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线公园
Posted: 2013-03-11 14:49
周末好容易天晴且不冷了,我赶紧拉着阿土仔出来遛,顺便碰一个小朋友。说起来,高线公园开了这么久,从来都没有去过,就奔那儿去了。这个高线公园,据小朋友介绍说,本来是条运盐的火车线路,结果老出事故,就给架起来了。后来就逐渐的废弃了。本世纪(?)请来园林设计师这儿添两张条凳,那儿种几丛灌木就给改成了公园儿了。我们去的这天,也不知道为啥,居然人很多,其实花儿还没开,草儿还没绿,挺荒凉的。小朋友说估计是因为春假加周末;我心里默默的补充说还因为太阳出来了。虽然是蓝天白云,到底是刚开始暖和,积雪还没有给完全清干净,条凳上没人坐着看人和风景。有俩地方布置的跟体育场小看台似的,看台对着大玻璃,玻璃里镶着城市一条街,是个给人看人的地方。我觉得这个地方我一定会很喜欢的,须知当年单身的时候,我最爱干的事儿就一个人进城看人玩儿。
高线公园离前艺术家聚居地那么近,自然也沾了很多现代艺术的气息。两边建筑墙壁上时不常的就有些艺术品贴着。其中有个是个肖像照片,黑白的,我国城市里讨生活的民工。概念是他们被人视而不见,所以拍了照片放大贴墙上,好让万众瞩目。实际效果是,离得近的观众,因为图片太大还是看不很清楚;离得远了,被各种建筑挡住,也还是看不见。这个故事教育我们,好想法变成好现实,不是放大照片就行了的。比较平易近人的自然是这类色彩鲜艳的金属雕像。虽然我还是不知道它想说啥吧,起码看着俏皮好看。

高线公园不大,从14街走到30街就没有了。我们出来,在小朋友的代领下去看画廊。此地画廊的风格比较现代艺术。第一间若干作品出自韩国一女性之手,是画的摞在一起的好大一堆书,下部嵌了一条lcd屏幕,一直在走字儿,就是时报广场现时跑道指插播新闻头条那种。我表困惑一下儿,后来想想,阅读是一个很私人的体验,画的估计是这个体验,我不明白是很正常的。接下来俩就太现代艺术了,看得我很困惑的觉得这种东西有人掏真钱来买么?然后就让我看见被人打算掏真钱来买的画作了,装饰性挺强的,可以想象过道墙上挂一排,还挺好的。后面一家是巨大的照片,题材多是宇宙空间,有个太阳喷浆照,还有个卫星云图,显示某地要下大雨大雪那种一卷大白云彩的照片。还有一家有这么张照片摆着卖。我看了半天实在看不出来好在哪里。除了绿色还是绿色,层次的都不是很强。不知道为啥作者觉得能放出来卖钱。(我真庸俗,看艺术品老看它卖多少钱)

最后进去一个画廊(Gagosian Gallery, 在24街靠哈德逊河了),一进门,我就心里一声惊呼“这个妹妹,我曾经见过的。” 不过当然不是弱柳扶风之林妹妹,而是特粗暴狂躁的一屋子画儿,那个刺激是我自从开始去moma受刺激以后,受到刺激的总和。简单的总结说,我觉得这一屋子画得都是噩梦里的人物。画中人物身体线条都是方的,包括一粒一粒清清楚楚画出来的牙齿也是方的,还咬合的特整齐,神似骷髅笑。

