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斯科尼艳阳下
Posted: 2014-10-18 6:34
米开的故事
米开是个有点天真腼腆的中年农民,英文很流利,开着一辆小车子来机场接我们。我要找ATM取钱。他奇怪的问:你找ATM 干什么,我们回去就该睡觉了,你没钱不能睡觉么?我解释说好用现金付账,我们身边没有欧元。他把手一挥说:付账和死亡可以等,走吧!于是我们上了他的小车子,我坐在后面,摸了半天找不到安全带,一问他歉意的说:啊对不起,后面的安全带坏了。
一路上闲聊,这个农场最早是他祖父母的。祖父母有四五个孩子,孩子们又各自生了四五个孩子。他和表兄弟姐妹从小每个周末都在此度过。他长大了跑出去看世界,在伦敦当旅游代理好些年,后来爱上一个澳洲女孩。那女孩搬回澳洲,他跟去了,还是当旅游代理。过了两年跟澳洲女友分手后,带着破碎的心回到老家疗伤。那时候祖父已经过世,祖母是个坚强自尊的老太太,坚持要自己把农场搞下去,亲戚们轮流来帮忙,他正是支离破碎的时候,不想老被父母看着,就跑到祖母这里干农活默默舔伤口。祖母的健康越来越差,他开始管大部分事情,最后决定住下来接手。但是这么多人都对这里有感情,全家开了好几次大会,痛哭流涕不少次才达成协议,祖母过身后由他买了下来。那是十几年前的事情了,后来他遇到了也是跑出去闯过一圈世界,看过了伦敦纽约然后回到家乡的苏微亚,两人结婚生了四个孩子,一起经验这个小小的农场,翻修旧屋,现在自己出葡萄酒,橄榄油,新鲜蔬菜,也有三间客房接待游客。
咦这不是就是许多妇女治愈系电影小说里的典型桥段么?塔斯科尼艳阳下,饭祷爱,云中漫步 -- 在摩登世界里受了伤害,跑到美丽的乡间治愈,在慢节奏生活和大家庭里重新找到心灵的平静和生活的真谛,新的感情再度萌芽,从此永远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亦舒小说里同样有不少失恋富二代被送到到法国乡间或加拿大葡萄园劳动改造的段子。我以前一直很想在法国意大利乡下买个老房子。不是旅游热区的地方房子很便宜,当然需要翻修住起来才舒服,但是度假房么不着急可以慢慢修。反正这边过去就一两个钟头飞机,机票也便宜,长周末晒晒太阳也好。翻修完手头这个一百二十年的房子已经彻底杜绝了这类浪漫想法,经济上没有余力还在其次,精神上我是彻底被打败了,想到翻修几百年的老农舍各种可能出现的妖蛾子马上眼前一黑丢盔卸甲落荒而逃。
虽然这里离弗罗伦萨只有十几公里,快车到城中心二十分钟,但是一开始进入契安提山脉,放眼只能看见葡萄园栗树橄榄树橡树丝柏,间或点缀黄墙红瓦的农舍,任何一个城市人到此,都会产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念。一下车夜色里绰约看不清楚,只闻到扑鼻是植物的清香,一群小猫喵喵的冲了上来求抚摸求注意,绕在脚边想跟进屋,我马上爱上了这里。
喝过一杯睡前grappa ,一觉睡醒来觉神清气爽。有多久没睡的这么踏实了?一看已经八点多,赶紧洗漱了去吃早饭。我从来没见过这样的格局,地面层是烧木柴的锅炉,仓库和酿酒房,楼上是餐厅厨房,厨房一角有个一百多年历史的壁炉,冬天取暖兼烤肉烤披萨。桌上琳琅满目摆着面包,酸奶,鸡蛋,米可妈妈做的葡萄蛋糕,家制的蜂蜜,quince 果酱,无花果酱都比市售的稀些,抹面包或搅酸奶都香甜美味。牛奶已经热滚,苏微亚忙碌着做浓缩咖啡。我边吃蛋糕边站起来走到窗边张望,刚露出头,地下遥遥的就冲过来八猫一狗,抬头充满希望的等食物掉下来,我顿时闪回到小时候春游在花港观鱼喂鱼。这个狗狗,米可介绍,是邻居的,但是它白天经常在这边噌吃。尤其是有个不定期来帮工的人很喜欢它,每次都专门带点吃的,所以它学会了分辨那人的小菲亚特的声音,每次那人一从大路上转弯下来,狗狗就会激动的叫着跑过去。但是每到晚上它还是准时回邻居家睡觉。我听了狂笑,给米可讲了东食西宿的典故。猫猫们大小不等,一只大猫,一只中猫,然后三个三个月大的猫仔和三个六个月大的小猫。这些猫咪明显还很幼稚,每次车门开的时间稍长,准会有一两只钻进去探险,得把它们拎出来。
