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完 The Lookout (2007 年出品) 之后回头在脑子里把故事滤一遍,我意识到原来这部电影其实是个 film noir。在DVD的花絮中有人称之为 heist movie,但其实抢劫银行只是一个表象,是整个故事里的一小部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此片的剧本的整体构架和机制遵循非常传统的 noir 套路。
Noir 的套路是:一个普通人过着平静的生活,某日这个状态忽然被打断,有危险分子(一般是个美艳危险的女人 femme fatale)凑上来用前所未有的诱惑吊在他眼前晃啊晃,诱他偏离正道走向堕落。但是这个犯罪过程从来都不会顺利完成,事情总是半路出麻烦,而且麻烦越来越大,直至 climax ...
同样的套路在不同影片以各种形式出现,The Lookout 里面的独特成分在于,主角 Chris Pratt 是一个头部受伤后遗症的患者(traumatic brain injury),他有各种微妙的行为和记忆障碍,只能在一家银行里做清洁工。一开始我还有点担心这片子会被拍成 Memento 的模仿版,但还好不是,走上了一条凝视人物的道路。我对这种类型的独立电影非常没有抵抗力,它们一般都很小型很便宜,没有烧钱或特技的动作大场面,没有艳丽精美的摄影画面,没有歇斯底里的炫技表演,没有错综复杂人数众多的卡司。摄影机象一对好奇的眼睛默默注视着很少的几个人物,话筒象两只好奇的耳朵悄悄地把邻座的八卦都录了下来,我们观众得以钻到别人的脑中,暂时身临其境过上他人的生活。
编导 Scott Frank 原来一直是做编剧的,而且以写耐听的对话著称,显然善于捕捉偷窃生活中四处飘荡的只言片语。这是他的第一部导演处女作,所以在电影中保持了十分文气(但不是文艺腔)的风格。特别有趣的是,男主角脑伤后遗症的症状之一是 sequencing 障碍,就是说在做一件复杂的事情之前,我们健康人会把它分解成许多小步骤,然后串联起来,他的障碍是整理不出过程先后顺序,总是搞乱。他的室友,一个瞎子,帮助他把任务编成一个故事讲给自己听,而编故事的时候倒着来,先想好结尾,再一步一步地倒推上去,就能整理出步骤了。当时看到这一段的时候我就一拍大腿,意识到这肯定是作家(不是文艺抒情作家,而是讲复杂情节的作家,例如侦探小说)惯用的写提纲方法之一!啊太有用了。
影片的环境设定在 Kansas 一个小镇,很偏远的西部,很农村,很寒冷。摄影有很强的视觉风格,大量用黑夜和白雪做背景,气氛很重。有些镜头漂亮得立刻可以装框挂起来。
几个演员都相当出色。最重要的当然是男主角 Joseph Gordon-Levitt (最近在 Inception 里演 Arthur),故事从他的角度讲出,他在几乎每个镜头中都出现,是全片的基础,又需要表达出人物的微妙病态---不是搞成象 Rain Man 那样夸张、呆呆的德性---又要表达出 full range 思想斗争和感情冲突。结果不出意料,JGL 同学完全胜任,从头到尾精彩表演,没有一处偷懒走捷径,也没有一处过犹不及地顿足捶胸。非常好。在DVD花絮中,他说好剧本太少了,太罕见了,所以能遇上这么好的剧本来演觉得很运气。我心想,有品味和判断力,能尝出什么是好剧本什么是烂剧本的演员很少,而根据剧本质量来选 project 的演员就更TMD罕见了。
剧中的大反派 Gary 是英国小生 Matthew Goode 演的,很让人意外,因为跟他平时的套路 (Match Point, Brideshead Revisited) 完全相反。脏兮兮的,含有危险的魅力,除了稍微有点不够土之外,其他方面都很胜任。配角盲人室友是 Jeff Daniels 演的。他这种老戏骨演这点东西根本不用费力,信手拈来而已。
女演员是澳大利亚的 Isla Fisher,长得很象 Amy Adams,居然还带了点南方口音。
说实话我觉得这部片子在有些背景信息上(例如 Chris 跟他家里的关系,反派 Gary 跟女主角的关系)过于精简,留白过多,其实还可以多交代两句。不过在大多数情况下留白总比过度阐述要强,不交代反而让人老惦记着。而且给人那种感觉:故事里的人物在影片的框架之外自有他们的历史和未来,而不是仅仅为了这两个钟头的情节,为了观众而存在的。真正关注写人而且把人写活的作品都有这个特点。
总之这是一部有缺点但是有意思的影片,是以人物为中心的作品,推荐给对他人有好奇心的观众。

Joseph Gordon-Levitt

Matthew Go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