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读书(抗体牛)
Posted: 2015-12-18 9:01
被别人转了个视频,是日剧《女王的教室》里的一段,小朋友问女王老师,我们为什么要上学读书?大家感受一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b6skS1ExQc
兄弟我最近在断断续续地读一本 Jared Diamond 的书,The World Until Yesterday。他本来是研究鸟类的,现在研究原始部落人类学。里面描述了很多前于农耕的 hunter-gatherer 原始部落里的生活形态和社会关系,与现代社会进行比较。很有意思,让我联想到很多被我们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东西其实都只有几千到一万年历史(农耕从一万两千年左右才开始)。
然后就想到古代人是怎样学习的,为什么要学习,跟现代有什么不同。
兄弟我学滑冰已经快三年了,进步是很少的,但也不是完全没有,目前可以做 forward crossovers 和(难看的) backward crossovers。美国和俄国的训练方法不太一样,美国是一对一的教,而俄国系统是一个教练给几个程度相当的学生上课,这样比较省钱。但是不管形式如何,说到底还是那种手把手的教和学。教练示范技术动作,学生们照着做,有些人马上就可以掌握,而其他人需要或多或少的纠正,甚至需要很长时间慢慢地纠正很多错误(例如我),才能或多或少地掌握到正确的技术。在学习的过程中,大脑和身体都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而不是只用大脑就行了。
前两天我还在想,这种学习法跟上学读书差太远了,但是古代却有很多这样事情,例如各种行业/手工业的学徒,包括现代认为的艺术,如绘画,舞蹈,音乐。
然后就让我联想到什么算是“学到了”。如果只是知识(facts and figures)的话,学到了就等于记住了,考试的时候被问到可以从记忆里调出来,复述出来,就算学到了。但是这能算掌握了吗?在滑冰里常常遇到这样的技术动作:能勉强做到,但是歪歪扭扭的;状态好的时候能做到,但是普通状态的时候就做出不来。在手工业里也是,理论上知道该怎么做,但是手艺差,做出来质量不高。
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是,大脑这个器官其实是有点迷糊的,经常搞勿清楚现实与思想之间的差别。因为有 mirror neurons 的缘故,看别人打造一件家具,做一餐饭菜,脑子里会半信半疑地感觉自己也做过了,虽然其实根本没动一根手指。有神经科学研究显示过,观众看电视上的人物情节,大脑会分不清真实和虚幻的关系,就是说,每星期都追看 Friends 剧集的粉丝会觉得跟 Monica, Rachel, Chandler 等人建立了朋友关系,虽然是虚幻的。这倒也不奇怪,因为我们的脑子进化过程中没有遇到过这么复杂的真实和虚幻的关系 --- 直到过去一百来年。所以,我常常想,怎么才能算真正“知道”和“学到”了什么东西?教育系统采用考试的方法来测量学生是否学到什么东西,但是,我自己就曾是考试熟手,我很清楚考试成绩与学到东西之间的差别。
另外一个有趣的现象,体力工作并不是不需要或者很少需要大脑而只需要小脑。实际上,滑冰就是一个非常需要大脑的活动。在滑冰时尤其是学习和练习不熟练的技术时,需要用脑的程度比我坐在这里灌水的程度要多很多,是我做过的最需要全神贯注的活动之一。我想,跳芭蕾舞,画画,演奏乐器,应该也是这样的。
