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 of 1
[影片] Up in the Air
Posted: 2010-05-09 16:14
by Jun
Jason Reitman is very clever. This quality has been amply demonstrated in both of his films "Thank You for Smoking" and "Up in the Air". Yet there is something in both films that I find vaguely disturbing. A large part, but perhaps not the central theme, of "Up in the Air" has to do with firing workers. We are supposed to see the bullshitting professional corporate hitman (someone who fires workers for a living) as a pathetic, lovable, and humanistic character, personified by George Clooney.
Granted, when the movie was written and made, the Great Recession started but was not yet in full swing. Nevertheless, the "feel-good" and warm-and-fuzzy tone of the movie seems superficial and disingenuous, even a bit malicious, because he never fully acknowledges the emotional devastation of firing people and being fired. There is something wrong with all this. In fact, when it was announced, near the end, that a person previously fired by the main character committed suicide, the way Reitman handled it was almost flippant.
Perhaps it is a total non-issue for other viewers who are not as sensitive as I, but the movie leaves a bad taste in my mouth.
Re: [影片] Up in the Air
Posted: 2010-05-09 17:30
by mirrorflower
虽然我看的时候没觉得怎样,但是我totally agree with Jun.为啥呢?因为那个女的真得跳下去了。跳下去了之后呢,所有的角度还在那个女孩身上,描绘了一番她受到了刺激,于是辞了职,然后克鲁尼又帮她写很好的推荐信。她然后又是一幅努力开始新生活的样子。这里头有个很微妙的差别:重点不在所有那些被解雇的人身上,好像这件惨剧只是成就了这个女孩似的。而那个自杀了的面目模糊的女人,在这个有点fuzzy的电影里,并没有什么重点,一刻也没有。
我以前看别的片子有过类似的不舒服的。不过这个片子我没有特别觉得。也许我本来就觉得这片子没有什么真正挖掘什么或者关怀什么的含义。到了你说是美国式的积极也好,肤浅也罢,独立也好,自私也罢,但是就是那个样子。
Re: [影片] Up in the Air
Posted: 2010-05-09 17:41
by mirrorflower
对了,其实我看这片子的时候,重点完全放到克鲁尼身边那个女人身上去了。somehow我很欣赏她那个形象,因为我觉得特符合讷德女如我对成功白领女的想象——说话声音不高但是很清楚,有种磁性,和说不出来的那种味道。眼神也很迷人。乃至最后揭出她的家庭的时候我甚至觉得圆满了这种形象

