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三则
Posted: 2011-03-20 11:41
魔鬼都在这里
刚看完《all the devils are here》觉得不错。关于金融危机的书和纪录片不少,我看的几本里,《too big too fail 》最活色生香,但是它讲的完全是危机发生时候的事情,生动的象个动作片,却完全没涉及危机形成的历史。《inside job 》提出了好多问题,给予了简化的回答,不能使人信服,因为它的回答我就至少可以提出多条遗漏的事实来证明不象它说的那么简单。《all the devils are here》恰恰补上了这些事实。次贷危机是多年来建立在“房价永远只会上升”基础上的庞氏骗局,绝不只是一个两个邪恶的人主谋策划,全社会都参与,至少得回溯三十年历史。两房的形成,主攻次贷市场两大公司的发家史和终结,AIG 的历史,华盛顿监管机构跟他们的关系,这本书一一道来。讲述华尔街几个投行的部分,深入剖析了各个公司的管理风格,尤其是在风险管理上不同态度,决定了他们的命运。如果你真的想知道,为什么没有收入没有首付可以买到房,为什么AIG 会突然亏上数十比林,投行包裹出一堆垃圾谁会去买,投行为什么自己也亏了?那么推荐读这本书,没有人是真傻,人们只看见他们想看见的东西。
Amos Lee
amos lee 是个我喜欢的歌手,一向以为没什么名气,最近听过两次演唱会,比我想象的要nerdy 一些,穿个花格衬衫牛仔裤抱着吉他上台就唱,偶尔也说几句,比如有首歌前说这是跟前女友有关的,口气很幽怨的说:这姑娘是我在路上碰上的(翻译:我在演出的时候,上来一自称歌迷的),不知怎么就给我灌输了“我们可以美好的生活在一起”的主意(翻译:我认真爱上她了),然后她说她也想唱歌,我就尽力帮助了她(翻译:她利用了我,b-i-t-c-h),然后她就走了,我一个人坐在‘我们’的空屋子里,喝了很多酒,这帮助我到了该到的地方,就是谷底!然后我写了这首歌。完全是你随便走进纽约下东区某酒吧,碰上未成名歌手在发泄被抛弃的闺怨,怪可爱的。
唱完之后观众照例要求加演,他就兴高采烈的回来一气加唱了五首歌。唱到第四首的时候有人按奈不住起身离场了,他非常怨恨的冲对方嚷嚷:这就走了?兄弟,你错过了最好的一首歌!观众狂笑。
听说他的新专辑mission bell上了全美排行第一,又高兴又惆怅,不知道以后还有没有机会在小场地听他唱歌。

挪威的森林
片子拍的不错,挺美,味道大致没走样。绿子的戏份剪裁的太多,许多她可爱的地方都没有了,就成了个阳光女郎。我喜欢的绿子是把买内衣的钱省下来买厨刀,穿了三个月半湿不干的胸罩,又毫无在乎的讲给渡边听的爽朗姑娘。铃子的故事也完全剪掉。要把一本书压进两个钟头还有大段慢节奏抒情的电影,这些剪裁没有办法避免的,看了一下影评,很多原书的忠实粉丝都非常不满,改编经典的诅咒啊。
比较大的改动是,小说里的渡边在最后已经背叛了直子,电影里轻描淡写的带过去了。青春矛盾三角恋被粉饰成了忠贞爱情。
刚看完《all the devils are here》觉得不错。关于金融危机的书和纪录片不少,我看的几本里,《too big too fail 》最活色生香,但是它讲的完全是危机发生时候的事情,生动的象个动作片,却完全没涉及危机形成的历史。《inside job 》提出了好多问题,给予了简化的回答,不能使人信服,因为它的回答我就至少可以提出多条遗漏的事实来证明不象它说的那么简单。《all the devils are here》恰恰补上了这些事实。次贷危机是多年来建立在“房价永远只会上升”基础上的庞氏骗局,绝不只是一个两个邪恶的人主谋策划,全社会都参与,至少得回溯三十年历史。两房的形成,主攻次贷市场两大公司的发家史和终结,AIG 的历史,华盛顿监管机构跟他们的关系,这本书一一道来。讲述华尔街几个投行的部分,深入剖析了各个公司的管理风格,尤其是在风险管理上不同态度,决定了他们的命运。如果你真的想知道,为什么没有收入没有首付可以买到房,为什么AIG 会突然亏上数十比林,投行包裹出一堆垃圾谁会去买,投行为什么自己也亏了?那么推荐读这本书,没有人是真傻,人们只看见他们想看见的东西。
Amos Lee
amos lee 是个我喜欢的歌手,一向以为没什么名气,最近听过两次演唱会,比我想象的要nerdy 一些,穿个花格衬衫牛仔裤抱着吉他上台就唱,偶尔也说几句,比如有首歌前说这是跟前女友有关的,口气很幽怨的说:这姑娘是我在路上碰上的(翻译:我在演出的时候,上来一自称歌迷的),不知怎么就给我灌输了“我们可以美好的生活在一起”的主意(翻译:我认真爱上她了),然后她说她也想唱歌,我就尽力帮助了她(翻译:她利用了我,b-i-t-c-h),然后她就走了,我一个人坐在‘我们’的空屋子里,喝了很多酒,这帮助我到了该到的地方,就是谷底!然后我写了这首歌。完全是你随便走进纽约下东区某酒吧,碰上未成名歌手在发泄被抛弃的闺怨,怪可爱的。
唱完之后观众照例要求加演,他就兴高采烈的回来一气加唱了五首歌。唱到第四首的时候有人按奈不住起身离场了,他非常怨恨的冲对方嚷嚷:这就走了?兄弟,你错过了最好的一首歌!观众狂笑。
听说他的新专辑mission bell上了全美排行第一,又高兴又惆怅,不知道以后还有没有机会在小场地听他唱歌。