扯远了。我想说的是,在没有文字的漫长时代里 --- 文字大概最早出现于六千年前 --- 学习是一个身体与大脑合二为一的记忆与掌握。但是文字的出现提供了一个提高效率的方法,一个人把有用的讯息(例如,出现旱灾怎么办,麦子要多久才会成熟,怎样分辨害虫与益虫)记录下来就可以迅速有效地分享给大量的人,而不必以讹传讹。而学的人呢,只需要读一读文字记录,不必跟掌握讯息者当面交流,对方甚至可以早死了。In other words, with language they have hacked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在那本书里,作者说到老年人对于原始部落的作用时举了个例子。由于生存环境艰苦,有些部落会遗弃饿死没有采集食物能力的老年人,但是有些部落尊重养活老年人。有一次某个部落的人告诉他,某个老太太是留着非常有用的人,因为,几十年前发生过一次飓风,过后没东西吃,只能挖些根茎当作食物。整个部落里只有她当时是小孩子,到现在还记得那种根茎可以吃,那种不可以吃,别人不知道。作者感叹说,如此生死攸关的知识,纯依靠老年人的记忆啊。过去我看过另外一篇文章说起书籍推广之前,极少人识字,(在中国之外的其他地方)主要是宗教人员才接触到书籍才会写字,大家平时全靠记忆,所以记忆特别好。我还感慨了一下现在有了随身携带的 Internet,人类的记性已退化到令人发指的地步。
有了文字记录之后,重要不重要的知识都可以保存、积累、流传,重要的知识 --- 什么可以吃什么有毒,什么动物食人,什么地方有水源,怎样制造有用的工具,怎样提高粮食产量 --- 可以在越来越多的人之间分享,而不必每个部落都重新发现发明每一条了。所以知识的数量才发生短时间内几何级膨胀!正因为知识的膨胀,人类需要学习的内容也发生了几何级膨胀。在原始部落时代需要学习的东西跟农耕时代,然后工业时代,然后信息时代,都大大变化了,而且大大增加了。所以,知识的传递与掌握也必须变了,快速地教育一大批儿童/少年,把大量的知识塞进他们的脑子里,直接口传身教肯定是来不及了。学校么,是农耕时代发明的快速知识传播法,不能不说它很有用。但是,到了今天大家都依赖 Google, YouTube, Wiki 的年代,它还有效么?
另一方面是 hunter-gatherer 时代,农耕时代,工业时代,以及眼下的社会,人类需要的有用的知识也变了。现在我们不需要知道什么食物有毒什么可以吃,不需要分辨治疗腹泻的草药,不需要躲避狮子和毒蛇,不需要知道怎样寻找水源。但是,我常常觉得,其实现在我们对于什么知识有用什么无用,更加迷糊了,尤其是外面的知识那么多,总不能全都吸收到脑子吧?学什么呢? It's not clear. 工业社会里长大的父母、祖父母们,忽然一脚踩进了信息社会的坑里,他们也不知道。
(未完待续)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b6skS1ExQc
兄弟我最近在断断续续地读一本 Jared Diamond 的书,The World Until Yesterday。他本来是研究鸟类的,现在研究原始部落人类学。里面描述了很多前于农耕的 hunter-gatherer 原始部落里的生活形态和社会关系,与现代社会进行比较。很有意思,让我联想到很多被我们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东西其实都只有几千到一万年历史(农耕从一万两千年左右才开始)。
然后就想到古代人是怎样学习的,为什么要学习,跟现代有什么不同。
兄弟我学滑冰已经快三年了,进步是很少的,但也不是完全没有,目前可以做 forward crossovers 和(难看的) backward crossovers。美国和俄国的训练方法不太一样,美国是一对一的教,而俄国系统是一个教练给几个程度相当的学生上课,这样比较省钱。但是不管形式如何,说到底还是那种手把手的教和学。教练示范技术动作,学生们照着做,有些人马上就可以掌握,而其他人需要或多或少的纠正,甚至需要很长时间慢慢地纠正很多错误(例如我),才能或多或少地掌握到正确的技术。在学习的过程中,大脑和身体都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而不是只用大脑就行了。
前两天我还在想,这种学习法跟上学读书差太远了,但是古代却有很多这样事情,例如各种行业/手工业的学徒,包括现代认为的艺术,如绘画,舞蹈,音乐。
然后就让我联想到什么算是“学到了”。如果只是知识(facts and figures)的话,学到了就等于记住了,考试的时候被问到可以从记忆里调出来,复述出来,就算学到了。但是这能算掌握了吗?在滑冰里常常遇到这样的技术动作:能勉强做到,但是歪歪扭扭的;状态好的时候能做到,但是普通状态的时候就做出不来。在手工业里也是,理论上知道该怎么做,但是手艺差,做出来质量不高。
