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The Lincoln Lawyer 和 The Company Men
Posted: 2011-07-25 1:04
周末除了哈7下还在家看了两部评价中等的点播片子,感觉相当不错。这两部都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创新片子,但拍得都很扎实。对话紧凑,演员相当演技派。看得我非常满意,很值5块9毛9的票价。
第一部,根据Michael Connelly 的同名小说改编的The Lincoln Lawyer。说是有这么个辩护律师,没有办公室,只整天坐部老林肯车子到处接活儿。既然没有办公室,纵然车牌是很气派的NTGUILTY,车里也就没那么考究,车子前后也没有隔音玻璃。有客户电话进来,他就叫黑人司机带上个大耳机。当然他的客户群也全都是街上混的三教九流的人。警局里也自有墨西哥兄弟给犯事儿的推荐他。DA的人当然讨厌他透了。忽然有一天一个有钱的公子哥,不要自己家族的律师,点名要他做辩护律师,公子哥被指控殴打伤害一个高档妓女,这好像真是个天上掉馅饼的案子。公子哥是 Reese Witherspoon 的前夫 Ryan Phillippe。这小孩不幸长了张娃娃脸,自从在青春片中和 Reese Witherspoon 一起小有名气之后,再也风光不再,再怎么看仍然像个小孩。但这些年显然他也学会了演戏,演技是比从前好太多了。林肯辩护律师是 Matthew McConaughey 主演。我一直不喜欢他,觉得他老一副觉得自己特别漂亮的架势,虽说15年前,他在 A time to kill 里的确一副美国金童的真正美貌样子,可不能算美也很久了吧,这部片子里,他居然没再甩他自我感觉外貌很好的架势,说话也没再像嘴里含块儿糖似的,演得相当出彩。情节紧张,扣人心弦。对了,19年前My Cousin Vinny里的超班大美女 Marisa Tomei ,也在这部片子里担纲出演,现在是个一般美貌的中妇。时间当真不留情。

第二部,叫做 The Company Men。评价并不高,但是,我觉得评论没有评到点子上,毕竟虽然电影的情节对话一直在指向电影的中心思想,但并没有直接了当地说出来,让人花费心思去归纳总结的话,作为一部娱乐片不容易让人产生共鸣。一般影评都重点在于故事情节,说是三个被裁员的人在一年中的生活变化。这虽然没错,几个演技派大演员也的确让人深深地同情片中人的境遇,但别忘了电影名字叫做 The Company Men。如果仅仅是同情片中人物,那么这部片子很容易被看成是美国主流右倾励志片。索性我来做个中心思想总结,当然也完全可能是我的主观偏见,在工业界工作这么多年,心中先一直有这些想法,而这部片子则正好浇了我心中块垒。这部片子在我来看,讲的是大企业对人的岗位化。在大企业里人不再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人,我们只是我们的岗位。人的全部价值体现在他/她的岗位上,当企业顶层领导人决定刺激公司股票并为自己铺好退路时,他们可以轻易地决定哪些公司职能,哪些岗位是大树的枯枝,应该砍掉。但对于个人来讲,岗位的消失代表了人的全部价值的消失。所以对我来讲,这部电影的象征意义超过故事情节和逻辑。比如经济危机,可凯文科斯特纳还在盖豪宅来卖,虽然也说是入不敷出,但比妹夫的造船业可是强多了。经济危机难道不是房地产也泡沫了嘛?但这里凯文所代表的是职业技能并不是指你的工作/岗位。像当年.com泡沫,某人的理发师跟他发感慨说自己从前也是在公司工作,后来很久以前被裁员了就做剃头师傅:“人总得剃头。”
这部片子是近些年来,我看到的第一部触及这个思想的电影,所以很是兴奋和满意。相比类似题材的 up in the air的角度就非常取巧,非常娱乐片了。但是这些想法,我相信一定不是什么从前没有过。本片由John Wells 监制、处女导演、并编写台词。 Jone Wells 从前是 ER, Third Watch, The West Wing 的执行总监,后来开了自己的小制片公司。他自己的职业历程暗合片中人物的命运,可见不单是工业界的大企业会让人产生这个想法,这些也都是他自己的想法吧?也正是因为他的这种寄希望于小公司的情节,所以我说这片有可能被看做是右倾励志片。