还颇有几张黑板上写白粉笔字儿的,类似这张(两张画作图片来自网络,画廊不让照相)。

展出的一张这类黑白画儿,写的是miles davis一张唱片的乐队成员,笔体不是不象咖啡馆门口的写今日菜单的黑板,字母都写的圆滚滚的。看到这里,我就想这张东西为啥对他如此重要?是否跟人聊天讨论爵士梦幻组合?是否他亲自去听过现场,记得广告牌子?是否他有这张唱片,不见很久之后,忽然想起来,遂作画纪念?然后我就忽然觉得这些画儿太贴近作者私人内心了,顿时生出些偷窥的惭愧来。这个展览显然比较郑重,现场很有几个安全保卫,随时制止观众拍照。这个画展,我又不太同意小朋友关于现代艺术家的观点,小朋友说好多人就是发现一种画风对他来说好用,就一直用下去了。这个画家,虽然每张画儿都很愤怒,但是他愤怒的又都不太一样。
晃了一圈儿出门,门口捡了展览简介,人画家名下(Jean-Michel Basquiat),简介开宗明义第一句话就是:这个大约80%是愤怒。(It's about 80% anger.)回家以后查了查,原来这人居然出身布鲁伦,成名曼哈屯,27岁上在自己noho画室里死于毒品过量,不知道画家能不能进27俱乐部,假如他身后有知,也不知道他是一直愤怒到永远呢,还是终于能找到和平。
出门之后自然要找饭吃 ---- 其实我还想再看多几个画廊,不过阿土仔叫着要吃饭,我乃掏出手机来,yelp上寻觅劈叉饼店。就近有个大家都说好的地方,我们就去了。该店弄得挺舒服家常的,天花板很高,漆得亮晶晶的酱色油漆,小桌子触手温润光滑,好像有很多前人不经意摸过磨平的,总之一看就是个吃饭的地方。就座之后才发现原来本店小二都是意大利人,问阿土仔要啥,阿土仔很没品的说要爬爬罗尼劈叉 ---- 人当然没有。我为阿土仔这个小美国鬼子的口味很羞愧。但是他们有salami,但是我不爱吃salami,遂点了个咸肉啥啥菜心儿的。端上来才发现原来还撒了好多橄榄碎。我很满意。阿土仔很不乐意,表示:不要!我遂把顶上的咸肉橄榄碎以及菜心儿都吧啦走,单把饼皮子递给他,他就老实了,埋头吃了两口,表示好吃。光吃食堂的小朋友自然对这种不算很油不算太咸的劈叉饼也表首肯。不一会儿,小朋友的panini(我理解就是grilled sandwich)上来了,她也顾不上说话,先吃饭了。最后,我们的开胃品油炸鱿鱼圈儿终于上来了。阿土仔对这道菜尤其表示欢迎。我再次对他小人家的纯粹美国胃口和舌头表示无奈。
吃完饭,摸着滚圆的肚皮,我们走了两条街,各自上了地铁。坐在地铁上,我使劲儿忍也没忍住的就睡着了。阿土仔拿着我的手机到处瞎照相。我收回手机回到家,翻照片的时候觉得,哎,这几张还有点儿意思么。等我啥时候母性大发,把这些照片做成一collage,贴上来annoy大家们。嘿嘿。
the end
高线公园离前艺术家聚居地那么近,自然也沾了很多现代艺术的气息。两边建筑墙壁上时不常的就有些艺术品贴着。其中有个是个肖像照片,黑白的,我国城市里讨生活的民工。概念是他们被人视而不见,所以拍了照片放大贴墙上,好让万众瞩目。实际效果是,离得近的观众,因为图片太大还是看不很清楚;离得远了,被各种建筑挡住,也还是看不见。这个故事教育我们,好想法变成好现实,不是放大照片就行了的。比较平易近人的自然是这类色彩鲜艳的金属雕像。虽然我还是不知道它想说啥吧,起码看着俏皮好看。
高线公园不大,从14街走到30街就没有了。我们出来,在小朋友的代领下去看画廊。此地画廊的风格比较现代艺术。第一间若干作品出自韩国一女性之手,是画的摞在一起的好大一堆书,下部嵌了一条lcd屏幕,一直在走字儿,就是时报广场现时跑道指插播新闻头条那种。我表困惑一下儿,后来想想,阅读是一个很私人的体验,画的估计是这个体验,我不明白是很正常的。接下来俩就太现代艺术了,看得我很困惑的觉得这种东西有人掏真钱来买么?然后就让我看见被人打算掏真钱来买的画作了,装饰性挺强的,可以想象过道墙上挂一排,还挺好的。后面一家是巨大的照片,题材多是宇宙空间,有个太阳喷浆照,还有个卫星云图,显示某地要下大雨大雪那种一卷大白云彩的照片。还有一家有这么张照片摆着卖。我看了半天实在看不出来好在哪里。除了绿色还是绿色,层次的都不是很强。不知道为啥作者觉得能放出来卖钱。(我真庸俗,看艺术品老看它卖多少钱)
最后进去一个画廊(Gagosian Gallery, 在24街靠哈德逊河了),一进门,我就心里一声惊呼“这个妹妹,我曾经见过的。” 不过当然不是弱柳扶风之林妹妹,而是特粗暴狂躁的一屋子画儿,那个刺激是我自从开始去moma受刺激以后,受到刺激的总和。简单的总结说,我觉得这一屋子画得都是噩梦里的人物。画中人物身体线条都是方的,包括一粒一粒清清楚楚画出来的牙齿也是方的,还咬合的特整齐,神似骷髅笑。

