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 of 2
ZZ: 寂寞的人们
Posted: 2005-03-08 15:25
by Knowing
密斯张三的博里连接有一半眼熟,另一半正在慢慢看。兜了一会儿发现不眼熟的一半里有一半还是熟的,不过换了奇巧的名字。这个是以前没见过的。挺逗。许多话真是说到了我心眼里去
http://www.blogcn.com/User3/tigerlily/index.html
寂寞的人们
先是小pen电话,叫我去中华楼吃饭。她说还约了某某。那个某某,久远的上次也是被她拉了,也叫上我这边两个去吃了一顿莫名其妙的牛排。
某某是她msn的聊友。她总是抱怨说在msn上被他照片引诱,见面却发现言语无味的一个人,便迅速把人家降低到三陪标准,只在要找人kill time又实在无其他人选时征用。某某其实长得很周正,但言谈确实无趣。
但着实佩服小pen,她怎么就这样寂寞,至于非得找些不喜欢的人来陪。糟糕的是,每每找了这样些不知所以的陪客,还要拉上我这样冤大头的次级陪客,以免被闷到。我万分同情自己。
某某也是寂寞得失去理智。两回见他,他都是那种架势,像要把茶水喝到最后一滴以图能跟我们一直聊那些可怕的天。每回都要提议继续去什么吧啊咖啡馆啊电影院啊,一个不漏挨个提一遍,再被我们拒绝。
可是今天小pen很可耻地附和,最后竟然真去了隔壁喝咖啡。某某试图讲两个他认识的人“可以写成书”的故事,结果讲出来也不见得会比《知音》更好看。为了证明他的故事多么失败,小pen又搜刮出一个更难听的她的朋友的故事。
听两个不会讲故事的人讲两个钟头的故事,我是否可以坦然疯掉。
我寂寞的时候,为什么不懂折磨别人
飞机上读旧书
Posted: 2005-03-08 15:30
by Knowing
往往在飞行途中我除了吃喝就是昏睡,很难得的这次出门带的书竟然看了个十之八九。确切地说,还是两本书,其中的小小惊讶,颇可怡已。
走前从书架上匆匆抽了一本纸页发黄的《文史探微》。这书自购于大学期间,随我辗转流离十年,从未丢弃,也从未看完超过两页,真是奇迹。电光火石间,我偶然决定结束这个厚度重量均适合旅途携带的奇迹。
大学时还是个文青的我有很搞笑的藏书习惯,会在扉页拿腔拿调题些半文不白的记辞,比如这本上写着:“九三年三月三日购于杭特价书店,以其下笔流丽有采而仪之。”倒牙是够倒,还流丽有采,还仪之。不过好处是让我记得一本本书怎样得来,也算个人的历史。何况常常我还能记起在题记背后的琐碎细节,比如“特价书店”提醒我,当初买这本书的主要动力,在于它便宜。大概出版早,原价不过三块,又盖了个“杭古旧”的章,降到两块。我一向买书和买所有的东西有一样的毛病,见打折则喜,虽然周勋初的这本文史论文集,就其题材而言也算写得不难看,流丽有采云云就不过是附庸风雅的借口。
这本书意在考据两汉到唐宋期间一些零星的诗文流派及人物典事,考据的事情,总是偏闷。翻来翻去,也只有讲到曹操三代宫闱轶事之类比较鲜活。原来魏氏素有好色不论出身的传统,攻城掠阵之后败将的老婆总是变成魏家嫔妃,倡门女子亦可立后。曹操还鼓励妻妾在他死后再嫁,并且对老婆们带过来的拖油瓶儿子们都视如己出,思想境界不是一般的高。作者还推证曹氏父子三人都迷恋《洛神赋》那个女主角原型甄氏,由功业美人敷陈出纵情不羁的建安风骨,真真香艳动人。其余拉扯什么刘勰的两个梦,杜甫晚年的五大污点洗刷(全都无关风月,唉),就乏善可陈了,往往是催眠的段落。
另一本“书”其实是被发现夹在书里的一叠手抄纸。如今都快忘记怎样用手写字,可依稀六七年前,我竟然在厚厚一叠单位的信笺上抄了一整本《文字是肉做的》里头,所有被董桥引用的英文名句。能慢慢回忆起来的,我原很憎恶董桥洋洋自得的卖弄劲头,总自居学贯中西的名宿,但他用来卖弄作为英文典范的那些引述,实在是好,以至于当时的我矛盾如斯,不愿意买他的书,却不禁要抄书。细细看了一遍蓝墨水钢笔手抄的条条缕缕,一面钦佩自己年青时的热忱,一面钦佩董遗老的品味。
“(交际舞)a perpendicular expression of a horizontal desire”
“(John Wilkes回答政敌攻击‘我看你不是死于绞刑架既是死于花柳病’)Which it will be, my dear sir, will depend entirely on whether I embrace your principles or your mistress.”
