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 of 1
上海二三事 (莘庄画家)
Posted: 2010-06-12 14:47
by sinca
先列个目录:
上海博物馆
1933和摇滚青年
莘庄画家
真言宗居士
上海Expo
上海博物馆
不是第一次去上博了,每次逛到关门为止,还是不过瘾。好东西太多。
尤其是这次去,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世博的原因,展品比去年12月份去的时候还要更多一些。
比如这个少数民族服饰的展览,上次就没有。图样实在是精致好看。
明清家具部分也颇让人流连忘返。
这个是典型的客厅。疑惑的是,条桌上的三样摆设,是固定的吗?两边的椅子中间,是不是还该有个几?
这个是让人流口水的书房,但是东西有点罗罗嗦嗦的太多。
最好的是这张大桌子,可是椅子看起来实在是太硬了,肯定坐着不舒服。
琴(古筝?)和薰香。放香炉的器具(该怎么称呼),线条可真美。略靠后一点的镂空架子,是衣架吗?
还有这套桌凳,雕文繁复,到底是什么木头做的?可惜旁边竟然没有介绍。
然后是玉器区。每次看玉器,都挺矛盾了。既觉得很多人穷一生之力,雕了这些个精致的东西出来,不过是供某些人把玩罢了。或者连被把玩的机会都没有,比如那些玉带饰,不过是身上的一个小玩意。又觉得这些东西实在是美,幸亏被做出来了,幸亏我们有机会看到。
这个“三羊”的雕饰,看上去很温润,让人忍不住要伸手摸一摸。当然是摸不着的——隔着玻璃呢。
“牺尊”,应该是一种礼器。见过各种不同的青铜牺尊,玉做的,这是唯一一次。
龙图案的玉带饰,应该只有皇帝才能用吧。
飞天,晶莹剔透
这个是“四灵纹胜”,就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种图案的灵胜。让我想起西安。
这个“春水”饰,应该是依托着石头天然的颜色雕刻出来的。巧夺天工。

Re: 上海二三事(上博)
Posted: 2010-06-12 18:52
by mach
看不到图片。。。上博的民族馆还不错的,另外南京东路地铁站顶上有一个美特斯邦威民族服饰博物馆也可以一看,当然他们康桥工厂里的博物馆有更多古董
期待莘庄画家和真言宗故事
Re: 上海二三事(上博)
Posted: 2010-06-14 14:04
by sinca
多谢推荐。
图片看不到?好奇怪。我自己是可以看到的。还有其他人看不到吗?
Re: 上海二三事(上博)
Posted: 2010-06-14 14:05
by tiffany
me neither
Re: 上海二三事(上博)
Posted: 2010-06-14 14:31
by sinca
1933是第一次去。本以为这是个新兴的艺术区,架势是要取代M50和田子坊,但是实际上过去一看,全不是那么回事。
要说,也的确是照着这个思路走的,但是还很有待发展。可以称得上艺术的东西没几件,主要还是一些略贵的小商店。其中不乏装模作样中国风来讨好老外的。但是也不乏的确有意思的小店。比如有件卖瓷器的小店里,有套小鱼儿的茶具,白瓷的底儿上寥寥几墨笔,勾画出几条小鱼儿,实在是精彩。(可惜在店主之睽睽之下,没好意思拍照。

)要不是我还在漂泊阶段,一定给买下来了。
1933门口拍的照片
广阔的厂房,角落里有组人在拍商业照片。凑过去看了看,美女和帅哥都没有,遂撤离。这么大的厂房,就这么空着,真可惜。
楼顶上的涂鸦和准艺术品
从楼顶上拍的照片
楼里的一组艺术品。老实说,无论是从表现手法还是从内容,都没有让我觉得耳目一新。不过是一些作出各种姿势的女体罢了。
去1933混的那个半天,是跟我一个曾经搞摇滚的哥们和他的小弟。
他当年大学的时候就组乐队搞摇滚,身材消瘦,留长发,带耳钉,穿大头皮鞋和皮夹克。等我认识他的时候,他就已经不再那么愤怒了。但是在很多一起喝烈酒谈人生的晚上,他还是抱着吉他,时不时跟着我们聊天的话题,来一段自编自唱。到了现在,他已经完全没有摇滚青年的样子来。长了差不多30斤的肉,平头,耳洞早就长上了,开家小公司,对老婆言听计从,让我们好不意外。
不知道怎么样更好,不再愤怒的摇滚青年?还是一直愤怒下去的摇滚中老年?
倒是他带的小弟,80后,还是那种音乐青年的架势。但是我们说起“果儿”(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字)来,他完全没有头绪。长发梳成一个小辫儿,大T-shirt套着篮球背心,累赘地带着一堆链子。身材轻盈,一下子就翻墙而过,跟跳舞似的。
据说他的外号是"280", 每秒钟可以拨280*4下弦。本来是准备当天晚上去那个哥们的音响室狂欢半个晚上,顺便见识一下"280". 可惜后来他家里有事儿,只好作罢。
Re: 上海二三事(上博)
Posted: 2010-06-14 14:36
by sinca
请问,新发的图片可以看到吗?都是从msn space上链接过来的。
Re: 上海二三事 (1933)
Posted: 2010-06-14 14:48
by 笑嘻嘻
不能,点进去问msn space的密码。
Re: 上海二三事 (1933)
Posted: 2010-06-14 14:54
by sinca
谢谢,笑大。请帮忙再看一下,是不是可以了?我修改了一下msn space的访问权限。
Re: 上海二三事 (1933)
Posted: 2010-06-14 15:04
by 笑嘻嘻
可以看了。

