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 of 1

药界八卦

Posted: 2016-09-20 14:32
by Jun
前两天 FDA 批准了一个药 eteplirsen,治疗一种十分罕见的肌肉萎缩症叫做 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 (DMD),这药的厂家 Sarepta 的股票也因此大涨了一下。

今天看见新闻爆料,原来为了这个药,FDA 的药物审查部门 Centers for Drug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CDER) 内部闹翻了天。一篇比较详细的报道在此可见:
https://www.statnews.com/pharmalot/2016 ... -decision/

冲突的中心在于,审查这个药的 reviewers 认为临床证据不足,药厂没有提出令人信服的数据表明 eteplirsen 对于治疗有真正效果,所以不应该批准。但是这个药还是被批准了。为什么呢?因为 CDER 的头头 Janet Woodcock 插手审查过程,否决 reviewers 的判断,一手推动这个决定。

虽然作为中国人,大领导拍板定夺的现象实属正常,但这件事在 FDA 的审查流程里其实甚为罕见。Woodcock 做的是行政工作,平时极少参与具体的药物审查。审查的工作一般由 CDER 下属的 review divisions 来做,一般很少受到政治干扰,以维持一种客观与科学的名气。要知道,每一个药的批准与否,常常事关上亿刀的钱,投资是否打水漂,新药是否能热卖,都在这些普通审查员手中。审查员以 MD 为主,但也有少量的 PhD。他们翻看药厂提供的海量数据,根据法规,做出判断,某药是否可以上市。他们在 FDA 里面的地位未必高,但是权力却相当大。当然,审查员的判断要跟顶头上司们协调,但这些中层管理们形成一层 buffer,把 Woodcock 级别的政治和审查员之间隔离开来,减少政治影响。

在 eteplirsen 这件事上,中层管理站在审查员一边,更加显得 Woodcock 独断专行。Office of New Drugs 1 的头头 Ellis Unger 写了一份正式 memo ,反对批准此药,并且陈述 Janet Woodcock 越权影响审药的决定。这种正式的上下级对掐在 FDA 这个机构里是颇为罕见的。
“By allowing the marketing of an ineffective drug, essentially a scientifically elegant placebo, thousands of patients and their families would be given false hope in exchange for hardship and risk,” [Unger] wrote in a July 18 dispute report. “I argue that this would be unethical and counterproductive. There could also be significant and unjustified financial costs — if not to patients, to society.”

He added that approval “would send the signal that political pressure and even intimidation — not science — guide FDA decisions… A standard this low would undercut FDA’s ability to ensure that drugs that are approved are effective; it would call into question much of what we do. Lowering the bar to this level would be tantamount to rolling back the 1962 Kefauver-Harris Drug Amendments to the Federal Food, Drug and Cosmetic (FD&C) Act, which have served Americans well for some 54 years.”
Unger 的意思是,Sarepta 的数据不足以证明这个药有效,审查员们认为这药就是安慰剂,批准它罔顾科学证据。不仅对于 DMD 患者和家长们没有带来实质性好处,而且给社会造成经济损失。更让人忧虑的是,如果现在让政治压力压倒了科学,以后其他药怎么办?药厂本来就成天追着 FDA 问,那谁谁的药都批了,我们的药证据还更强一些你怎么不批?你搞特殊照顾吗?FDA 内部最怕的事情之一就是给制药行业留下不公平的把柄,所以如果给一个药降低了评审标准,以后的评审也很难做。

几年前我跟 Ellis Unger 有过一面之交。他是个大块头,五十多六十来岁,花白络腮胡,在一群言语乏味面目可憎的官僚之中显得魅力惊人。他能注意到各层人士,交流态度十分尊重每个人,特别善于恰到好处地夸你,真是让人如沐春风啊。而且他在解释和讨论之中,说话特别有理有据,既带权威又无架子,让人不由自主地就服了。虽说这种技术与管理能力都强的人并不是大熊猫,但在不需要拉选票的政府机构里当官的实在是绝无啊仅有。

Janet Woodcock 在内部长期被员工诟病,局里的基层技术人员认为她把政治凌驾于科学之上。在外界,消费者权益的 advocates 也很讨厌她,认为她太偏袒药厂,把关不力。那么,批准这个药的政治压力主要来自哪里呢?病人及家属。

DMD 是一个挺惨的遗传病,传递方式类似血友病,是 X 染色体上带的隐形基因,所以都是男孩子。从十岁之前就开始肌肉萎缩,很多病人在二十岁之前就死了,病情较轻的可以活到三四十岁,娶妻生子,继续通过女儿传递致病基因。虽然得病人数不多,但是他们声音很响。而且,发病的都是儿童青少年,家长求药心切,比自己性命还要紧哪。之前已经有过两个治疗 DMD 的药没有通过 FDA 的审查标准,令大家失望之极,再不通过可就众怒难犯了。

或许你会问,难道他们情愿给孩子吃一个没有真正疗效的安慰剂吗?

