出马不可。一个是做酒酿,另一个就是红果蜜饯。
说起来也不复杂,就得有耐心。山楂洗干净,去掉有虫眼疤瘌的,晾干。搁在小煮锅里,加非常少量的冷水,和非常大量的白糖。小火熬滚,用最小的火继续炖到山楂软烂,但不散架。
关键是糖要极多,多到饱和-过饱和的临界状态。再就是要经常搅拌,千万不能把糖烧焦了,还最好别把山楂搅合碎了。
山楂搅合彻底碎了,倒也可以,把糖汁和碎了的果肉捞出来,沉在底下的籽儿丢掉不要。这么装到空玻璃罐头瓶里,搁在屋外的窗台上放一夜,就凝成红果酱了。空口吃或者抹馒头,都很美味。
但是如果山楂还能保持整颗,那就更好看了。次日一看,红色晶莹的果汁变成果冻,里面悬浮着一颗一颗山楂,通体半透明。这吃起来,是味觉和视觉的双重享受。
离开家这么多年,每次探亲都挑北京最好季节,在初秋回去。冰糖葫芦偶尔能吃到,但就没有吃到过家里自制的山楂蜜饯、红果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