“(香港)a borrowed place living on borrowed time”
“(王尔德言)Love conquers all things except poverty and toothache.”
“A poem is a form of refrigeration that stops language going bad.”(这是谁?!)
“The New York restaurant business is in trouble. No one dines anymore. They just eat.”(这又是谁?!)
“An archeologist is the best husband any woman can have; the older she gets, the more interested he is in her.”(谁?!)
……
忍不住又抄一遍。看来我胸膛里仍然跳动着一颗文青的心。
后适逢两位女同事一起嗟叹家事,说起如何为老人孩子操心,我便显摆了一把从飞机上温习来的quote:“The first half of our lives is ruined by our parents, and the second half by our children.”结果不晓得是英式幽默不合美国人胃口,还是恰巧那二位胃口不好,她们除了觉得我有点愤青,并没有觉得好笑,叹。
我想这本《文史探微》,下次搬家该进入废纸篓了,那一叠手抄纸,则会跟随我再去新的地方。
败败败
Posted: 2005-03-08 15:33
by Knowing
因生日之名,最近败家甚欢,购物有时候真会进入一种失心疯状态,忘记自己赚多少,还有多少计划等在前头,信用卡刷起来,感觉不是钞票。接到YC滑雪归来,听伊激动地描述洛基山雪场之壮美,滑雪费用之高昂,才记起自己是个穷人要不我就要很多很多的钱好了
欲望这东西,不知何处根起,真是原罪。带了个teenager数天,仿佛看到十六年前的自己,有无穷不可满足的欲望,永远渴望长大到自己挣钱,以为那样便天下大吉,求仁得仁,殊不知自己挣钱之后,更受求之不得的煎熬。我是如何活过青春期的?!
圣诞,生日,新年,纷至沓来的喜庆,呛得我鼻涕眼泪。唯有一天日中,懒散出门,云霁天开,风卷处枝头簌簌雪落,在阳光里晶莹动人,路上车稀,道边万树琼妆,温柔静好,远山淡淡庄严,那时刻才真正满心欢喜。
影响我最深的N本书
Posted: 2005-03-08 16:03
by Knowing
麦田那天提到2000年的读沙,惹得我也怀旧了。2000年,读沙从鼎盛到崩盘,看到无数ID长袖善舞,又拂袖而去。那时候网吧还要5块钱一个小时,20块通宵。那一年我弃职返沪,没有工作,却整夜整夜地在网吧里上读沙。那一年在北京上新东方,见到麦田和小米。那时候的麦田还不是很光滑,或者我并未留意。
那一年在网上的生活,为我开启了整整一个世界。
当年的“十大”征文,我并未参加,现在既然想起,就为自己补作一篇纪念。伴随我成长,与我混乱的生命纠缠不可分割的,N本书……
一一 青春期(中学):
1)《一帘幽梦》
我已经到了这样的年纪,可以不脸红地笑笑说,唔,不好意思,中学我是基本上看完了整套琼瑶的书噢。虽然早就到了谁都可以骂一句俗的地步,琼瑶仍然无可回避地奠定了我少女情怀的第一个里程碑。后来有整套的金庸,古龙,三毛,席慕容,亦舒,我也很快加入了唾弃琼瑶的行列,但她的小说在我幼小心灵里种植的蛊毒永难拔除;以这本为代表的琼瑶小说,诱使我对爱情和理想男性的想象力生于费云帆,死于费云帆:一个有钱的,英俊的,有历史的,会弹吉他的,旷日持久爱女主角不求回报,最后又能以恰到好处的一点男性狂暴(比如一个耳光)唤醒芳心的,超级无敌梦中情人。后来看了《飘》,才发觉原来费云帆这个形象很是剽窃了白瑞德,晚矣。
2)《红楼梦》
