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读后感
Posted: 2012-01-01 2:48
Jun 的小说《离婚》
做为Jun的长期读者,《离婚》是到目前为止我最喜欢的Jun的小说。Jun 的小说分三个阶段,到目前为止。第一阶段代表作,所有人都喜爱的,鼓励过无数年轻人的《别人的故事》。第二阶段是中英文的科幻主题系列,包括一片未填之坑s。第三阶段,自蓝钻始,忽然之间,Jun 换了一种写作的口吻,更少的理性思维,更多的温柔细节。Jun 自己始终说蓝钻和离婚是粉红/狗血剧情作品,我始终反对。因为蓝钻通篇和离婚一开始,虽然使用第一人称写作,但是作者对于“我”的口吻都有些轻微的讽刺与调侃在里面。
离婚一开始,这种讽刺非常明显,并且一视同仁,每一个出场人物都不能幸免。换句话说,作者并没有对于“我”给予比其他人物更多的优越感。我个人很喜欢这个一点点黑色幽默的调子。但是“我”的种种平常人的小烦恼,以及普通人都会有的在现实世界中甚至有些笨拙的磕磕碰碰,让读者很难意淫代入。作者甚至有些残酷地看着“我”的小企图小碰壁。这就是我坚持蓝钻和离婚都是严肃作品,而非粉红/狗血剧情剧的主要原因。
由于长期跟Jun混一个论坛,我当然不相信这是自传,但是故事的细节感受之真实,一开始的时候,我时常在肚子里咕咕地笑:这都怎么想出来的?
故事发展到中间段落,我私下有些许担心。担心后面会简单地变成作者借故事的吐槽之作,毕竟那种轻微的讽刺调子是很独特的,谁知道这个它会领我们到那条路上呢。但我这点担心毕竟是多余的,Jun 像一个真正的优秀作者那样,在小说的后半段,放手让故事中的人物“我”有了自己的生命,不再接受作者的调戏。此时,虽然作者始终没有塑造一个通俗小说中占尽所有借口与便宜的主要人物以便读者意淫,但是有了自己生命的“我”,开始苦苦探索出路的同时,读者们却也舒舒服服地全身心跟随人物的性格共同投入到命运的选择中去了。这时候,“我”还刚刚开始不停地在家族事务中吃瘪碰壁,才刚刚惦记着来点婚外情调剂一下,明明马上就要以此来适应口是心非的新生活了,Jun则开始嚷嚷马上结束故事。可是我们读者刚刚舒服住进人物的心里,此时感觉后面应该再有个两倍于前面的长度才过瘾。我们读者希望好看的故事永远不要结束。
好在,作为一个有责任心的作者,Jun 并没有简单粗暴地就地解决掉这个故事。后面仍然有很长的故事。可以感觉到这后面的一半,Jun 写得十分艰难,仿佛作者全情倾注,先自己把所有的岔路走了一遍,才看着自己的人物走了上去。尤其是当我看到这段话时,百感交集。
事实上,当小说结束时,我已经完全没有对于短篇小说的不满足感。感谢Jun带我们读者做了一个黄粱美梦。这篇小说不再是《别人的故事》那样的励志小说,“我”所经历的困惑与苦闷并非是一面黑白分明的能够简单站队的大旗,可是读者们自会从各自的个人经历中感受到触动。我们总是在生活中寻找些什么,可能每人找的各不相同,但总是会有些什么。
做为Jun的长期读者,《离婚》是到目前为止我最喜欢的Jun的小说。Jun 的小说分三个阶段,到目前为止。第一阶段代表作,所有人都喜爱的,鼓励过无数年轻人的《别人的故事》。第二阶段是中英文的科幻主题系列,包括一片未填之坑s。第三阶段,自蓝钻始,忽然之间,Jun 换了一种写作的口吻,更少的理性思维,更多的温柔细节。Jun 自己始终说蓝钻和离婚是粉红/狗血剧情作品,我始终反对。因为蓝钻通篇和离婚一开始,虽然使用第一人称写作,但是作者对于“我”的口吻都有些轻微的讽刺与调侃在里面。
离婚一开始,这种讽刺非常明显,并且一视同仁,每一个出场人物都不能幸免。换句话说,作者并没有对于“我”给予比其他人物更多的优越感。我个人很喜欢这个一点点黑色幽默的调子。但是“我”的种种平常人的小烦恼,以及普通人都会有的在现实世界中甚至有些笨拙的磕磕碰碰,让读者很难意淫代入。作者甚至有些残酷地看着“我”的小企图小碰壁。这就是我坚持蓝钻和离婚都是严肃作品,而非粉红/狗血剧情剧的主要原因。
由于长期跟Jun混一个论坛,我当然不相信这是自传,但是故事的细节感受之真实,一开始的时候,我时常在肚子里咕咕地笑:这都怎么想出来的?

好在,作为一个有责任心的作者,Jun 并没有简单粗暴地就地解决掉这个故事。后面仍然有很长的故事。可以感觉到这后面的一半,Jun 写得十分艰难,仿佛作者全情倾注,先自己把所有的岔路走了一遍,才看着自己的人物走了上去。尤其是当我看到这段话时,百感交集。
虽说我没嫁入过豪门,但大小企业确实混过一些,这得是吃过多少亏才能总结出来的呀。简直完全就是我的心声。这些小小的人物心理,让我想起Jun最喜欢的月亮与六便士里的开篇:这倒是范家行事的一贯风格,谁有什么不满和矛盾,不是靠了等级高低之别给压下去,就是敷衍了事给糊过去,谁也不会坐下来好好地谈一谈,即使揪着他们谈也谈不出名堂来,大家都用怪异的眼光看着你 --- “好好的搅什么事儿出来?服从命令听指挥,把家族生意打理好不就结了。”
此时我完全同情作者的艰难,不再耿耿于怀这只是个短篇了。Heaven knows what pains the author has been at, what bitter experiences he has endured and what heartache suffered, to give some chance reader a few hours' relaxation or to while away the tedium of a journey. And if I may judge from the reviews, many of these books are well and carefully written; much thought has gone to their composition; to some even has been given the anxious labour of a lifetime. The moral I draw is that the writer should seek his reward in the pleasure of his work and in release from the burden of his thought; and, indifferent to aught else, care nothing for praise or censure, failure or success.
事实上,当小说结束时,我已经完全没有对于短篇小说的不满足感。感谢Jun带我们读者做了一个黄粱美梦。这篇小说不再是《别人的故事》那样的励志小说,“我”所经历的困惑与苦闷并非是一面黑白分明的能够简单站队的大旗,可是读者们自会从各自的个人经历中感受到触动。我们总是在生活中寻找些什么,可能每人找的各不相同,但总是会有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