后来有一天下午,我们几个在树下长桌上玩桌游,我拿出一包黄飞鸿花生分享,猫咪一闻到花椒味,全都疯狂的扑到桌上。我们不得不把所有空凳子都移开,仍然不能阻止它们前仆后继的爬到我们的凳子上,然后趁人不备嗖的跳上桌。我们只好不停的把它们扒拉下去。但是起身扒拉掉一只,身后就又会跳上来两只,真是完全没法玩了。。。最后大家只好匆匆把花生吃完了事。
吃过早饭我们会带着水出去步行,也不带地图,目的地是附近有午饭吃的小镇或者好旅馆。一路拣拣栗子摘摘葡萄无花果说说笑笑,走累了歇一歇,口渴了喝点水,迷路了问个路,跟跑步骑马骑自行车的路人打打招呼,看看路过的老教堂老房子和小镇。阳光明媚山峦起伏风景如画,往什么方向看都是享受。而且这里的山不陡,爬着不吃力。农业上来说今年不是个好年。去年冬天太暖,该冻死的害虫卵没冻死,橄榄上全被钻了小洞,表面看没什么区别,虫子在里面,榨出来的油过两三天就发臭,橄榄油收成全完了。今年夏天雨水太多无花果都裂了,葡萄没长好甜度低酿出酒来度数太低没法保存。总之按米开的话说,那是处处悲剧。我们正听的揪心,他突然大转弯嫣然一笑说:如果急着赚钱就惨了,自给自足嘛无所谓,这样收成不好但是有一点,那样收成不好还是有一点,所以凑合凑合也都还够过。哎,葡萄我特地留了一拨看看能不能再长长,明天有人想摘葡萄榨葡萄汁么?客人都雀跃的表示想。他说好啊,那明天摘葡萄,我管中饭。
第二天技术指导来了,是米可的叔叔七十多岁,话不多,腰板笔挺。米可说很多农活都是他教的,包括酿酒。唯一缺点是他叔叔从不解释,一问为什么,他就把眉毛一竖说:不这么做不行,都是这么做的。
还有一个帮工,就是狗狗最喜欢的人,也来了。小破飞亚达熊猫一到路口,狗狗就欢快的大叫着跑了过去。我注意到其他车来它的确不叫,真不知它怎么能从大路上那么多飞亚达熊猫里认出这辆。这人是个会计,意大利经济不景气,他失业很久了,靠到处帮忙打点零工。农业经济比较有弹性,这里做点那里做点,挣不到现钱,但是总能换口饭吃。
在太阳地下摘葡萄还挺愉快的,虽然因为雨水多,好些葡萄长了霉菌,只能整串摘下来扔在地上,看着叫人心里难受。客尤如此,主人感受可想而知。
大概摘到中午,我回屋里帮厨,大多数是自己菜地里的蔬菜和野菜,面包和蒲公英叶橄榄葡萄色拉已经准备好了,炉子上大锅里煮着farro,我帮忙把番茄甜椒九层塔切好,一边问这是什么,怎么做。是几年前在罗马周围第一次吃到farro,当时非常惊艳,但是不知道到底是什么,在外国的意大利馆子也没有见过。苏微亚说这是本地常见的谷物, 并不稀罕,伦敦不少健康食品店都有卖,记得挑去了一半皮的,那样大水煮开加些盐,扔进去煮二十分钟就好,时不时可以搅一下,不搅也没关系,并不容易粘底。反正不比做通心粉更难。回来我果然很容易的在waitrose 找到了,试做一下非常简单,口感比米饭crunchy, 有点坚果香味,又很饱腹,可以拌进生番茄甜椒,熟的烤蔬菜,橄榄奶酪,是好吃简单的主食。另有一大盘火腿萨拉米猪头冻切片,一大盘pecorino奶酪片。甜点是一盆美丽的桃子酱苹果挞,是米可妈妈的大作。就着家酿葡萄酒,我们在树下的长桌上吃喝闲聊,猫咪在脚下绕来绕去,温暖的阳光拂在脸上,我舒适的眯起眼睛,套用一句俗话,也是醉了。
