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平常的周末
Posted: 2017-06-05 1:43
现在正是英国最好的季节,天气好的不像话。周六早上素食男带孩子,我出门在家边上的咖啡馆看书,坐在临街大窗子前,一路可以看见人们悠闲的带着孩子或者狗走过. 胖子Simon 很可能来自纽约, 虽然我没问过, 他口音是美国人,长得完全像直升机在纽约布鲁克林扎下去随机抓起一个Hipster然后直接扔在了这个咖啡馆里. 他们还卖cream cheese bagel , smoked salmon bagel, 在阳光明媚的早晨颇能勾起一点我的思乡之情. 每天都在门口的小黑板写两句逗话,博路人一笑.



中午我出门去东边办点事,坐着局域线的巴士慢悠悠穿过住宅区,两边都是收拾的非常美丽的花园, 即使只是小小的前院,也总有一两株玫瑰盛放, 开得垂垂累累, 香气袭人. 坐在边上的老太太基本是个比较瘦的朱迪丹曲,少少带着几样不名贵而有设计感的首饰, 正不太专心的读一本园艺书, 不时也向外张望, 开口跟我攀谈, 叹息这巴士不是双层,不然 坐在上层俯视两边的花园最合适.我们聊着各自在读的书, 她叹息的表示不能理解为什么有人不收拾花园, 做园艺活儿多放松,又不花钱, 又可以带来那么多享受. 说着说着就上火了, 义愤填膺的批评她的邻居,完全忽视花园,她太看不下去了, 经常偷偷过去整理...我
看她不似玩笑, 委婉的解释很多人就是忙不过来,自我批评我们家的后花园就荒了四年, 头一年忙修房,第二年忙婚礼,第三年忙生娃, 今年终于整修一新, 希望没有招邻居讨厌令他们手痒. 她宽容的原谅了我, 话题转向她此行的目的,surprise, surprise, 是去参观私家后花园. 我知道每年六月伦敦有个'开放花园周末'的慈善活动, 买一张通票,可以去参观很多花园.有些是私人大宅,也有些是医院,教堂,体育馆之类的组织,虽然不是私人但平时也不是谁都可以随便进去看. 更多时候别人也不知道有那么个秘密花园在里面. 秋天有个类似的开放建筑周末活动. 素食男和我老说想去, 每年都错过. 赶紧问是不是这个周末. 老太太说是两周以后, 叮嘱我今年不要再错过. 然后说她今天是去另一个长期在进行, 全国范围内都有, 叫国家开放花园. 我赶紧暗暗记下,打算周末娱乐父母用. 他们来过伦敦这么多次,景点都看过了,得找点新花样。回来一查,唐宁街十号的花园也在开发花园周末里,可惜位置有限,已经过了注册抽签的期限,只能等明年了。然后我就津津有味的看了半天两个网站上的照片. 有摩登的屋顶花园也有传统的英式花园, 不少小花园非常家常亲切看着可抄性很强, 虽然其实也是上过园艺杂志的. 幸好我家后院已经做完了, 不然我会有多少建设性意见要提供给园丁老麦啊, 他又得多么伤脑筋巧妙的驳斥我啊...