还颇有几张黑板上写白粉笔字儿的,类似这张(两张画作图片来自网络,画廊不让照相)。

展出的一张这类黑白画儿,写的是miles davis一张唱片的乐队成员,笔体不是不象咖啡馆门口的写今日菜单的黑板,字母都写的圆滚滚的。看到这里,我就想这张东西为啥对他如此重要?是否跟人聊天讨论爵士梦幻组合?是否他亲自去听过现场,记得广告牌子?是否他有这张唱片,不见很久之后,忽然想起来,遂作画纪念?然后我就忽然觉得这些画儿太贴近作者私人内心了,顿时生出些偷窥的惭愧来。这个展览显然比较郑重,现场很有几个安全保卫,随时制止观众拍照。这个画展,我又不太同意小朋友关于现代艺术家的观点,小朋友说好多人就是发现一种画风对他来说好用,就一直用下去了。这个画家,虽然每张画儿都很愤怒,但是他愤怒的又都不太一样。
晃了一圈儿出门,门口捡了展览简介,人画家名下(Jean-Michel Basquiat),简介开宗明义第一句话就是:这个大约80%是愤怒。(It's about 80% anger.)回家以后查了查,原来这人居然出身布鲁伦,成名曼哈屯,27岁上在自己noho画室里死于毒品过量,不知道画家能不能进27俱乐部,假如他身后有知,也不知道他是一直愤怒到永远呢,还是终于能找到和平。
出门之后自然要找饭吃 ---- 其实我还想再看多几个画廊,不过阿土仔叫着要吃饭,我乃掏出手机来,yelp上寻觅劈叉饼店。就近有个大家都说好的地方,我们就去了。该店弄得挺舒服家常的,天花板很高,漆得亮晶晶的酱色油漆,小桌子触手温润光滑,好像有很多前人不经意摸过磨平的,总之一看就是个吃饭的地方。就座之后才发现原来本店小二都是意大利人,问阿土仔要啥,阿土仔很没品的说要爬爬罗尼劈叉 ---- 人当然没有。我为阿土仔这个小美国鬼子的口味很羞愧。但是他们有salami,但是我不爱吃salami,遂点了个咸肉啥啥菜心儿的。端上来才发现原来还撒了好多橄榄碎。我很满意。阿土仔很不乐意,表示:不要!我遂把顶上的咸肉橄榄碎以及菜心儿都吧啦走,单把饼皮子递给他,他就老实了,埋头吃了两口,表示好吃。光吃食堂的小朋友自然对这种不算很油不算太咸的劈叉饼也表首肯。不一会儿,小朋友的panini(我理解就是grilled sandwich)上来了,她也顾不上说话,先吃饭了。最后,我们的开胃品油炸鱿鱼圈儿终于上来了。阿土仔对这道菜尤其表示欢迎。我再次对他小人家的纯粹美国胃口和舌头表示无奈。
吃完饭,摸着滚圆的肚皮,我们走了两条街,各自上了地铁。坐在地铁上,我使劲儿忍也没忍住的就睡着了。阿土仔拿着我的手机到处瞎照相。我收回手机回到家,翻照片的时候觉得,哎,这几张还有点儿意思么。等我啥时候母性大发,把这些照片做成一collage,贴上来annoy大家们。嘿嘿。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