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看书
Posted: 2013-12-13 13:19
过节给自己败了个小本,马上装了nook 和kindle的app。装好了从云彩里拿书打开看看,居然nook里是呼啸山庄看了一半儿,而kindle里一本儿布朗教父,遂开始慢慢的翻翻。布朗教父的第一个故事是由一个高大全的法国侦探开始,该侦探在火车上第一次看见布朗神父,说他个子矮小,脸长得好象norfolk 饺子。我遂按下去kindle,按出来browser,搜索norfolk饺子。原来人长得这样儿:

我咕咕笑了半天这人写人够损;研究下配方做法,发现不就是水煮面团子嘛,这个有啥好吃的呢?还假装很有名的样子?难道norfolk出产的面粉就那么的香?然后法国大侦探就沿着布朗神父留下来的面包渣线索一路追索,坐着双层大巴的顶层穿过伦敦。好玩儿的是他形容当时的伦敦全无逻辑,好象很多市中心被公路连在一起也似,市中心间一片荒凉,然后突然就到了文明社会了。形容的多么象现在的北京。其实真正的大结局倒也没啥特别出彩的,无非是被人人低估的神父其实非常有智慧。不过最逗的一点儿是他很抱歉的说,不好意思我是神父,老有各种各样的罪人来找我忏悔,我又不能不听!我狂笑,再次觉得这个stereotype是多么的不可靠。
不过看完了第一个故事,第二个故事开头说大侦探请客吃饭自己倒迟到,就放在那里了,跑去nook翻呼啸山庄。呼啸山庄在前阿土仔时代,是每年要翻出来读一遍的,后阿土仔时代,还没掏出来过,纸书。现在有了移动设备,抓在手里,一个没留神就点开了,也就读下去了。一个字一个字的看,呼啸山庄的英文可真老派,跟傲慢偏见的俏皮完全不同。真的是出身英国荒野,看着就不那么友善。慢慢的翻过第一章,到第二章mr. lockwood去呼啸山庄敲门儿没人开,他一生气跳栅栏进去了,又闷头狂笑半天,心里纳闷这本书看了这么多遍,居然完全不记得这个细节了,真是奇怪。不过他跳进去以后我也不着急看,又扭头儿看图书馆借得电子书去了。
图书馆的电子书是walter mosley的when the thrill is gone。Lenoid系列里的第三本。这本书在网络世界遍寻不见,一日想起来,去图书馆查了查,有电子版,赶紧借来看。Leonid是混纽约的一个私人侦探,为了钱害过不少人,后来有个被害人的姑娘找上门儿来报仇,他乃幡然悔过,再也不干构陷的事情了。但是他还得养家糊口啊,所以还干私人侦探。所以还接案子。不过其实这个系列,重点已经不在案子上面,而在于办案过程中碰上的形形色色人和事情。而侦探本人,跟钱德勒之菲利普马楼和罗斯麦当劳之路阿车那秉承西部牛仔之风单人独马代表正义公理完全不同,首先,他有广泛的关系网,其次他有墨墨黑的过去和非常知道自己过往罪恶的良心。
我看了这么多mosley的书终于看出来了,他基本上所有的故事的主题就是这个guilty conscience,这本书又写的加倍动人。今天击中我心灵的,那是Leonid对Hush,一个退休专业杀手说的话,Hush问他,那么我们的罪呢(what about our sins?)Leonid说:
这本书整个就是一个罪和救赎的主题。
然后Leonid还努力防止他完美儿子走上错误的道路,因为他自己知道走上这条路以后的后果有多么的重。
Mosley这几本Leonid小说,结构比较散漫,但是挺沉痛的,且不是Easy那种种族压迫的沉痛,是偏向阶级压迫的沉痛。Mosley有不止一星半点儿社会主义思想!而这种沉痛的感觉,是我持续看下去的感情内核,有了这个内核,我就愿意相信一个短粗的中年黑人,有这种传奇的乱糟糟的人生。
当然总结陈词是:书非借不能读也。我若干移动器材上的库存都还好好放着,积(数字)灰;唯独这本儿几个星期之后就消失回云彩里去的书是看完了的。其实看得也不快,无非是配上溶液充氧那半个小时看两章那个节奏。不过这种一边儿过自己的生活,一边儿看别人的生活的日子,还是很惬意的,就是了。
the end

我咕咕笑了半天这人写人够损;研究下配方做法,发现不就是水煮面团子嘛,这个有啥好吃的呢?还假装很有名的样子?难道norfolk出产的面粉就那么的香?然后法国大侦探就沿着布朗神父留下来的面包渣线索一路追索,坐着双层大巴的顶层穿过伦敦。好玩儿的是他形容当时的伦敦全无逻辑,好象很多市中心被公路连在一起也似,市中心间一片荒凉,然后突然就到了文明社会了。形容的多么象现在的北京。其实真正的大结局倒也没啥特别出彩的,无非是被人人低估的神父其实非常有智慧。不过最逗的一点儿是他很抱歉的说,不好意思我是神父,老有各种各样的罪人来找我忏悔,我又不能不听!我狂笑,再次觉得这个stereotype是多么的不可靠。
