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片儿去年跟 The Kids Are All Right 一起出来,题材相似,都是讲一对同性恋爱人跟孩子的话题,实际上说是家庭伦理片也不为过,而且,两部片子都是女导演拍的。
说来也奇怪,异性配偶的家庭伦理片现在几乎已经绝迹,只有在独立制作的小片里才会偶然出现,而且几乎全是负面、失败、depressing、或反讽批判的基调。温馨煽情的家庭故事需要同性恋配偶这样的猎奇元素才有市场。
看完了回顾一下,不仅感叹,上次看到这么sappy这么温情主义的片儿不知道是哪年哪月了!故事一开始,一对婚了的 couple 搬到疑似 Betty Draper 家所属的郊区带草坪的独立屋,面目模糊的中年邻居,吵闹淘气的街坊小孩儿们,精心修剪的草坪,满街一色一样的房子,小区居委会和 Neighborhood Watch,让人以为回到了六十年代初的美国而不是当代瑞典 --- 除了这对 couple 是弯男以外。年轻点儿、肚腩小点儿、刚开始谢顶的是Goren,刚毕业的医生,在附近的诊所里坐镇;年纪老点儿、肚腩大点儿的、谢顶已经无药可救的是 Sven,在城里的公司做中层管理之类。Goren 是母鸡性格,想养个孩子都快想疯了,向社会福利局申请领养;Sven 则正处于中年危机阶段,因为以前婚过,女儿都十五六岁了,对重温育儿过程毫无兴趣,只是为了敷衍爱人才跟着他闹腾。这真是太传统了!比传统夫妻还传统一百倍!
外国孩子不许让同性家庭领养,只好等瑞典孤儿。两人坐在社工面前哀求“瑞典孩子也成啊,丹麦的也成”,Sven 翻翻白眼嘀咕 “丹麦的还是不必了” --- 典型的瑞典冷笑话,把我给笑坏了。盼啊盼,终于盼来通知,他们得到一个1.5岁的男孩子 Patrik,Goren喜滋滋地装修幼儿房间,结果等来的是个15岁的半大小子!原来社会福利局的信里多了个标点符号,Patrik 不仅15岁,而且是个不良少年,满嘴粗口,进出少教所,没有家庭肯收他,才会丢给一对弯男申请人的。
Patrik 一出现,Goren 和 Sven 之间的矛盾立刻浮上表面且激化,闹到要掰的地步。然后呢,就是一系列的折腾啦,来来回回。其实很多桥段都是有点俗套似曾相识的,不过伴有冷幽默的处理,以及毫不羞愧的温情脉脉,让我看得津津有味,有时吃吃骇笑,但绝不会冒出仰天大笑。从纸面上看,情节是非常煽情的,一不小心就变成美式肥皂剧,可是在这里,由剧本到表演都是北欧电影特有的克制和低调处理,经常来点荒诞和灰色的笑料,避免了糖浆骺死人的效果 --- 这就是为什么我对北欧喜剧片儿很没有抵抗力呀。
导演 Ella Lemhagen 大约是故意要引用/致敬美国的郊区中产阶级家庭伦理戏传统 (Pleasantville, Little Children, The Stepford Wives),甚至用了许多美国乡村歌曲(Sven 的恶趣味),更增加了影片中一种几乎时空错乱的奇异效果。
影片中最令人难以置信的情节不是 Goren 和 Sven 的关系,或者 Sven 的前妻跟二人的友谊 --- 这些都极其正常,满大街都是这种离了婚后找到第二春且有点自我中心还有点不甘平淡的异性恋中年男人 --- 而是 Patrik 这个小坏蛋!其实一点都不坏,甚至长了根绿拇指,而且爱劳动,没扮两天坏小子就急速蜕变成人见人爱善解人意的小可爱,没有一点不良少年的影子。难道瑞典的 juvenile delinquents 都是这么孬种吗咩哈哈!
总之我觉得比 The Kids Are All Right 好看。
**********

The Mechanic 这片儿本身倒没什么,很典型的Oedipus式男性神话。(说实在的,本来我是不怎么信弗医生那一套的,架不住男人们总是飞蛾扑火般不停地自动证明他的理论。)不过还是挺好看的,主要在于干脆利落绝不罗嗦的剪辑和动作段落,复古的grainy画面和色彩(因为是重拍70年代Charles Bronson的老片子),新奥尔良的外景,Ben Foster的表演(这孩子挺有意思的)。这种纯阳刚片儿总是难免 homoerotic subtext,在这里还干脆自己承认了一下。
不过说到底我最喜欢的成分还是在soundtrack,有一些New Orleans的地方色彩,而不是动作片老一套的轰隆轰隆。影片中心的一段曲子,反复出现,是 舒伯特 Piano Trio No. 2 in E Flat Major,相当好听而且在这个环境下里面很有个性。在 YouTube 上翻了翻,发现这首曲子在好几部片子里出现过,很受现代电影人的欢迎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