Re: 上海二三事 (1933)
Posted: 2010-06-14 15:22
by sinca
谢谢。:)
Re: 上海二三事 (1933)
Posted: 2010-06-14 18:30
by 笑嘻嘻
1933 这组照片怎么像是冬天的工业城市,比如底特律的那个感觉。
Re: 上海二三事 (1933)
Posted: 2010-06-14 18:40
by Judy
1933的确是工业城市的遗址来着,曾经是远东第一大的屠宰厂。
“老场坊创建于1933年,它的前身是上海工部局宰牲场,经英国建筑大师巴尔弗斯设计,由当时蜚声沪上的余洪记营造厂建造完成。资料记载,为建造这个宰牲场,很多建材都是从英国进口,造价不菲,老场坊空间布局奇特,由东南西北四幢高低不一的钢筋混凝土楼房围成四方形厂区,正中是一座24边形,俗称八角楼的主楼。”
Re: 上海二三事 (1933)
Posted: 2010-06-14 20:19
by tty
每秒钟可以拨280*4下弦??

Re: 上海二三事 (1933)
Posted: 2010-06-15 1:18
by sinca
其实照片和我记忆里看到的还是不太一样,因为阴天的缘故?
是,我也很诧异。我哥们说,要请我听"80"和"280"的合奏,未果。
Re: 上海二三事 (1933)
Posted: 2010-06-17 7:27
by roulette

这个我记得。材料好像是一般的硬木,没有旁边的紫檀什么的材质好,但是花纹是剔漆的,大概就是厚厚地涂几层漆,然后在软漆上剔花,所以颜色会是珊瑚红。
不知道记错了没有。
我很喜欢你拍的1933,像是blade runner之类的场景。
Re: 上海二三事 (1933)
Posted: 2010-06-17 20:31
by IF NOT
我也很喜欢上博,尤其里面的瓷器玉器
Re: 上海二三事 (1933)
Posted: 2010-06-19 1:29
by sinca
roulett, 多谢,受教了。那个展厅里的其他展品都介绍了木料的类型,唯独这件没有。
If not, 瓷器在别的博物馆也看到过,所以没那么震撼。但是玉器好像没看到其他地方有比上博更精美的。
Re: 上海二三事 (1933)
Posted: 2010-06-19 1:45
by sinca
说起来,上海这两年流行的艺术社区,大概算是M50, 田子坊和新开的1933.
07年,08年去M50的时候,觉得还有挺多画廊,很热闹的样子。但是去年冬天去的时候,觉得很零落。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天气太冷的缘故。
田子坊呢,07年的时候大概只是零零星星地有几家小店,卖些个旗袍,茶具什么的,大概有一两家卖画和摄影作品的。这次再去,已经完全是游客区了。导游带着一拨拨的人过来参观,小巷给挤得水泻不通。
所以当闺蜜说要带我去莘庄看个国画家的时候,我还略惊诧。因为没听说有搞艺术的在那边混啊。过去一看,才发现自己孤陋寡闻。
地方很偏僻,我们用GPS再加一路电话,才找到目的地。看起来是个旧的工厂区。一排房子,我们从外走进去,有一半都是所谓的X画工作室。大多都是画现代画的,国画倒是只有那一家。
闺蜜只所以认识这个画家,是因为她们家族准备要组织个拍卖会,捧这个多年都寂寂无名的画家。所以我们先过来看看,捡个便宜。
我们到的时候,他早就迎了出来。虽说他已经60多岁,但是穿着白色T恤,淡蓝牛仔裤和运动鞋,看起来倒像是40出头的样子。说话动作,处处都是那种多年不得志的样子。
坐下来聊天,他一边给我们殷勤倒茶,一边讲自己。除了年轻的时候,画主席的画像火过一阵子,他其实已经将近40年没有收入,家里全靠妻子支撑。然后接班的是女儿。这1-2年,他才逐渐得到一点注意力,卖出去一些画,略微扬眉吐气起来。说着,他翻出各种照片和报纸,给我们介绍和他相关的片段。尤其印象深刻的是,他拿着一张照片,说他旁边的什么什么协会主席,姓甚名谁,竟然表扬了他。
一边听他讲,一边端详他墙上挂的画。我们几个人都不是懂画的,但还是暗暗达成共识——他虽然足够勤奋,但实在是才华有限。
几幅画的链接如下,共赏:

Re: 上海二三事 (莘庄画家)
Posted: 2010-06-27 23:32
by IF NOT
看不到照片哎
Re: 上海二三事 (莘庄画家)
Posted: 2010-06-28 7:52
by tiffany

此照片仅限于新浪博客用户交流与沟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