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尼瑞士莲人质事件之背后的故事
Posted: 2014-12-18 4:33
长达16小时多的悉尼瑞士莲咖啡馆人质劫持事件终于在三死五伤中拉下帷幕。于圣诞前夕发生这样的事,真正让人加倍痛心。媒体,警方,民间甚至国际在这件事上都有许多反思,后续的报道相信会陆续展开,这里只想单来说说人质背后的故事。
凶徒是一名50岁的伊朗难民,于96年以政治避难名义取得澳洲居留权。但无论是在伊朗还是澳洲,他都劣迹斑斑,说是奸淫掳掠都不过分。案发当时,他正以保释身份排期等候谋杀前妻的庭审。当天他独自一人控制着17名人质,也许初衷并没有伤人的意愿,也许人质实在太多,在对峙的早期,有若干人质得以利用现代通讯手段偷偷发短信上脸书与外界进行简单单向的交流。后来凶徒更强迫人质用他们的聪明手机录下若干段视频上传至YouTube,意图扩大事态影响,而这些视频均在短时间内被警方删除(well done)。而凶徒的要求是什么呢,一是要求与澳洲总理阿宝通过电台直接对话,能对上话就释放5名人质,二是给他一面伊拉克和沙姆伊斯兰,即俗称的 ISIS,的旗,三是媒体给他的行动定性为伊斯兰恐怖活动。这些要求,警方通通拒绝。警察的立场是,有一必有二,满足了这些后面肯定还会有别的,如果不打算满足后面的,那就前面的也拒绝就对了。另外,他们最大的担心,是凶徒一旦得到他所需要的大面积关注,和阿宝通话,万一与阿宝聊着聊着,突然杀起人质来,那就糟了,这些都有前车之鉴。所以,通通say no(个人认为又是一个well done)。
以下是每名人质的故事。
第一位是女死者38岁的Katrina Dawson女士,是一名商务律师。事发时她正与一名怀有身孕的女同事喝咖啡。有报道称多森女士在最后时刻奋不顾身地保护自己的同事,最后同事被警方用担架床安全救出,而多森女士则因伤重不治。遗下八岁、五岁、三岁三个孩子,这三个孩子现已获知妈妈离世的消息。如果是真的话,在这里必须向多森女士致敬,很多时候,你根本来不及选择,来不及在所有利害关系当中慢慢权衡利弊,危急之中人的第一反应,是做你的心告诉你必须做的事情。
第二位是男死者34岁的Tori Johnson,是这家瑞士莲咖啡馆的主管。强生先生是这次事件中的英雄。午夜时分,凶徒开始打瞌睡,强生伺机一跃而起,试图夺下凶徒的武器,在两人扭打期间,余下人质全数奋力冲出咖啡馆。强生是在打斗途中牺牲的,他拼上自己一命,换来余下11人的安全脱险。在此谨向强生先生致敬,可以说,昨天的澳洲半旗,是为这两人而降。
第三名人质是35岁的Julie Taylor女士。泰勒女士毕业于牛津大学,07年成为执业大律师,新婚并有19周的身孕,亦是多森女士的好友。对峙中凶徒率先挑选她向警方发布要求。泰勒女士现已接受医生检查,证实大小均安,非常值得庆幸。
第四名人质年龄最小,是悉尼科技大学学生Jarrod Hoffman。19岁的何先生同样被凶徒选中,被枪指头,代表凶徒向警方追问之前提出的要求,并扬言逃到外头一个,里头立即杀掉一个。何先生还被迫帮凶 徒举个穆斯林旗在窗前,上书“没有上帝只得真主,穆罕默德是真主唯一的信使”。这是穆斯林教义里很耳熟能详的一句,显然凶徒希望能换上一块更厉害一点的 ISIS旗。
第五名人质是西太银行职员Selina Win Pe。皮女士同样在凶徒的指派下代表向警方谈判,并暴怒地质问警察怎么TMD不合作,赶紧救我们出去要紧。