岳麓书社的小字经济版,人民文学的竖排繁体版,工笔画小人书,都看过。看了红楼,初中就和3个死党
开始结社写诗做辞,还另有一个女生使尽浑身解数终于获得我们首肯加入成为第5个社员。才情最旖旎的
那个女生选了一个类似林妹妹的号叫什么妃子,我竟然曾是社长,自比史湘云的“枕霞旧友”取号“诗轩旧友”,不是年轻得无耻,怕早也酸死了。可是那时候一点也不泛酸,认真地每周结社领题作诗,认真地汇总评选最佳,认真地开始了一个文学青年的骄傲生涯。如今诗稿无存,故人无迹,圃冷斜阳忆旧游,只道是一读红楼误终身。
3)《牛虻》
在青春期不是因为爱情而读到涕泪滂沱的书是罕见的,主要是为了蒙太尼里主教,从这个老头身上第一次了解人间原有一种被禁抑的激情,可以眩目夺神。而悲剧的美好,便是将这种煎熬展示于人。后来又次第看到《荆棘鸟》和《红字》,同理地喜欢,而且养成了喜欢看教士/和尚动凡心的癖好,以至于连看到张曼玉演的青蛇勾引法海都迷得心蓬蓬跳。其实今天想来,蒙太尼里对牛虻的父爱,与男女之爱,有多大区别?嗯,我是老到已经懂太多了。
4)《1985/86/87年新诗年历》
曾经见证过诗人的黄金岁月,曾经写满两大本“朦胧诗”,曾经订过《诗刊》。这个诗历不知道出到哪一年为止,我买过三年,似乎只有一年的特别好。那上头的365个作者,还有多少今天仍在写诗,无从考证。
虽然汪国真的流行终结了我对于新诗的留恋,虽然在矫情的后青春期我和许多人一起嘲弄诗歌,今天我可以坦然承认,尽管从来没有真正懂得过,但一直都怀着敬畏地爱慕,诗。
一一 后青春期(大学)
5)《阿Q正传》
青春期厌憎一切被主流肯定的东西,连带鲁迅。大学的某一天突然明白了这篇入选了中学课本的小说,并感到无限悲凉。继而看了所有鲁迅的小说和散文,慢慢明白了鲁迅的绝望。固执地至今不看他的杂文。不怨他,是我中学写不好议论文,落下了心理疾患。
6)《绯闻》
很奇怪陈丹燕这篇不见经传的小说标志了我少女时代的终结。我认为陈丹燕在平庸的“上海系列”之前,曾经是一个才情另类的作者,她早年发表在《少年文艺》的一些短篇,文字就有一种锋利清冷的质感,好像不知不觉就走得很远的早慧少女,诱人追随。但其实她那时候就已经年长。《绯闻》铺陈一个少女的恋情与成长,笔触准确而残酷,忽然将爱情的一种本质剖开给还是满心绮念的我看到:我们以为自己爱一个人,不过往往是爱这爱本身。爱的魔法消退后,一切都不过是高潮之后的疲倦,索然无趣。奇异的是,这本残酷的书,难以忘怀的美丽。
7)《心扉的信》
据传读亦舒较早的女性都会对感情比较理性。我读得晚,可并不认为是因此而不够理性。。亦舒理性个P。她不过比琼瑶,换了一个姿势,追寻的还不是同一个高潮。多金,有taste,优雅,英俊的,男人,跟费云帆有什么区别。要说亦舒好,还是当她老实面对自己需要滥俗感情的事实的时候,加上一点独立女性的小智慧,反而动人。比如这本《心扉的信》,是我读到的第一本亦舒小说,一击即中。一个不够笨的女人会孤独,幸运的,碰到于新生,解决了,不走运的大多数包括我,也便就一辈子给心扉写信,博客也算。
其实又是一个美女的神话,情不自禁爱上的,只不过是其中照到的那一点自己罢了。
8)《安徒生童话》
直到大学才开始看懂安徒生。《拇指姑娘》缓慢温暖带着秋日午后的色调,《海的女儿》为人性作天籁歌,《勇敢的锡兵》由卑微生命衍生博大尊严,《红舞鞋》是奇怪但难以忘却的一篇,有一种黑暗的宿命。安徒生并没有影响我的童年,却赶在我成熟的途中留下一笔缠绵的庄严。
9)《宽容》
从这本书开始,从房龙的系列,点点滴滴了解西方文化。房龙举重若轻游走哲学历史宗教,非大学问不能。把宏大命题写得轻巧生动,实在是胜造七级浮屠的好事。没有这样的书,我可能一辈子也懒得去碰哲学历史宗教。当年三联一版再版《宽容》,每碰到我都忍不住买一本,再送朋友。也由这本书始,爱上西湖边的三联书屋。人类的历史是趋向宽容的一条winding road,今天的美国仍然有人在试图将禁止同性婚姻写入宪法。这本书永远不会过时,是否算是人的无奈?
