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tswolds 技术上来说不能算一个行政区,只是一片丘陵起伏青草碧绿的区域,覆盖几个郡的交界,以出产最好的羊毛著称。最早在罗马征服时就有人居住,极盛是中世纪--当时羊毛是衣服的主要面料,曾经占英国经济的一半,作为羊毛产地和贸易中心,Cotswolds 相当于今天美国的华尔街。之后棉花逐渐取代羊毛的地位,cotswolds 也就逐渐衰落。幸运的是,一来本地出产蜜黄色limestone做材料的古建筑都保存的很完好,二来养羊和纺织羊毛都不破坏环境,田园风光秀丽而开阔,衬着散落的古老小镇,教堂城堡,赏心悦目。现在它的主要产业是旅游业。
我们花一天时间在cotswolds 看小镇,许多名字都带一个后缀修饰, 比如Moreton in marsh, stow on wold, bourbon on the water..etc... 每个小镇都很小,主街上的房子看上去高度风格年代相近,蜜黄色的石头壁,中心必然是教堂和小广场,远一点开始出现住家,点缀精致而自然的茅屋风格花园,三五步就有苹果树挂满垂累果实,地上散落许多红艳的苹果,也可以随手采摘--味道不怎样就是了。Stow On Wold 比较商业化,有不少古董市场,爱买玩意儿的人可以乐而忘返。bourbon on the water 则精致秀美的多,一条清浅小溪穿流过镇中心,很有丽江古镇的味道,人也一样的多!有个可爱的老爷车展览,收集从三十年代起的老爷车,藏品颇为丰富,足装了七大间屋子。路上不时还能看见开老爷车的人,我爹举起相机拍照,司机得意洋洋的放慢速度,招手拍姿势,想来很乐意自家的爱车得到外人赞赏。chipping campden 曾是繁华的商业中心,建筑比较壮观,broadway比较秀丽,我们经过最为恬静的小镇是upper slaughter, 那是一个山坡上的小乡村,教堂之下一棵大树,小溪流淌,没有游客,只有徒步和骑车者路过,如同室外桃源。但是无论那一个,都基本维持着中世纪的模样。








布莱尼姆宫(Blenheim Palace)的果汁八卦
时光快进两百年,来到布莱尼姆宫。历史啊历史!宫殿城堡里到处都是历史!八卦啊八卦,历史展览里到处都是八卦! 带着知识和教育的面纱,语带双关,极尽挑拨好奇之能事。布莱尼姆宫属于马尔博罗公爵丘吉尔家族,是一座美丽宏伟的巴洛克建筑,是当时的安妮女王赐予马尔伯罗一世公爵约翰•丘吉尔,以表彰他击败法军。第一世公爵夫人萨拉是个人物。布莱尼姆宫的多媒体历史展览由萨拉晚年最宠爱的女佣Grace领衔主演,一出来就盛赞女主人慷慨的留给她丰富遗产,把马尔伯罗公爵一世轻轻带过,话题围绕萨拉如何魅力超群,与安妮女王情谊如何紧密深厚,后来又因故翻脸。此时出来个晚年的萨拉对镜垂首,喃喃重温跟女王的书信,用了许多热情的字眼,追忆到女王背叛了她又暴怒起来。我终于起了疑心,回来一查,果然,安妮女王和她有暧昧关系,对她和马尔伯罗公爵宠信有加,马尔伯罗公爵军权在握,萨拉则掌管女王的金库。但是萨拉性情很彪悍,时时强行在政治上影响女王。女王后来宠信萨拉柔顺的表妹Abigail,萨拉对自己跟女王的感情很有信心,一直没注意,Abigail结婚没敢公开,女王参加秘密婚礼还送了两千镑嫁妆,几个月以后萨拉发现以后暴怒--因为她掌管女王的钱包,女王居然偷偷饶过她送钱给小三儿,是可忍孰不可忍!大吵一场要女王赶Abigail离开宫廷,女王死活不肯。萨拉大发雷霆,到处揭发女王和abigail 有同性恋关系。。。。嗯。。。只能说嫉妒让人失去理智吧。女王忍耐到马尔伯罗公爵打完仗解甲归田,就抓了萨拉贪污的罪名给扔出去了。
萨拉肖像,手腕上挂着象征掌管女王金库的钥匙。

