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 of 1
电影:巴黎午夜
Posted: 2011-07-01 16:46
by Elysees
连看了两天动作片,今天去看了Midnight in Paris。非常温情脉脉的文艺,画面都显得糙很多(厄,没有sharpen过吧),很旧画片的感觉。无敌艾伦上来先来个巴黎风光片,放了数分钟无人物无对白的巴黎各地的清晨中午黄昏下雨。
我没去过巴黎,没啥熟悉旧景,也就跟看个活动/画片儿本子(断句在分割号那儿,不是动画片/本子)似的。
我没看之前对于为什么让Owen Wilson担纲很不理解(因为他给我的印象老是些喜剧片啥的),结果电影里一看,哗啦,简直就是英俊稍高大版的年轻无眼镜无敌艾伦嘛,塌掉的鼻梁,乱乱的金发,还有那种不知所以糊里糊涂的神情。回来看照片,忽然又不觉得象了,但是在电影院里,心里觉得哗啦一声。
这片子要感想又不剧透太困难,简单几个不剧透的感想
1,不知道是不是受变形金刚影响,我花了好多功夫注意剧中人物的包,女猪脚(?)的妈妈换了好几个birkin,女猪脚背了一个黑色小dior很漂亮,再有就是女猪脚背最多的那个包,我没认出来,从背带上看有点儿象Chanel(不过这年头人人都做金属皮绞带了),可是没看到Logo,包面儿又不像了。
2,鉴于我没去过巴黎,我对巴黎的很多印象,来自电影,画片,还有,笑嘻嘻的流放。转折点来的时候,男主说要自己走回去,然后一路迷路到了那个弯台阶处,男主一路瞎走拦人问路的时候我忽然就想起笑嘻嘻那篇《迷路》,还有《巴黎有两个月亮》,于是我虽然还没去过,也稍稍有了那么点儿熟悉感。似乎在巴黎,在晚上,就要这么漫无目的的走一次,才算去过。
3,中间有一段看得很吃力,因为老在认人的过程中
4,我觉得Owen Wilson所谓的那个insight,以影片篇幅来说,太靠后了,有点儿草草收尾的感觉——实际上我一直在猜无敌艾伦要怎么结尾,于是对这个结尾有点儿失望
5,我觉得Dior赞助了这个片子。。。。。。
6,Marion Cotillard真美,而且怎么这么多年下来,一直没什么变化似的。我还没出国的时候看Taxi,那会儿她就是这种魅惑的美,这都又过了十几年了,她一点儿也没有老,简直让人困惑。
Re: 电影:巴黎午夜
Posted: 2011-07-01 16:54
by 笑嘻嘻
你的喜欢?
哎,这么多年了总不断有人提到流放,网上网下,我一边心存感谢,一边担心我后来写的都不行。
Re: 电影:巴黎午夜
Posted: 2011-07-01 17:03
by Elysees
我觉得一般,作为风光片以及怀旧片来看可以的,不过对我没那种看完以后余味悠长或者觉得马上还可以再看一遍的感觉,情节很松散,或者说没啥情节,起码没啥感动我的情节,不过整个画面拍摄和音乐配合,挺有无敌艾伦特色的,还是值得一看。
我一直很喜欢您写的东西呀笑大,不过流放是最诗人化的一篇,还有那篇搬家。所以我印象都特别深。
Re: 电影:巴黎午夜
Posted: 2011-07-01 17:08
by 笑嘻嘻
谢谢谢谢。
Re: 电影:巴黎午夜
Posted: 2011-07-01 17:14
by tiffany
嘿嘿,我现在还记得笑嘻嘻跟麦当劳小朋友眉来眼去

Re: 电影:巴黎午夜
Posted: 2011-07-01 17:30
by Jun
我打算明天去看这片儿。
Owen Wilson 患抑郁症很久了,前几年还自杀未遂过一次。
Re: 电影:巴黎午夜
Posted: 2011-07-02 1:20
by putaopi
我猜就是因为Owen Wilson闹自杀,才让Woody Allen想起用他的.神经兮兮的喜剧演员,正是他自已的翻版.这部片子我看得很享受,美景美人,不过觉得某些critics说可以同Manhattan, Annie Hall相妣美,还是夸张了。
我得说Woody Allen 选用美女的眼光,还是一等一的。
Re: 电影:巴黎午夜
Posted: 2011-07-02 15:18
by karen
法国夫人在里面的小角色一般,她不就是总穿Dior吗,这个赞助是不是她拉的。
Re: 电影:巴黎午夜
Posted: 2011-07-02 15:37
by Jun
刚刚看过回来了。

