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神户到京都乘新干线只要28分钟,出差正式行程结束,无论如何也想再去一次,完成几个小小心愿。同事们基本都是关西人,其中还有一名京都男,对我拟定的行程一致表示不理解,说京都你去过好几次了吧,还要再去?我说去吃汤豆腐,他们啧啧地说:南禅寺的豆腐太贵了,豆腐就是豆腐嘛。还有寺町通也算名胜吗?
可京都对我的吸引远超过亚洲其它城市,值得观赏参加的内容太丰富了,别说郊区的大原和宇治至今仍没有去过,市区稍微熟悉的也只有东山和洛中地区而已。行前细想了想,首要心愿是品尝汤豆腐,其次在鸭川的河滩上散步,去寿岳章子推崇的寺町通及附近几条小路闲逛,当然还要到锦市场采购最爱的京佃煮。
到达京都站才早上八点,站内站外已经忙碌非常。都说日本人爱红叶甚于爱樱花,深秋季节的周末果然人头涌动,5路公交车从终点站开出去的时候已经塞满了人,之后越来越挤,从后门上车挤到前门下车实在是不小的挑战,得提前两三站开始就策略性地往前移动。经过熟悉的乌丸、四条、河原町、三条、神宫道,好容易在南禅寺站挤下车,先松了一口气。
过了马路就是永观堂道,正正好面对着霜叶渲染秀丽雍容的东山,晨光中只见周围的民居小路一尘不染,空气都显得更清新通透,不由深深呼吸,从心底里欢喜起来。永观堂在“红叶名所”里排名不算靠前,几间主要堂舍因为借了山势修建而上下曲折回复,美得极有层次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赏品种形状色彩各异的红叶。我对树叶红到什么程度没有多大兴趣,只听得周围的日本人不停地说sugoi(太厉害了),他们显然认为越红越美吧。我喜欢深色木格窗和长廊外的挺拔树枝和树叶扶疏的姿态,也喜欢特意空出来的山道旁红黄绿赭层层过渡的丰富色彩,最喜欢的却是永观堂幼儿园边的溪水清流,能在如此环境里上学真是太幸福了。出永观堂的时候听到国内来的中年女游客以戏剧对白的语气字正腔圆地说:实在是太好看了!看着她脸上的无限欢欣,我也顾不得笑了,京都的确当得起如此直白的赞美。




南禅寺三门周围的红叶也不逊色于永观堂,方丈庭院的廊下尤其适合懒洋洋地坐着晒太阳想心事。略转了转后就去寻觅顺正汤豆腐店。南禅寺的豆腐因为水质超群而格外有名,这间餐厅的前身为私塾顺正书院,庭园宽广优美,食客趋之若鹜,十一点钟不到就在院门外耐心排队等候。在花和月两种套餐中选了月,比花套餐多了前菜和生鱼片。女服务生手脚麻利地在桌上安放好火炉和砂锅,先把豆腐煮上。然后送来标准配菜,豆浆稠而浓,胡麻豆腐滑滑香香的,号称豆腐其实以葛粉和芝麻为主要原料,煮物里有香菇一朵,鲜虾一只,豆角两条,小茄子一枚(茄子日文为nasu,听着和落苏实在象),雕成叶子状的的南瓜一块,还有口感颜色奇异类似年糕的不明物。每一种都调味适当,质地分明,清甜软熟的南瓜尤其带来季节感。接着是质量很高的生鱼片两种,类似西餐装盘、制作精良的小八寸内有:白果蛋卷,熏鸭胸肉,油豆腐煮小油菜,栗粉和柿子的甜糕,煮红薯切片。其后还有天妇罗、白味噌烤豆腐(田乐)和米饭酱菜,这么多美味的配菜似乎有点喧宾夺主而掩盖了汤豆腐素净清淡的本意,总之砂锅内的豆腐终于煮开后,我尝了尝并没有想象中的惊艳,可能豆腐质地偏厚重绵密,缺少滑爽的感觉,感觉不如多年前在清水寺尝到的合口味。也可能南禅寺的豆腐就是这样的,夙愿得偿,以后不用老惦记着了。
南禅寺前另有一座私家园林名为无邻庵,明治年间政客的别墅,一间木制日式两层住房前红叶扶疏,旁边则为一幢砖砌的西式小楼,借东山胜景和水流入园,精巧别致。隔壁巷子就是鼎鼎大名的四百年料理老店瓢亭,NHK国际台节目介绍和食时经常会采访,谷崎润一郎的《细雪》里三姐妹去京都赏樱必到的餐馆。顺着草川町转向冈崎通,四下里非常安静,之前纷纷扰扰的游客们完全不见了踪影。这个地区以住宅和高级料亭为主,在青山绿树的怀抱中每日只闻流水潺潺、风语鸟鸣,实在清雅宁静,难怪谷崎润一郎借《细雪》主角之一幸子的口吻说:京都最适合居住的还是嵯峨或南禅寺冈崎鹿谷地区啊。
顺正汤豆腐套餐招贴

