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尘如梦............
四月的天空
“四月是心灵的世界里
一片最蓝的天空”
多年以前的那次四月诗会是以王云的《四月》拉开序幕的。清华文学社的朋友们说,四月
的草坪真美,搞个诗会吧,于是,在大礼堂前的草坪上,面对成百上千的响应者,我们一
起讶异于这所工科学院居然有如许醉心于诗歌之人。
那时我是新生,知道王云是在进入文学社之前。六号楼到三教的林荫道上,常见她纷披着
过腰的长发,穿一身或黑或白的衣裙,悠悠地走,在匆匆的人流中格外引人注目。认识了,
读了她的诗,便觉得她正如《一个精灵》:
哲学是高傲而忧郁的头
诗歌和音乐是莹洁的双翼
科学是不可见的航线
日夜前往的归宿是真理
王云的杰出和她的特立独行是同样令人难以忘怀的,在写下大量优美的诗篇的同时,她通
过了李正道主持的考试,到美国读天书般的天体物理去了,四年后她带回了一本英文诗集。
对于她,科学是最高的信仰,而诗歌永远是生命中华彩的乐章。
和王云多少有些不沾烟火不同,古丽蓉在尘世的风沙中,
“柱一般地立着
狂喜这久不见的风的热烈”《大风歌》
古丽蓉是清华最典型的那类优秀的女孩:优异的学业,很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各方面都出
类拔萃。而当她从逻辑思维的理性世界切换到有小船在“雨巷飘游”《南方》的感性空间
里,却
“走着总也不圆的人生
无处栖息在
朱幕高启的半圆型舞台”《半圆型的世界》
她仿佛是造化特意给我们的例子,用来证明一个搞工程的女孩可以有怎样丰富多彩的内心。
鸿冰以她的诗赢得新斋许多女孩子的心,是好几年后的事了。作为建筑系的学生,她的诗
有很强的画面感:
“给我
整条河做布
。。。
我只要这有天空和飞鸟的布
做衣服”--《布》
比瑰丽的画面和奇异的想象更能打动人的,是诗中强烈而直接的情感:即使在《红灰》里,
她也要
“从漫天的乌黑中
掘出
一颗残存骄傲的
带血的心”
人杰地灵的清华园英才荟萃,然而在价值观各异,学者也纷纷下海的今天,纯文学的诗歌
在清华再也激不起众多的回响。袁媛就是在这样情况下,辛苦地做着文学社社长的工作,
同时勤奋地写诗。袁媛喜欢“草绿的日子”,“草原上牧人和歌手醒来的日子”《春天》,
草原,羊群,马背和牧歌在她的诗中反复变奏,为我们指出“直通天堂的路”《爱》,一
条陶然于自然的路。
每一个春天,我常会想起四月,四月的草地,草地上晴朗的天空,想起在清华园里一面推
着化学公式,一面爱着诗写着诗的女孩子。如今她们四散天涯,也许还写诗,也许已经不
写了,也许她们中没有人会成为真正的诗人,但诗歌将永远是漫漫红尘之上“一片最蓝的
天空”,热爱诗歌的灵魂总会以真与美的旋律,加入春天的合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