所以我这个片子里最喜欢这个女演员。结果去查了一查发现我暑假看过一部她的片子,那个特挫的恐怖片“孤儿”,她在里面演那个母亲。我大大诧异:看那个片子我对她没有留下任何印象!
Re: [影片] Up in the Air
Posted: 2010-05-09 17:59
by Jun
说到 insensitive and flippant,实际上这是电影中很常见的态度。例如,星球大战迷早就提出过,炸掉一个 Death Star 得死多少无辜的工人的问题(更何况他们炸了两个!)。动作片里的主角总是历尽可怕的劫难杀过很多人后,掸掸衣袖,没事人一样。所以,极少数的作品讨论 the consequence of violence/death/choice 非常难得。
不过在这件事情上,因为 Jason Reitman 被推崇为美国电影的神童,让我不由猜想这种 flippant 和 insensitive 的倾向是不是跟他的早慧和快速成功的经历有关系。有点象二十几岁刚毕业就进 McKinsey 的聪明孩子,没法跟他们沟通。何况他倍受推崇,Up in the Air 又多次得奖,大受“有高级趣味的主流影界”的赞赏,让人觉得同情心毕竟不是多么主流的东西,象 Rahmin Bahrani 和 Dardenne 兄弟那样的作品特别珍贵。
Re: [影片] Up in the Air
Posted: 2010-05-10 0:48
by Judy
@ Jun, 我能理解你说的那种不舒服,这里和你分享下我的个人经历。我是一名上市公司的财务分析师,2008年经济危机开始后,公司业务下跌,在美国,裁员是没有负疚感的压缩开支的手段,食物链是,华尔街投资人(股价)-->公司高级管理层(决定公司策略性方向,裁部门或是按比例裁员工)-->公司中级管理层(决定裁员名额)-->普通员工。在整个过程中,我们是帮凶,提供数字给高层做决策,帮助中层决定裁员名额到具体名单,然后反馈给高层,高层再给华尔街修正的盈利预测。所有的work ethics都告诉你不要情绪化,做事要专业,我们来来往往也是数字,但是那段时间对我来讲非常不舒服,没有人关心个人的结局,要人事部过目名单都是出于自保,譬如没有怀孕的,工伤的,或是有雇佣合同保护的。我就是那时起觉得没有职业尊严,我们对公司来讲就是工资单上的一个数字,也让我开始怀疑这些所谓“world is flat"的公司的模式究竟能走多远。我的感觉是对整个大轮子的高速有序的运转觉得很无力,但那时我的个人感受是不值钱甚至是不能提的。我可以选择离开这家公司,但是我想天下乌鸦一般黑,整个人觉得被网住了。
Re: [影片] Up in the Air
Posted: 2010-05-10 1:59
by Knowing
我不解的说,嫌没人情味可以去小公司嘛。大公司本来就是这样的,十几万人个个都是兄弟姐妹谁记的住谁是谁。一到mass production, 千万别讲啥个人价值,mass production 的本质就就是把生产分解成毫无技术含量的小步骤,每个人都干那一点儿破事,翻汉堡的专门翻汉堡,往上放片生菜叶子的专管放叶子,让你离了这里一钱不值,换个生手替换只要十分钟训练,所以快餐店工资才能保持效率高工资低。资本家毒就毒在欺负你都是明着的。
Re: [影片] Up in the Air
Posted: 2010-05-10 2:20
by 笑嘻嘻
小k 这话说的,专业人士越做越专路也越走越窄,不像刚毕业的时候了什么都是一条新路。尤其是资本主义残酷的一面在经济危机的时候自然暴露得多,大公司固然没有人情味儿,可是这时候船比小公司大容易熬过去。小公司未必一定有人情味,不像大公司还有公司形象问题,差起来可能更差,更重要的是有没有的熬不下去了也无关紧要了。
Up in the air 我不算喜欢,看着玩还挺好玩的。我觉得好的是电影的两点,1)那么多人对着镜头说我该怎么办?是群众演员吗?还是专业的?我觉得很震动,而且很惴惴不安。看完了我跟某人长叹一声,对着说:不能把自己的命运交给一个公司啊,得找好自己的exit strategy。2)女主角还是女配角?把那种名校毕业意气风发地要掌握世界的精神给表现得栩栩如生,很逗!
Re: [影片] Up in the Air
Posted: 2010-05-10 4:14
by CAVA
说下个人观察。我们公司在许多国家都有分公司,我刚加入公司的时候,就雇佣培训员工来说至少有三种不同的地域文化:人员流动经常,hire & fire比较随便的;人员基本稳定,有计划地长期培训投入,裁员时管理层会感到困扰的(我的前老板说会几夜几夜地失眠);人员非常稳定,从大学生开始培养,在公司一干几十年的。这三种文化典型的出现地区貌似:美国,欧洲,日本。可是近两年,这种区别日益模糊,人人自危。
Re: [影片] Up in the Air
Posted: 2010-05-10 4:15
by 朝露
那片子我没看过,也没听说过,不过,关于大公司、小公司

我附和一下笑嘻嘻同学

大公司因为没有人情味儿,所以,操作上流程化倾向更好一点,某种程度上比较容易follow一点
而且,虽然直接上司的人品很重要,但大公司一来不是一个老板决定一切,二来老板也多啊,这个不行,总能找到另一个,比一个老板定终身的地方好混点?没方向没追求的中年妇女很苦恼地对自己说道
突然想起几百年前的喜宝,师太的态度,就是各人喜好,有人愿意伺候多个老板,有人只愿意伺候一个老板,当然,前提是人家老板毫无意见地接受她的伺候