第六名人质是83岁高龄的John O'Brian先生。欧老先生非常非常棒,对峙进行到6小时左右,他看准机会,率先从咖啡馆的后门跑出,从电视镜头看,老先生跑步一点也不老态龙钟,而是身姿非常矫健。他是所有人质中第一个成功逃脱的,给后面的人很大的鼓舞。随后跑出一名男律师Stefan Balafoutis。脱险之后,欧老先生坚持留在现场,向警察提供他知道的信息。现在,已由欧老先生的孙女儿出面告诉媒体,祖父并无大碍,虽然是有一点点后怕,但是会继续坚持打他的网球。
欧老先生那批大约一小时以后,又成功逃出来第七第八名人质,是20岁的韩国留学生Bae Ji-Eun。裴智恩(我版本,非官方翻译)课余时间在瑞士莲打工当侍应生,她与另一名同是亚裔留学生的同事Elly Chan,“尽最大努力分散凶徒注意力”,于下午五时许一前一后成功逃脱。两名年轻女孩还穿着围裙满脸惊恐一前一后地奔向警方机枪手的照片,这上下估计已 经传遍全球大小媒体。陈女特别可怜,才刚开始在瑞士莲打工还不到一个礼拜。在对峙中,她同样被迫帮凶徒将另一面穆斯林旗高举于窗前。
第九名人质是42岁的Marcia Mikhael女士。米女士于对峙当中登录自己的脸书,有可能是凶徒的授意,写下求救信息。“凶徒的要求好简单”,米女士写到,“要一面神马旗,一面旗换一个人,赶紧给他!”,"第二条要求,让媒体宣布这是一次伊斯兰恐怖袭击,宣布了就再放两个!"信息结尾是求转发。米女士的侄女在稍后跟贴,估计是已与警方沟通过了,呼吁大家绝不跟贴,也不转贴任何人质的脸书,“因为这样只会令我阿姨/婶婶更危险,也让里头的每一个人加危险”。所谓不刺激,不挑衅,但是也绝不顺从,就是要让凶徒对外界一切状况都蒙在鼓里。最后米女士由警方人肉轿子抬出,安然无恙。
第十位是软件工程师Puspendu Ghosh。除了被杀害的两位,这位印度籍的人质也是最让我感到难过的一位。一脸落腮胡子的高先生在镜头中独自跑向迎面走来的两位警察,但是他明显在控制自己的步速,没有跑得太快,并且和其他人一样,他高举双手,表明自己的人质身份。但是下一幕里,在离警察大约二十步开外,高先生突然主动趴下来,双手匍匐贴地。两位警察立即快步跑向他,训练有素地不是先搀扶他起来,而是迅速地摸了摸高先生的袖口和腰间,确认没有武器以后,才拍拍肩膀示意他可以站起来了。不知道为什么,这一幕让我非常难过。所有人质的第一反应均是全速冲向警察的保护圈,只有他想到自己需要这样,难道是因为他的大胡子,他明白自己的穆斯林外 型, 因此加倍小心。这是他在长达16个小时的惊恐交加里头,慢慢仔细想好的吗。他有小孩吗?如果有,为了能完整无缺地回到孩子的身边,这位父亲尽最大努力小心翼翼地保全自己--真的不是我在这儿三屉馒头,身边有太多初为人父的异性朋友,不约而同和我说过,我现在有了孩子,才觉得无论如何要照顾好自己,每天得安全到家,回到宝宝的身边,最好连生病都不要,我倒了谁来照顾保护我的宝宝。人身安全是最大,其他的,都已经顾不上了。高先生的父母远在印度,整个事件家人 心急如焚,但是只得靠看越洋电视直播了解现场的情形。父亲一直不敢打儿子的电话,怕会引起凶徒对儿子的注意,只敢发一条短信,没有回音便再也不敢发 了,直到在电视上看到儿子脱险的情形,才大大松一口气。面对媒体采访,高爸爸只是说,我们再也不愿他一个人到那么远的地方去了。与高先生前后脚冲出来的是 他的同事Viswakanth Ankireddy。本来,高先生只是陪安先生去买咖啡的,结果这一进去大半夜才出得来,幸好出得来。
第十二名人质是来自阳光海岸的Harriette Denny。现年30岁的丹女士,同样是瑞士莲的员工,凶徒利用她在窗前举旗。安全逃脱以后,虽然家人都非常庆幸,但由于上司强生的不幸离世,她和家人都认为这实在是一件非常伤心的事情,因此不会举行任何庆祝仪式。
