琐事
Posted: 2005-02-25 16:25
1 下一代们
这次回家的一个深刻感慨就是下一代都成长起来了,我们都老了。最大的那个下一代是某人的外甥女儿,现在上小学三年级,喜欢SHE等流行歌星,跟我抱怨说寒假作业多,每个老师都留一点儿,加起来真多,还不如让她回学校上课去呢!小心眼儿里已经有了很多的快乐和烦恼,跟某人一起感慨说:我们小时候,哪儿有这么精啊。
第二大的是我的侄子,今年上小学一年级。他小子很有性格,喜欢理的人才理,不喜欢的人坚决不理。我受到优待,刚到家就有幸跟他一塑料剑进行决斗。这小子玩起来十分认真,以至于他爸爸说道:这要是将来他念书的时候跟玩儿的时候那么认真,我就不用担心了。独生子女还是挺寂寞的,只能拉了爷爷和爸爸陪他玩儿,所以对于幼儿园并不十分抗拒。
最小的是某人的侄子,一岁半,刚刚学说话,两个字儿的音还发不出来,说话常用气声,嫩嫩的,好玩儿。脸颊上胖嘟嘟的两驼肉,一笑起来满脸小坑,一双眼睛弯成了小豆豆,还歪着头看人,可爱死了。我们看习惯了可爱的孩子,回程飞机上有个长得丑的,真看不下去,两个人悄悄议论,说着小孩儿肯定是因为长相不讨喜,声音难听,所以没人管,所以没规矩。同时感叹要是咱们小孩儿长这么丑,可怎么办哪!
2 出租车司机们
我深刻的以为我们碰到的出租汽车司机跟笑嘻嘻碰到的属于正态分布的两极-----我们碰到的司机都很安静,基本不跟我们聊天儿。某人甚至说到这倒挺好,你不跟他们说话,他们就不跟你说话。
终于到了临上飞机头天晚上,被我碰见了一个爱说话的。这天已经晚上9点多了,我打车回娘家,跟司机说了地方,还没坐稳屁股,司机大叔就说了:你要是再往前走一点儿,我就不拉你了。我惊问为什么?答曰:再往前就出了海淀区了,我就不拉了。随即感慨道:海淀区最好!哪儿都不如海淀区好。我跟那儿偷乐,想,都别跟人家提别的地方,海淀区就天下最好了。人司机大叔就补充说道:朝阳宣武东城西城,我都不爱去!我就在海淀区,咱海淀区最好。当然这个最好的标准乃是一出租车司机的标准―――――打车的人多。马路边儿上站的都是。一路上他并很专业的给我指出来几拨。
第二天早晨回家终于被我赶上了塞车。回家那几个星期都过节,交通比较舒畅。就是这天早晨8行了,出口一堆车挤着大家出不去,我在车里坐等了5分钟,急出来一身汗-----当下要赶飞机啊,我就要求司机把我在出口放下来,他继续往前----路上倒不堵,就是出不去。我就步行出了出口,上了辅路,一路上颇看见几个几个同命运的人。然后冲到了马路对面儿打了一辆车,车上交通新闻报道说别去雍和宫了,路塞了,停车场趴满了。我跟那儿疑惑说怎么那么多人去烧香啊?胖乎乎的司机大哥斩钉截铁的说:现在的人啊,做亏心事儿的多!其实有什么用啊。平时少做点儿亏心事儿比什么不强啊!
3 朋友们
朋友们大部分比我少了很多年的学生生涯,相应的就多了很多工作年头。按照师太的说法:时间用在哪里是看得见的;所以大部分的朋友们都是社会的中坚力量,照BBC报道,最具有购买力的那部分中国人了。反观自己,就觉得特失败,要啥没啥,当然我坚定的安慰自己说:我有学位!
我的交游圈子比较窄,中学同学大部分失去了联络,大学同学都散布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在北京找得着的那些朋友们就是那些从小学一直同班上来的发小儿了。欣慰的感觉这次见面隔膜的几乎没有,可以聊得话题还是很多,大家飞快的在多少年以前形成小圈子的角色里各就各位。我很乐观的预计这种关系可以一直维持到夕阳红。
4 饭馆们
北京的饭还是好吃。随便街边上的小馆子,人多的那种,就都还做得不错。也流行连锁,沸腾渔乡颇开了几家分店。此店水煮鱼端上来是一大盆油里泡着的鱼块儿。此鱼养在鱼缸里,客人到了现挑,捞出来一槌子将其砸懵,就下了锅成了人盆中餐。这道菜非常的麻,比较的辣,十分过瘾。羊嘟嘟也有好多家分店,一份儿东西挺大的,我还以为是特秀气的小盘子给一点儿,没想到端过来是挺大的盘子一大堆。挺实惠的。此店不是传统的涮羊肉店,锅底味道下得很足,捞上来直接吃肉即可,不需韭菜花酱豆腐等传统调料。挺好吃的。不知道最近是不是流行云南菜,去了两次云南菜馆儿,印象最深的倒是那一竹筒米酒,挺好喝的。有一个盛名在外叫做茶马古道的,馆子装饰的挺现代高尚艺术的,吃起来到也就是那么回事儿;有个叫做回到哪儿哪儿的酸辣口味儿,做的比较好吃一点儿。
当然最后值得说一句的乃是一个高级馆子,三个人吃了1000多一顿晚饭的地方。菜色似乎属于南方上海菜,味道还不错,不过么,我就觉得那个地方的茶据餐具要是差一点儿成色,这个地方就不值那么多钱。此饭馆儿开在清华某门附近,很多写字楼的地方,想象中一定是附近商人谈生意谈得差不多了,请客户吃饭的不错选择。再一次感慨,有钱的人还是真有钱啊。
the end.