但是,从病人和家长的角度来看,虽然药厂提供给 FDA 的数据表明,疗效不显著,很有可能是随机现象,即使真有点效果也盖不过安全隐患,但是谁知道呢?我的孩子没试过这个药啊,对别人没效,万一对我孩子有效呢?反正没有其他药,死马当作活马医都愿意。

这不是广泛而正常的思路吗?是人都会这么想,双盲随机临床试验方法加上统计学分析这一套,其实跟人的直觉不搭界。即使是统计学分析也是机率计算,但概率不是一个容易理解的概念,连一般医生也搞不清楚,更别说跟病人解释清楚了。尤其是在“我的命”和“我孩子的命”这样的语境下,说概率有用吗?

但是 FDA 审查员反问:你们建立了我这样的机构部就是为了让我们这些专家医生把关吗?确实人的思路有天然的误区,所以才有科学家/医学研究者这帮人帮你搞清楚这些你自己搞不清楚的事情啊。如果你不要别人帮你搞清楚,你自己最清楚,那还要审查新药的把关的干啥?干脆搞纯粹的 libertarian 自由主义好了,新药老药都扔到市场上,吃死了人的药大家就别吃了,病好了或者人没死就继续吃,靠市场力量自然淘汰喽。但是你们又不干,出点什么事儿,吃药死人了,大众还不是跑来要放火烧了我们?

但是病人方又辩:生病的又不是你的孩子,你又不用眼睁睁地看着青少年萎缩而死,你当然不在乎。谁叫你把“有效”的标准定得那么高呢?我们愿意承担无效的风险啊,愿赌服输,治不好也认命了。

在四月的对大众公开 Advisory Committee meeting 上,病人与家长就对 FDA 软硬兼施。但是由 FDA 之外的医学专家 (advisory committee) 讨论了临床研究数据,进行投票,赞成和反对的票数打个平手(七票反对批准,六票支持)。这个外界 advisor 的机制,实际上也是 FDA 抵挡政治压力的一道闸门,对于全新的药物审批,会请来十二个医学界专家,加一个非医学代表(consumer advocate),开会讨论 FDA 和药厂的立场,一天的会议对大众公开,会议记录也在网上公开,以示透明。如果委员会多数支持或反对某个新药的批准,FDA 的屁股便可以略微保住不被踢得太狠。但是,这一次就没那么好事儿,委员会僵持不下。四月底时,eteplirsen 的命运仍然对半开。

到了七月,就发生上面提到的 Ellis Unger 正式提交反对 Janet Woodcock 决策的 memo。九月中旬传出消息,主审 eteplirsen 的审查小组组长 Ron Farkas 辞职了,此药批准有望,于是 Sarepta 的股票暴涨。至于 Farkas 为何辞职 ... 此处脑补两千字。下文有报道:
https://www.statnews.com/pharmalot/2016 ... -duchenne/

经过 FDA 内部的协调程序,FDA 最高领导 commissioner Robert Califf 最后裁决尊重 Woodcock 的决定,因为她没有直接违反法律规则,按照级别她说了算。

如孙同学提起,自从艾滋病特效药从 patient advocates 的土壤里开花之后,群众的力量越来越大,乃至于今日连 DMD 这样的罕见病都造出这么大声势,让 FDA 招架不住了。病人与家属积极参与新药的研究和审批,理论上来说是件好事,时刻提醒象牙塔里的官僚们别太把自己当根葱。但同时也让形势更复杂,因为医学既不是黑白分明的纯科学,也不是少数服从多数的民主制度。近些年来,patient advocacy 和制药工业界之间的关系越来越近,界限则越来越模糊。