一一 成熟期……
10)《万历十五年》
当时对黄仁宇惊为天人,实在是因为在我浅陋的阅读生涯中,鲜有接触如此好看的历史学论。他提出的“数目字管理”,倒是没有共鸣,一来我对数学迟钝,而来我不信泱泱中国的问题可以简化到“数目字”或任何一个特效药搞定。经由这本书开始关注中国近代史,后来又看到《晚清七十年》,更加恣肆飞扬快意古今,虽然唐德刚也试图开个“定型”的偏方而露了马脚。再后来发现学贯中西通古博今的才子书一大堆。这本《万历十五年》算是我阅读眼界的开阔之始,值得铭记。
11)《沉默的大多数》
从三联生活周刊上的圆桌文风刚开始注意到王小波,很快就是他的死讯,然后四处看到他的短文,再收集他所有出版的书,到最后他盛名中天,是个文学青年就会自称王门走狗。其实大多数人怎样看待王小波,并不会改变他嘴角微微嘲讽的那个笑容。作为罗素的门徒,无神的王小波敏捷地活着和思考,精力无穷地追逐“有趣”,与虚无战斗,留给我的黄钟大吕声就是那句来自罗素的“参差多态,乃是幸福之本源”。自由主义丰盈可喜,堪称当代世俗生活最实用的哲学。只是轻快的流行文化背后,沉默的大多数仍然沉默,王小波泉下的微笑不免要保持那点嘲讽意味。向明白人致敬。
12)《挪威森林》
看村上春树太晚,未必是坏事。从著名的《挪威森林》开始,我恶补了所有能找到的他的小说,玩味不尽他的微妙悲伤。晚的好处是,我不会再如同惨绿少年一般咀嚼直子or绿子,对渡边青涩的性事也兴趣了了,而是直奔主题地找到我需要的东西:“地道”or“不地道”。成长中纠缠我一路的问题,如何明确地指认我喜欢或不喜欢的人事,就此算豁然开朗。
13)《活着》
2000年才看到这本书,当时还跟贴写过一篇小文揶揄自己的眼泪。其实之后的《许三观卖血记》我更喜欢,因为少一些灰黑色的绝望和窒闷,多一些凡人的温暖。但浓重如《活着》,并不是一出廉价的人间惨剧,作者悲悯的情怀赋予个体命运以博大和庄严。这样的悲悯教会我真正尊重生命,不论悲欣。
14)《沉重的肉身》
麦田很荣幸地占据了我个人思想史的一角,因为当年是他送给我这本刘小枫的文哲论。刘小枫的写作
技巧不算特别高,这本书时不时充塞着学院派的晦涩术语。但仍然好看,因为按禅宗的话讲,直指我心。因为刘小枫,我试图找到所有基氏的电影来看,并且对刘的阐述方式一往情深。从加缪的《局外人》到昆德拉的《玩笑》,从余华到村上,我一直怀揣着影影绰绰的困惑,无法再继续追随房龙或罗素到更远。刘小枫的“抱慰个体”说,实实在在符合了我的需要。一个孤独的,空虚的,浮躁的现代人如我,当疲倦于跟从任何集体标准包括智慧和快乐,所求的除了片刻的抱慰,不疑有他。刘已经皈依基督,我却仍然无法接受任何完美的答案,徒劳辗转在路上,沉醉于零星的“爱的碎片”。
如果在不同的时间,遇到不同的书,我会是完全不同的人,对此我深信不疑。《东京爱情故事》里,完治说:“因为不去到东京,不碰到莉香,完治就不会是今日的完治呵。”同理,因为这些书,我才是今天的我呢。
zz : 土鳖or not 土鳖?