这次回家的一个深刻感慨就是下一代都成长起来了,我们都老了。最大的那个下一代是某人的外甥女儿,现在上小学三年级,喜欢SHE等流行歌星,跟我抱怨说寒假作业多,每个老师都留一点儿,加起来真多,还不如让她回学校上课去呢!小心眼儿里已经有了很多的快乐和烦恼,跟某人一起感慨说:我们小时候,哪儿有这么精啊。
第二大的是我的侄子,今年上小学一年级。他小子很有性格,喜欢理的人才理,不喜欢的人坚决不理。我受到优待,刚到家就有幸跟他一塑料剑进行决斗。这小子玩起来十分认真,以至于他爸爸说道:这要是将来他念书的时候跟玩儿的时候那么认真,我就不用担心了。独生子女还是挺寂寞的,只能拉了爷爷和爸爸陪他玩儿,所以对于幼儿园并不十分抗拒。
最小的是某人的侄子,一岁半,刚刚学说话,两个字儿的音还发不出来,说话常用气声,嫩嫩的,好玩儿。脸颊上胖嘟嘟的两驼肉,一笑起来满脸小坑,一双眼睛弯成了小豆豆,还歪着头看人,可爱死了。我们看习惯了可爱的孩子,回程飞机上有个长得丑的,真看不下去,两个人悄悄议论,说着小孩儿肯定是因为长相不讨喜,声音难听,所以没人管,所以没规矩。同时感叹要是咱们小孩儿长这么丑,可怎么办哪!
2 出租车司机们
我深刻的以为我们碰到的出租汽车司机跟笑嘻嘻碰到的属于正态分布的两极-----我们碰到的司机都很安静,基本不跟我们聊天儿。某人甚至说到这倒挺好,你不跟他们说话,他们就不跟你说话。
终于到了临上飞机头天晚上,被我碰见了一个爱说话的。这天已经晚上9点多了,我打车回娘家,跟司机说了地方,还没坐稳屁股,司机大叔就说了:你要是再往前走一点儿,我就不拉你了。我惊问为什么?答曰:再往前就出了海淀区了,我就不拉了。随即感慨道:海淀区最好!哪儿都不如海淀区好。我跟那儿偷乐,想,都别跟人家提别的地方,海淀区就天下最好了。人司机大叔就补充说道:朝阳宣武东城西城,我都不爱去!我就在海淀区,咱海淀区最好。当然这个最好的标准乃是一出租车司机的标准―――――打车的人多。马路边儿上站的都是。一路上他并很专业的给我指出来几拨。
第二天早晨回家终于被我赶上了塞车。回家那几个星期都过节,交通比较舒畅。就是这天早晨8行了,出口一堆车挤着大家出不去,我在车里坐等了5分钟,急出来一身汗-----当下要赶飞机啊,我就要求司机把我在出口放下来,他继续往前----路上倒不堵,就是出不去。我就步行出了出口,上了辅路,一路上颇看见几个几个同命运的人。然后冲到了马路对面儿打了一辆车,车上交通新闻报道说别去雍和宫了,路塞了,停车场趴满了。我跟那儿疑惑说怎么那么多人去烧香啊?胖乎乎的司机大哥斩钉截铁的说:现在的人啊,做亏心事儿的多!其实有什么用啊。平时少做点儿亏心事儿比什么不强啊!
3 朋友们
朋友们大部分比我少了很多年的学生生涯,相应的就多了很多工作年头。按照师太的说法:时间用在哪里是看得见的;所以大部分的朋友们都是社会的中坚力量,照BBC报道,最具有购买力的那部分中国人了。反观自己,就觉得特失败,要啥没啥,当然我坚定的安慰自己说:我有学位!
我的交游圈子比较窄,中学同学大部分失去了联络,大学同学都散布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在北京找得着的那些朋友们就是那些从小学一直同班上来的发小儿了。欣慰的感觉这次见面隔膜的几乎没有,可以聊得话题还是很多,大家飞快的在多少年以前形成小圈子的角色里各就各位。我很乐观的预计这种关系可以一直维持到夕阳红。
4 饭馆们
北京的饭还是好吃。随便街边上的小馆子,人多的那种,就都还做得不错。也流行连锁,沸腾渔乡颇开了几家分店。此店水煮鱼端上来是一大盆油里泡着的鱼块儿。此鱼养在鱼缸里,客人到了现挑,捞出来一槌子将其砸懵,就下了锅成了人盆中餐。这道菜非常的麻,比较的辣,十分过瘾。羊嘟嘟也有好多家分店,一份儿东西挺大的,我还以为是特秀气的小盘子给一点儿,没想到端过来是挺大的盘子一大堆。挺实惠的。此店不是传统的涮羊肉店,锅底味道下得很足,捞上来直接吃肉即可,不需韭菜花酱豆腐等传统调料。挺好吃的。不知道最近是不是流行云南菜,去了两次云南菜馆儿,印象最深的倒是那一竹筒米酒,挺好喝的。有一个盛名在外叫做茶马古道的,馆子装饰的挺现代高尚艺术的,吃起来到也就是那么回事儿;有个叫做回到哪儿哪儿的酸辣口味儿,做的比较好吃一点儿。
当然最后值得说一句的乃是一个高级馆子,三个人吃了1000多一顿晚饭的地方。菜色似乎属于南方上海菜,味道还不错,不过么,我就觉得那个地方的茶据餐具要是差一点儿成色,这个地方就不值那么多钱。此饭馆儿开在清华某门附近,很多写字楼的地方,想象中一定是附近商人谈生意谈得差不多了,请客户吃饭的不错选择。再一次感慨,有钱的人还是真有钱啊。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