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是,大脑这个器官其实是有点迷糊的,经常搞勿清楚现实与思想之间的差别。因为有 mirror neurons 的缘故,看别人打造一件家具,做一餐饭菜,脑子里会半信半疑地感觉自己也做过了,虽然其实根本没动一根手指。有神经科学研究显示过,观众看电视上的人物情节,大脑会分不清真实和虚幻的关系,就是说,每星期都追看 Friends 剧集的粉丝会觉得跟 Monica, Rachel, Chandler 等人建立了朋友关系,虽然是虚幻的。这倒也不奇怪,因为我们的脑子进化过程中没有遇到过这么复杂的真实和虚幻的关系 --- 直到过去一百来年。所以,我常常想,怎么才能算真正“知道”和“学到”了什么东西?教育系统采用考试的方法来测量学生是否学到什么东西,但是,我自己就曾是考试熟手,我很清楚考试成绩与学到东西之间的差别。
另外一个有趣的现象,体力工作并不是不需要或者很少需要大脑而只需要小脑。实际上,滑冰就是一个非常需要大脑的活动。在滑冰时尤其是学习和练习不熟练的技术时,需要用脑的程度比我坐在这里灌水的程度要多很多,是我做过的最需要全神贯注的活动之一。我想,跳芭蕾舞,画画,演奏乐器,应该也是这样的。
扯远了。我想说的是,在没有文字的漫长时代里 --- 文字大概最早出现于六千年前 --- 学习是一个身体与大脑合二为一的记忆与掌握。但是文字的出现提供了一个提高效率的方法,一个人把有用的讯息(例如,出现旱灾怎么办,麦子要多久才会成熟,怎样分辨害虫与益虫)记录下来就可以迅速有效地分享给大量的人,而不必以讹传讹。而学的人呢,只需要读一读文字记录,不必跟掌握讯息者当面交流,对方甚至可以早死了。In other words, with language they have hacked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在那本书里,作者说到老年人对于原始部落的作用时举了个例子。由于生存环境艰苦,有些部落会遗弃饿死没有采集食物能力的老年人,但是有些部落尊重养活老年人。有一次某个部落的人告诉他,某个老太太是留着非常有用的人,因为,几十年前发生过一次飓风,过后没东西吃,只能挖些根茎当作食物。整个部落里只有她当时是小孩子,到现在还记得那种根茎可以吃,那种不可以吃,别人不知道。作者感叹说,如此生死攸关的知识,纯依靠老年人的记忆啊。过去我看过另外一篇文章说起书籍推广之前,极少人识字,(在中国之外的其他地方)主要是宗教人员才接触到书籍才会写字,大家平时全靠记忆,所以记忆特别好。我还感慨了一下现在有了随身携带的 Internet,人类的记性已退化到令人发指的地步。
有了文字记录之后,重要不重要的知识都可以保存、积累、流传,重要的知识 --- 什么可以吃什么有毒,什么动物食人,什么地方有水源,怎样制造有用的工具,怎样提高粮食产量 --- 可以在越来越多的人之间分享,而不必每个部落都重新发现发明每一条了。所以知识的数量才发生短时间内几何级膨胀!正因为知识的膨胀,人类需要学习的内容也发生了几何级膨胀。在原始部落时代需要学习的东西跟农耕时代,然后工业时代,然后信息时代,都大大变化了,而且大大增加了。所以,知识的传递与掌握也必须变了,快速地教育一大批儿童/少年,把大量的知识塞进他们的脑子里,直接口传身教肯定是来不及了。学校么,是农耕时代发明的快速知识传播法,不能不说它很有用。但是,到了今天大家都依赖 Google, YouTube, Wiki 的年代,它还有效么?
另一方面是 hunter-gatherer 时代,农耕时代,工业时代,以及眼下的社会,人类需要的有用的知识也变了。现在我们不需要知道什么食物有毒什么可以吃,不需要分辨治疗腹泻的草药,不需要躲避狮子和毒蛇,不需要知道怎样寻找水源。但是,我常常觉得,其实现在我们对于什么知识有用什么无用,更加迷糊了,尤其是外面的知识那么多,总不能全都吸收到脑子吧?学什么呢? It's not clear. 工业社会里长大的父母、祖父母们,忽然一脚踩进了信息社会的坑里,他们也不知道。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