吃过午饭是把上午摘的葡萄榨汁。本来米可都是借邻居的榨汁机,不幸那台老爷机器今年第二次罢工了。好在葡萄也不多,米可问我们谁想踩葡萄。我马上兴奋的跳起来举手。仓库里有三个大木桶里,米可指挥大家往每个桶里倒半筐葡萄。我洗干净脚后站进一个吧哒吧哒的开始踩。你们挤过包装材料上的小塑料泡么?有点像那个感觉,脚底可以感到一粒粒葡萄滑过,奋力踩破后心里就小小的一爽,眼看越踩汁越多漫过脚背,很有成就感滴。阿拉斯加哥们不肯踩,拿着木头杵捣啊捣,不过看上去的确没有脚踩快速省力。素食男扭捏了番也跳进来踩了。我们欢乐的踩了大半个钟头,踩出三桶葡萄汁,米可说行了,留着发酵就是葡萄酒。他做的大部分是简单纯朴好喝的红酒,度数不高,产量不多,大部分是自己和客人喝了。
这里虽然也属于六个契安提区之一,不是著名的契安提经典酒区,出口的不多。
口味简单的家酿跟乡村菜很配,每天晚饭大家有说有笑,四道菜吃下来不知不觉总要喝掉两三瓶。
每天吃些什么菜呢?我一直觉得在塔斯科尼餐馆吃的菜比意大利别处菜淳朴,这次感觉有点像外国人一直在馆子里吃家常菜,突然吃到真的家常菜,才知道以前吃的是原来还是精致化了的馆子菜。比如面包片上放奶酪和水煮包菜,苏微亚说bruschetta实际是这个菜的精致版。还有一种牛奶炖蛋,是panna cotta 的前身。意大利包菜和lentils 汤,chickpea 糕,各种通心粉,红烧野猪肉,整条烤的branzino什么的。简单但是仍然好吃。他们前几年养猪, 今年停了,我只尝到一点剩下的火腿零头,非常美味。
现在是porcini 蘑菇季节,每次中午出去吃饭,我都狂吃porcini 通心粉。离上次吃到太久,几乎不记得新鲜procini 有多么美味。下次还是得秋天去意大利啊。最后强烈推荐 一个Pisa的餐馆 Osteria dei Cavalieri。我们这次吃餐馆不多,慢炖塔斯科尼牛肚浓胰丰美,胶汁和牛肚难舍难分,充分突出长时间低温度慢食烹调的精粹。刀蚬通心粉鲜美绝伦,绝不输于几个威尼斯的一流餐馆。素食男吃的南瓜饺子同样精致美味。感慨说,我还是有城市人的一面需要满足。
米开是个有点天真腼腆的中年农民,英文很流利,开着一辆小车子来机场接我们。我要找ATM取钱。他奇怪的问:你找ATM 干什么,我们回去就该睡觉了,你没钱不能睡觉么?我解释说好用现金付账,我们身边没有欧元。他把手一挥说:付账和死亡可以等,走吧!于是我们上了他的小车子,我坐在后面,摸了半天找不到安全带,一问他歉意的说:啊对不起,后面的安全带坏了。
一路上闲聊,这个农场最早是他祖父母的。祖父母有四五个孩子,孩子们又各自生了四五个孩子。他和表兄弟姐妹从小每个周末都在此度过。他长大了跑出去看世界,在伦敦当旅游代理好些年,后来爱上一个澳洲女孩。那女孩搬回澳洲,他跟去了,还是当旅游代理。过了两年跟澳洲女友分手后,带着破碎的心回到老家疗伤。那时候祖父已经过世,祖母是个坚强自尊的老太太,坚持要自己把农场搞下去,亲戚们轮流来帮忙,他正是支离破碎的时候,不想老被父母看着,就跑到祖母这里干农活默默舔伤口。祖母的健康越来越差,他开始管大部分事情,最后决定住下来接手。但是这么多人都对这里有感情,全家开了好几次大会,痛哭流涕不少次才达成协议,祖母过身后由他买了下来。那是十几年前的事情了,后来他遇到了也是跑出去闯过一圈世界,看过了伦敦纽约然后回到家乡的苏微亚,两人结婚生了四个孩子,一起经验这个小小的农场,翻修旧屋,现在自己出葡萄酒,橄榄油,新鲜蔬菜,也有三间客房接待游客。
咦这不是就是许多妇女治愈系电影小说里的典型桥段么?塔斯科尼艳阳下,饭祷爱,云中漫步 -- 在摩登世界里受了伤害,跑到美丽的乡间治愈,在慢节奏生活和大家庭里重新找到心灵的平静和生活的真谛,新的感情再度萌芽,从此永远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亦舒小说里同样有不少失恋富二代被送到到法国乡间或加拿大葡萄园劳动改造的段子。我以前一直很想在法国意大利乡下买个老房子。不是旅游热区的地方房子很便宜,当然需要翻修住起来才舒服,但是度假房么不着急可以慢慢修。反正这边过去就一两个钟头飞机,机票也便宜,长周末晒晒太阳也好。翻修完手头这个一百二十年的房子已经彻底杜绝了这类浪漫想法,经济上没有余力还在其次,精神上我是彻底被打败了,想到翻修几百年的老农舍各种可能出现的妖蛾子马上眼前一黑丢盔卸甲落荒而逃。