例如 DMD 的这个药,病人家属集中起来凑钱,拉赞助,给开发此药的小药厂 Sarepta 提供了不少资金,这药如果没被批准,病人家属凑的钱就会打水漂,血本无归。作为上市股票,Sarepta 的股票价格与投资分红都挂在 FDA 的决定之上,很多人因为 Janet Woodcock 一人说了算就发财或赔本。此药该不该批,牵涉到各方面可观的经济利益,并不仅是医学或伦理上的问题那么简单,如果政治可以控制新药的批准决策,那么这个机制也就很容易被腐败侵蚀了。

而且, patient advocacy 这么管用,这么招同情和舆论支持,药厂难免觉得不利用一下也太可惜了。跨国大药厂经济压力小,还需要保存颜面名声,这方面做得比较 subtle,最多找一些病人代表,在公开场合和 advisory committee meetings 上面发发言,表达一下对新药的支持,差不多就行了。有些药厂没那么多忌讳,底线的水平也是高度不等。例如,去年炒得挺热闹的增强女性性欲的药 Addyi (flibanserin) 就是被 FDA 屡审不过,药厂 Sprout Pharmaceuticals 出钱找了些 advocates,以群众的名义向 FDA 施加压力,还指责 FDA 歧视女性,换成 Viagra 早就批了,不批 Addyi 就是不平等待遇。FDA 顶不住压力只好批了。

自从 eteplirsen 被批准之后,Sarepta 股票大涨,最近宣布将此药定价为一年三十万每个病人,虽然对于 Medicare 会提供 discount, 很穷的病人也有其他减免机制。(说起美国医疗系统里药物的定价复杂性,几个公共卫生 PhD 可以写大把论文。)几家欢喜几家愁,我们谁都逃不了买单一份。

Re: 药界八卦(抗体牛)

Posted: 2016-09-20 15:25
by tiffany
燃!

Re: 药界八卦(抗体牛)

Posted: 2016-09-20 23:43
by vivi
有没有啥theory为啥这个Woodcock这么推这个药呢?(话说她这个姓小时候没少给人笑话吧)。

Re: 药界八卦(抗体牛)

Posted: 2016-09-21 7:13
by Jun
vivi wrote:有没有啥theory为啥这个Woodcock这么推这个药呢?(话说她这个姓小时候没少给人笑话吧)。
下面就要说到了。 :chicken001:

Re: 药界八卦(抗体牛)

Posted: 2016-09-21 13:07
by simonsun
当年艾滋病时候的药也是在病人压力下快速出来的?Jun知道的话也来讲一讲。

Re: 药界八卦(抗体牛)

Posted: 2016-09-21 14:49
by dropby
好看。坐等下文。我倒是理解家长的心情,这就是病急乱投医,有得试总比没得试好。很多本来不信中医的人最后在西医束手无策的时候改投中医怀抱也是同样的原因。

Re: 药界八卦(抗体牛)

Posted: 2016-09-21 15:07
by Jun
simonsun wrote:当年艾滋病时候的药也是在病人压力下快速出来的?Jun知道的话也来讲一讲。
这件事我不是很熟悉。好像主要冲突是 AIDS advocates 要求 NIH 投更多钱研究新药,次要冲突才是要求 FDA 快速批准。不过确实艾滋病的 advocacy 打开了以政治方式影响医药研究的先河,以后别的病人也渐渐学会了斗争方法。

Re: 药界八卦(抗体牛)

Posted: 2016-09-21 23:36
by vivi
我刚刚看完癌传,里面提到HER2-Positive的药就是病人家属推出来的,当时已经攻占了实验室大院了。这个药当时并没有严格完成药物审核的过程, 好在结局不坏。药物审核的路走到今天也算是一条血路。Jun 这篇里提到的药我大概会投反对票的。癌传这本书 (Biography of Cancer - Emperor of All Maladies)和Being Mortal那本一样对于我这个医药门外汉来说算是eye opening的。

Re: 药界八卦(抗体牛)

Posted: 2016-09-23 7:45
by helenClaire
情况越来越复杂了。

Re: 药界八卦(抗体牛)

Posted: 2016-09-23 8:07
by Knowing
例如 DMD 的这个药,病人家属集中起来凑钱,拉赞助,给开发此药的小药厂 Sarepta 提供了不少资金,这药如果没被批准,病人家属凑的钱就会打水漂,血本无归。
啊,这在道德上太模糊了。病人家属又有感情投资又有经济投资,我也觉得难以决定啊。