第一部,根据Michael Connelly 的同名小说改编的The Lincoln Lawyer。说是有这么个辩护律师,没有办公室,只整天坐部老林肯车子到处接活儿。既然没有办公室,纵然车牌是很气派的NTGUILTY,车里也就没那么考究,车子前后也没有隔音玻璃。有客户电话进来,他就叫黑人司机带上个大耳机。当然他的客户群也全都是街上混的三教九流的人。警局里也自有墨西哥兄弟给犯事儿的推荐他。DA的人当然讨厌他透了。忽然有一天一个有钱的公子哥,不要自己家族的律师,点名要他做辩护律师,公子哥被指控殴打伤害一个高档妓女,这好像真是个天上掉馅饼的案子。公子哥是 Reese Witherspoon 的前夫 Ryan Phillippe。这小孩不幸长了张娃娃脸,自从在青春片中和 Reese Witherspoon 一起小有名气之后,再也风光不再,再怎么看仍然像个小孩。但这些年显然他也学会了演戏,演技是比从前好太多了。林肯辩护律师是 Matthew McConaughey 主演。我一直不喜欢他,觉得他老一副觉得自己特别漂亮的架势,虽说15年前,他在 A time to kill 里的确一副美国金童的真正美貌样子,可不能算美也很久了吧,这部片子里,他居然没再甩他自我感觉外貌很好的架势,说话也没再像嘴里含块儿糖似的,演得相当出彩。情节紧张,扣人心弦。对了,19年前My Cousin Vinny里的超班大美女 Marisa Tomei ,也在这部片子里担纲出演,现在是个一般美貌的中妇。时间当真不留情。

第二部,叫做 The Company Men。评价并不高,但是,我觉得评论没有评到点子上,毕竟虽然电影的情节对话一直在指向电影的中心思想,但并没有直接了当地说出来,让人花费心思去归纳总结的话,作为一部娱乐片不容易让人产生共鸣。一般影评都重点在于故事情节,说是三个被裁员的人在一年中的生活变化。这虽然没错,几个演技派大演员也的确让人深深地同情片中人的境遇,但别忘了电影名字叫做 The Company Men。如果仅仅是同情片中人物,那么这部片子很容易被看成是美国主流右倾励志片。索性我来做个中心思想总结,当然也完全可能是我的主观偏见,在工业界工作这么多年,心中先一直有这些想法,而这部片子则正好浇了我心中块垒。这部片子在我来看,讲的是大企业对人的岗位化。在大企业里人不再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人,我们只是我们的岗位。人的全部价值体现在他/她的岗位上,当企业顶层领导人决定刺激公司股票并为自己铺好退路时,他们可以轻易地决定哪些公司职能,哪些岗位是大树的枯枝,应该砍掉。但对于个人来讲,岗位的消失代表了人的全部价值的消失。所以对我来讲,这部电影的象征意义超过故事情节和逻辑。比如经济危机,可凯文科斯特纳还在盖豪宅来卖,虽然也说是入不敷出,但比妹夫的造船业可是强多了。经济危机难道不是房地产也泡沫了嘛?但这里凯文所代表的是职业技能并不是指你的工作/岗位。像当年.com泡沫,某人的理发师跟他发感慨说自己从前也是在公司工作,后来很久以前被裁员了就做剃头师傅:“人总得剃头。”
这部片子是近些年来,我看到的第一部触及这个思想的电影,所以很是兴奋和满意。相比类似题材的 up in the air的角度就非常取巧,非常娱乐片了。但是这些想法,我相信一定不是什么从前没有过。本片由John Wells 监制、处女导演、并编写台词。 Jone Wells 从前是 ER, Third Watch, The West Wing 的执行总监,后来开了自己的小制片公司。他自己的职业历程暗合片中人物的命运,可见不单是工业界的大企业会让人产生这个想法,这些也都是他自己的想法吧?也正是因为他的这种寄希望于小公司的情节,所以我说这片有可能被看做是右倾励志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