第十三名人质是布里斯班昆士兰大学的一年级新生Fiona Ma。马女学业非常出色,去年于高中毕业前夕被授予青年社区服务奖,还有一个相当与新州教委颁发的杰出成就奖。整个事件看起来马女阴影较少,她自称在对峙 的全过程都觉得自己最后应该会没事。并且在事件的第二天便发脸书更新,表达谢意,“每个人的祝福我都收到了,谢谢,你们美丽的灵魂,我爱你们每一个人”。 年轻真好。
余下的数名伤者均为女性,75岁老婆婆被打中肩膀,43岁与52岁女性腿部各中一枪。各人情况均告稳定。还有一名警员脸部中枪,但是誓言第二天就恢复桑板,也果然做到了,心想事成,恭喜他,真坚强。
整件事情有种拍电影的意味,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夏日清晨,悉尼闹市中心,随机进入咖啡馆的一十五个人,接下来的16个小时命运就这么被捆绑在一起了,最后大部分人保住性命出来了,可惜却永远失去了两位伙伴,这真让人难过,余生都会难过。今天是事件过后的第二天,无数人自发走向马田广场,向死伤者献上鲜花致敬,表达他们的哀思。7台的资深女主播,昨天在播到多森女士的噩耗时,在镜头前直接嚎啕大哭,那画面真正让人伤感。整件事件的来龙去脉,当中有不少值得反思与总结的地方,篇幅所限,就不往那边铺陈了。我个人十分欣赏警方于事件中表现出来的强硬态度,包括对凶徒,包括对媒体。底线摆在那里,绝不商谈绝不让步,因为用胳肢窝都想得到,任何妥协的后面都一定是更多的妥协。凶徒是光脚的不怕穿鞋的,走到这一步,人已经完全失去了底线,任何要求都提得出来。制止无理要求的最有效办法,便是从第一个开始就坚决拒绝。
最后愿逝者安息,亲人早日节哀。无论陷在任何情绪当中,日子总得一天天过下去,尽量用正常步伐好好渡过余生,这或许亦是牺牲者们最后的心愿吧。
凶徒是一名50岁的伊朗难民,于96年以政治避难名义取得澳洲居留权。但无论是在伊朗还是澳洲,他都劣迹斑斑,说是奸淫掳掠都不过分。案发当时,他正以保释身份排期等候谋杀前妻的庭审。当天他独自一人控制着17名人质,也许初衷并没有伤人的意愿,也许人质实在太多,在对峙的早期,有若干人质得以利用现代通讯手段偷偷发短信上脸书与外界进行简单单向的交流。后来凶徒更强迫人质用他们的聪明手机录下若干段视频上传至YouTube,意图扩大事态影响,而这些视频均在短时间内被警方删除(well done)。而凶徒的要求是什么呢,一是要求与澳洲总理阿宝通过电台直接对话,能对上话就释放5名人质,二是给他一面伊拉克和沙姆伊斯兰,即俗称的 ISIS,的旗,三是媒体给他的行动定性为伊斯兰恐怖活动。这些要求,警方通通拒绝。警察的立场是,有一必有二,满足了这些后面肯定还会有别的,如果不打算满足后面的,那就前面的也拒绝就对了。另外,他们最大的担心,是凶徒一旦得到他所需要的大面积关注,和阿宝通话,万一与阿宝聊着聊着,突然杀起人质来,那就糟了,这些都有前车之鉴。所以,通通say no(个人认为又是一个well done)。
以下是每名人质的故事。
第一位是女死者38岁的Katrina Dawson女士,是一名商务律师。事发时她正与一名怀有身孕的女同事喝咖啡。有报道称多森女士在最后时刻奋不顾身地保护自己的同事,最后同事被警方用担架床安全救出,而多森女士则因伤重不治。遗下八岁、五岁、三岁三个孩子,这三个孩子现已获知妈妈离世的消息。如果是真的话,在这里必须向多森女士致敬,很多时候,你根本来不及选择,来不及在所有利害关系当中慢慢权衡利弊,危急之中人的第一反应,是做你的心告诉你必须做的事情。