Re: [影片] Up in the Air
Posted: 2010-05-10 6:20
by Jun
@Judy, 君子远庖厨,并非不吃肉。这个问题我也想过,电影里那种 professional hitman,实际上也不过是打一份工而已,真正裁人的是那些公司自己。工作本身虽然恶心,可以用高工资克服。Everyone has a price.
大公司人多,正好分散罪恶感,"shared responsibility" 是典型的社会心理现象。
但是 Reitman 完全不 acknowledge 甚至喜剧化这种有点恶心的东西,让我直觉上不舒服。但是他那么红,那么受欢迎,显然所谓的“恶心”或者不舒服的 threshold 各人有很大差别。(Disclaimer: I'm not particularly compassionate, but I am pretty high on the sensitivity scale.)
Re: [影片] Up in the Air
Posted: 2010-05-10 10:35
by 豪情
CAVA wrote:说下个人观察。我们公司在许多国家都有分公司,我刚加入公司的时候,就雇佣培训员工来说至少有三种不同的地域文化:人员流动经常,hire & fire比较随便的;人员基本稳定,有计划地长期培训投入,裁员时管理层会感到困扰的(我的前老板说会几夜几夜地失眠);人员非常稳定,从大学生开始培养,在公司一干几十年的。这三种文化典型的出现地区貌似:美国,欧洲,日本。可是近两年,这种区别日益模糊,人人自危。
全球化...
小K说合法化是伎女工资最大敌人, 我觉得不是, 应该是全球化.
Re: [影片] Up in the Air
Posted: 2010-05-10 11:07
by Judy
地域文化在全球化趋势下的确是越来越模糊。我们是美国公司,在2000年年头好的时候,买了很多欧洲的部门,这几年就是集中关闭在欧洲的部门。欧洲的运营成本高是在人力上,我们要整个部门的裁,要经过很多法律程序,为此专门雇了劳动法的律师。我是头一次听到“garden leave",在常规的裁员方案外,根据不同职位,要付9-12月的工资。真的觉得欧洲还有加拿大人民的日子还是比美国人民好过点。
Re: [影片] Up in the Air
Posted: 2010-05-10 11:20
by Judy
小K的说法是一点也没有错的。商学院就是这么教的,我们学的也是规模化能带来的好处,还有如果利润率过低,如何采取必要的手段来改进。我给出报告时也是写这些冠冕堂皇的理由让大家都觉得舒服,觉得自己是在做improve shareholder value这样的高级事。可是在经历了一年全球裁员8,000人以后,即使躲在这些字眼后面我也不觉得心安理得。
关于个人的exit strategy, 是我和我先生一直在讨论的东西。我们有朋友在eBay上开网店很成功,可也不是人人都能仿效的。迷茫!
Re: [影片] Up in the Air
Posted: 2010-05-10 11:29
by Knowing
别想了,我早几年也想,现在都不想了。大家干嘛我干嘛,多劳动,少消费,攒点钱,资本家还不嫌弃我就老老实实给资本家做牛马,美国待不下去了回国啃老,实在连中国都住不下去我去非洲晒太阳。走一步看一步,听天由命,顺起自然, 能吃就吃,能玩就玩,消极抵抗。谁知道那天闹革命,世界大战,车祸,瘟疫,癌症....昨天回家路过海德公园角落,一颇端正的中年男带着五角红星的军帽,背后插一红旗,挥舞拳头跟大家讲:现在就是三十年代的重现!资本主义就要灭亡!共产主义又要卷土重来了!结合希腊危机,德国政局,讲的有理有剧,逗死我了。
Re: [影片] Up in the Air
Posted: 2010-05-10 11:45
by Judy
你没看我不是越来越向吃货的方向大步前进!反正我饭烧的好,到时就改装一个小货车,我先生卖咖啡,我卖份儿饭,咱们停车场见!
这次经济不好了后,这种移动餐车突然增多,有些是专业厨师开的,twitter上每天公布自己当天的停车点,我就想为啥这个硅谷就没见过呢!
http://www.newsweek.com/id/187008,
Re: [影片] Up in the Air
Posted: 2010-05-10 11:49
by silkworm
LA电台Good Food栏目经常讲这种餐车,好象最近除了korean BBQ taco以外,还有dim sum餐车了。
Re: [影片] Up in the Air
Posted: 2010-05-10 11:57
by CAVA
裁员的时候常用的一种理论是:for the greater good,皮将不存,毛之焉附的意思。可是被裁的人观感怎么会一样。整个部门被裁掉固然可悲,部门不动而被裁的都是中到底层,这个怎么看都不公平。还有危机过去之后cost control时常又放松起来,被裁掉的那些人却还不一定找到新工作。这更加不公平,虽然危机当头的时候,裁人好象是最快见效的手段之一。
Re: [影片] Up in the Air
Posted: 2010-05-10 12:09
by Jun
上市公司裁员大多数是做给华尔街看的,有时候明知是杀鸡取蛋,短期利益长期损害,也不得不做。
Re: [影片] Up in the Air
Posted: 2010-05-10 12:11
by Judy
读书时,裁员真的只是两个单词而已,但现在,我自己也是在同一张人头单上任人宰割的那个,就心有戚戚焉了。
说真的,当年刚来美国时,我就想凭什么一样的工作,我们中国工人拿五千美金一年,美国工人就拿五千美金一月,颇有一股革命精神,不过现在在全球化的趋势下,眼看着革命要慢慢成功了,我也站到敌人的队伍里去了,开始为自己担心了。

