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治
Posted: 2004-09-13 10:52
我总觉得这个九月份来得有点静悄悄。虽然大选的气氛是热烈了一些,车子呼拉开过去,看不清路边草地上一溜儿的牌子是支持布什,还是支持凯力,还是家具店关门清仓甩卖。然后收到学区给每个家庭寄送的newsletter,才想起来是少了每年开学时某个学区老师罢工的新闻。
本地一市八郡百来个学区,几乎年年都有一到两个学区因为教师合同谈不拢,教师罢工,孩子没学上的。这类迫在眉睫的事情当然是大新闻,学区董事会说教师工会拿孩子当人质,举牌子游行的教师说这是学生能学到的最好的社会实践课,家长不消说怨声极大,小孩最没良心乐得不用上学不用做功课。到新合同终于谈妥,一般是一个多月后。不少孩子已经被家长送去私立学校读书。几败俱伤。
所以看到newsletter上说,学区与教师工会的谈判从一月份开始,到现在都没有达成共识,教师们现在是working under expired contract,我心里头一格登。读了读列出的双方提案,无非是在工资上调幅度,假期,医疗保险等方面的差异,归结到底是钱,学区的提案等于每年增加$1.7million 的开支,工会提案导致每年增加$2.6million的开支。还有豪情提醒的,联邦政策对地方的影响,除了钱,布什搞的那个No Child Left Behind Act给学校的压力极大,学区提议教师每天工作时间增加15分钟--怎么补偿呢?又落实到钱上了。
本地十几年来人口持续增长,也是学区压力之一。本来三所小学,初中和高中各一所够用。小学有四个校址,使用三个,一个拿来翻新,轮流开放,有些象农民种地轮耕。今年一个小学入学人数激增,不得不增加计划外的四间教室,也是地方一大新闻,学区董事会有失职嫌疑,十分狼狈地不断发表声明,又请了专门机构来评估以示自督自律。专门咨询机构就一定有开无米之炊的好办法吗?花了大把的银子,最后的结论是需要开启第四所小学,现在买地造房,预计06年使用,又不知道要收多少钱了。
本地一市八郡百来个学区,几乎年年都有一到两个学区因为教师合同谈不拢,教师罢工,孩子没学上的。这类迫在眉睫的事情当然是大新闻,学区董事会说教师工会拿孩子当人质,举牌子游行的教师说这是学生能学到的最好的社会实践课,家长不消说怨声极大,小孩最没良心乐得不用上学不用做功课。到新合同终于谈妥,一般是一个多月后。不少孩子已经被家长送去私立学校读书。几败俱伤。
所以看到newsletter上说,学区与教师工会的谈判从一月份开始,到现在都没有达成共识,教师们现在是working under expired contract,我心里头一格登。读了读列出的双方提案,无非是在工资上调幅度,假期,医疗保险等方面的差异,归结到底是钱,学区的提案等于每年增加$1.7million 的开支,工会提案导致每年增加$2.6million的开支。还有豪情提醒的,联邦政策对地方的影响,除了钱,布什搞的那个No Child Left Behind Act给学校的压力极大,学区提议教师每天工作时间增加15分钟--怎么补偿呢?又落实到钱上了。
本地十几年来人口持续增长,也是学区压力之一。本来三所小学,初中和高中各一所够用。小学有四个校址,使用三个,一个拿来翻新,轮流开放,有些象农民种地轮耕。今年一个小学入学人数激增,不得不增加计划外的四间教室,也是地方一大新闻,学区董事会有失职嫌疑,十分狼狈地不断发表声明,又请了专门机构来评估以示自督自律。专门咨询机构就一定有开无米之炊的好办法吗?花了大把的银子,最后的结论是需要开启第四所小学,现在买地造房,预计06年使用,又不知道要收多少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