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旧和思乡
Posted: 2004-11-10 1:07
A&W是一家连锁快餐店。可是我总觉得它更象家庭餐馆。同样是用创办人的名字命名,它没有麦当劳那样铺天盖地的气势,它也没有收银机前的长龙。收银员的态度甚至有些漫不经心。
这其实只是STATION SQUARE角落里那家给我的感觉。哪怕是连锁店,也没有两家是完全相同的。总有人的因素在里面,让它们有了性格。
我在懒得做饭的晚上会抱一本书去这家吃快餐。吃着快餐看书,听起来不协调,可在这一家偏就可以。
打这些字的时候我正在听一张碟。现在国内正红的刀郎。我会有这张碟只能说是机缘。有时候你需要一种气氛的时候你就发现这种气氛到处都是。
下午到中侨去听讲座。我从来没去过中侨,印象中应该在唐人街。车开过去,想当然的就在唐人街东边的那些民宅前面找不用给钱的泊车位。然后往唐人街这边走。
很久没来过唐人街,一来就赶上中华文化节,许多老外――在唐人街总可以把那些金发碧眼的叫老外――举着照相机或者摄像机一群群地在街上闲逛。唐人街自然没什么两样,不太讲究的穿着,平淡甚至有些倦怠的表情,还有摆到街上来的水果蔬菜摊子,好象不这样东西就卖不出去。
我不喜欢来唐人街,这种情绪里面有一点还没有离开家乡时对家乡毫无眷恋的意味。但今天没有这种情绪。我走了很多个街口,才找到中侨。我横穿过唐人街,觉得唐人街这样被老外们围观着,没有什么不好。唐人街一定一直都是这个样子的。
讲座以后想起我的车还在那么远的地方呢。FRANK说可以载我去取车。这样在他的车上就听到了刀郎。其实应该说,先听到了马头琴。
FRANK把音量开得很大。琴声就有点象在极嫩的心口上拉的线。一丝丝地镶嵌进去了。然后听到的就是刀郎的声音。很沙哑苍凉的男人嗓子。不适合唱流行歌曲。恐怕难在香港和台湾唱红。可是内地的中国人,有许多一定是非常喜欢这种嗓子的。包括我。
我说,这时候听这种歌可以把人听哭啊。我说得有些夸张了。不过有时候,好象那个时候,我会发现我其实是非常想家的。
FRANK马上把这张碟借给了我。真不敢让人相信是吗?可是给人的感觉真好。
所以现在我就决定边听这张碟边打字。其实两天前就新建了这个文档。想说说我在A&W遇到的那群老头。可是因为听着歌的原因,我就发现除着他们还有好多东西也给我同样的感觉,也很应该一起说出来。
比方说我打上面这段字时我听到一段异常熟悉的弦律。我顿时就有点迟钝了,好象突然就失了忆。我去找这首歌的歌词来看,原来作曲的是个外国人。被刀郎重新填了词。我愣了一阵子,想出来这段弦律就是《SCARBOROUGH FAIR》。《毕业生》的插曲。难怪我会反应那么强烈。这段弦律原本就是曾经让我惆然若失的。不应该说曾经,只是再一听到它,那种心一下离开眼前的世界到了另一个世界的感觉马上就会回来。
它曾经在我的沙漠时光里起过海市蜃楼的作用。
还是说说我晚上七点的时候在A&W,喝着ROOT BEER,吃着薯条,装模作样地看书。其实吃着东西是看不成书的。但我总还是带一本书过来,也许无非就是想尽可能长地延长时间,让自己尽量悠闲一点。这是我需要修炼的一种性情。
这群老头就在这时陆陆续续推门进来了。
在离我不远的几张桌子旁边坐下来。有的买一份套餐,有的也就只买一杯ROOT BEER。三三两两,用舒服的姿势坐着,聊开了。
说着我听不懂的语言。我没有听过这种语言。不过我断定是意大利语。在离开家乡万里的地方,如果还有另一个民族象中国人那样喜欢聚集在一起,改不了自己的生活习惯,那我所知道的,也就只有意大利人了。所以虽然人们都说意大利很乱,意大利有黑手党,我却主观地觉得对他们很容易了解。