Re: 药界八卦(抗体牛)

Posted: 2016-09-23 10:14
by 豪情
太复杂了。绝症病人参加药物试验的也很多。但是药厂就挣不到钱了。

Re: 药界八卦

Posted: 2016-09-23 11:20
by Jun
写完了。

Re: 药界八卦

Posted: 2016-09-23 13:35
by 笑嘻嘻
太复杂了。最后怎么变成了人性问题了。

Re: 药界八卦

Posted: 2016-09-23 14:05
by Jun
说到最后也是钱的问题。每人每年三十万的高级安慰药,最后也不会是病人家长自己掏腰包。猜猜这花费会分摊到谁的头上?不肯被分摊的,没人性哦,当然你不愿意也不行。

Re: 药界八卦

Posted: 2016-09-23 16:23
by helenClaire
挺堵心的事儿。

其实觉得某个化学分子是灵丹妙药,自己在家里喂病人,生死由命就是了。

非要让FDA通过,想挣药厂投资的钱,想让保险公司把买药的钱分摊出去,然后吃出了事,还保留控告索赔的权力。。。家里出了绝症病人,不等于他们的动机就自动纯粹和高尚了起来。

小心噢,过几年还拍出个电影,patient advocate不屈不挠和官僚的FDA斗争并获得胜利,Lorenzo's Oil的续集。又挣一笔。 :mrgreen:

Re: 药界八卦

Posted: 2016-09-23 16:56
by Jun
病人和家属的心情,当然我也很理解。即使是老年人得了绝症,大家也要挣扎一下,希望能搏一下,很难接受现实。要不然怎么会让一生百分之九十的医疗资源花在生命的最后几个月呢?对于死亡的抵抗,虽然百战百败,拦不住大家都仍拒绝接受。

现在研发出来的治疗绝症的药,大多数吃下去也不知有没有效果,那个治愈丙肝的药那样的例子极罕见。因为病情总是会恶化,临床研究数据里药跟安慰剂相比可能延缓死亡几个月,不同的人减缓恶化速度不一样。落实到具体病人身上,是无法判断的。吃下去并没有什么好转的感觉,但是否让人能多活几天呢?谁也不知道,病人又不敢不吃,尤其是如果费用都是全社会分摊,个人不需要做出艰难的选择。如果自家掏钱,穷人跟富人比是很惨很不公平的,但是也有一种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坦然。

如果能让病人少受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即使不能延长寿命,这种药倒是很好,可惜并没有人想研究这方面。

总之就是很复杂而且没有正确答案。

Re: 药界八卦

Posted: 2016-09-23 17:11
by helenClaire
没人研究主要是医疗保险不会报销的。。。viagra出来的时候争议就很大,虽然扣了一个ED的帽子,但有人觉得它的本质是lifestyle medicine.

Re: 药界八卦

Posted: 2017-02-12 20:39
by Jun
昨天看见一篇关于癌症新药的深度报道,非常赞。有点长,不过很值得看。

http://www.usatoday.com/story/news/nati ... /97712858/

Liz Szabo, Kaiser Health News
Overall cancer survival has barely changed over the past decade. The 72 cancer therapies approved from 2002 to 2014 gave patients only 2.1 more months of life than older drugs, according to a study in JAMA Otolaryngology–Head & Neck Surgery.

And those are the successes.

Two-thirds of cancer drugs approved in the past two years have no evidence showing that they extend survival at all, Prasad said.
In a November study published in JAMA Internal Medicine, researcher Diana Zuckerman looked at 18 approved cancer drugs that didn’t help patients live longer. Only one had clear data showing that it improved patients’ lives, such as by relieving pain or fatigue.

Two drugs harmed quality of life. For example, thyroid cancer patients taking the most expensive drug, cabozantinib, scored worse on a scale measuring five symptoms: diarrhea, fatigue, sleep disturbance, distress and memory issues, Zuckerman said.
Cancer drugs approved last year cost an average of $171,000 a year, according to the Center for Health Policy and Outcomes at New York’s Memorial Sloan Kettering Cancer Center. Although the high prices can lead patients to think they’re getting the Mercedes of cancer drugs, research shows that a medication’s price has no relationship to how well it works.

