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秋游(cont - 素食者吃鱼!)
Posted: 2011-10-25 10:45
自然的盛宴
这次去法南偏西的卡尔卡松地区,正是秋收季节,但看不见遍地等待收割的庄稼,因为本地主要作物是葡萄,早已经采摘过了。在葡萄田里步行,叶子仍然茂密,刚开始转红转黄,还挂着不少漏网之鱼:机器收割是靠震动,会漏下许多离主杆太近的葡萄;人手收割有意识的摒弃了太小串和不成熟的葡萄串,嫌它们成份不适合酿酒。大部分被剩下了挂在枝头已经风干成了葡萄干,但也有不少紫嘟嘟挂着白霜,触手就可以摘落,甜美多汁。本地据说有两百多种野生无花果树,我分不出来,只知道都是绿色果子,个头不大,看到成熟柔软已经分泌蜜汁的就采来吃。杏仁和板栗正到最成熟的时候,掉的到处都是,随时可以检起来砸开吃。第一次见到板栗树,刺猬一般的外壳并不可怕,因为真正成熟的已经裂开了大口,只要轻轻一拨就可以把板栗拨出来。不过买剥好的只要五欧元一公斤,个头还大,我们从老太太的乡村小店里买了些,切一条口,晚上壁炉生了火就用烤盘乘着放边上,等香味飘出来已经太迟了,一半都烤的发焦,非常费牙,味道还是很香甜的。榛实松塔橄榄向日葵这些不能吃的果子我一律没兴趣,迷迭香,熏衣草,野生百里香在我们住的酒庄/农场里很多,平时摘了不少做菜烤土豆,还带了一把野生百里香回来。法南农业区似乎都物产丰富而不富有,这一带产酒量很大,但是质量不高,历来是便宜超市酒/纸箱酒的主力军,近年才开始有努力生产好酒的小酒庄, 我们都没喝到超过十块欧元一瓶的酒。他们似乎也不需要钱--几乎每家都有整齐的菜地,一陇陇各种蔬菜西红柿看上去产量足够全家消费的,养几只鸡, 再加上旅游和酿酒的收入,生活悠闲舒适。不少小镇都保留中世纪面貌,几乎没有商店餐馆,卖鱼,卖牛肉,卖猪肉的商人分别在周二,周四,周六开着小卡车按点来一趟,到镇上就鸣笛示意,然后慢慢的把每条街转一圈,想买的人就出来在门口交易。因为周六到下周日走,没赶上附近每周六的农贸集市,只能在超市买东西,也很满意的买到了凤尾菇,又熟又红一烧就化的番茄,腌鸭胸, 功封鸭胗, 夹孜然的高打奶酪,双倍creamy的山羊奶酪和布里奶酪,杏仁薄脆,还买了一大玻璃罐酒烧公鸡企图带回家,在机场发现超重含恨给扔了。在附近小镇面包店买的长棍面包,早上做蒜香黄油吐司,或者把昨晚的剩菜夹着做个三明治步行时当中饭都极其好吃。
随遇而安
出发以前只订了住宿机票租车,没做什么计划。每天早上起来,喝着咖啡吃早饭,翻着唯一一本英文旅游小手册,计划好去今日行程后出发,然后每每开着开着就把计划抛在脑后,随性而行。实在是因为这里没有什么世界著名,非看不可得景点,又到处都那么可爱,中世纪小镇各具风姿,这里有圆形瞭望塔,那里有西班牙钟楼,法国人作风一贯的不靠谱,计划好要去吃饭的地方往往关门或者座满,随便碰上的小餐馆咖啡却往往美味怡人,我们也就入乡随俗,随遇而安。卡尔卡松古城堡保存完好,规模也大,值得远道而来得游客参观,但是我更喜欢沿路拜访雄踞于山脊上的无名城堡,大多是十世纪左右初建,中世纪之后废弃,虽然残了,更能引起思古之情,从说明和交谈中积攒许多无用的历史知识。那些城堡如此常见,正因为中世纪小规模战斗经常发生,农民需要随时收拾财产躲进最近的城堡里来。因为常常被围城,里面有积累雨水的装置。随着加农炮准确程度的增加,靠整齐形状紧密结构来抵抗大力冲击的城堡才有效,这些只能抵抗弓箭攻击的乱石城堡就被攻破和废弃了。