他们有七八个左右。六十岁上下。都很高大。穿着是普通而整齐的。白色或者浅咖啡色的短袖衬衣,有领子的带条纹的T恤衫。一律是棉质的休闲长裤,脚上是皮鞋或者皮凉鞋。他们的脸色白里透着红润,胳膊上有隐隐的汗毛。这个样子,也就是街上随便走着的任何一个上了年纪的白人老头的样子。
但现在他们这样聚集在一起,用缓慢温和的语调说着我听不懂的语言,其中又不时有较为激扬的语气或者愉快的笑声飞散开来。他们作为一个群体具有很强的共性,但谈吐中个性又十分鲜明。有的明显是活跃的,手势活泼而多样,话语也多,不自觉地就是谈话的中心。有的很安静,坐在偏一些的位置,更多地是听,偶尔会插一两句话。但他们并没有游离于整体之外,他们的沉着让这样的聚会保持了随意的性质,不至太激动,也不至太正式。
我不觉得他们是白人老头。本来用肤色来将人分类就是不近人情的。这时我只觉得他们的语言把他们置身在一个超脱了外界环境的世界里。他们象在意大利的一座咖啡馆里不经意聚在一起,聊一些大家都熟悉的人或者事。他们好象从来没有离开过自己从小长大的地方。他们永远都是意大利人。
面前的这个场景好象要通过时光隧道才能到达。我真是被迷住了。我坐在旁边,觉得自己又变成了小孩子。好象又回到了被爸爸妈妈带着去走亲戚的日子。那时白天和夜晚都很悠长。爸爸妈妈带着我回到乡下的时候,叔叔伯伯,姑姑婶婶们就都聚拢来了。他们围着火塘一直不停地说话。我那时候总是十分纳闷,为什么大人们会有那么多话说呢。
但聚会也还是要散了。他们陆陆续续离开,我也早已吃完了我的薯条。这时心里却不是象平时一样懒散而拖延的。这时就象回了一次家一样。
这时刀郎的碟也已经听了第二遍。他自己创作的歌很少,多数是翻唱老歌。对我这样不折不扣的摇滚歌迷来说,他的歌词还不足以打动我。但是,他的嗓子,那付沙哑苍凉的男人嗓子,却合该在这个时候在我的耳边出现。
而他翻唱的又是些什么歌呢。《牵手》,《橄榄树》,《滚滚红尘》,《驿动的心》。他好象知道这些歌在我的记忆里占据怎样的重要位置。
怀旧和思乡,其实是同一件事情。
2004-8-8
这其实只是STATION SQUARE角落里那家给我的感觉。哪怕是连锁店,也没有两家是完全相同的。总有人的因素在里面,让它们有了性格。
我在懒得做饭的晚上会抱一本书去这家吃快餐。吃着快餐看书,听起来不协调,可在这一家偏就可以。
打这些字的时候我正在听一张碟。现在国内正红的刀郎。我会有这张碟只能说是机缘。有时候你需要一种气氛的时候你就发现这种气氛到处都是。
下午到中侨去听讲座。我从来没去过中侨,印象中应该在唐人街。车开过去,想当然的就在唐人街东边的那些民宅前面找不用给钱的泊车位。然后往唐人街这边走。
很久没来过唐人街,一来就赶上中华文化节,许多老外――在唐人街总可以把那些金发碧眼的叫老外――举着照相机或者摄像机一群群地在街上闲逛。唐人街自然没什么两样,不太讲究的穿着,平淡甚至有些倦怠的表情,还有摆到街上来的水果蔬菜摊子,好象不这样东西就卖不出去。
我不喜欢来唐人街,这种情绪里面有一点还没有离开家乡时对家乡毫无眷恋的意味。但今天没有这种情绪。我走了很多个街口,才找到中侨。我横穿过唐人街,觉得唐人街这样被老外们围观着,没有什么不好。唐人街一定一直都是这个样子的。
讲座以后想起我的车还在那么远的地方呢。FRANK说可以载我去取车。这样在他的车上就听到了刀郎。其实应该说,先听到了马头琴。
FRANK把音量开得很大。琴声就有点象在极嫩的心口上拉的线。一丝丝地镶嵌进去了。然后听到的就是刀郎的声音。很沙哑苍凉的男人嗓子。不适合唱流行歌曲。恐怕难在香港和台湾唱红。可是内地的中国人,有许多一定是非常喜欢这种嗓子的。包括我。
我说,这时候听这种歌可以把人听哭啊。我说得有些夸张了。不过有时候,好象那个时候,我会发现我其实是非常想家的。