Re: [影片] Up in the Air
Posted: 2010-05-10 12:13
by 笑嘻嘻
这个见效快很多时候只是在华尔街见效快呢。我们公司裁员的时候根本不缺钱,但是说经济危机谁知道会持续多久,裁员是节省开支计划的一部分,我们要为未来打硬仗做准备。一宣布裁员,股票就上涨。一年后说我们活得很健康我们要开始招人了,股票又涨了。所以那点人员的费用并不是重点,重点是上市公司对股东的挣钱承诺。
Re: [影片] Up in the Air
Posted: 2010-05-10 12:29
by 笑嘻嘻
Knowing wrote:昨天回家路过海德公园角落,一颇端正的中年男带着五角红星的军帽,背后插一红旗,挥舞拳头跟大家讲:现在就是三十年代的重现!资本主义就要灭亡!共产主义又要卷土重来了!结合希腊危机,德国政局,讲的有理有剧,逗死我了。
恩格斯说资本来到世间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Re: [影片] Up in the Air
Posted: 2010-05-10 13:48
by CAVA
笑嘻嘻 wrote:这个见效快很多时候只是在华尔街见效快呢。我们公司裁员的时候根本不缺钱,但是说经济危机谁知道会持续多久,裁员是节省开支计划的一部分,我们要为未来打硬仗做准备。一宣布裁员,股票就上涨。一年后说我们活得很健康我们要开始招人了,股票又涨了。所以那点人员的费用并不是重点,重点是上市公司对股东的挣钱承诺。
笑嘻嘻说得很对。
Re: [影片] Up in the Air
Posted: 2010-05-10 14:35
by Jun
其实也未必是讨好现在的股东,而是讨好华尔街的那些分析师和 rating agency,帐本好看了,他们一高兴推荐你了,新投资就哗哗进来,老股东也不会哗哗地逃走。这是管理百年老店的恰当手段么?
Re: [影片] Up in the Air
Posted: 2010-05-10 14:40
by 豪情
讨好高层自己的股权而已. 现在高层的报酬最大一块都是来自股票. 把股票拉上去了, 兑现走人.
Re: [影片] Up in the Air
Posted: 2010-05-10 15:13
by Knowing
就是,华尔街不过是为虎作伥替公司吸钱,纯服务业,替地主催租的狗腿账房。