很喜欢!我的治愈系~~~
Carla Bruni 是女角中最没有胃口的,太瘦了,完全是摆样子的,肯定不实惠。其他的诸位都很可餐的样子。
无敌亚纶的小说/散文和电影一般都是有点 shallow 的,这部片子也不例外。不过我也对他的人物刻画之类的项目没有任何期望,这片儿就是他的一贯风格。关键在于轻松自在的气氛和自我调侃的口吻,从头到尾一直有让我吃吃傻笑的料,看完了真是浑身舒服啊。
下面有剧透,不过应该人人都知道了吧?
这片儿里的 casting 选人是亮点之一,Kathy Bates 演 Gertrude Stein, Adrian Brody 演 Salvador Dali,我觉得说不出的好笑。另外演 Fitzgerald 的是英国小生 Tom Hiddleton,之前在BBC版 Wallander 系列中演个重要配角,很讨我的欢心;演海明威的 Corey Stoll 现在在 Law and Order: Los Angeles 里面主演警探之一,看电影时觉得眼熟之极而想不起是谁,出门之后才想起,原来他戴了假发!Owen Wilson 非常合适这个角色,因为这个不全是 Woody Allen 的化身,Allen 自己上阵的时候总是代表他自己那个纽约犹太知识分子的调调儿,而 Wilson 演的这个人是做着作家梦的西岸典型,好莱坞编剧,更“俗”一些。拿出来的效果就恰到好处。
Woody Allen 自己也是做过作家梦的,从他的文章就可以看出,他很崇拜俄国的大部头小说,也很崇拜海明威 Fitzgerald 的作品,想必曾经梦想过自己能创造出 "The Great American Novel"。当然啦,没有写出来。但是他很 clever,机智幽默,借着电影这个媒体创作出很多部作品,自娱自乐还一直有人投资一直卖得出去。虽然都不是什么深刻地揭示人性和真理的经典传世之作,不是他自己崇拜的托尔斯泰之类,但是很忠于自己独特的哲学和风格,而且最重要的是 he has fun。He has fun writing and directing them. I have fun watching and reading some of his work. 对作家来说这就足够啦。
哦,对了,Michael Sheen 演的滔滔不绝的美国教授特别逗,我觉得特滑稽,很熟悉的一类人哪。
Re: 电影:巴黎午夜
Posted: 2011-07-10 23:34
by 笑嘻嘻
我昨天去看的这片儿,非常喜欢!

对话非常Q,整个电影我都吃吃笑着看下来了,跟Jun 一样。而且2010这套人马的选角非常出色,每个人都入神入骨,演技流畅自然,入木三分。我尤其喜欢Michael Sheen的美国教授。那种附庸风雅的伪博学,难为他怎么演出来的!我想象同一套台词演不好就变成一副真博学的自信了。偏偏男主未婚妻一家子都吃他那一套。未婚妻一家都演得好,老两口出场不多,就把TEA PARTY支持者的有钱美国人挖苦一大套。真是太逗了!
注意!下面剧透!
当然,当然,最重要的是穿越部分。像Karen说的,这片就照着《移动的盛宴》拍的。移动的盛宴我第一次看并不是觉得特别喜欢,可是一直忘不了,最后只好承认自己是喜欢的。为此看这片儿我更有种意外之喜。我不是很介意电影跟书的一致性,但能看到书中的场景成像,总是特别的兴奋。不过电影毕竟不能如书那样容量大,时间有限,所以这片其实是无敌艾伦看《移动的盛宴》的中心思想总结。他把海明威没说出口的话都简单直接地用海明威角色的口说出来了。小白说过,海明威是个“微言大义”的写作手法。他不怎么直抒胸臆,虽说“写真实的句子”的确是书中一直反复在提的,但他很多话不直接说。当然我们读者费点儿劲儿揣摩下也明白了。比如男主请海明威看自己的小说并评论。海明威马上说:我恨你的小说。男主吃惊:你还没看呢。海明威答:我一定会恨。你要写得差,我讨厌。你要写得比我好,我会又妒又恨。我看到这儿也是笑出声来。人海明威才不会这么明讲呢,可是他的确就是这样的人。