之后几个公爵没什么特别,有个公爵的女儿跟穷教士私奔使他很伤心变得孤僻,其后几任都狂喝滥嫖使劲花钱,第七任自称维多利亚时代之人生活严谨。第八任比较独特,是个爱花钱的科学青年,常常跟爱迪生通信讨论想法,还自己弄了个实验室搞发明。可是科学设备显然比喝酒泡女人要花钱,这个从小白的日常琐碎我们就能看到,普通医用显微镜比最好的单反贵,老鼠都比爱马仕白金包贵。这个科学青年显然很不文艺,败家的把家传收藏的油画给卖了大半,砸钱给城堡现代化装了电灯电话。还好他没搞几年就死了,不然难免把科学的魔爪伸向瓷器珠宝家具,换成抽水马桶和音响设备。
旧屋新钱
说到抽水马桶,第九任公爵夫人,著名的万家长脖子美人Consuelo Vanderbilt 带着二百五十万美金铁路新钱闪亮登场了。以前在罗省新港万家的大理石屋子参观时就听说了她的事迹,那是万家夫人要攀老根儿贵族,第九任公爵囊中羞涩,正需要美国的新钱来充实一下,双方一拍即和。年方十八的柔弱小美人跟人私定终身,痛哭流涕反抗不遂的嫁了过去,丈夫自有情人,满不在乎,花她的嫁妆大肆修缮城堡,却不愿意给太太按美国标准装修一个卫生间。 长脖子美人为此非常抑郁。婚姻虽然不怎么愉快,她在社交界很成功,受到许多文人画家的追捧,尤其是伊的长脖子,经常在被画的活似天鹅,一见油画就能认出来,从照片上看其实没那么夸张。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英国法律上离婚很困难,没有无过错这回事儿,要离婚,丈夫得证明妻子不忠,妻子呢,不但要证明丈夫不忠,还得证明他物理虐待或者遗弃不供养。那么说,只要丈夫拿钱回家没揍老婆就算合格,什么性格不合,肉体不忠,言语虐待,冷暴力,都不是离婚的理由。嗯,看来英国一百年前的社会标准跟现在的中国基本是一样的。万家美人先分居,等到几年后法律改变才离婚,再嫁了一个飞行员。公爵跟他的长期情妇结了婚,仍然很不快乐,长期考虑要不要离婚,没想明白就病死了。分居当时都是被人侧目的。上流社会自有一套规矩,结婚后夫人得生几个孩子,重任完成之后有情人,尤其是地位比自己丈夫高的情人,都是被默许的。夫妻如果性格不合,就在一个屋顶下各过各的和谐相处。但是表面上一定得维持体面!情人也得够体面!同时代邻居华威城堡(Warwick castle)的伯爵夫人,著名美人雏菊为了跟地位比较低的男爵情人自由来往,就先当上爱德华七世的情妇,这样老公客气的不便追问她的行踪,而爱德华七世作为情夫当然也不方便干涉她与丈夫的日程安排。爱德华七世发现以后当然很生气!雏菊夫人嘴还比较敞,写了关于国王的信给男爵,结果落到男爵夫人手里。国王为收回这信颇化了点脑筋。爱德华七世死掉之后,雏菊夫人债务缠身,想勒索爱德华七世的儿子乔治五世,威胁把老国王的情书出版。但是乔治五世有个好律师,振振有词的辩称情书版权归国王所有,不准出版,雏菊夫人穷的叮当响的死了。所以现在华威城堡基本被掏空了搞成了迪斯尼乐园。相比之下布莱尼姆宫仍然维持的金碧辉煌很有尊严。按我们住的B&B主人的话说,娶有钱老婆是贵族长子不容推辞的义务。

华威城堡里有很多蜡像再现贵族们生活的场景
雏菊美人着装图

古董四柱床,butler 也是蜡像

这个是活人

这个是。。蜡像

基因是强大的,这些女人一水儿鹅蛋脸,皮肤白皙,泛着两团桃子般的红晕。

都铎王朝的平民生活
老讲贵族八卦,并不是因为我被英国的class 系统洗脑,而是因为。。。历史嘛,都是帝王将相书写地,尤其是出门旅游,别说穷人房子留下来的不多,就是留下来了,你掏二十来镑是愿意欣赏宏伟巴洛克建筑里精美的瓷器地毯藏书油画,然后在美丽宫廷花园里坐下来野餐,饭后又在暖房里欣赏各种热带蝴蝶翩然飞舞,然后到树篱迷宫里尽情游乐(我们迷路了,足转了半个钟头才出来),还是愿意看小破屋里小破桌上放几个破木盆?所以游客们大部分时候看的有钱贵族的房子,听说的都是有钱贵族的历史。
幸亏还有莎士比亚的故居,五个!好看又好玩!现在倒退五百年,回到都铎王朝!
Stratford-upon-Avon 最幸运的事情就是出了莎士比亚,至今有莎剧传统,除了大批游客来参观故居,皇家莎士比亚剧院是莎剧演员的圣殿,戏目也吸引了很多观众。它本身也算可爱,从十一世纪开始,橡木为骨白墙黑瓦的老房子历久弥坚古色古香。城内的三个故居是莎士比亚出生地,莎士比亚发财退休后的大房,和莎士比亚医生女婿的家。城外不远是他母亲娘家的农场和老婆的娘家。莎士比亚出生地展览文物最多,房子本身也很好玩,他爹是做手套的小生意人,不过算是过的不错,雇着几个工人,楼下兼做厂房,楼上群众围观短小狭窄的双人床。我不懂装懂的跟父母解说:那时候床短是因为营养不良个子矮。语音未落就听见讲解员说:你们可能注意到这张床很短,那不是因为那时候人矮,据统计数据,那时平均身高只比现在矮四寸。而是因为那时候人是坐着睡的。



