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ander the Great 亚历山大大帝
Posted: 2004-11-25 15:34
本来想写完了再发,不过按照我的恶劣习性应该是没有那一天的。我不能容忍这个破电影糟蹋亚历山大大帝,所以这些文字算是给自己一个交代吧。
朋友们常常笑话我是盲目的爱国者,然而我心目中最伟大的君主却是这个希腊人,十几年来从没有动摇过。其实他掌权的时间一共只有十三年,为什么他能凌驾于所有的统治者之上呢?起初我热爱他仅仅因为是他的军事天才和马其顿帝国不可一世的强大,当我读了更多的历史书籍之后却发现令他达到这样高度的文明更是我由衷敬爱的。正是源于这样的文明亚历山大大帝的伟业才能产生如此深远的冲击。在西亚地区直到8-9世纪希腊语仍然流行,而大夏Bactria出土的钱币则和亚历山大大帝发行的钱币有极大的相似性,诸如Tashkent 塔什干和Kandahar 坎大哈这些东征期间建立的城市存活到现在,希腊雕塑风格甚至影响了某些中国佛像雕刻,更不用说亚历山大港的灯塔和图书馆如何造福后人。
也许大家会觉得公元前好几百年的人和事离我们现在的生活太遥远,那么想想身边的一些事情,比如图书馆、剧院、议会、辩论和选举、奥运会、普及性学校和研究性学院,这些从那里起源?古希腊的文明遗迹到现在还延续着她旺盛的生命力。而许多优秀的文明却断层了甚至留给后世许多不可求解的迷题,我们几乎无法探究那些文明鼎盛时期最闪光的地方。我看过很多讲述古埃及文明(建筑、工程、宗教、君权、艺术、医学)的记录片,被古埃及人的能力和智慧震撼的同时我怀疑现在的埃及人竟然是那么杰出祖先的后代,他们和祖先还有什么紧密的关系吗?希腊文明在政治、军事、文学、艺术、建筑、医学、哲学、体育、历史学等方面的主要成就在过去的两千多年里始终被人们称颂,她的魅力何在呢?
希腊地形多山多岛屿,故而有人说希腊天生适合发展pilos 城邦制度,因为地理条件决定了城市的独立性。早期古希腊势力最大的两个城邦即雅典和斯巴达。斯巴达有些类似于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后的秦国,极端重视军事活动;雅典则倾向保持宽松的制度,鼓励公民参与多种科学文化活动。无论雅典还是斯巴达都未曾投入大规模的力量进行侵略扩张领土,当时地中海沿岸的许多区域仅仅是他们的海外殖民地。贝壳放逐法便是将由全体公民投票选出来的危险人物流放至海外,由此可见海外地区的居民对雅典政事参与的权利远远比不上城邦的公民。
Solon、Peisistratus和Cleisthenes
在亚历山大大帝东征之前,希腊发生了两次著名的战争:希(希腊)波(波斯)战争和伯罗奔尼撒战争(雅典同盟对斯巴达同盟)。这两次战争除了重要的历史地位之外更大的意义在于记载他们两本历史书,Herodotus 希罗多德于公元前440年著作的THE HISTORIES《历史》和Thucydides 修昔底德于公元前431年著作的HISTORY OF THE PELOPONNESIAN WAR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希腊文明之所以能对后世拥有那么大的控制力就是因为一代一代的作者以文字保留了当时场景和风貌,而文字本身也被无数的人当成艺术珍品不间歇地研究。
东征
我对电影主要的不满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场景的选取。亚历山大大帝对波斯发动的格拉尼库斯河战役、伊苏斯战役和高加米拉战役充分表明希腊陆军的进攻战术优于波斯,马其顿军队诸兵种协同作战的能力得到了极好的体现,而亚历山大大帝本人卓越的指挥艺术足以永垂青史。电影过于依靠大场面的气势,而忽略了战争中决定胜利的关键因素。拍电影的确不同于拍记录片,可是这么一来亚历山大大帝和Hannibal 汉尼拔、恺撒 Caesar或是更早的雅典斯巴达名将有什么区别呢?