贴螺丝壳里做道场的家常可爱小花园。一点点地方搞得很有层次,实用美观兼具, 把一个长花园隔成三个迷你区,房子后面用餐小憩观赏盆栽的生活区,圆形草坪环绕奇花异草,最后面是蔬菜园




办完了事我心情愉快的坐车回家,小绿刚睡醒,素食男打算带她去公园玩水, 让我直接去那儿找他们。这里原名水与沙玩耍区,最近改名为喷泉儿童玩耍区 -- 沙坑被取消了. 保守党一再削减公共服务经费, 区政府开源节流, 发现沙子老被扔进水里堵下水道, 维修费用昂贵,索性把沙坑改成了草坪, 反正不远处一处儿童玩耍区里有沙坑. 这引起了很多中产阶级妈妈的愤怒质问:这个决定谁做的, 有经过公共咨询吗? 太不周到了! 另一个玩耍区是混合年龄,有很多大孩子横冲直撞, 所以这里是小宝宝能够安全放心玩耍小小宁静天堂!我们天天都来!即使水和沙必须取消一个,为什么不能取消水? 喷泉一年最多开六个月, 沙子天天可以玩!任何一个人看到周末这里的情景都知道保留喷泉是对的. 这里比蜂窝还忙,大人密密麻麻坐在草地上晒太阳浴, 各个年龄的孩子们穿着泳装尖叫着在喷泉中间冲来冲去. 中间夹着刚摇摇晃晃会走路的TODDLER. 后面跟着警惕的父母. 我一到,素食男就喘口气交班去买冰淇淋. 冰淇淋车的队伍不用说老长老长的,买回来素食男也没吃上两口, 都被小绿吞食了.我说再买,素食男看了看长队说算了,喝点水吧, 再买一个还得跟她做斗争. 跟着她不停在太阳底下走来走去,一会儿就出汗了,我心想今天几度? 看了眼手机也就是摄氏二十度, 不由惊叹现在是怎么了变得如此不中用? 难怪有网传英国女婿去杭州连连被热晕一头栽倒碰破额头被送进医院抢救的新闻,被人发来调侃我.再这么下去,我夏天回个杭州也要被热晕了. 赶紧找个树荫站着, 远远盯住小绿.刚舒服了没一会儿她就捡起地上别人扔的薯条要往嘴里送,我们只好冲过去阻止... 玩了一下午,回到家她倒头睡了,我俩筋疲力尽倒在沙发上吃了晚饭看电视, 素食男突然说:可能又有个恐怖袭击.伦敦桥,有车撞人之后司机下来拿刀捅人,很像抄袭几个月前的西敏寺桥袭击。我骂了一句他妈的,就去睡了.
第二天早上起来挺感动, 这事儿闹得挺大, 各地亲友团纷纷问候, 赶紧上微信上脸书跟大家报平安. 虽然很想说, 家有十八个月的娃儿, 你们实在不用担心晚上十点多我们还会在外面的时髦场所欢乐...父母长辈又叮嘱我们当心,人多的地方别去.我又很想说, 做不到啊, 哪儿哪儿人都不少....有好几拨同学今年夏天趁英镑贬值要前来游玩要送孩子来上暑期班,这下十分惊恐,我赶紧安慰一下他们. 他们说你胆子怎么这么大,一点不觉得害怕? 想了想真的不害怕. 西敏寺桥袭击发生时我在上班, 离得其实更近点,也没觉得多怕. 相比当年911 发生时全城低气压, 每次坐车过隧道都觉得紧张,现在简直是无所谓一般. 随即意识到,靠,这怎么能比呢, 911 死了三千人, 这次死了七个. 英国人的特点是一点小事儿抓住不放, 邻居花园乱点叨唠半天, 关个沙坑没完没了表示愤慨质问决策. 真碰上大事儿,上嘴唇僵着, Keep calm and carry on. 有人周日早上第一时间回去付昨晚的账单, 因为"不能让他们胜利!"
这次新出现的网红, 被称为最能体现英国精神的人: 大家都在逃跑, 这人端着他的啤酒不肯放, 怕洒了, 慢吞吞边走边喝. 请看录像
http://metro.co.uk/video/man-calmly-wal ... o=vjs-link

今天才知道, 袭击者之一在去年的电视纪录片:隔壁的圣战者 (the jihadis next door) 里露过一下脸. 当时伦敦警察局(MET) 调查过他,但是没发现, 就停止了.现在自然被诟病. 很多人大概不知道,上月曼切斯特的自爆攻击者, 就曾被五个社区领导和家人向当局举报有极端倾向. 但是曼城警方人手不足, 未能足够监控. 警方任何时候手上大约有五百个正在进行的调查,三千个重点监视对象.
