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关搵工
Posted: 2015-01-01 7:26
2014年岁末在我朋友圈里发生的一件大事,是不少朋友的公司都裁员了。而鄙人所服务的XM亦在其中之列。作为一家上市公司,XM在这方面并不遮遮掩掩,第三季度便已宣布了来年的裁员指标,计划全球范围内削减三千人。事实上这件事情在节前已经启动了,在圣诞假期的前几天,昆省和维州陆续有同事发来farewell电邮,认识的,不认识的,粗略算下来有个小二十人。如果这批不是计划内的全部的话,那么来年开春只会更加动荡。这篇文的中心思想,是想来说一说找工时interview的事情。起因是朋友圈里几位正在找工的朋友提议与我探讨现今的招工市场,我想着与其三言两语零碎地打字,莫若敲篇文出来,也好抛砖引肉,与更多的大伙儿探讨着。
上一次interview已是好几年前的事情了,那时候比现在更菜,基本上没有任何拿得出手的丰功伟绩,积累了许多失败的经验。从这些失败当中,我自己总结出来的经验是,有些问题即使答不出来其实也不要紧,事实上作为HR,他们纠缠的并不是某个问题的答案,所有问题的真正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帮助他们了解你将会是怎样一个雇员,而你本身又是怎样一个人。捉住了这一条,心态便会更加自如,很多难答的问题也会变得好答起来。即使某个问题当下答不出来,也可以就为什么这个刚好是你的知识缺角侃侃而谈,化不利为有利,变被动为主动。
到了interview的最后阶段,一个必定会有的环节是对方问你还有什么问题。有些人到了这里便会暗自松一口气,草草提个问题便鸣金收兵。但是我不这样认为。我觉得这是最后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同时也是评估个人与公司匹配度的最好机会。在这个环节里,我一般会问这样三个问题,1.在我应聘的这个岗位上,在典型的一天里它的工作内容是怎样的;2.如果非要在人治和法治两个词中,挑选一个来形容贵公司的企业文化,您会挑选哪一个,为什么;3.请问贵公司的竞争对手是?
我是这样考虑的:第一个问题帮助我形象地了解这个职位的工作内容,以及它在公司大图里的定位;第二个问题帮助我了解这家公司的行事风格,甚至规模(一般来说,回答人治的是小公司,中型或以上公司会回答法治)。第三个问题在摸不清对方规模,但是又不方便问“呔你是大还是小呀”的时候非常好 用。通过了解一家公司的竞争对手,便能准确地把握到该公司的实力以及市场份额。曾经参加过一场interview,这家公司在网上的资料非常少,做的产品 又是我完全不熟悉的方向,摸不清底细之际,我问出了第三个问题,得到的回答是“我们目前没有竞争对手”。某当下心中警铃大作,这不是一个好兆头,要么行业 太新还未捞到钱,因此还没人要进场分一杯羹;要么行业太过夕阳;要么是敌人已经进场了而不自知。一般情况下,第一种可能性最大。后来我从其他渠道了解到, 这原来是大学的一个spin off,最后还是拒了他们。当然如果应聘的是微软高盛埃森哲这样的全球知名公司,第二第三条就都不能问啦,显得太傻气了。另外就是,第三个问题必须提得非 常有技巧,有些小公司会比较不喜欢被问到这一题,因为意图太明显了,对方容易有被冒犯的感觉。
大公司有大公司的优越,但是上升通道相对狭窄,每个坑里都已蹲好了萝卜;小公司也有小公司的迷人,比如说个人可以短时间内飞速成长,有危便有机。每个人的选择见仁见智。我个人对大公司一直是相当迷恋的,只要有大公司进,就一定进大公司,越大越好。因为我是个胆子极小的人,完全不能冒险。而且我那点出息还迷恋着大公司里一些有的没的福利。当年我还在服务XW的时候,曾经被猎头撮掇着偷偷去了一家公司应聘。Interview似乎进行得不错,对方好像要发offer了,这让我犹豫起来。真的就这么作别XW了吗?后来我的摇摆在一个意想不到的地方settle了。