挪威的森林
片子拍的不错,挺美,味道大致没走样。绿子的戏份剪裁的太多,许多她可爱的地方都没有了,就成了个阳光女郎。我喜欢的绿子是把买内衣的钱省下来买厨刀,穿了三个月半湿不干的胸罩,又毫无在乎的讲给渡边听的爽朗姑娘。铃子的故事也完全剪掉。要把一本书压进两个钟头还有大段慢节奏抒情的电影,这些剪裁没有办法避免的,看了一下影评,很多原书的忠实粉丝都非常不满,改编经典的诅咒啊。

“无可相告。”我说,“情况极为复杂,千头万绪,而且由于天长日久,实情都渐渐变得模糊不清,不论对我还是对她,我所知道的,只是一种责任,作为某种人的责任,并且我不能放弃这种责任。起码现在我是这样感觉的,纵使她并不爱我。”
“我可是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女孩儿,”绿子把脸颊擦在我脖颈上说,“而且现在就在你的怀抱里表白说喜欢你。只要你一声令下,赴汤蹈火都在所不惜。虽然我多少有蛮不讲理的地方,但心地善良正直,勤快能干,脸蛋也相当俊俏,乳房形状也够好看,饭菜做得又好,父亲的遗产也办了信托存款,还不以为这是大拍卖?你要是不买,我不久就到别处去。”
“需要时间。”我说,“需要思考、归纳、判断的时间。我也觉得对不起你,但现在只能说到这里。”
“但你是喜欢我,是不想再撒手吧?”
“那当然是的。”
绿子离开身子,动情地一笑,看着我的脸。“那好,我等你,因为我相信你。”她说,“只是,要我时就只要我,抱我时就得只想我。明白我说的意思?”
“明明白白。”
“还有,你对我怎么样都可以,但千万别做伤感情的事。在过去的生活里我已经被伤害得够厉害了,不想再受下去,我要活得快活些。”
我搂过绿子,吻着她。
“还不快把那破伞放下,拿两只胳膊紧紧抱住!”她说。
“放下伞不淋成落汤鸡了?”
“管它什么落汤鸡!求你现在什么也别想,只管死死抱住我。我都整整忍耐两个月了。”
。。。。。。。。。。。。。。。
我爱过直子,如今仍同样爱她。但我同绿子之间存在的东西带有某种决定性,在其面前我感到一股难以抗拒的力量,并且恍惚觉得自己势必随波逐流,被迅速冲往遥远的前方。在直子身上,我感到的是娴静典雅而澄澈莹洁的爱,而绿子方面则截然相反——它是立体的,在行走在呼吸在跳动,在摇撼我的身心。我心乱如麻,不知所措。这绝非自我开脱,我自以为生来至今始终以诚为本,对任何人也未曾文过饰非,时刻小心不误伤任何人。然而到头来自己反被抛入这迷宫般的境地,我全然不知何以如此。我到底应怎么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