http://www.bbc.co.uk/news/uk-40168526
这个片我还特意看过, 是2014年开始拍到2016年,跟拍一小群伦敦的极端穆斯林两年多。他们在海德公园和edgeware road (我原来住的中东人比较多的区)和最热闹的购物街牛津街支小台子宣传阿拉是唯一真主,UK应该实行伊斯兰法。有个大胡子经常在油管上发表仇恨演说,还是个小名人,有人过来跟他合影,有人过来骂他。纪录片里好多常驻宣传点周围景色商店我都能认出来,充分说明我很可能看到过他们,就是像纪录片里大部分人一样非常筛子的没注意直接走过去了。大城市经常有这种疯疯癫癫的极端分子, 没人多看. 比较有趣的是,凡是过来跟他们吵,骂他们是恐怖分子歪曲教义的,都是穆斯林。他们在mosque 外面宣传,里面的人冲出来吵得快打起来了。在片子里他们仍然不敢公开支持isis, 英国立了法可以抓isis 支持者和仇恨演说,所以他们在镜头上都笑嘻嘻的说我反对isis. 虽然吃着午饭看isis处决的油管小录像看的吃吃笑。警察经常找他们麻烦。他们都对英国法律挺熟悉的, 很聪明的踩着线不犯法。但是最后不知被抓了什么小辫子还是被起诉, 有俩坐牢了.一个最开始出现的人,家里存着isis 的旗帜,他正在被控告, 很快就弃保逃跑去叙利亚投身圣战了。带着老婆和四个孩子。我祝他老婆好运。据说去年砍头录像里蒙着脸的英国口音男很可能就是他。法制社会,没有足够证据不能抓人,警方只能在不同程度上监控,扣留护照不让他们跑去叙利亚。过去几年伦敦警方至少制止了十几起进行中的恐袭计划, 这次事发后反应高效利落, 报警后八分钟赶到现场连发六枪击毙三个凶手结束战斗.我并不觉得他们应该被指责.
早上轮到我带孩子,素食男忙着打扫卫生,我忙着在露台上修椅子, 让小绿在院子里瞎跑, 她无师自通的学会把浇花壶里的水倒在露台上,形成一个小小的水潭,然后进去吧嗒吧嗒的踩, 抬起头拍拍手, 得意洋洋的对我笑. 趁我看不见就要去抓泥巴.我一边喝止她, 一边盘算着得再买些mulch盖上所有的裸露泥土. 下午按计划去瑞典男同事和他老婆朱莉家playdate. 他们住在大理石拱门附近的公寓里, 有个小小的天井, 朱莉刚张罗着铺了人工草坪, 又置办了一小沙坑, 小绿和菠萝头妹妹玩的非常开心. 大人可以坐在边上聊聊天喝咖啡吃巧克力.他们去年正准备买房, 就发生了BREXIT, 犹豫着耽搁了下来, 现在还在陆续看房,下不了决心. 我们都哼哼着抱怨英镑贬值, 排外情绪, 发牢骚说情况再坏就要做离开伦敦的打算.但是去哪里呢? 瑞典男觉得瑞典很好,但是他们前两年试着回斯德哥尔摩生活了一年, 两人都远程工作,并不开心, 搬了回来. 素食男也在斯德哥尔摩生活过一年, 总结说伦敦有无数事情发生, 大家都出门玩, 你总能结交朋友.斯德哥尔摩大家都是去别人家玩,觉得如果建立了社交网络,会是个很好的地方,但是刚去的人会觉得孤立. 瑞典男怀念他小时候半年夏天跟小伙伴们在外面狂跑的生活,希望孩子也能在自然中成长. 我心说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现在最时髦的斯堪地纳维亚教学法: 九岁以前没课本没教室, 老师在树林子里搭块黑板娃儿们坐在树墩子上学习用松果做算术? 我们去参观的一家小学就专门引进了一个受此训练的老师,每周给娃上半天. 瑞典男总结说他打算在瑞典买夏天度假房, 好让娃儿过他童年的夏天. 再过几年也许搬回瑞典. 素食男警告说娃儿稍微大点,搬家就难了,因为他们有朋友. 朱莉的爸爸是外交官, 所以她从小习惯了三年一搬,学校里也都是类似处境的孩子, 并不觉得特别难受. 话题从买房转到教育又转到工作, 我和朱莉正在一起发牢骚抱怨工作时间太长. 突然警笛大作, 听上去似乎有三五辆, 我们紧张的说是又有袭击么? 忙拿出手机看, 新闻还没公布袭击者姓名身份.只说警察在BARKING 逮捕了一批人. 说起恐袭,都是耸耸肩膀. 觉得对生活影响远没有BREXIT 大. 话题回到BREXIT, 叹息前景未明, 又忧虑这次大选保守党大胜,会进一步削减社会服务和NHS, 使英国的生活更不愉快. 那我们怎么办呢?搬走?留下?这个话题简直是个死循环...