“We cannot have a system where drugs that may not even work are being sold for these amazingly crazy amounts of money,” said Zuckerman, president of the National Center for Health Research, a non-profit in Washington that aims to explain research to consumers.
In a study published in September in The Oncologist, Sanoff found that a drug that improved survival in liver cancer by three months offered no survival advantage among Medicare patients outside the clinical trial.
过去五年里,制药行业疯狂地往癌症药物研究里砸钱,以至于其他常见疾病的新药研究纷纷下马,快要饿死了,例如各大药厂几乎完全停止了精神疾病的药物研究,抗生素面临广泛失效也没钱研究。为什么呢?钱啊。不管如何烂白菜的抗癌药物都有可能被 FDA 批准,一上市就可以漫天要价。至于效果么 ... 反正这些病人都是快死的,到底有没有效果也无法印证,价值成千上万刀的药打进去,即使没效果心里也舒服点。
Cancer patients, who are making decisions at a time of intense stress, don’t always understand the full risks and benefits of therapy, Brawley said. Studies suggest that both patients and doctors tend to overestimate drugs’ benefits but underestimate their risks and side effects.

A study of 2,944 people in JAMA Internal Medicine found that 39% mistakenly believed the FDA only approves “extremely effective” drugs, while 25% mistakenly believed the agency only approves treatments without serious side effects.

Even doctors think “we are better than I actually think we are,” Brawley said. “The thought that these drugs could be harmful is foreign to them.”
而且我们还没有开始讨论 quality of life 呢。

文章后面提到 Avastin,本来被批准治疗乳腺癌,后来临床数据越积越多都是没效果,FDA百般不愿意最后只好收回这个 approved indication。实际上这个药仍然留在市面上批准治疗其他类型癌症,如果你的医生非要继续用它给你治乳腺癌也可以,只是保险公司不愿意 cover 了。人民群众听闻可不愿意了,在 FDA 的公开会议上纷纷来控诉, Avastin 把我的乳腺癌治好了,让我娘多活了几个月,你们这是草菅人命,如此等等。

Re: 药界八卦

Posted: 2017-03-02 18:56
by Jun
最近看见新的关于 DMD 的八卦,有空来说说。

刚看到新英格兰医学期刊 (NEJM) 里发表的新论文,调查了104个 large patient-advocacy 组织,其中 83% 从药厂拿钱,还有一些董事会上坐着药厂大老板。 It begs the question exactly who they represent, patients or drug companies.

http://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sr1610625
In this examination of 104 large patient-advocacy organizations, 83% receive financial support from drug, device, and biotechnology companies, and industry executives often serve on governing boards. The authors recommend more transparency about industry involvement.

Re: 药界八卦

Posted: 2017-03-22 17:26
by Jun
关于 DMD 的新八卦终于有了点眉目。

一个多月前,另一个治疗 DMD 的药被 FDA 批准了,是马拉松制药公司(别笑,这家公司真的叫 Marathon)研制的 deflazacort。马拉松开出价格,一个病人吃这个药,每年价格八万九千刀。这没什么吧?Sarepta 那个破药,勉强被 FDA 批准了,要价每年三十万!

但是消息一出马拉松立刻被骂死,为啥呢?因为 deflazacort 不是个新药,这就是个抑制自身免疫系统的 corticosteroid,跟普通的 prednisone, dexamethasone, hydrocortisone 之类是同一类型,在其他国家使用很久了,只是没有在美国上市。之前 DMD 病人就有从加拿大或者英国私自买了这个药带进来吃,也有很多病人用 prednisone。在外国买 deflazacort 只要几千刀一年,相比之下大家都不乐意了。马拉松的老板说,可是我们在病人身上做了临床试验啊,向 FDA 申请也花了很多钱啊,这些钱不从你们(即全国人民,因为最后都是医疗保险或者 Medicare/Medicaid 出钱)身上刮出来我们如何向投资者交代?