城外的两个故居都比城里的更好玩。他妈娘家的农场勉强也算莎氏故居,因为那时候镇上一有流行疾病的迹象,大家就纷纷把娃送到乡下躲起来,所以莎士比亚在舅舅家农场渡过不少时光。这个农场面积很大,按着都铎时代方式运行,欢乐的养了很多鸡鸭鹅兔牛马山绵羊驴骡马,果园果实累累,可惜都是不好吃的苹果!另有都铎集市,穿着古装的员工把场面搞的很热闹。欢乐的胖姑娘和胖老头在教游客跳农民舞蹈,我妈马上冲了上去,我专心看了会铁匠打铁,发现一个杏子树,摘了几个杏吃,继续看江湖郎中卖草药--真的就是草药。我爹则十分执着的给看见的每一个屋子拍照。突然下起雨来--也不是很突然--英国人民执着的接着游乐,雨越来越大,胖姑娘和胖老头招呼大家进啤酒屋(ale house),开始拿着啤酒放声高歌民谣,民谣颇简单,都是些“从前有个谁谁,他是个快活人,他每天喝一杯啤酒,生活就该这样快活啊快活”之类的词。游客们不多时也很high地跟着唱了起来,这时外面两匹高头大马拉着一辆马车匆忙回来,下来一车被淋湿的游客加入合唱团,啤酒屋里欢乐的气氛到达了高潮。
莎士比亚老婆安海瑟薇的娘家是五个故居里最浪漫美丽的,乡村茅屋风格的花园映衬茅草屋顶美不胜收。

莎士比亚其实没有机会在这浪漫地方恋爱,更不用说他跟老婆感情并不算好,追求和订婚过程可能比较热乎,奉子成婚后没几年就把安丢在这里,自己到伦敦闯世界,直到死前几年才回来。安住在这里的时候,真正是个cottage,只有两间屋子,后来安海瑟薇的哥哥在羊毛买卖里发了财,逐渐扩建修缮成现在的结构,即使如此,窗上的玻璃什么的也是后世安装的。那时候玻璃贵的很!屋里家具全是原装,虽然不是莎士比亚时代,大约只晚一百年左右,倒是很真实反应那时代的生活状态。例外的是一进客厅就惹人注目的是壁炉一张高靠背的双人椅,破烂不堪,比其它家具看上去都又旧上三百年,据说是莎士比亚追求老婆时天天挽手谈心之处。不过我向解说员求证时,她说这是海瑟薇家后人(好像是侄孙女)编造来哄骗游客的谣传。我说可是它看上去非常的旧。解说员莞尔一笑,说那又另有缘故,海瑟薇家后人不但编造了谣言,而且曾经出售”莎氏比亚与安海瑟薇爱情之椅“的碎木片,谁出六便士,她就拿刀削一片给人家。

看这个瓷器架,注意桌上的木质方盘,和中间那层的三个锡盘。

十七世纪的物质匮乏,真不是我们当代人可以想象的。瓷器不用说是贵重财产,要隆重的展示出来--即使今天,任何一个城堡大宅的展览都包括全套瓷器,不少英国人家也在餐厅有个瓷器柜子。海瑟薇家族当时算是殷实的,有锡盘已经了不起,要擦的雪亮,模仿银盘模样,同样放出来展览。真正吃饭,都是用桌子上那种木盘子,就是个方木板,中间挖个大浅园坑放汤放炖糊糊,角上一个小园坑放盐,拿木头勺子吃完,用面包把残汁抹个干净吃掉,翻过来,用底部的木板吃奶酪什么的。原来现在时髦馆子里用slate 放菜是有渊源的。家里最好的床作为地位和财富的象征,放在楼下房间,只给客人偶尔睡睡,大部分时间的作用是让邻居从窗户里看见以示炫耀。楼上是卧室,爹妈睡床,孩子和仆人不过就是地板上放个床垫,床垫不过就是布袋塞些废次品的羊毛。这里最不缺羊毛。我看他们演示织羊毛的织机如何工作,浑身发痒--这么粗糙的织物贴身穿,不可能舒服。那时的花园,都要兼作菜园,所以这花园里盛开了好几架豌豆花,种着萝卜土豆等各种蔬菜。我看完了,觉得还是当现代人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