回家的地铁上,有个中东裔大胡子青年坐在妇幼专座上,地铁还很空,我不以为意,过去坐在边上空座坐下。他一看我背着娃,赶紧跳起来让座,我表示不必,他还不肯坐下,说他下一站就下车。素食男谢过他坐了。他明显的如释重负。下了地铁,素食男同情的说,你看他精神多紧张,这两天也许遭过路人白眼甚至辱骂。(每次恐袭之后都会出现少数辱骂殴打涂墙砸店的事情)我也觉得挺凄然的。将心比心,决定这几天要留意对路人特别友善些。
小绿又玩得筋疲力尽,回到家倒头睡了. 叫了外卖还没到那十几分钟, 素食男继续上楼打扫卫生,我趁天色还亮, 出去弄一下花园. 因为我要求香味, 园丁种了不少各类攀藤的香花, 开花很快, 长得也很快, 我把新枝条一一固定在篱笆上, 愉快地深深吸气, 茉莉和金银花香味都很能勾起少年时回忆,一瞬间仿佛在江南春天的傍晚. 订的露台家具下周才到. 然后再过几周我父母要来住两个月, 八月份素食男的父母也来拜访, 还有一拨一拨的客人.我盼望着这个愉快的夏天.



中午我出门去东边办点事,坐着局域线的巴士慢悠悠穿过住宅区,两边都是收拾的非常美丽的花园, 即使只是小小的前院,也总有一两株玫瑰盛放, 开得垂垂累累, 香气袭人. 坐在边上的老太太基本是个比较瘦的朱迪丹曲,少少带着几样不名贵而有设计感的首饰, 正不太专心的读一本园艺书, 不时也向外张望, 开口跟我攀谈, 叹息这巴士不是双层,不然 坐在上层俯视两边的花园最合适.我们聊着各自在读的书, 她叹息的表示不能理解为什么有人不收拾花园, 做园艺活儿多放松,又不花钱, 又可以带来那么多享受. 说着说着就上火了, 义愤填膺的批评她的邻居,完全忽视花园,她太看不下去了, 经常偷偷过去整理...我

贴螺丝壳里做道场的家常可爱小花园。一点点地方搞得很有层次,实用美观兼具, 把一个长花园隔成三个迷你区,房子后面用餐小憩观赏盆栽的生活区,圆形草坪环绕奇花异草,最后面是蔬菜园




办完了事我心情愉快的坐车回家,小绿刚睡醒,素食男打算带她去公园玩水, 让我直接去那儿找他们。这里原名水与沙玩耍区,最近改名为喷泉儿童玩耍区 -- 沙坑被取消了. 保守党一再削减公共服务经费, 区政府开源节流, 发现沙子老被扔进水里堵下水道, 维修费用昂贵,索性把沙坑改成了草坪, 反正不远处一处儿童玩耍区里有沙坑. 这引起了很多中产阶级妈妈的愤怒质问:这个决定谁做的, 有经过公共咨询吗? 太不周到了! 另一个玩耍区是混合年龄,有很多大孩子横冲直撞, 所以这里是小宝宝能够安全放心玩耍小小宁静天堂!我们天天都来!即使水和沙必须取消一个,为什么不能取消水? 喷泉一年最多开六个月, 沙子天天可以玩!任何一个人看到周末这里的情景都知道保留喷泉是对的. 这里比蜂窝还忙,大人密密麻麻坐在草地上晒太阳浴, 各个年龄的孩子们穿着泳装尖叫着在喷泉中间冲来冲去. 中间夹着刚摇摇晃晃会走路的TODDLER. 后面跟着警惕的父母. 我一到,素食男就喘口气交班去买冰淇淋. 冰淇淋车的队伍不用说老长老长的,买回来素食男也没吃上两口, 都被小绿吞食了.我说再买,素食男看了看长队说算了,喝点水吧, 再买一个还得跟她做斗争. 跟着她不停在太阳底下走来走去,一会儿就出汗了,我心想今天几度? 看了眼手机也就是摄氏二十度, 不由惊叹现在是怎么了变得如此不中用? 难怪有网传英国女婿去杭州连连被热晕一头栽倒碰破额头被送进医院抢救的新闻,被人发来调侃我.再这么下去,我夏天回个杭州也要被热晕了. 赶紧找个树荫站着, 远远盯住小绿.刚舒服了没一会儿她就捡起地上别人扔的薯条要往嘴里送,我们只好冲过去阻止... 玩了一下午,回到家她倒头睡了,我俩筋疲力尽倒在沙发上吃了晚饭看电视, 素食男突然说:可能又有个恐怖袭击.伦敦桥,有车撞人之后司机下来拿刀捅人,很像抄袭几个月前的西敏寺桥袭击。我骂了一句他妈的,就去睡了.