东征历时十三年,期间马其顿军队如何保障军需物资的运输和调度,如何补充新生力量,如何掠夺军费,如何制定行军线路和作战计划,如何巩固对被占领城市的统治?是继续维持波斯固有的君主制度还是推行雅典引以为傲的法制?军队和地方行政之间的关系?赋税政策和货币流通又是什么样子的?是否实行严厉的宗教策略?一句话概括就是亚历山大大帝东征产生的影响电影里缺乏足够的描述,我一点也感受不到亚历山大大帝的伟大,这场东征的历史意义也就显得苍白无聊了。
雅典曾经奉行过“取之于民”的征兵制,甚至士兵使用的武器也要自费配备,因此富裕的士兵才有条件装配重兵器。后果是财产多的士兵和军官们在军队和议会里拥有更大的决定权,也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马其顿那些手握重兵的贵族怎么瓜分战争的胜利果实?尤其是在亚历山大死后,他的部下里谁继承了希腊,谁继承了北非,谁继承了波斯?亚历山大的威慑力不会随着他的死亡而迅速灰飞烟灭,罗马和腓尼基人要等到几乎一百年之后才能真正登上历史舞台,控制地中海沿岸诸国和小亚细亚。
希波战争极大地鼓舞了雅典和斯巴达的信心,殖民地的范围也不断扩大。当时雅典城邦各方面都达到了空前的高度,雅典公民甚至视北方地区(诸如马其顿和色雷斯)居民为野蛮人。虽然雅典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被斯巴达击败,军事实力和国家威望都遭受严重的打击,但是雅典的制度仍然对落后的马其顿有着不小的吸引力。Philip II 菲利普二世对希腊城邦细致全面的了解帮助他对自己的国家进行根本性的改革,增强马其顿军队的作战能力,待时机合适时发动战争控制了雅典这个好老师。菲利普二世为亚历山大日后的远征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保证了马其顿和希腊诸城邦间良好的结盟关系。电影却选择了Plutarch在《The Age of Alexander》中记述的父子两人之间的争吵作为亚历山大自我觉醒的导火索,根本就是误导观众!同样在Plutarch的书中提到,早在16岁亚历山大就曾独自平叛暴乱,18岁率领父亲麾下的部队出征。菲利普二世一直将亚历山大作为未来的征服者培养,可恨电影里居然统统不提。
本来亚历山大继承了对希腊文明的自豪,当他真正有机会接触波斯文明后却逐渐放弃了这种优越感。他的伟大在于他善于学习的能力、谦逊的态度和宽容的胸怀,对一个君主来说没有什么比这些更重要了。有抱负的强者不欠缺坚定的意志,但是这些德行却不是每个雄心万丈的统治者都具备的。正是这样他所代表的希腊文明才能在小亚细亚扎根发芽,融合和冲击带来了新的生命力。亚历山大让希腊文明从狭小的半岛走向了广阔的平原和高大的山脉,千百年来始终成为人们膜拜的圣像。如果没有这样的一个传播者,或许欧洲和亚洲之间的交流真得要等到大航海时代了。
西方近现代的资本主义文明中很多成分师承雅典,为什么雅典文明有这么大的能量可以激发另一种截然不同的制度的生命力?雅典城邦制度建立在奴隶制度的基础上,自然有着必然的局限性,和工业化大生产存在本质的差距。到底雅典文明的奥妙何在呢?从20岁起我开始思考这个题目,现在仍然不能给自己一个稍微清晰一点的答案,但思考的过程中不断发现了许多不可思议的地方,促使我进一步地学习新知识。可惜这部电影丝毫没有启发我的思维,真是白耽误功夫。
亚历山大大帝向军队发表演说的片段简直让我哭笑不得。从Solon立法开始除了僭主掌权的时期雅典执政官必须具备极好的口才,否则不能通过演讲和辩论阐明观点使选民信服。菲利普二世在亚历山大十三岁到十六岁时为儿子延请Aristotle亚里斯多德前来教授未来国王各种知识,难道就这样啊!?对比Pericles伯里克利和Demosthenes狄摩西尼的演讲稿,我不能理解这样的演说有什么煽动力能让马其顿士兵死心塌地跟着亚历山大大帝实现征服亚洲的理想。