第二位是男死者34岁的Tori Johnson,是这家瑞士莲咖啡馆的主管。强生先生是这次事件中的英雄。午夜时分,凶徒开始打瞌睡,强生伺机一跃而起,试图夺下凶徒的武器,在两人扭打期间,余下人质全数奋力冲出咖啡馆。强生是在打斗途中牺牲的,他拼上自己一命,换来余下11人的安全脱险。在此谨向强生先生致敬,可以说,昨天的澳洲半旗,是为这两人而降。
第三名人质是35岁的Julie Taylor女士。泰勒女士毕业于牛津大学,07年成为执业大律师,新婚并有19周的身孕,亦是多森女士的好友。对峙中凶徒率先挑选她向警方发布要求。泰勒女士现已接受医生检查,证实大小均安,非常值得庆幸。
第四名人质年龄最小,是悉尼科技大学学生Jarrod Hoffman。19岁的何先生同样被凶徒选中,被枪指头,代表凶徒向警方追问之前提出的要求,并扬言逃到外头一个,里头立即杀掉一个。何先生还被迫帮凶 徒举个穆斯林旗在窗前,上书“没有上帝只得真主,穆罕默德是真主唯一的信使”。这是穆斯林教义里很耳熟能详的一句,显然凶徒希望能换上一块更厉害一点的 ISIS旗。
第五名人质是西太银行职员Selina Win Pe。皮女士同样在凶徒的指派下代表向警方谈判,并暴怒地质问警察怎么TMD不合作,赶紧救我们出去要紧。
第六名人质是83岁高龄的John O'Brian先生。欧老先生非常非常棒,对峙进行到6小时左右,他看准机会,率先从咖啡馆的后门跑出,从电视镜头看,老先生跑步一点也不老态龙钟,而是身姿非常矫健。他是所有人质中第一个成功逃脱的,给后面的人很大的鼓舞。随后跑出一名男律师Stefan Balafoutis。脱险之后,欧老先生坚持留在现场,向警察提供他知道的信息。现在,已由欧老先生的孙女儿出面告诉媒体,祖父并无大碍,虽然是有一点点后怕,但是会继续坚持打他的网球。
欧老先生那批大约一小时以后,又成功逃出来第七第八名人质,是20岁的韩国留学生Bae Ji-Eun。裴智恩(我版本,非官方翻译)课余时间在瑞士莲打工当侍应生,她与另一名同是亚裔留学生的同事Elly Chan,“尽最大努力分散凶徒注意力”,于下午五时许一前一后成功逃脱。两名年轻女孩还穿着围裙满脸惊恐一前一后地奔向警方机枪手的照片,这上下估计已 经传遍全球大小媒体。陈女特别可怜,才刚开始在瑞士莲打工还不到一个礼拜。在对峙中,她同样被迫帮凶徒将另一面穆斯林旗高举于窗前。
第九名人质是42岁的Marcia Mikhael女士。米女士于对峙当中登录自己的脸书,有可能是凶徒的授意,写下求救信息。“凶徒的要求好简单”,米女士写到,“要一面神马旗,一面旗换一个人,赶紧给他!”,"第二条要求,让媒体宣布这是一次伊斯兰恐怖袭击,宣布了就再放两个!"信息结尾是求转发。米女士的侄女在稍后跟贴,估计是已与警方沟通过了,呼吁大家绝不跟贴,也不转贴任何人质的脸书,“因为这样只会令我阿姨/婶婶更危险,也让里头的每一个人加危险”。所谓不刺激,不挑衅,但是也绝不顺从,就是要让凶徒对外界一切状况都蒙在鼓里。最后米女士由警方人肉轿子抬出,安然无恙。