第二天早上起来挺感动, 这事儿闹得挺大, 各地亲友团纷纷问候, 赶紧上微信上脸书跟大家报平安. 虽然很想说, 家有十八个月的娃儿, 你们实在不用担心晚上十点多我们还会在外面的时髦场所欢乐...父母长辈又叮嘱我们当心,人多的地方别去.我又很想说, 做不到啊, 哪儿哪儿人都不少....有好几拨同学今年夏天趁英镑贬值要前来游玩要送孩子来上暑期班,这下十分惊恐,我赶紧安慰一下他们. 他们说你胆子怎么这么大,一点不觉得害怕? 想了想真的不害怕. 西敏寺桥袭击发生时我在上班, 离得其实更近点,也没觉得多怕. 相比当年911 发生时全城低气压, 每次坐车过隧道都觉得紧张,现在简直是无所谓一般. 随即意识到,靠,这怎么能比呢, 911 死了三千人, 这次死了七个. 英国人的特点是一点小事儿抓住不放, 邻居花园乱点叨唠半天, 关个沙坑没完没了表示愤慨质问决策. 真碰上大事儿,上嘴唇僵着, Keep calm and carry on. 有人周日早上第一时间回去付昨晚的账单, 因为"不能让他们胜利!"
这次新出现的网红, 被称为最能体现英国精神的人: 大家都在逃跑, 这人端着他的啤酒不肯放, 怕洒了, 慢吞吞边走边喝. 请看录像
http://metro.co.uk/video/man-calmly-wal ... o=vjs-link

今天才知道, 袭击者之一在去年的电视纪录片:隔壁的圣战者 (the jihadis next door) 里露过一下脸. 当时伦敦警察局(MET) 调查过他,但是没发现, 就停止了.现在自然被诟病. 很多人大概不知道,上月曼切斯特的自爆攻击者, 就曾被五个社区领导和家人向当局举报有极端倾向. 但是曼城警方人手不足, 未能足够监控. 警方任何时候手上大约有五百个正在进行的调查,三千个重点监视对象.
http://www.bbc.co.uk/news/uk-40168526
这个片我还特意看过, 是2014年开始拍到2016年,跟拍一小群伦敦的极端穆斯林两年多。他们在海德公园和edgeware road (我原来住的中东人比较多的区)和最热闹的购物街牛津街支小台子宣传阿拉是唯一真主,UK应该实行伊斯兰法。有个大胡子经常在油管上发表仇恨演说,还是个小名人,有人过来跟他合影,有人过来骂他。纪录片里好多常驻宣传点周围景色商店我都能认出来,充分说明我很可能看到过他们,就是像纪录片里大部分人一样非常筛子的没注意直接走过去了。大城市经常有这种疯疯癫癫的极端分子, 没人多看. 比较有趣的是,凡是过来跟他们吵,骂他们是恐怖分子歪曲教义的,都是穆斯林。他们在mosque 外面宣传,里面的人冲出来吵得快打起来了。在片子里他们仍然不敢公开支持isis, 英国立了法可以抓isis 支持者和仇恨演说,所以他们在镜头上都笑嘻嘻的说我反对isis. 虽然吃着午饭看isis处决的油管小录像看的吃吃笑。警察经常找他们麻烦。他们都对英国法律挺熟悉的, 很聪明的踩着线不犯法。但是最后不知被抓了什么小辫子还是被起诉, 有俩坐牢了.一个最开始出现的人,家里存着isis 的旗帜,他正在被控告, 很快就弃保逃跑去叙利亚投身圣战了。带着老婆和四个孩子。我祝他老婆好运。据说去年砍头录像里蒙着脸的英国口音男很可能就是他。法制社会,没有足够证据不能抓人,警方只能在不同程度上监控,扣留护照不让他们跑去叙利亚。过去几年伦敦警方至少制止了十几起进行中的恐袭计划, 这次事发后反应高效利落, 报警后八分钟赶到现场连发六枪击毙三个凶手结束战斗.我并不觉得他们应该被指责.