虽说亚历山大大帝个头不高,面部轮廓算不得棱角分明,甚至有点肉头肉脑。形象上Colin Farrell还凑合,他最失败的地方是神态。一个冷酷无情坚毅果敢的政治领袖怎么可能在公众场合流露出困惑和犹疑?Colin Farrell的眼神竟然时时露出忧愁,太荒谬了。 这么个衰人竟然敢演亚历山大,我真想一铲子拍死他。
朋友们常常笑话我是盲目的爱国者,然而我心目中最伟大的君主却是这个希腊人,十几年来从没有动摇过。其实他掌权的时间一共只有十三年,为什么他能凌驾于所有的统治者之上呢?起初我热爱他仅仅因为是他的军事天才和马其顿帝国不可一世的强大,当我读了更多的历史书籍之后却发现令他达到这样高度的文明更是我由衷敬爱的。正是源于这样的文明亚历山大大帝的伟业才能产生如此深远的冲击。在西亚地区直到8-9世纪希腊语仍然流行,而大夏Bactria出土的钱币则和亚历山大大帝发行的钱币有极大的相似性,诸如Tashkent 塔什干和Kandahar 坎大哈这些东征期间建立的城市存活到现在,希腊雕塑风格甚至影响了某些中国佛像雕刻,更不用说亚历山大港的灯塔和图书馆如何造福后人。
也许大家会觉得公元前好几百年的人和事离我们现在的生活太遥远,那么想想身边的一些事情,比如图书馆、剧院、议会、辩论和选举、奥运会、普及性学校和研究性学院,这些从那里起源?古希腊的文明遗迹到现在还延续着她旺盛的生命力。而许多优秀的文明却断层了甚至留给后世许多不可求解的迷题,我们几乎无法探究那些文明鼎盛时期最闪光的地方。我看过很多讲述古埃及文明(建筑、工程、宗教、君权、艺术、医学)的记录片,被古埃及人的能力和智慧震撼的同时我怀疑现在的埃及人竟然是那么杰出祖先的后代,他们和祖先还有什么紧密的关系吗?希腊文明在政治、军事、文学、艺术、建筑、医学、哲学、体育、历史学等方面的主要成就在过去的两千多年里始终被人们称颂,她的魅力何在呢?
希腊地形多山多岛屿,故而有人说希腊天生适合发展pilos 城邦制度,因为地理条件决定了城市的独立性。早期古希腊势力最大的两个城邦即雅典和斯巴达。斯巴达有些类似于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后的秦国,极端重视军事活动;雅典则倾向保持宽松的制度,鼓励公民参与多种科学文化活动。无论雅典还是斯巴达都未曾投入大规模的力量进行侵略扩张领土,当时地中海沿岸的许多区域仅仅是他们的海外殖民地。贝壳放逐法便是将由全体公民投票选出来的危险人物流放至海外,由此可见海外地区的居民对雅典政事参与的权利远远比不上城邦的公民。
Solon、Peisistratus和Cleisthenes
在亚历山大大帝东征之前,希腊发生了两次著名的战争:希(希腊)波(波斯)战争和伯罗奔尼撒战争(雅典同盟对斯巴达同盟)。这两次战争除了重要的历史地位之外更大的意义在于记载他们两本历史书,Herodotus 希罗多德于公元前440年著作的THE HISTORIES《历史》和Thucydides 修昔底德于公元前431年著作的HISTORY OF THE PELOPONNESIAN WAR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希腊文明之所以能对后世拥有那么大的控制力就是因为一代一代的作者以文字保留了当时场景和风貌,而文字本身也被无数的人当成艺术珍品不间歇地研究。
东征
我对电影主要的不满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场景的选取。亚历山大大帝对波斯发动的格拉尼库斯河战役、伊苏斯战役和高加米拉战役充分表明希腊陆军的进攻战术优于波斯,马其顿军队诸兵种协同作战的能力得到了极好的体现,而亚历山大大帝本人卓越的指挥艺术足以永垂青史。电影过于依靠大场面的气势,而忽略了战争中决定胜利的关键因素。拍电影的确不同于拍记录片,可是这么一来亚历山大大帝和Hannibal 汉尼拔、恺撒 Caesar或是更早的雅典斯巴达名将有什么区别呢?