Re: [影片] Up in the Air
Posted: 2010-05-10 16:26
by 笑嘻嘻
这是管理百年老店的恰当手段么?
Jun 这个问题好,恰恰在 Up in the air 里有一点点讽刺,就是那个名校毕业的女生。我觉得太熟悉了,简直像我认识的一些人。刚从商学院里学出来,一番运筹帷幄的大道理。(是否现在上市公司怎样在股票市场上表现好已经成为商学院的必修课程/case study 了?)尤其那个刚刚出校门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度。我觉得演得太好了。你觉得招人讨厌吧,大企业里年年从名校招的新血就是那个样子的,而且硅谷大企业还有个潜规则,喜欢招刚从学校里出来的不喜欢有很多工作经验的,因为年轻人有 “initiative” 。
Re: [影片] Up in the Air
Posted: 2010-05-10 16:59
by Knowing
笑嘻嘻 wrote:这个见效快很多时候只是在华尔街见效快呢。我们公司裁员的时候根本不缺钱,但是说经济危机谁知道会持续多久,裁员是节省开支计划的一部分,我们要为未来打硬仗做准备。一宣布裁员,股票就上涨。一年后说我们活得很健康我们要开始招人了,股票又涨了。所以那点人员的费用并不是重点,重点是上市公司对股东的挣钱承诺。
没错,其实上层少拿点花红,底下几百人的工资就出来了。不过很多时候是说没活干,养着一帮人成天闲着也不好。
不过公司要在华尔街上造成我们财政很健康我们很努力节约并不光是为了股票上升。公司那么大,一般都挺依赖商业纸,债卷什么的,股票也可能作为抵押品借着钱。财政健康,流动资金的管理容易,借钱的利息也低。就像一个人信用好,房贷上可以省钱。
Re: [影片] Up in the Air
Posted: 2010-05-10 17:08
by 豪情
很多公司大把现金不是一样裁. 虽然你也可以说为了大的M&A, 主要还是为了给股东挣最多的回报, 显示管理层的价值吧. 至于是否短视, 不光高层, 现在股东也都看的相对短了.
大型公司的shared responsiblity不光体现在裁员的时候, 也体现在雇佣的时候. 作为一个中层部门主管, 肯定要努力扩大手下人头数. 人越多, 揽的事越多, 权越重, 非常正常. 机构重叠, 也非常正常. 不用等经济不好, 时不时的就会由上而下来剪一次毛或者大规模重组. 然后再次循环.
Re: [影片] Up in the Air
Posted: 2010-05-10 17:17
by Jun
我记错了,我想说的是 "diffusion of responsibility".
http://en.wikipedia.org/wiki/Diffusion_ ... onsibility
Alexander McCall Smith 可以写一本 Isabel Dulhousie 小说来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Re: [影片] Up in the Air
Posted: 2010-05-10 17:42
by Knowing
嘻嘻,给大家欣赏一下革命中年,人蛮帅的,象cava 喜欢的商务大臣Peter Mandelson

Re: [影片] Up in the Air
Posted: 2010-05-10 17:45
by 笑嘻嘻
你又拿手机拍人家革命志士!
Re: [影片] Up in the Air
Posted: 2010-05-10 17:46
by Knowing
没带相机。。。为什么要说‘又’呢?
Re: [影片] Up in the Air
Posted: 2010-05-10 17:49
by 笑嘻嘻
是啊,我为什么要说“又”呢?