不过看完了第一个故事,第二个故事开头说大侦探请客吃饭自己倒迟到,就放在那里了,跑去nook翻呼啸山庄。呼啸山庄在前阿土仔时代,是每年要翻出来读一遍的,后阿土仔时代,还没掏出来过,纸书。现在有了移动设备,抓在手里,一个没留神就点开了,也就读下去了。一个字一个字的看,呼啸山庄的英文可真老派,跟傲慢偏见的俏皮完全不同。真的是出身英国荒野,看着就不那么友善。慢慢的翻过第一章,到第二章mr. lockwood去呼啸山庄敲门儿没人开,他一生气跳栅栏进去了,又闷头狂笑半天,心里纳闷这本书看了这么多遍,居然完全不记得这个细节了,真是奇怪。不过他跳进去以后我也不着急看,又扭头儿看图书馆借得电子书去了。
图书馆的电子书是walter mosley的when the thrill is gone。Lenoid系列里的第三本。这本书在网络世界遍寻不见,一日想起来,去图书馆查了查,有电子版,赶紧借来看。Leonid是混纽约的一个私人侦探,为了钱害过不少人,后来有个被害人的姑娘找上门儿来报仇,他乃幡然悔过,再也不干构陷的事情了。但是他还得养家糊口啊,所以还干私人侦探。所以还接案子。不过其实这个系列,重点已经不在案子上面,而在于办案过程中碰上的形形色色人和事情。而侦探本人,跟钱德勒之菲利普马楼和罗斯麦当劳之路阿车那秉承西部牛仔之风单人独马代表正义公理完全不同,首先,他有广泛的关系网,其次他有墨墨黑的过去和非常知道自己过往罪恶的良心。
我看了这么多mosley的书终于看出来了,他基本上所有的故事的主题就是这个guilty conscience,这本书又写的加倍动人。今天击中我心灵的,那是Leonid对Hush,一个退休专业杀手说的话,Hush问他,那么我们的罪呢(what about our sins?)Leonid说:
后来他上火车,碰见一名人,无数人因他而死:当年美国打越南,是他批准地毯式轰炸和torture for information。Leonid问他说是否feel guilty,这人说我每年去越南,带着医疗队和救济物资,我老婆以前一起去,我的孩子们现在还来。但是你问我是否感觉guilty,我会说不,因为那是对我的敌人的侮辱。It's a luxury to feel guilt, Hush. Little Thackery (Hush's son) might sneak into the cupboard and take a cookie when his mother told him to leave them alone. Afterwards he feels guilty. That's because he's innocent and needs to confess because he was a bad boy but still able to be forgiven. That's not us. There is no forgiveness for us. For people like you and me, guilt is an indulgence. It's meaningless, like a platter of caviar served up on the front lines of a war. Our confession, our clemency, comes from doing what's right
这本书整个就是一个罪和救赎的主题。
然后Leonid还努力防止他完美儿子走上错误的道路,因为他自己知道走上这条路以后的后果有多么的重。
Mosley这几本Leonid小说,结构比较散漫,但是挺沉痛的,且不是Easy那种种族压迫的沉痛,是偏向阶级压迫的沉痛。Mosley有不止一星半点儿社会主义思想!而这种沉痛的感觉,是我持续看下去的感情内核,有了这个内核,我就愿意相信一个短粗的中年黑人,有这种传奇的乱糟糟的人生。
当然总结陈词是:书非借不能读也。我若干移动器材上的库存都还好好放着,积(数字)灰;唯独这本儿几个星期之后就消失回云彩里去的书是看完了的。其实看得也不快,无非是配上溶液充氧那半个小时看两章那个节奏。不过这种一边儿过自己的生活,一边儿看别人的生活的日子,还是很惬意的,就是了。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