战争并没有停止在中世纪,两次世界大战的残酷波及到了法国每一个角落,几乎每个小镇都在中心有一块纪念碑,上面工整的记录着本镇在一战和二战中牺牲的人名,将军和小兵都是父老乡亲心目中的英雄, 让外来的游客感动。一战二战时西欧国家之间还有打来打去的余地。二战以后武器威力大的没法打,武斗改成了文斗,掠夺财富的武器是银行与金融产品。富国跑到穷国放高利贷,算盘打得叮当响;穷国将计就计,大借特借,秋后坚壁清野,债多不愁;夹着CDS,欧盟,欧洲央行,行政干涉金融合约等诸多因素,硝烟弥漫,意外层出不穷。我近来经常想,gilded age 时人怎么想象也不会想象出一战这样残酷大规模长时间的战争,长达十二年的大萧条,二战和核弹也一定超过1920年全盛时期任何最富远见者的想象能力。世界真的不会发生再一次大战了么?还是有超乎我们想象能力的混乱在不远的前方,比如全球变暖?站在一千年前的城堡上,我不禁要想象纽约的高楼大厦,在一千年以后的人眼里会是什么样子:“噢,这里就是企图吞下大象的蟒蛇遗骸。他们发明了这个,这个,这个和这个来对付那个,那个,那个和那个,却没有料到什么,什么和什么的发生。”但是计划太远是徒然预支忧愁,让我们随遇而安,享受当下吧。至少现在阳光明媚,秋高气爽,空气里浮动着松针和薰衣草的香味,沿着无穷无尽起伏的葡萄田漫步,这景色已经美了一千年,希望也可以再美一千年。
素食者吃鱼!
在某个闲逛的中午,我们已经被两三家餐馆的拒绝,理由分别是不开,客满,开会 (是的你没有听错,他说他们在开会),被从一个镇指向另一个镇,饥肠囵囵在家湖边小馆的室外坐下来。餐馆的小白狗欢快的冲了出来,绕着我们嚷嚷不足以表达它的激动心情,奋力搭着朋友的腿轻咬了一口。胖大婶虚弱的吆喝了几声叫它回去,完全被忽略了,只好转向我们,叮嘱千万不要喂它。我点头答应,叫了个功封鸡腿炖白豆,朋友看了看菜单,每样都带肉,十分羞愧的向大婶提出"我是那种讨厌的素食者,不吃鱼,不吃肉,你可不可以请大厨在这个色拉上不要放功封鸭腿,然后这个煎蛋饼里不要放火腿?"大婶和蔼的同意,又仔细问了鸡蛋和奶酪是可以的,就走了。过一会回来,笑容满面的报告:"大厨要专门给你做个素食拼盘。"朋友眼里闪过一丝忧虑,终究出于礼貌点头表示感激。过了一阵,我的鸡腿炖豆子来了,他的素食特餐也来了--看的出大厨颇为用心,精致的弄了四五样东西:冷大虾,缀着鱼肉的蔬菜色拉,一小碗海鲜汤,熏鱼饼,通心粉。朋友郁闷的把盘子端了回去,跟大婶解释他不吃鱼。大婶脸色不佳的拿着盘子进了厨房,里面传来一阵音量颇高,语调激烈的法语对话,女大厨一脸愤怒的冲了出来,一拳砸在柜台上,暴喝一声:你为什么不吃鱼?素食者吃鱼!朋友不知道这算是提醒还是宣言,虚弱的回答:我不吃鱼。女大厨气的连连锤拳,改用英文一声比一声高说:素食者吃鱼!素食者吃鱼!素食者吃鱼!他也坚定起来,重复了自己不吃鱼的立场。
最后他得到了一个没有火腿的煎蛋饼,就是一开始点的那种。
他愤然跟我商量要少留些小费,我一边狂笑一边大嚼鸡腿,说:我可没什么不满意的。
也许是因为观察到鸡腿貌似已经吃的差不多了,根据经验,人类把骨头扔给它的时刻已经快要到来,小白狗的激动程度到达了一个新的高度,汪汪叫跳来跳去,在草地上打滚,把前爪搭在我腿上,都不足表达。它把头凑到盘子边上,几乎就要把舌头舔上来。我只能端盘子站起来,吆喝它坐下。刚才还不时过来试图管束宠物的大婶现在已经决定任由这两个不知好歹的游客自生自灭,我匆匆吃完鸡腿,端着盘子自行送回餐馆。小白狗一看急了,追上来在我腿上咬了一口。我大声尖叫起来,大婶冲出来一手抓狗,一手接盘,匆匆回去。这下轮到朋友狂笑,问我还觉得满意么?