《移动的盛宴》后三分之一都在写菲兹吉拉德。海明威对他倾注的注意力书中再没有其他人物可以媲美。菲兹吉拉德自己没有在有生之年看到《了不起的盖兹比》终于受群众欢迎,建立自己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年轻的海明威可一下就意识到了这本书的了不起。从书里的描写读者能看出海对菲可真是又妒又恨,可是又觉得人家有天才不能放弃。
无敌艾伦对书中人物都美化了番,海明威也没有那么自信男性,他其实是个有点佝偻背的大个子,有点欧化。跟现在流行的肌肉男比,甚至有点女气。海明威书里对菲兹吉拉德怪癖的描写全都弃之不用,单只留下全是他老婆的错这点。当然这点公认没错。 Stein 的确有眼光,提携了一大批年轻的未成名艺术家。但比之Kathy Bates的一片热诚,更有种小圈子女皇的高傲冷酷。海明威对她一方面需要对方提携有点巴结着不敢得罪,一方面轻微地厌恶她。
巴黎在片中也被美化了,到处都是明媚优美。可是大城市给人最大的感觉应该是混乱和令新来者不明规则的泄气。《从巴黎到月亮》书里写的一句最得我心:巴黎是个你得先学会低头吃苦才能够喜欢上的城市。
最打中我心的是无敌艾伦借海明威和Stein的口,直抒胸臆地表述了写作者的艺术梦想。咱们这个时代,那种直指灵魂的艺术理想是没有多少人提了,所以这个片子看得可真窝心。关于同样的艺术追求的理想《移动的盛宴》中原文只淡淡地半句起,一句止地提及。让我看完了非常想写,回家已经晚了没几分钟,就写了
昨天早上地震。电影里的Stein说:“重要的不是题材,重要的是。。。”算了,我也别拔高自己了,重要的是我在写,并且非常高兴。
Re: 电影:巴黎午夜
Posted: 2011-07-11 0:08
by 豪情
《从巴黎到月亮》书里写的一句最得我心:巴黎是个你得先学会低头吃苦才能够喜欢上的城市。
嗯, 很多大城市都是这样的.
Woody Allen 自己也是做过作家梦的,从他的文章就可以看出,他很崇拜俄国的大部头小说,也很崇拜海明威 Fitzgerald 的作品,想必曾经梦想过自己能创造出 "The Great American Novel"。当然啦,没有写出来。但是他很 clever,机智幽默,借着电影这个媒体创作出很多部作品,自娱自乐还一直有人投资一直卖得出去。虽然都不是什么深刻地揭示人性和真理的经典传世之作,不是他自己崇拜的托尔斯泰之类,但是很忠于自己独特的哲学和风格,而且最重要的是 he has fun。He has fun writing and directing them. I have fun watching and reading some of his work. 对作家来说这就足够啦。
法乎其上得其中.已经很好了.
Re: 电影:巴黎午夜
Posted: 2011-07-11 8:22
by 幻儿
笑嘻嘻 wrote:我尤其喜欢Michael Sheen的美国教授。那种附庸风雅的伪博学,难为他怎么演出来的!我想象同一套台词演不好就变成一副真博学的自信了。偏偏男主未婚妻一家子都吃他那一套。未婚妻一家都演得好,老两口出场不多,就把TEA PARTY支持者的有钱美国人挖苦一大套。真是太逗了!
哈哈,我也喜欢这些配角。
Elysees wrote:女猪脚背最多的那个包,我没认出来,从背带上看有点儿象Chanel(不过这年头人人都做金属皮绞带了),可是没看到Logo,包面儿又不像了。
我也注意到了那些包!最喜欢的就是女主背的那个棕黄色包,就是她背得最多的那个,网上说是香奈儿。
电影里的Stein说:“重要的不是题材,重要的是。。。”算了,我也别拔高自己了,重要的是我在写,并且非常高兴。