我用餐的餐室,隔着窗户可以看见园内风光

丰富味美的开胃菜

瓢亭

天气好得出奇,一路上风和日丽,不知不觉从神宫道转到了知恩院前,走过白川南通边清浅的水流,新门前通的字画古董店仍然低调地掩着门,新桥通的高级娱乐茶座白天更是门窗紧闭,只是临街的简约插花换成了芦苇、枫叶与菊花。好些年轻人在拍和服婚礼照片,白川里的鸭子们游来游去怡然自得。从四条大桥走下河滩,鸭川里的水鸟种类更多,有成群结队在桥下遛弯儿的,有孤傲地立在水中央石头上难得一动的,还有些作超低空飞行,掠过岸边坐着的恋爱男女,躺着晒太阳的单身人士,和雀跃嬉戏的小朋友们。先斗町酒家们靠河一侧的窗口座位颇有午后时分还坐着人的,我眯着眼享受着阳光,慢慢往三条大桥行去。
在河原町三条的进进堂喝了杯茶稍事休息后,开始转换成橱窗购物模式。寺町通过了御池大街向北已经完全不象普通商店街的样子,行道树的数量超过行人,周六下午也安安静静,与四条河原町的喧闹截然不同。街道宽窄适宜,三两间英国绅士服装定制店开着门,法国风日本风居多的餐厅多数尚未到营业时间,古董店、版画坊和书店各有各客源,安身其间的一座小寺庙里香火缭绕。我想着去传统茶铺一保堂看看,在小书店买了本京都步行地图后东张西望上了瘾,走着走着忽然发现北边的山峦越来越近,莫非已经错过了一保堂?正好附近的字画店门开了,西装革履的店员躬身送客,我抓住机会问一保堂在哪里?他立刻礼貌热情地用流利英语说:往回走三百米,在路的对面就是。道谢后转身走到街对面,果然不久就闻到浓浓的烤茶香,香气散布数条街口,之前竟会错过真是不可思议。店内的茶室有不少人坐着等位,古色古香的暗木柜台前挤满了中西顾客,我看看时间不早,只能先走为上了。回程往南的途中还注意到颇有名的京野菜店八百广,没想到门面这么不起眼,难怪来时走过了也不觉得。寺町通似乎是京都风情的微缩版本,在这里走着只觉惬意闲适,能满足精神和物质上的几乎所有需求。
沿着御幸町通回到御池大街,麸屋町通、姉小路通、堺町通周边的街道隐藏了许许多多的可爱小服饰店、杂货店和餐饮咖啡店,可惜时间不够了不能一一逛来。葡萄酒吧很是流行,不少门前贴着2014年新宝珠丽(Beaujolais Nouveau)今起上市的海报。我不懂葡萄酒,但有点儿怀疑新宝珠丽是营销而不是酒的成功,其最为风靡的年代恰是日本经济最强盛的时期,所以迄今恋恋不舍。锦市场里游客如潮,挤得水泄不通。烤团子、煮物等现做现卖的摊子前最热闹,可免费品尝的腌菜店、海产品店也颇受青睐,相比之下卖米豆的老夫妻俩就显得门前冷落。被人流推动着到了野村佃煮买了山椒海带、芝麻海带丝和山椒小鱼,立刻从横街突围出去。暮色已合,华灯初上,在街边等车的时候我想,数个由来颇久的小心愿得到了满足,下次来京都将是在什么季节,会想要去哪里呢?
新桥通

鸭川旁的恋人之间隔的距离似乎约定俗成

三条桥边的内藤扫帚铺,《千年繁华》里写到过。至今还很受欢迎的样子

非常喜欢寺町通

一保堂茶铺

八百广蔬菜店

麸屋町通的京旅馆老铺柊家,川端康成最爱住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