早上轮到我带孩子,素食男忙着打扫卫生,我忙着在露台上修椅子, 让小绿在院子里瞎跑, 她无师自通的学会把浇花壶里的水倒在露台上,形成一个小小的水潭,然后进去吧嗒吧嗒的踩, 抬起头拍拍手, 得意洋洋的对我笑. 趁我看不见就要去抓泥巴.我一边喝止她, 一边盘算着得再买些mulch盖上所有的裸露泥土. 下午按计划去瑞典男同事和他老婆朱莉家playdate. 他们住在大理石拱门附近的公寓里, 有个小小的天井, 朱莉刚张罗着铺了人工草坪, 又置办了一小沙坑, 小绿和菠萝头妹妹玩的非常开心. 大人可以坐在边上聊聊天喝咖啡吃巧克力.他们去年正准备买房, 就发生了BREXIT, 犹豫着耽搁了下来, 现在还在陆续看房,下不了决心. 我们都哼哼着抱怨英镑贬值, 排外情绪, 发牢骚说情况再坏就要做离开伦敦的打算.但是去哪里呢? 瑞典男觉得瑞典很好,但是他们前两年试着回斯德哥尔摩生活了一年, 两人都远程工作,并不开心, 搬了回来. 素食男也在斯德哥尔摩生活过一年, 总结说伦敦有无数事情发生, 大家都出门玩, 你总能结交朋友.斯德哥尔摩大家都是去别人家玩,觉得如果建立了社交网络,会是个很好的地方,但是刚去的人会觉得孤立. 瑞典男怀念他小时候半年夏天跟小伙伴们在外面狂跑的生活,希望孩子也能在自然中成长. 我心说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现在最时髦的斯堪地纳维亚教学法: 九岁以前没课本没教室, 老师在树林子里搭块黑板娃儿们坐在树墩子上学习用松果做算术? 我们去参观的一家小学就专门引进了一个受此训练的老师,每周给娃上半天. 瑞典男总结说他打算在瑞典买夏天度假房, 好让娃儿过他童年的夏天. 再过几年也许搬回瑞典. 素食男警告说娃儿稍微大点,搬家就难了,因为他们有朋友. 朱莉的爸爸是外交官, 所以她从小习惯了三年一搬,学校里也都是类似处境的孩子, 并不觉得特别难受. 话题从买房转到教育又转到工作, 我和朱莉正在一起发牢骚抱怨工作时间太长. 突然警笛大作, 听上去似乎有三五辆, 我们紧张的说是又有袭击么? 忙拿出手机看, 新闻还没公布袭击者姓名身份.只说警察在BARKING 逮捕了一批人. 说起恐袭,都是耸耸肩膀. 觉得对生活影响远没有BREXIT 大. 话题回到BREXIT, 叹息前景未明, 又忧虑这次大选保守党大胜,会进一步削减社会服务和NHS, 使英国的生活更不愉快. 那我们怎么办呢?搬走?留下?这个话题简直是个死循环...
回家的地铁上,有个中东裔大胡子青年坐在妇幼专座上,地铁还很空,我不以为意,过去坐在边上空座坐下。他一看我背着娃,赶紧跳起来让座,我表示不必,他还不肯坐下,说他下一站就下车。素食男谢过他坐了。他明显的如释重负。下了地铁,素食男同情的说,你看他精神多紧张,这两天也许遭过路人白眼甚至辱骂。(每次恐袭之后都会出现少数辱骂殴打涂墙砸店的事情)我也觉得挺凄然的。将心比心,决定这几天要留意对路人特别友善些。
小绿又玩得筋疲力尽,回到家倒头睡了. 叫了外卖还没到那十几分钟, 素食男继续上楼打扫卫生,我趁天色还亮, 出去弄一下花园. 因为我要求香味, 园丁种了不少各类攀藤的香花, 开花很快, 长得也很快, 我把新枝条一一固定在篱笆上, 愉快地深深吸气, 茉莉和金银花香味都很能勾起少年时回忆,一瞬间仿佛在江南春天的傍晚. 订的露台家具下周才到. 然后再过几周我父母要来住两个月, 八月份素食男的父母也来拜访, 还有一拨一拨的客人.我盼望着这个愉快的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