闹了半天,这两天事情终于有了进展。马拉松把药转手卖给另一家药厂 PTC Therapeutics, 卖了一亿四千万。PTC 自己研究 DMD 药半天都没成功,这下也不知是该喜还是该愁。

Duchenne 这种罕见病(1 in every 7,250 males)有很多药厂几亿几亿刀的研究资金倒进去,而 celiac disease 这种百分之一机率的非罕见病连一点研发的钱都拉不到,而一年死几万人的鸦片止痛药上瘾,基本上没人投资研究治疗的药物,钱都被没啥监管质量可疑的 rehab centers 给赚去了。别跟制药工业讲逻辑,他们有自己的逻辑。

Re: 药界八卦

Posted: 2017-04-09 9:46
by Jun
前两天 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 发出了正式立场,反对国会正在考虑的所谓 Right to Try 的法案。这种叫做 Right to Try 的法案已经在33个州通过施行,简而言之就是允许患不治之症的病人直接向研制新药的药厂要求试用新药,而不必加入正式的临床试验 (clinical trials)。

听上去好像这种法律很有道理。反正是不治之症,多半等不及FDA审查批准新药上市了,能提前使用新药多好啊,就算没有效果那也跟原先一样,万一有效果呢?那不就赚到了嘛。为什么ASCO这样的全国癌症专家聚集的医生协会要反对呢?

第一,极端保守派宣传的吓人说法,有很多特效新药在研发中被官僚的FDA卡住了不能上市或者推迟上市。实际上,任何有合理需要的病人(不限于绝症)都可以通过现有手续从药厂那里得到未上市的新药 --- 通过 compassionate use 的正式途径,药厂只是需要向 FDA 备案,记录一下把新药给了谁用,以及为什么,FDA几乎全部批准,基本没有拖延现象。在 RTT 法律之下,药厂不需要向 FDA 批准,出了事或者吃坏了,谁知道?谁来管?连个记录也没有。

第二,这一点极少人知道或者理解,现在研发的新药里,十个有九个要失败,不能批准,不是因为FDA官僚害人,而是因为这些药要么没效果要么副作用太危险。在审查批准之前,对于疗效和副作用的认识还不清楚,到底有没有效果,毒性有多大,大家都不知道。病人随便吃下去,如果反而加速死亡,谁负责?如果我是药厂老板,坚决不给啊,病人家属翻脸不认把我告上法庭怎么办?

第三,病人及家属寄希望于未经审查的特效新药,很容易耽误了更加合理的治疗方案。这些方案可能包括采用现有的旧药,保守疗法,停止主动治疗而纯减轻痛苦,等等。

第四,绝症病人本来就时间有限,这段有限的时间是花在希望-失望-希望-失望以及忍受各种副作用的过程中最后死亡,还是花在尽量少痛苦的舒适安详的过程中最后死亡,甚至可以从容安排后事,用有限的精力 make peace?当然这是个人的选择,但是大多数情况下不可能理智地选择,因为未经审查的新药没有足够的数据让你做出理智的选择!XX新药吃了会浑身起泡疼得睡不着吗?Who knows.

人的思路自然有 bias,误以为新的必然好过旧的,进步永远是向前。但我可以负责地告诉你,至少在药物方面不一定。实际上很多新药在各种方面不如旧药。当然,时间有它的一定作用,疗效或副作用明显不如新药的旧药很容易被淘汰掉,新药如果真有神奇特效会立刻成为医坛新星。可惜世界上的事情没那么简单,大多数时候两个不同的药治疗同样的病会各有千秋,加上各人的病情与基因不同,差异更是难以辨别。这时候人类心理上的 bias 就会起到很大作用而导致错误的选择:新的一定比旧的好;贵的一定比便宜的好。估计大多数人都不知道,FDA审查新药药效的标准是,跟 placebo 相比有没有效果,而不是跟现有的旧药相比是不是更好。只要能打败 placebo,哪怕效果十分微弱,也能被批准上市。难道医生就有特异功能,在没有比较数据的情况下就知道哪一款对你最好?在先进国家里,国有医疗系统会特别强调临床研究同类药的相对效果 --- 虽然这方面的研究也不完美,总比没有强。但是,美国不属于先进国家。如果连对比 placebo 的数据都没有或不够,呵呵,自己去想象一下吧。

我随手 Google 了一下,发现 RTT 法律之所以在近两年内风靡各地,背后有 libertarian 的政治势力 (Goldwater Institute) 在到处推动,并不是自发的群众草根运动,也不是民间有这个需求。其实这就是彻底搞掉 FDA 监管的第一步。

Re: 药界八卦

Posted: 2017-04-10 2:39
by Knowing
libertarian 中心思想就是大家自由自在,自求多福,傻X该死,自然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