...当然我们还是留了小费。小狗下口不重,刚穿透牛仔裤,并没咬破皮肉。
这次去法南偏西的卡尔卡松地区,正是秋收季节,但看不见遍地等待收割的庄稼,因为本地主要作物是葡萄,早已经采摘过了。在葡萄田里步行,叶子仍然茂密,刚开始转红转黄,还挂着不少漏网之鱼:机器收割是靠震动,会漏下许多离主杆太近的葡萄;人手收割有意识的摒弃了太小串和不成熟的葡萄串,嫌它们成份不适合酿酒。大部分被剩下了挂在枝头已经风干成了葡萄干,但也有不少紫嘟嘟挂着白霜,触手就可以摘落,甜美多汁。本地据说有两百多种野生无花果树,我分不出来,只知道都是绿色果子,个头不大,看到成熟柔软已经分泌蜜汁的就采来吃。杏仁和板栗正到最成熟的时候,掉的到处都是,随时可以检起来砸开吃。第一次见到板栗树,刺猬一般的外壳并不可怕,因为真正成熟的已经裂开了大口,只要轻轻一拨就可以把板栗拨出来。不过买剥好的只要五欧元一公斤,个头还大,我们从老太太的乡村小店里买了些,切一条口,晚上壁炉生了火就用烤盘乘着放边上,等香味飘出来已经太迟了,一半都烤的发焦,非常费牙,味道还是很香甜的。榛实松塔橄榄向日葵这些不能吃的果子我一律没兴趣,迷迭香,熏衣草,野生百里香在我们住的酒庄/农场里很多,平时摘了不少做菜烤土豆,还带了一把野生百里香回来。法南农业区似乎都物产丰富而不富有,这一带产酒量很大,但是质量不高,历来是便宜超市酒/纸箱酒的主力军,近年才开始有努力生产好酒的小酒庄, 我们都没喝到超过十块欧元一瓶的酒。他们似乎也不需要钱--几乎每家都有整齐的菜地,一陇陇各种蔬菜西红柿看上去产量足够全家消费的,养几只鸡, 再加上旅游和酿酒的收入,生活悠闲舒适。不少小镇都保留中世纪面貌,几乎没有商店餐馆,卖鱼,卖牛肉,卖猪肉的商人分别在周二,周四,周六开着小卡车按点来一趟,到镇上就鸣笛示意,然后慢慢的把每条街转一圈,想买的人就出来在门口交易。因为周六到下周日走,没赶上附近每周六的农贸集市,只能在超市买东西,也很满意的买到了凤尾菇,又熟又红一烧就化的番茄,腌鸭胸, 功封鸭胗, 夹孜然的高打奶酪,双倍creamy的山羊奶酪和布里奶酪,杏仁薄脆,还买了一大玻璃罐酒烧公鸡企图带回家,在机场发现超重含恨给扔了。在附近小镇面包店买的长棍面包,早上做蒜香黄油吐司,或者把昨晚的剩菜夹着做个三明治步行时当中饭都极其好吃。
随遇而安
出发以前只订了住宿机票租车,没做什么计划。每天早上起来,喝着咖啡吃早饭,翻着唯一一本英文旅游小手册,计划好去今日行程后出发,然后每每开着开着就把计划抛在脑后,随性而行。实在是因为这里没有什么世界著名,非看不可得景点,又到处都那么可爱,中世纪小镇各具风姿,这里有圆形瞭望塔,那里有西班牙钟楼,法国人作风一贯的不靠谱,计划好要去吃饭的地方往往关门或者座满,随便碰上的小餐馆咖啡却往往美味怡人,我们也就入乡随俗,随遇而安。卡尔卡松古城堡保存完好,规模也大,值得远道而来得游客参观,但是我更喜欢沿路拜访雄踞于山脊上的无名城堡,大多是十世纪左右初建,中世纪之后废弃,虽然残了,更能引起思古之情,从说明和交谈中积攒许多无用的历史知识。那些城堡如此常见,正因为中世纪小规模战斗经常发生,农民需要随时收拾财产躲进最近的城堡里来。因为常常被围城,里面有积累雨水的装置。随着加农炮准确程度的增加,靠整齐形状紧密结构来抵抗大力冲击的城堡才有效,这些只能抵抗弓箭攻击的乱石城堡就被攻破和废弃了。战争并没有停止在中世纪,两次世界大战的残酷波及到了法国每一个角落,几乎每个小镇都在中心有一块纪念碑,上面工整的记录着本镇在一战和二战中牺牲的人名,将军和小兵都是父老乡亲心目中的英雄, 让外来的游客感动。