Re: 电影:巴黎午夜
Posted: 2011-07-11 8:32
by Jun
无敌艾伦对书中人物都美化了番,海明威也没有那么自信男性,他其实是个有点佝偻背的大个子,有点欧化。跟现在流行的肌肉男比,甚至有点女气。海明威书里对菲兹吉拉德怪癖的描写全都弃之不用,单只留下全是他老婆的错这点。
是啊,其实很明显,电影里穿越的部分并不是真的穿越到过去了,而是穿越到作家脑子里对过去的想象而已,所有的名人都是他自己崇拜的那个印象,而这些印象都是从移动的盛宴里得出的,也就是说他们都不是真人而是 Woody Allen 的投射。所以穿越部分充满了喜滋滋的追星感,他追我跟着追,这种调调我太认同了。
Re: 电影:巴黎午夜
Posted: 2011-07-11 16:39
by putaopi
跟笑嘻嘻Jun这些作家不一样,八婆本色,我印象最深的倒是Zelda Fitzgerald出现的短短几分钟,她冲着海明威嗔怒地说:你看了我的小说了吧?你不喜欢?让人唏嘘。Zelda这种魅力有余,文学才华不足的美人儿,不满足于只做Muse,也挣扎着要做艺术家,悲剧啊。要是生在现代,蛮可以在电视里开个秀,一样可以成名。那时候女人的路子到底太窄。
Re: 电影:巴黎午夜
Posted: 2011-07-11 17:01
by 笑嘻嘻
主要,自海明威起,所有文艺评论,作家生平都把菲兹吉拉德没能写出更多好作品的责任推Zelda Fitzgerald 身上。我是从《移动的盛宴》开始对菲兹吉拉德感兴趣的,一个能让海明威冒了那么多酸水的人。Zelda 酗酒,看上去大约有躁狂症,菲兹吉拉德本人也情绪不那么稳定,也酗酒。Zelda隐约记得还有个什么特花钱的嗜好,还是老催着老公挣钱。根据海明威的描写又很家庭精神暴力地折磨菲兹吉拉德。(当然Zelda对此事被历史剥夺了发言权。)菲兹吉拉德21岁上写了《了不起的盖兹比》,书中充满了天才的对各类人物性格特色以及当时社会阶级的老道的洞察力和精致的描写,(这点上我觉得再没人能跟他比了。)可是主要人物的爱情理想又真的是个十几、二十岁的想法。这对比真古怪,让人对作者产生莫大的兴趣。后来Zelda好像是因酗酒的精神问题住院疗养,菲兹吉拉德为还债大量出稿一些非常垃圾的作品。收集起来比韦伯词典还大,专门给研究菲兹吉拉德的人读。好与差的对比非常强烈。总之让大家非常想了解到底是什么毁了个少年天才,偏偏她老婆记录在案地精神不稳定。
Re: 电影:巴黎午夜
Posted: 2011-07-11 17:39
by 幻儿
putaopi wrote:Zelda这种魅力有余,文学才华不足的美人儿,不满足于只做Muse,也挣扎着要做艺术家,悲剧啊。要是生在现代,蛮可以在电视里开个秀,一样可以成名。那时候女人的路子到底太窄。
她的第一职业不是作家啊,是名媛,那个时代的Paris Hilton或者Kim Kardashian。可爱虚荣,追求新鲜刺激,喜欢盛大的派对,喜欢喝酒跳舞,喜欢美食华服。当初与Scott情投意合,却要求Scott的小说获得成功拿到一大笔钱后才肯嫁给他(就是Scott出版的第一部小说The Side of Paradise)。婚后他们的开销很大,Scott写了不少很烂的短篇小说赚钱。海明威看不过去,让他不要浪费天才,花心思写一部巨著。Scott于是写了《了不起的盖茨比》(1925年),可并没有获得预期的成功。Scott见杰作不被认可,就继续写烂小说了。直到Tender is the Night(1934年).
Scott一早就了解她的妻子,也了解那个世界的虚伪与丑陋,但他同时又深深迷恋热爱着Zelda和她所代表的那个浮华世界。《了不起的盖茨比》与女主角黛西就表现了Scott的这种心理。
我觉得Scott没写出更多的好作品来,他妻子他自己以及社会(终于可以理直气壮的怪社会了!)都有责任。
笑嘻嘻 wrote:根据海明威的描写又很家庭精神暴力地折磨菲兹吉拉德。(当然Zelda对此事被历史剥夺了发言权。)
她在1932年写了半自传体的“Save Me the Waltz,” 就是讲她们夫妻俩的故事。Scott看到手稿相当恼火,就很多相同的事件写了他的视角, 就是Tender is the Night.
Re: 电影:巴黎午夜
Posted: 2011-07-11 17:43
by 笑嘻嘻
真的呀!这真满足我们读者的8挂心情。还有更多内幕吗?
Re: 电影:巴黎午夜
Posted: 2011-07-11 17:53
by Jun
Zelda 有 bipolar 这件事好像现在比较肯定了。
我也八呀,不过是看到海明威跟斗牛士勾勾搭搭的,就联想到那上面去鸟。