第十位是软件工程师Puspendu Ghosh。除了被杀害的两位,这位印度籍的人质也是最让我感到难过的一位。一脸落腮胡子的高先生在镜头中独自跑向迎面走来的两位警察,但是他明显在控制自己的步速,没有跑得太快,并且和其他人一样,他高举双手,表明自己的人质身份。但是下一幕里,在离警察大约二十步开外,高先生突然主动趴下来,双手匍匐贴地。两位警察立即快步跑向他,训练有素地不是先搀扶他起来,而是迅速地摸了摸高先生的袖口和腰间,确认没有武器以后,才拍拍肩膀示意他可以站起来了。不知道为什么,这一幕让我非常难过。所有人质的第一反应均是全速冲向警察的保护圈,只有他想到自己需要这样,难道是因为他的大胡子,他明白自己的穆斯林外 型, 因此加倍小心。这是他在长达16个小时的惊恐交加里头,慢慢仔细想好的吗。他有小孩吗?如果有,为了能完整无缺地回到孩子的身边,这位父亲尽最大努力小心翼翼地保全自己--真的不是我在这儿三屉馒头,身边有太多初为人父的异性朋友,不约而同和我说过,我现在有了孩子,才觉得无论如何要照顾好自己,每天得安全到家,回到宝宝的身边,最好连生病都不要,我倒了谁来照顾保护我的宝宝。人身安全是最大,其他的,都已经顾不上了。高先生的父母远在印度,整个事件家人 心急如焚,但是只得靠看越洋电视直播了解现场的情形。父亲一直不敢打儿子的电话,怕会引起凶徒对儿子的注意,只敢发一条短信,没有回音便再也不敢发 了,直到在电视上看到儿子脱险的情形,才大大松一口气。面对媒体采访,高爸爸只是说,我们再也不愿他一个人到那么远的地方去了。与高先生前后脚冲出来的是 他的同事Viswakanth Ankireddy。本来,高先生只是陪安先生去买咖啡的,结果这一进去大半夜才出得来,幸好出得来。
第十二名人质是来自阳光海岸的Harriette Denny。现年30岁的丹女士,同样是瑞士莲的员工,凶徒利用她在窗前举旗。安全逃脱以后,虽然家人都非常庆幸,但由于上司强生的不幸离世,她和家人都认为这实在是一件非常伤心的事情,因此不会举行任何庆祝仪式。
第十三名人质是布里斯班昆士兰大学的一年级新生Fiona Ma。马女学业非常出色,去年于高中毕业前夕被授予青年社区服务奖,还有一个相当与新州教委颁发的杰出成就奖。整个事件看起来马女阴影较少,她自称在对峙 的全过程都觉得自己最后应该会没事。并且在事件的第二天便发脸书更新,表达谢意,“每个人的祝福我都收到了,谢谢,你们美丽的灵魂,我爱你们每一个人”。 年轻真好。
余下的数名伤者均为女性,75岁老婆婆被打中肩膀,43岁与52岁女性腿部各中一枪。各人情况均告稳定。还有一名警员脸部中枪,但是誓言第二天就恢复桑板,也果然做到了,心想事成,恭喜他,真坚强。
整件事情有种拍电影的意味,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夏日清晨,悉尼闹市中心,随机进入咖啡馆的一十五个人,接下来的16个小时命运就这么被捆绑在一起了,最后大部分人保住性命出来了,可惜却永远失去了两位伙伴,这真让人难过,余生都会难过。今天是事件过后的第二天,无数人自发走向马田广场,向死伤者献上鲜花致敬,表达他们的哀思。7台的资深女主播,昨天在播到多森女士的噩耗时,在镜头前直接嚎啕大哭,那画面真正让人伤感。整件事件的来龙去脉,当中有不少值得反思与总结的地方,篇幅所限,就不往那边铺陈了。我个人十分欣赏警方于事件中表现出来的强硬态度,包括对凶徒,包括对媒体。底线摆在那里,绝不商谈绝不让步,因为用胳肢窝都想得到,任何妥协的后面都一定是更多的妥协。凶徒是光脚的不怕穿鞋的,走到这一步,人已经完全失去了底线,任何要求都提得出来。制止无理要求的最有效办法,便是从第一个开始就坚决拒绝。
最后愿逝者安息,亲人早日节哀。无论陷在任何情绪当中,日子总得一天天过下去,尽量用正常步伐好好渡过余生,这或许亦是牺牲者们最后的心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