虽然这里离弗罗伦萨只有十几公里,快车到城中心二十分钟,但是一开始进入契安提山脉,放眼只能看见葡萄园栗树橄榄树橡树丝柏,间或点缀黄墙红瓦的农舍,任何一个城市人到此,都会产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念。一下车夜色里绰约看不清楚,只闻到扑鼻是植物的清香,一群小猫喵喵的冲了上来求抚摸求注意,绕在脚边想跟进屋,我马上爱上了这里。
喝过一杯睡前grappa ,一觉睡醒来觉神清气爽。有多久没睡的这么踏实了?一看已经八点多,赶紧洗漱了去吃早饭。我从来没见过这样的格局,地面层是烧木柴的锅炉,仓库和酿酒房,楼上是餐厅厨房,厨房一角有个一百多年历史的壁炉,冬天取暖兼烤肉烤披萨。桌上琳琅满目摆着面包,酸奶,鸡蛋,米可妈妈做的葡萄蛋糕,家制的蜂蜜,quince 果酱,无花果酱都比市售的稀些,抹面包或搅酸奶都香甜美味。牛奶已经热滚,苏微亚忙碌着做浓缩咖啡。我边吃蛋糕边站起来走到窗边张望,刚露出头,地下遥遥的就冲过来八猫一狗,抬头充满希望的等食物掉下来,我顿时闪回到小时候春游在花港观鱼喂鱼。这个狗狗,米可介绍,是邻居的,但是它白天经常在这边噌吃。尤其是有个不定期来帮工的人很喜欢它,每次都专门带点吃的,所以它学会了分辨那人的小菲亚特的声音,每次那人一从大路上转弯下来,狗狗就会激动的叫着跑过去。但是每到晚上它还是准时回邻居家睡觉。我听了狂笑,给米可讲了东食西宿的典故。猫猫们大小不等,一只大猫,一只中猫,然后三个三个月大的猫仔和三个六个月大的小猫。这些猫咪明显还很幼稚,每次车门开的时间稍长,准会有一两只钻进去探险,得把它们拎出来。
后来有一天下午,我们几个在树下长桌上玩桌游,我拿出一包黄飞鸿花生分享,猫咪一闻到花椒味,全都疯狂的扑到桌上。我们不得不把所有空凳子都移开,仍然不能阻止它们前仆后继的爬到我们的凳子上,然后趁人不备嗖的跳上桌。我们只好不停的把它们扒拉下去。但是起身扒拉掉一只,身后就又会跳上来两只,真是完全没法玩了。。。最后大家只好匆匆把花生吃完了事。
吃过早饭我们会带着水出去步行,也不带地图,目的地是附近有午饭吃的小镇或者好旅馆。一路拣拣栗子摘摘葡萄无花果说说笑笑,走累了歇一歇,口渴了喝点水,迷路了问个路,跟跑步骑马骑自行车的路人打打招呼,看看路过的老教堂老房子和小镇。阳光明媚山峦起伏风景如画,往什么方向看都是享受。而且这里的山不陡,爬着不吃力。农业上来说今年不是个好年。去年冬天太暖,该冻死的害虫卵没冻死,橄榄上全被钻了小洞,表面看没什么区别,虫子在里面,榨出来的油过两三天就发臭,橄榄油收成全完了。今年夏天雨水太多无花果都裂了,葡萄没长好甜度低酿出酒来度数太低没法保存。总之按米开的话说,那是处处悲剧。我们正听的揪心,他突然大转弯嫣然一笑说:如果急着赚钱就惨了,自给自足嘛无所谓,这样收成不好但是有一点,那样收成不好还是有一点,所以凑合凑合也都还够过。哎,葡萄我特地留了一拨看看能不能再长长,明天有人想摘葡萄榨葡萄汁么?客人都雀跃的表示想。他说好啊,那明天摘葡萄,我管中饭。
第二天技术指导来了,是米可的叔叔七十多岁,话不多,腰板笔挺。米可说很多农活都是他教的,包括酿酒。唯一缺点是他叔叔从不解释,一问为什么,他就把眉毛一竖说:不这么做不行,都是这么做的。