Re: 电影:巴黎午夜
Posted: 2011-07-11 17:59
by 笑嘻嘻
海明威到底有没有跟斗牛士???
Re: 电影:巴黎午夜
Posted: 2011-07-11 18:05
by Jun
笑嘻嘻 wrote:海明威到底有没有跟斗牛士???
不知道啊,但是他总是摆出很 masculine 的架势,又对斗牛士和斗牛这么感兴趣,倒是早有人嘀咕 homoerotic undertone。
Re: 电影:巴黎午夜
Posted: 2011-07-11 18:18
by 笑嘻嘻
我也是从小听到该种谣传,从来没有证实或证伪过。
Re: 电影:巴黎午夜
Posted: 2011-07-11 19:22
by putaopi
幻儿 wrote:putaopi wrote:Zelda这种魅力有余,文学才华不足的美人儿,不满足于只做Muse,也挣扎着要做艺术家,悲剧啊。要是生在现代,蛮可以在电视里开个秀,一样可以成名。那时候女人的路子到底太窄。
她的第一职业不是作家啊,是名媛,那个时代的Paris Hilton或者Kim Kardashian。
Zelda算是celebrity, 借丈夫的光出名,跟有钱人家出身的名媛还不一样,她自己没什么嫁妆,都靠Scott赚钱养家。她又要强得不得了,尝试过写作,画画,跳舞,可惜才华都不足以成为一流。被身边的那些天才给比着,心里实在不能平衡。二十七八岁时追着个俄罗斯女老师学芭蕾,又爱上了这老师,一心要学出个名堂来,结果也是不了了之。最后彻底崩溃住进疯人院,八年后在医院大火中被烧死,这夫妇俩个,说不清谁是谁的劫。
Zelda对男人可以说是手到擒来,海明威是不吃她那一套的,看不上她。这个,难道也是某种证据?

Re: 电影:巴黎午夜
Posted: 2011-07-11 20:05
by 笑嘻嘻
葡萄皮共情的是薄命的红颜。

Re: 电影:巴黎午夜
Posted: 2011-07-11 20:17
by putaopi
哈哈,我怜香惜玉,你们都跟文豪惺惺相惜勾肩搭背的.
Re: 电影:巴黎午夜
Posted: 2011-07-11 20:41
by tiffany
我觉得文豪和文豪的红颜都很作。

Re: 电影:巴黎午夜
Posted: 2011-07-11 20:47
by putaopi
这俩人算是时代的悲剧,都怪社会!
Re: 电影:巴黎午夜
Posted: 2011-07-18 22:26
by Knowing
啊,好看好看,真是woody Allen at his best, 轻松短小的喜剧片,养眼又治愈。巴黎被他拍的太可爱了,但是每个城市。。。纽约,伦敦,巴黎,巴塞罗那,在他镜头里都是旅游风光片。
Adrian Brody 演 Salvador Dali超级逗!海明威爱发议论也很逗!
Re: 电影:巴黎午夜
Posted: 2017-02-28 3:24
by Knowing
推一个亚马逊的新网剧,Z the beginning of everything. Zelda和Scott Fitzgerald 两口子的果汁婚姻肥皂剧. 我嗖嗖嗖两晚上就追完了---因为第一季度只拍到他俩生孩子前.
这部剧大部分是从ZELDA角度出发,比较同情她.但是也够各种狗血的.ZELDA 典型虚荣美貌爱热闹,有才华没毅力的小公主. 如果像Anaïs Nin有个忠厚老实又崇拜她艺术才华的银行家老公供养,大概也能搞出点成就来,但是Scott同样是个英俊有才被母亲宠坏爱酗酒抓马皇后, 这两人凑一起就爆炸不断了.
鎏金时代纽约的各种繁华似锦拍的蛮养眼的。
我照例要感叹妇女解放明明是男性的福音嘛。要是Zelda 有点独立性自己搞自己的,也不至于老嫌SCOTT 写作不理她闷得慌,更不至于闲的见天花钱然后逼着他写作挣钱。
还有就是那时候钱真禁花,一部畅销书的版税就能供他们住在五星酒店里花天酒地的派对。我好奇看了篇讲Fitzgerald 经济情况的文章,说在世时最畅销的第一部书带来的稿费折合今天钱不过是八万美金。后来给好莱坞当编辑每周一千美金。当时Fitzgerald 每年收入两万多,是全美TOP 1%的,现在要进入这个框得年收入半百万.即使是这个级别,生活没这么舒服, 那时候税低,只有5.5%。人工便宜,两口子雇一大堆佣人.
Re: 电影:巴黎午夜
Posted: 2017-02-28 3:40
by 豪情
中国现在不就这样嘛。
Re: 电影:巴黎午夜
Posted: 2017-02-28 7:36
by Jun
我也听说赞扬这部剧的评论了,想看!
The Roaring Twenties 啊,即使现在看过去都好浪漫,在大崩溃之前能如此爽一把,比眼下的时代还是强多了。
Re: 电影:巴黎午夜
Posted: 2017-02-28 9:36
by Knowing
浪漫是有代价滴。在我们现在的年龄他俩都已近快完蛋了, Scott Fitzgerald 44心脏病发作暴死,ZELDA 住了好几年疯人院,再过几年被大火烧死。
Re: 电影:巴黎午夜
Posted: 2017-02-28 11:52
by Jun
这剧里 Fitzgerald 是谁演的,大概没有 Hiddles 可爱吧?
Re: 电影:巴黎午夜
Posted: 2017-02-28 12:25
by april
Christina Ricci!

