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 of 1
程乃珊
Posted: 2013-04-23 21:28
by xyz
好久没看到她的名字,竟然已经离世,才67岁。RIP。
http://m.blog.sina.com.cn/chengnaishan
富有英伦遗风的香港浅水湾大酒店
2012-08-08 10:19:16A-A+
中国香港是拥有最多全球入围的顶级酒店的城市之一,如文华大酒店、半岛酒店……。近年,笔者没有再查据过排行榜,不知浅水湾大酒店是否还在榜。不过,无论如何,在我的心目中,浅水湾大酒店永远是荣居榜首。
饮食文化在个人身上的反映,看似是无意识的,其实绝对掺杂着很私人的情结,是早在童年时代就已形成的心态,一种根植在你血液里的无意识的反应。
*****
程乃珊作品
1982年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程乃珊的第一个短篇小说集 《天鹅之死》。
1984年,她的中篇小说《蓝屋》获首届“钟山”文学奖。后来她的作品曾先后结集为 《丁香别墅》(中、短篇小说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年出版)、《女儿经》(中篇小说集,花城出版社1988年出版)等。
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1993年她终于出版长篇小说《金融家》。小说中的主人公祝景臣一贫如洗闯入上海滩,几度春秋,历经坎坷,终于成为显赫的银行界巨头。程乃珊承认,小说就是以她祖父的一生拼搏为背景的。
2000年以后,程乃珊长期在媒体上开辟写作专栏,多以老上海题材。后出版有 《上海探戈》、《上海Lady》、《上海Fashion》、 《上海罗曼史》、《海上萨克斯风》、《上海女人》等。其中《上海Lady》一上柜便登上了畅销书排行榜。如果说《上海探戈》更多的注目于“先生”,那么《上海Lady》如同书名所提示的,关注的全是女性了。近几年老上海题材的纪实类作品成为一种时尚,但无论从写作的规模,还是写作的深广度,程乃珊都是首屈一指的。
程乃珊的小说取材于她所熟悉的生活领域,善于通过日常琐事和生活细节的描绘,折射出上海滩上的人情风俗和社会心理,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Re: 程乃珊
Posted: 2013-04-24 1:03
by Knowing
写上海夏日小菜的好让人垂涎。
http://m.blog.sina.com.cn/s/blog_4aba21610102e3dw.html
买一小块大头菜,切成细细粒粒的小丁,热油重糖与毛豆子一炒,即时碧绿生青香气四溢;那种麻将牌大小的醉方白乳腐,浓浓地淋上几层麻油,入口香糯细滑十分下饭;外婆家是绍兴上虞人,绍兴人特别善于做腌、霉食品。外婆自己腌的咸菜,只取咸菜梗,不取叶子,开瓫后仍旧生青碧绿,像翡翠一样呈半透明状,用滚水泡过后,切成小丁,撒上几丝红辣椒和一层黄砂糖,吃时糖还会被嚼得“嘎吱嘎吱”响,满口“清、甜、香、鲜”,吃了也不拉肚子。外婆每年夏天还要做几瓫笕菜梗,其实就是老米笕梗,粗细如甜芦粟,切成二寸左右的小段放在瓫里腌霉数日后,一开瓫醇香四溢,不过这犹如榴莲,喜欢的人说香,不喜欢的人说臭,然后连卤一起盛出,淋上厚厚一层熟油,隔水蒸,吮其丰厚的内壁纤维质,鲜美无比,或者与豆腐一起烧,开胃又下饭。
Re: 程乃珊
Posted: 2013-04-24 8:04
by CAVA
对蓝屋,女儿家和金融家有很深刻的印象,虽然不喜欢全民无端怀旧的那个调调,程乃姗写上海人的生活质地还是很好看的。
她另外有一篇散文《你好派克》我也记得,写从小是格里高利派克迷,等到中年终于见到面时偶像对她很亲切,但再后来一次就根本认不出她来了,于是很伤心失落。还是二三十年前的人心理比较单纯,追星经验不足。
Re: 程乃珊
Posted: 2013-04-24 8:18
by 笑嘻嘻
我记得那篇!还有一篇她给盲童夏令营帮忙也很好看。后来我忘了看她哪篇很不喜欢就不再追看她了。
Re: 程乃珊
Posted: 2013-04-25 10:34