FRANK马上把这张碟借给了我。真不敢让人相信是吗?可是给人的感觉真好。
所以现在我就决定边听这张碟边打字。其实两天前就新建了这个文档。想说说我在A&W遇到的那群老头。可是因为听着歌的原因,我就发现除着他们还有好多东西也给我同样的感觉,也很应该一起说出来。
比方说我打上面这段字时我听到一段异常熟悉的弦律。我顿时就有点迟钝了,好象突然就失了忆。我去找这首歌的歌词来看,原来作曲的是个外国人。被刀郎重新填了词。我愣了一阵子,想出来这段弦律就是《SCARBOROUGH FAIR》。《毕业生》的插曲。难怪我会反应那么强烈。这段弦律原本就是曾经让我惆然若失的。不应该说曾经,只是再一听到它,那种心一下离开眼前的世界到了另一个世界的感觉马上就会回来。
它曾经在我的沙漠时光里起过海市蜃楼的作用。
还是说说我晚上七点的时候在A&W,喝着ROOT BEER,吃着薯条,装模作样地看书。其实吃着东西是看不成书的。但我总还是带一本书过来,也许无非就是想尽可能长地延长时间,让自己尽量悠闲一点。这是我需要修炼的一种性情。
这群老头就在这时陆陆续续推门进来了。
在离我不远的几张桌子旁边坐下来。有的买一份套餐,有的也就只买一杯ROOT BEER。三三两两,用舒服的姿势坐着,聊开了。
说着我听不懂的语言。我没有听过这种语言。不过我断定是意大利语。在离开家乡万里的地方,如果还有另一个民族象中国人那样喜欢聚集在一起,改不了自己的生活习惯,那我所知道的,也就只有意大利人了。所以虽然人们都说意大利很乱,意大利有黑手党,我却主观地觉得对他们很容易了解。
他们有七八个左右。六十岁上下。都很高大。穿着是普通而整齐的。白色或者浅咖啡色的短袖衬衣,有领子的带条纹的T恤衫。一律是棉质的休闲长裤,脚上是皮鞋或者皮凉鞋。他们的脸色白里透着红润,胳膊上有隐隐的汗毛。这个样子,也就是街上随便走着的任何一个上了年纪的白人老头的样子。
但现在他们这样聚集在一起,用缓慢温和的语调说着我听不懂的语言,其中又不时有较为激扬的语气或者愉快的笑声飞散开来。他们作为一个群体具有很强的共性,但谈吐中个性又十分鲜明。有的明显是活跃的,手势活泼而多样,话语也多,不自觉地就是谈话的中心。有的很安静,坐在偏一些的位置,更多地是听,偶尔会插一两句话。但他们并没有游离于整体之外,他们的沉着让这样的聚会保持了随意的性质,不至太激动,也不至太正式。
我不觉得他们是白人老头。本来用肤色来将人分类就是不近人情的。这时我只觉得他们的语言把他们置身在一个超脱了外界环境的世界里。他们象在意大利的一座咖啡馆里不经意聚在一起,聊一些大家都熟悉的人或者事。他们好象从来没有离开过自己从小长大的地方。他们永远都是意大利人。
面前的这个场景好象要通过时光隧道才能到达。我真是被迷住了。我坐在旁边,觉得自己又变成了小孩子。好象又回到了被爸爸妈妈带着去走亲戚的日子。那时白天和夜晚都很悠长。爸爸妈妈带着我回到乡下的时候,叔叔伯伯,姑姑婶婶们就都聚拢来了。他们围着火塘一直不停地说话。我那时候总是十分纳闷,为什么大人们会有那么多话说呢。
但聚会也还是要散了。他们陆陆续续离开,我也早已吃完了我的薯条。这时心里却不是象平时一样懒散而拖延的。这时就象回了一次家一样。
这时刀郎的碟也已经听了第二遍。他自己创作的歌很少,多数是翻唱老歌。对我这样不折不扣的摇滚歌迷来说,他的歌词还不足以打动我。但是,他的嗓子,那付沙哑苍凉的男人嗓子,却合该在这个时候在我的耳边出现。
而他翻唱的又是些什么歌呢。《牵手》,《橄榄树》,《滚滚红尘》,《驿动的心》。他好象知道这些歌在我的记忆里占据怎样的重要位置。
怀旧和思乡,其实是同一件事情。
200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