一战二战时西欧国家之间还有打来打去的余地。二战以后武器威力大的没法打,武斗改成了文斗,掠夺财富的武器是银行与金融产品。富国跑到穷国放高利贷,算盘打得叮当响;穷国将计就计,大借特借,秋后坚壁清野,债多不愁;夹着CDS,欧盟,欧洲央行,行政干涉金融合约等诸多因素,硝烟弥漫,意外层出不穷。我近来经常想,gilded age 时人怎么想象也不会想象出一战这样残酷大规模长时间的战争,长达十二年的大萧条,二战和核弹也一定超过1920年全盛时期任何最富远见者的想象能力。世界真的不会发生再一次大战了么?还是有超乎我们想象能力的混乱在不远的前方,比如全球变暖?站在一千年前的城堡上,我不禁要想象纽约的高楼大厦,在一千年以后的人眼里会是什么样子:“噢,这里就是企图吞下大象的蟒蛇遗骸。他们发明了这个,这个,这个和这个来对付那个,那个,那个和那个,却没有料到什么,什么和什么的发生。”但是计划太远是徒然预支忧愁,让我们随遇而安,享受当下吧。至少现在阳光明媚,秋高气爽,空气里浮动着松针和薰衣草的香味,沿着无穷无尽起伏的葡萄田漫步,这景色已经美了一千年,希望也可以再美一千年。
素食者吃鱼!
在某个闲逛的中午,我们已经被两三家餐馆的拒绝,理由分别是不开,客满,开会 (是的你没有听错,他说他们在开会),被从一个镇指向另一个镇,饥肠囵囵在家湖边小馆的室外坐下来。餐馆的小白狗欢快的冲了出来,绕着我们嚷嚷不足以表达它的激动心情,奋力搭着朋友的腿轻咬了一口。胖大婶虚弱的吆喝了几声叫它回去,完全被忽略了,只好转向我们,叮嘱千万不要喂它。我点头答应,叫了个功封鸡腿炖白豆,朋友看了看菜单,每样都带肉,十分羞愧的向大婶提出"我是那种讨厌的素食者,不吃鱼,不吃肉,你可不可以请大厨在这个色拉上不要放功封鸭腿,然后这个煎蛋饼里不要放火腿?"大婶和蔼的同意,又仔细问了鸡蛋和奶酪是可以的,就走了。过一会回来,笑容满面的报告:"大厨要专门给你做个素食拼盘。"朋友眼里闪过一丝忧虑,终究出于礼貌点头表示感激。过了一阵,我的鸡腿炖豆子来了,他的素食特餐也来了--看的出大厨颇为用心,精致的弄了四五样东西:冷大虾,缀着鱼肉的蔬菜色拉,一小碗海鲜汤,熏鱼饼,通心粉。朋友郁闷的把盘子端了回去,跟大婶解释他不吃鱼。大婶脸色不佳的拿着盘子进了厨房,里面传来一阵音量颇高,语调激烈的法语对话,女大厨一脸愤怒的冲了出来,一拳砸在柜台上,暴喝一声:你为什么不吃鱼?素食者吃鱼!朋友不知道这算是提醒还是宣言,虚弱的回答:我不吃鱼。女大厨气的连连锤拳,改用英文一声比一声高说:素食者吃鱼!素食者吃鱼!素食者吃鱼!他也坚定起来,重复了自己不吃鱼的立场。
最后他得到了一个没有火腿的煎蛋饼,就是一开始点的那种。
他愤然跟我商量要少留些小费,我一边狂笑一边大嚼鸡腿,说:我可没什么不满意的。
也许是因为观察到鸡腿貌似已经吃的差不多了,根据经验,人类把骨头扔给它的时刻已经快要到来,小白狗的激动程度到达了一个新的高度,汪汪叫跳来跳去,在草地上打滚,把前爪搭在我腿上,都不足表达。它把头凑到盘子边上,几乎就要把舌头舔上来。我只能端盘子站起来,吆喝它坐下。刚才还不时过来试图管束宠物的大婶现在已经决定任由这两个不知好歹的游客自生自灭,我匆匆吃完鸡腿,端着盘子自行送回餐馆。小白狗一看急了,追上来在我腿上咬了一口。我大声尖叫起来,大婶冲出来一手抓狗,一手接盘,匆匆回去。这下轮到朋友狂笑,问我还觉得满意么?
...当然我们还是留了小费。小狗下口不重,刚穿透牛仔裤,并没咬破皮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