by silkworm
CAVA wrote:对蓝屋,女儿家和金融家有很深刻的印象,虽然不喜欢全民无端怀旧的那个调调,程乃姗写上海人的生活质地还是很好看的。
非常同意。尤其是怀她认为的那种高级上海人的旧。关于质地的细节是好看的。
类似的还有那个中医医生写的《银元时代生活史》。
Re: 程乃珊
Posted: 2013-04-26 2:52
by Knowing
有一阵高级上海人那个调调特别有市场。。。一堆作家写,倒也不怪她。
银元时代生活史还挺好看的。
Re: 程乃珊
Posted: 2013-04-26 7:39
by Jun
最先搞红“贵族”遗老文章的不是程乃珊么?还是陈丹燕?我记不清了。
Re: 程乃珊
Posted: 2013-04-26 7:55
by Knowing
有一批吧。都说的跟解放前过的多豪门似的。围城里说:日本人烧了许多空中楼阁的房子,占领了许多乌托邦的产业,破坏了许多单相思的姻缘。
Re: 程乃珊
Posted: 2013-04-26 9:18
by CAVA
Jun wrote:最先搞红“贵族”遗老文章的不是程乃珊么?还是陈丹燕?我记不清了。
陈丹燕的《慢船去中国》是我看的她最后一本书,之前还有点喜欢的。陈哪本书里有个生菜鱼丸汤的典故,当时不知道为啥觉得很好笑,现在都记不得了,记性真差。
Re: 程乃珊
Posted: 2013-04-26 13:23
by silkworm
就是慢船里的好象。还有油条在里面。
程乃珊要比陈丹燕早好多。
程乃珊在八十年代中期就开始写上海,尤其写文革后退赔什么的,细节很多很生动,估计都是从身边环境里的实例出发的。系统地访问和书写更早的一代,差不多要到她去了香港以后。
陈丹燕是小时候随父母到的上海,她最开始写的是少年题材,我记得她写过一个少女自杀的报告文学,后来才慢慢转向上海题材,比如上官云珠母女、比如永安公司郭家。
写上海的人那么多,各人写的角度和味道都很不一样,抛开调调的问题,看细节还是挺好玩的。
程乃珊和陈丹燕不同,王安忆更不同。
哦,还有一个没什么名气的已故作家叫(孙)树棻,文笔真是不大好,但他家里是老上海生意人(他是地道土生本地人),妈妈后来离婚去了香港,姐姐跟着在香港有点小名气,他跟周信芳家的二女儿恋爱过,给周信芳帮忙写过东西,所以视角非常有趣。
Re: 程乃珊
Posted: 2013-04-26 14:32
by Jun
大家有什么关于老上海的网络小说的链接请推荐一下?尤其是小资本家之类的题材?我发给我娘去看。
提前感谢!
Re: 程乃珊
Posted: 2013-04-26 17:35
by Judy
年少时,我也很反感所谓的高级上海人的调调,受的是红旗下的少先队教育,从小过的都是要发煤饼炉,到老虎灶打水的生活,对于精致的生活,好的家用品,其实是完全没有概念的,都是那些以前是高级上海人的叔伯阿姨们漏出来一两句,还有就是他们坚持的一些生活习惯,都让我觉得他们是固步自封的老古董,心里都在嘲笑他们,又来了又来了。我娘一怀旧,我就会打断她,不要讲了,你爹有钱,我爹可没钱!
可是自己长大后,来了我娘一辈子想的“外国”,就可以理解他们了,落差太大了,也不过就是旧上海的中产阶级,但到红旗下被压制的蛋,大学毕业就被送到一个不通火车的乡下,为了献红心,要站在水稻田里插秧斗蚂蟥,如果不能怀旧一下想想曾经的好日子,也太压抑了。
Re: 程乃珊
Posted: 2013-04-27 7:10
by CAVA
Jun wrote:大家有什么关于老上海的网络小说的链接请推荐一下?尤其是小资本家之类的题材?
好像并没有什么特别好看的小说。《长恨歌》?我个人不大喜欢。除了王安忆,九十年代时一批女作家程乃珊,王小鹰,唐颖,王晓玉写过不少上海题材的作品,再后来就比较少见了。要不然就是最近出版的《繁花》。
Re: 程乃珊
Posted: 2013-04-27 9:59
by muffin
我觉得自己就有抹不掉的上海情节。自己其实只是生在上海而已。不知怎么一想到上海就魂不守舍了。上海的吃,上海的男人领着带鱼,上海的家常,以前上海人到裁缝店做衣裳,兴高采烈地讨论着布料子的景象。可能都是心里一直念着阿娘和老爸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