还有一个帮工,就是狗狗最喜欢的人,也来了。小破飞亚达熊猫一到路口,狗狗就欢快的大叫着跑了过去。我注意到其他车来它的确不叫,真不知它怎么能从大路上那么多飞亚达熊猫里认出这辆。这人是个会计,意大利经济不景气,他失业很久了,靠到处帮忙打点零工。农业经济比较有弹性,这里做点那里做点,挣不到现钱,但是总能换口饭吃。
在太阳地下摘葡萄还挺愉快的,虽然因为雨水多,好些葡萄长了霉菌,只能整串摘下来扔在地上,看着叫人心里难受。客尤如此,主人感受可想而知。
大概摘到中午,我回屋里帮厨,大多数是自己菜地里的蔬菜和野菜,面包和蒲公英叶橄榄葡萄色拉已经准备好了,炉子上大锅里煮着farro,我帮忙把番茄甜椒九层塔切好,一边问这是什么,怎么做。是几年前在罗马周围第一次吃到farro,当时非常惊艳,但是不知道到底是什么,在外国的意大利馆子也没有见过。苏微亚说这是本地常见的谷物, 并不稀罕,伦敦不少健康食品店都有卖,记得挑去了一半皮的,那样大水煮开加些盐,扔进去煮二十分钟就好,时不时可以搅一下,不搅也没关系,并不容易粘底。反正不比做通心粉更难。回来我果然很容易的在waitrose 找到了,试做一下非常简单,口感比米饭crunchy, 有点坚果香味,又很饱腹,可以拌进生番茄甜椒,熟的烤蔬菜,橄榄奶酪,是好吃简单的主食。另有一大盘火腿萨拉米猪头冻切片,一大盘pecorino奶酪片。甜点是一盆美丽的桃子酱苹果挞,是米可妈妈的大作。就着家酿葡萄酒,我们在树下的长桌上吃喝闲聊,猫咪在脚下绕来绕去,温暖的阳光拂在脸上,我舒适的眯起眼睛,套用一句俗话,也是醉了。
吃过午饭是把上午摘的葡萄榨汁。本来米可都是借邻居的榨汁机,不幸那台老爷机器今年第二次罢工了。好在葡萄也不多,米可问我们谁想踩葡萄。我马上兴奋的跳起来举手。仓库里有三个大木桶里,米可指挥大家往每个桶里倒半筐葡萄。我洗干净脚后站进一个吧哒吧哒的开始踩。你们挤过包装材料上的小塑料泡么?有点像那个感觉,脚底可以感到一粒粒葡萄滑过,奋力踩破后心里就小小的一爽,眼看越踩汁越多漫过脚背,很有成就感滴。阿拉斯加哥们不肯踩,拿着木头杵捣啊捣,不过看上去的确没有脚踩快速省力。素食男扭捏了番也跳进来踩了。我们欢乐的踩了大半个钟头,踩出三桶葡萄汁,米可说行了,留着发酵就是葡萄酒。他做的大部分是简单纯朴好喝的红酒,度数不高,产量不多,大部分是自己和客人喝了。
这里虽然也属于六个契安提区之一,不是著名的契安提经典酒区,出口的不多。
口味简单的家酿跟乡村菜很配,每天晚饭大家有说有笑,四道菜吃下来不知不觉总要喝掉两三瓶。
每天吃些什么菜呢?我一直觉得在塔斯科尼餐馆吃的菜比意大利别处菜淳朴,这次感觉有点像外国人一直在馆子里吃家常菜,突然吃到真的家常菜,才知道以前吃的是原来还是精致化了的馆子菜。比如面包片上放奶酪和水煮包菜,苏微亚说bruschetta实际是这个菜的精致版。还有一种牛奶炖蛋,是panna cotta 的前身。意大利包菜和lentils 汤,chickpea 糕,各种通心粉,红烧野猪肉,整条烤的branzino什么的。简单但是仍然好吃。他们前几年养猪, 今年停了,我只尝到一点剩下的火腿零头,非常美味。
现在是porcini 蘑菇季节,每次中午出去吃饭,我都狂吃porcini 通心粉。离上次吃到太久,几乎不记得新鲜procini 有多么美味。下次还是得秋天去意大利啊。最后强烈推荐 一个Pisa的餐馆 Osteria dei Cavalieri。我们这次吃餐馆不多,慢炖塔斯科尼牛肚浓胰丰美,胶汁和牛肚难舍难分,充分突出长时间低温度慢食烹调的精粹。刀蚬通心粉鲜美绝伦,绝不输于几个威尼斯的一流餐馆。素食男吃的南瓜饺子同样精致美味。感慨说,我还是有城市人的一面需要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