东征历时十三年,期间马其顿军队如何保障军需物资的运输和调度,如何补充新生力量,如何掠夺军费,如何制定行军线路和作战计划,如何巩固对被占领城市的统治?是继续维持波斯固有的君主制度还是推行雅典引以为傲的法制?军队和地方行政之间的关系?赋税政策和货币流通又是什么样子的?是否实行严厉的宗教策略?一句话概括就是亚历山大大帝东征产生的影响电影里缺乏足够的描述,我一点也感受不到亚历山大大帝的伟大,这场东征的历史意义也就显得苍白无聊了。
雅典曾经奉行过“取之于民”的征兵制,甚至士兵使用的武器也要自费配备,因此富裕的士兵才有条件装配重兵器。后果是财产多的士兵和军官们在军队和议会里拥有更大的决定权,也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马其顿那些手握重兵的贵族怎么瓜分战争的胜利果实?尤其是在亚历山大死后,他的部下里谁继承了希腊,谁继承了北非,谁继承了波斯?亚历山大的威慑力不会随着他的死亡而迅速灰飞烟灭,罗马和腓尼基人要等到几乎一百年之后才能真正登上历史舞台,控制地中海沿岸诸国和小亚细亚。
希波战争极大地鼓舞了雅典和斯巴达的信心,殖民地的范围也不断扩大。当时雅典城邦各方面都达到了空前的高度,雅典公民甚至视北方地区(诸如马其顿和色雷斯)居民为野蛮人。虽然雅典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被斯巴达击败,军事实力和国家威望都遭受严重的打击,但是雅典的制度仍然对落后的马其顿有着不小的吸引力。Philip II 菲利普二世对希腊城邦细致全面的了解帮助他对自己的国家进行根本性的改革,增强马其顿军队的作战能力,待时机合适时发动战争控制了雅典这个好老师。菲利普二世为亚历山大日后的远征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保证了马其顿和希腊诸城邦间良好的结盟关系。电影却选择了Plutarch在《The Age of Alexander》中记述的父子两人之间的争吵作为亚历山大自我觉醒的导火索,根本就是误导观众!同样在Plutarch的书中提到,早在16岁亚历山大就曾独自平叛暴乱,18岁率领父亲麾下的部队出征。菲利普二世一直将亚历山大作为未来的征服者培养,可恨电影里居然统统不提。
本来亚历山大继承了对希腊文明的自豪,当他真正有机会接触波斯文明后却逐渐放弃了这种优越感。他的伟大在于他善于学习的能力、谦逊的态度和宽容的胸怀,对一个君主来说没有什么比这些更重要了。有抱负的强者不欠缺坚定的意志,但是这些德行却不是每个雄心万丈的统治者都具备的。正是这样他所代表的希腊文明才能在小亚细亚扎根发芽,融合和冲击带来了新的生命力。亚历山大让希腊文明从狭小的半岛走向了广阔的平原和高大的山脉,千百年来始终成为人们膜拜的圣像。如果没有这样的一个传播者,或许欧洲和亚洲之间的交流真得要等到大航海时代了。
西方近现代的资本主义文明中很多成分师承雅典,为什么雅典文明有这么大的能量可以激发另一种截然不同的制度的生命力?雅典城邦制度建立在奴隶制度的基础上,自然有着必然的局限性,和工业化大生产存在本质的差距。到底雅典文明的奥妙何在呢?从20岁起我开始思考这个题目,现在仍然不能给自己一个稍微清晰一点的答案,但思考的过程中不断发现了许多不可思议的地方,促使我进一步地学习新知识。可惜这部电影丝毫没有启发我的思维,真是白耽误功夫。
亚历山大大帝向军队发表演说的片段简直让我哭笑不得。从Solon立法开始除了僭主掌权的时期雅典执政官必须具备极好的口才,否则不能通过演讲和辩论阐明观点使选民信服。菲利普二世在亚历山大十三岁到十六岁时为儿子延请Aristotle亚里斯多德前来教授未来国王各种知识,难道就这样啊!?对比Pericles伯里克利和Demosthenes狄摩西尼的演讲稿,我不能理解这样的演说有什么煽动力能让马其顿士兵死心塌地跟着亚历山大大帝实现征服亚洲的理想。
虽说亚历山大大帝个头不高,面部轮廓算不得棱角分明,甚至有点肉头肉脑。形象上Colin Farrell还凑合,他最失败的地方是神态。一个冷酷无情坚毅果敢的政治领袖怎么可能在公众场合流露出困惑和犹疑?Colin Farrell的眼神竟然时时露出忧愁,太荒谬了。 这么个衰人竟然敢演亚历山大,我真想一铲子拍死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