Re: 电影:巴黎午夜
Posted: 2017-03-01 2:28
by Knowing
是个瑞典男演员,David Hoflin, 气质跟抖森有点像,蛮帅的. F. Scott Fitzgerald 本人据说很帅.
Christina Ricci 演得挺好的.虽然有点显老.
我翻出他的小说看,里面什么某某姑娘头上的帽子是去年货色之类的刻薄话准是剽窃ZELDA日记的。
里面的南方城市风情也拍得很美,让我想起巨大的绿树成荫的新奥尔良高级住宅区.

Re: 电影:巴黎午夜
Posted: 2017-03-01 9:56
by CAVA
我也有个印象F. Scott Fitzgerald很帅。跑去查了Wiki,1921年25岁时的Francis Scott Fitzgerald

Re: 电影:巴黎午夜
Posted: 2017-03-01 11:14
by 笑嘻嘻
两个演员都挺像的。
Re: 电影:巴黎午夜
Posted: 2017-03-01 13:01
by helenClaire
他的短篇小说,很娘炮的。尤其只有女孩在场的场合的描写---即他本人生活中不可能亲身体会的,写得丝丝入扣。以前一直觉得很奇妙,没想到从老婆日记里偷灵感这招。

Re: 电影:巴黎午夜
Posted: 2017-03-01 13:24
by 笑嘻嘻
所以黛西出场时在沙发上的女友下巴微扬,对男生很清高,之后俩人谈恋爱。那种对刚见面的年轻女性描写里那种有点居高临下,很入骨的描写,是偷他老婆的女性视角,还是男性视角?
Re: 电影:巴黎午夜
Posted: 2017-03-05 17:12
by qinger
如今年入半百能雇得起一个nanny就不错了,金斧头地说。
可能那时候的人短命,不用存退休金。。。
Re: 电影:巴黎午夜
Posted: 2017-03-06 6:06
by Knowing
笑嘻嘻 wrote:所以黛西出场时在沙发上的女友下巴微扬,对男生很清高,之后俩人谈恋爱。那种对刚见面的年轻女性描写里那种有点居高临下,很入骨的描写,是偷他老婆的女性视角,还是男性视角?
大概是偷他老婆的。
他本人对年轻女孩的态度是又迷恋神化又看不起大多数女孩的肤浅。我刚好奇开始看天堂另一边,据说自传性很强,那么他妈就是个精神状态不太稳定虚荣漂亮看不起身边环境有点嫁妆的大家小姐。但是这样的姑娘从娘家拿到的只是教育和嫁妆,如果没嫁好,娘家并不管一辈子。他妈就嫁的不太好。Scott 受吸引的仍然是类似类型的神经质漂亮富家小姐,视为女神把成功奉献到她脚下求她尽情享用,可惜物质不够丰富经不起挥霍,很快令她失望 。这简直太为原生家庭决定择偶观现身说法了。
Re: 电影:巴黎午夜
Posted: 2017-03-06 8:42
by Jun
非常 Oedipal.
心理学界把 Oedipus complex 修改为原生家庭广为流传,那也算了,外行还以为颠覆了 Oedipus complex (例如以前我就这么以为),其实是进化了而已,OC 仍然是成立的。
Re: 电影:巴黎午夜
Posted: 2017-03-16 13:25
by Know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