Re: [影片] Up in the Air
Posted: 2010-05-10 17:51
by Knowing
海德公园实在是太逗了,我下次要带相机长镜头去拍个够。好多神奇的人啊!
Re: [影片] Up in the Air
Posted: 2010-05-10 17:57
by Jun
哇,比中央公园还逗吗?
Re: [影片] Up in the Air
Posted: 2010-05-10 18:16
by 笑嘻嘻
我犹豫半天要不要不说了,因为我挺讨厌裁员的。我时间不够,只能少说两句。想得越多越觉得简单说资本主义糟也没有找到问题的根源。股票表现好还有好处,比如大公司凭什么在新兴市场里跟startup 竞争?大公司为了保证大项目的合理进程,必然强调流程合理。流程多,就没有小公司灵活机动,而且大公司的员工拿死工资死福利,不像startup 有盼头凭什么让人家加班工作?那在这种情况下大公司的一种竞争方法是看见一个好的前卫的小公司,能帮助自己拓宽这个市场的就买进来,比如google 买youtube。(我只是用google 打比方,很多大公司都是这样的)这样比自己做风险小,又能时时跟着最新市场。小公司也从收购中获益。怎么获益的呢?经常性购买小公司的大公司哪有那么多钱啊。(最近google 买了不少公司,扩张很厉害。)就是股票市场上的钱。用大公司的股票买小公司。股票涨一点都是看上去好多好多钱,那你被买后后来自己没把钱从股票市场里换出来就是你自己的事情了。所以看上去某大公司花了好多钱买小公司,其实也不是真金白银的钱。只是大家都觉得该大公司值这么多钱,所以他有这个市值,所以他就能用大家觉得的这个市值来买东西。这个问题越想越神奇/糊涂。
Re: [影片] Up in the Air
Posted: 2010-05-10 18:17
by snowy
关于裁人的事,有点象战争,死个把人是个悲剧,死成千上万的人,就只是统计数字了. 作为有亲身体会的人我是这么看的,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UP IN THE AIR" 毫无疑问是好莱坞 demonize corporate America 的另一出烂片,问题是他要作左派的样子骂资本家的贪婪,也没骂到点子上,纯粹是闭门造车.如Knowing 君所说,资本家欺负你是明着的,公司就是个赚钱的地方,大家动什么别动感情,怀着赤胆忠心从一而终的想法.您要是想在公司里歇着,过一阵子被辞了,应该想想好歹您还出工不出力地歇了好一阵,临了还有遣散费,是不是?您要是压跟没歇着却被"优化组合"了,那您还等什么呀,赶紧的另投明主好把您的十八般武艺抡圆了使出来啊.是金子咱总得发光,是吧?这么一想是不是不那么沉重了?
至于被裁了之后寻短见的那位,大家显得都很同情么.这种事情不是比比皆是啊,比如说某高校讲师因不忿:晋升高级职称不通过/领导不重用/同事排挤/从高楼纵身跃下. 对这种事情大家倒是爱讲是人家心理素质脆弱了.现今中国搞的是社会达尔文主义所以不希奇,合着这事到了美国就成了杯具了.
克鲁尼其实不是在演"hit man",他是在演他自己-- 只有他的工作才是出个场,照稿子念,鞠躬下场.炒中低层的职员哪会用到按小时收费的顾问,直线经理讲两句就拉倒啦.小罗卜头嘛,不配有"面孔时间", 您就别自己给自己长脸,要求来个抚慰您心灵的告别仪式啦. 反正"伸头是一刀,缩头也是一刀". 早走早超生,是不是?
再者说了,您是员工当然不想公司炒人,可是您有了股票想不想公司不分红利,想不想股价只跌不涨? 这种心理人人都有,比方说我走路的时候,就觉得开车的人真野蛮,一点不让行人,我开车的时候,又特烦爱在马路上乱串的行人.反正总不是我的错!
Re: [影片] Up in the Air
Posted: 2010-05-10 18:24
by Jun
其实我也不想讨论开除员工是否道德的问题。君子远庖厨,还是要吃肉。
主要想说的是,纳税交给国家军队,送别人家孩子上战场杀人,跟自己拿把刀子捅人,沾了一身一手的的血,毕竟感觉不同。恶心就是恶心,前额叶再讲理再聪明,恶心还是恶心。
当然人和人的 emotional brain 长得各自不同,恶心按钮也不同,甲之熊掌乙之砒霜。有人看见蛇恶心,有人养蛇当宠物;有人看见蜘蛛恶心,有人拿蜘蛛做研究。有人天天坐在那里裁员工裁得兴高采烈,回家做他的好爸爸好丈夫好太太好妈妈,反正都是合法的,谁来评判谁。
还有就是,说 Jason Reitman 是左派真是不知从何说起。他的前一部作品 Thank You for Smoking 是根据 Christopher Buckley 的小说改编,完全是根正苗红的 conservative/libertarian 血统,这些老派 conservative 还看不上小灌木这一群 neo-con.
Re: [影片] Up in the Air
Posted: 2010-05-10 19:24
by snowy
Jun wrote:
还有就是,说 Jason Reitman 是左派真是不知从何说起。他的前一部作品 Thank You for Smoking 是根据 Christopher Buckley 的小说改编,完全是根正苗红的 conservative/libertarian 血统,这些老派 conservative 还看不上小灌木这一群 neo-con.
就是啊,所以要把假扮左派的老派的conservative Jason Reitman之流踢出来,当心把真正的左派恶心到了. 阿弥陀佛.

Re: [影片] Up in the Air
Posted: 2010-05-10 20:02
by Jun
有人钢胃铁肠,强大无比,吃什么都不吐,行了吧?
甘拜下风。

Re: [影片] Up in the Air
Posted: 2010-05-10 20:32
by snowy
别介, 您那, 不就一好莱坞烂片,犯着儿这么激动么?
非派别人吃什么都不吐,至于么? 我一不小心以为这里不是恶人谷,都成知音文了.
一看就知道是没被老板炒过的弱小心灵, 嘘... 呵番,呵番

Re: [影片] Up in the Air
Posted: 2010-05-10 20:34
by Jun
snowy wrote: 嘘... 呵番,呵番

对不起哈,我的胃没那么强大,这就要吐了。

Re: [影片] Up in the Air
Posted: 2010-05-10 20:42
by snowy
记住, 先吃肉再吐. 实在憋不住,
千万千万, 出门向左, 远庖厨,
再吐.

Re: [影片] Up in the Air
Posted: 2010-05-10 20:48
by 虞美人
大家都是成年人,没必要搞得跟初中生操场上吵架似的。
这个帖子先停一停,大家消消气儿,别话赶话的了。明天大家脾气下来了,再继续讨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