会面结束后我上了一趟卫生间,一眼看到洗手台上摆的是超市Home Brand的洗手液,擦手纸撕下来也是薄薄的一层,一点也不吸水。meh~ ~ 这让我想到XW那宽敞明亮的洗手间。还有每次出差,只要飞行时间定下来,立马有专人将签证机票酒店一条龙安排妥当,好安逸。以后到了这里,天天用着Home Brand的洗手液,滑不溜秋的擦手纸,还有打印纸必须印满两面,文房四宝也得省着用,还有再没人伺候了,必须自己跑各种琐事。一想到这些,头都大了,完全打起了退堂鼓。我的一点出息也被贪图安逸打败了。
暂时关于Interview目前就联想到这么多了,放这里与大伙儿慢慢讨论着。
上一次interview已是好几年前的事情了,那时候比现在更菜,基本上没有任何拿得出手的丰功伟绩,积累了许多失败的经验。从这些失败当中,我自己总结出来的经验是,有些问题即使答不出来其实也不要紧,事实上作为HR,他们纠缠的并不是某个问题的答案,所有问题的真正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帮助他们了解你将会是怎样一个雇员,而你本身又是怎样一个人。捉住了这一条,心态便会更加自如,很多难答的问题也会变得好答起来。即使某个问题当下答不出来,也可以就为什么这个刚好是你的知识缺角侃侃而谈,化不利为有利,变被动为主动。
到了interview的最后阶段,一个必定会有的环节是对方问你还有什么问题。有些人到了这里便会暗自松一口气,草草提个问题便鸣金收兵。但是我不这样认为。我觉得这是最后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同时也是评估个人与公司匹配度的最好机会。在这个环节里,我一般会问这样三个问题,1.在我应聘的这个岗位上,在典型的一天里它的工作内容是怎样的;2.如果非要在人治和法治两个词中,挑选一个来形容贵公司的企业文化,您会挑选哪一个,为什么;3.请问贵公司的竞争对手是?
我是这样考虑的:第一个问题帮助我形象地了解这个职位的工作内容,以及它在公司大图里的定位;第二个问题帮助我了解这家公司的行事风格,甚至规模(一般来说,回答人治的是小公司,中型或以上公司会回答法治)。第三个问题在摸不清对方规模,但是又不方便问“呔你是大还是小呀”的时候非常好 用。通过了解一家公司的竞争对手,便能准确地把握到该公司的实力以及市场份额。曾经参加过一场interview,这家公司在网上的资料非常少,做的产品 又是我完全不熟悉的方向,摸不清底细之际,我问出了第三个问题,得到的回答是“我们目前没有竞争对手”。某当下心中警铃大作,这不是一个好兆头,要么行业 太新还未捞到钱,因此还没人要进场分一杯羹;要么行业太过夕阳;要么是敌人已经进场了而不自知。一般情况下,第一种可能性最大。后来我从其他渠道了解到, 这原来是大学的一个spin off,最后还是拒了他们。当然如果应聘的是微软高盛埃森哲这样的全球知名公司,第二第三条就都不能问啦,显得太傻气了。另外就是,第三个问题必须提得非 常有技巧,有些小公司会比较不喜欢被问到这一题,因为意图太明显了,对方容易有被冒犯的感觉。
大公司有大公司的优越,但是上升通道相对狭窄,每个坑里都已蹲好了萝卜;小公司也有小公司的迷人,比如说个人可以短时间内飞速成长,有危便有机。每个人的选择见仁见智。我个人对大公司一直是相当迷恋的,只要有大公司进,就一定进大公司,越大越好。因为我是个胆子极小的人,完全不能冒险。而且我那点出息还迷恋着大公司里一些有的没的福利。当年我还在服务XW的时候,曾经被猎头撮掇着偷偷去了一家公司应聘。Interview似乎进行得不错,对方好像要发offer了,这让我犹豫起来。真的就这么作别XW了吗?后来我的摇摆在一个意想不到的地方settle了。
会面结束后我上了一趟卫生间,一眼看到洗手台上摆的是超市Home Brand的洗手液,擦手纸撕下来也是薄薄的一层,一点也不吸水。meh~ ~ 这让我想到XW那宽敞明亮的洗手间。还有每次出差,只要飞行时间定下来,立马有专人将签证机票酒店一条龙安排妥当,好安逸。以后到了这里,天天用着Home Brand的洗手液,滑不溜秋的擦手纸,还有打印纸必须印满两面,文房四宝也得省着用,还有再没人伺候了,必须自己跑各种琐事。一想到这些,头都大了,完全打起了退堂鼓。我的一点出息也被贪图安逸打败了。
暂时关于Interview目前就联想到这么多了,放这里与大伙儿慢慢讨论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