Posted: 2005-03-08 16:58
by Knowing
http://www.blogcn.com/user15/rayxiu/index.html
5、北京人的素质
上个月底,为了庆祝我外甥十岁寿辰,老爸老妈老姐老外甥一起来京观光。
第一次坐北京的公共汽车,立刻就有两个青春美少女给我父母让座,搞的老两口受宠若惊,连声说:北京人素质真高啊,不愧是首都。
转天我给他们安排了长安大戏院的戏,临行前再三问要不要接送,他们异口同声地回绝了,并抛出了著名的吃盐吃米过桥走路的理论。一个小时后,他们就回来了,说到了前门,问了三个人,都不知道长安大戏院在哪里。我怀疑他问的是外地游客。他们信誓旦旦地说,两个操京腔的老头,一个是警察。
最后一天更离谱,打了一个车去首体对面,让他走西二环,生生给绕到了西四环。把俺媳妇都给气哭了。
由此,我爸妈得出了光辉的结论:北京人让座的素质尚可,认路的素质急需提高。
6、我的外甥爱科学
我的外甥爱科学是出了名的,来北京之前就告诉我们,故宫天安门天坛颐和园香山什么的都不用安排了,只需要安排科技馆、海洋馆、古动物馆等等。
第一天由我媳妇陪伴在科技馆混了一天,据说最钟爱的一项活动是跟一群人互相砸皮球,都玩疯了;
第二天我带他去古动物馆看恐龙,发现他爱科学爱得非常粗线条,既不听导游讲解,也不研究资料,看啥都图个新鲜热闹;
第三天去索尼数码梦幻城,外甥爱科技的假面终于暴露,数码城是一系列有关声光电气压等基本科学常识的展示和试验,我外甥把这里当成了游乐场,看一个装置就上去摆弄几下,搞不懂就放下,直奔下一个,后来大家都去看一个科技舞台剧的时候,外甥死活不看,半道我们出来找他,他正在一个篮球框前面较劲,嘴里还喃喃低语:谁说我投不进,谁说我投不进……这是一个展示视觉错觉的装置,戴上一个特殊的眼镜,你的视觉就会和真实位置发生偏差,所以篮球就投不进了。
我终于知道,我的外甥就是这样用蛮力爱科学的。
3、房子
我老婆的同事很神奇,其中一个认为住十六楼比住八楼的噪音大,因为声音越到上面越放大;另一个在轻轨附近买了一套房,某一天突然觉得经常过火车会不会把楼震塌了,于是以此为由把房退了。
如果按照他的逻辑住在地铁边上最危险,因为会把地基震酥了,马路边上也不行,还天天过汽车呢。
4、俺媳妇
俺媳妇在媒体工作,所以经常有小道消息,上个月听说电费要涨价,就逼着我一口气买了两千度电。几天以后,果然涨价了,每度涨了五分钱,一共节约100元。这些电估计能用两年。
遥想去年非典的时候,俺媳妇让俺伙同在普通老百姓中间,抢米抢面,生生背回来半年的口粮。
Posted: 2005-03-08 18:15
by 笑嘻嘻
我最喜欢有口味相同的人做好书摘给我看啦。同理还包括会吃的人挑好一个好馆子的单子,会穿的人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不适合某种衣服、或者尝试某种新品种的衣服。
想起一个不相关的事情,我同学讲高中的时候自习,全班都在说话、玩。老师回来了罚大家抄写语文课文第几课,第几课。有个男生抄好一本,在作业本的封皮上写:中学语文课本第几册课文精选。
Posted: 2005-03-08 21:51
by 洛洛
同事一和同事二的理论都是正确的:声波在高空没有传播阻挡,所以住高楼反而比楼下的声音听得清楚。同事二的理论基础是resonate load,这是dynamic load的一种,它之所以危险是因为如果轻铁的共振周期(vibration period)和建筑一样的话,就会施加这个load给建筑,建筑共振得到加强,左右摇摆幅度越来越大,自然就会有危险。
马路和轻轨/建筑不一样,平平的摊在路上,没有共振,不会影响。
Posted: 2005-03-09 0:07
by 密斯张三
blog于我,是跟人家借来看世界的千手千眼。坏处就是现在只会欣赏“死不惊人语不休”“人不折腾枉少年”这种游戏文字,再看不进正经言论了

Posted: 2005-03-09 10:22
by helenClaire
如今都快忘记怎样用手写字,可依稀六七年前,我竟然在厚厚一叠单位的信笺上抄了一整本《文字是肉做的》里头,所有被董桥引用的英文名句。
我每天
上班的路上,有一个餐馆的广告牌,除了地址电话,便是引用Oscar Wilde 的一句"Work is the curse of the drinking class."。苦笑。唉,如果我是单身,就可以啤酒加饼乾当晚饭。

Posted: 2005-03-09 12:34
by tiffany
笑嘻嘻 wrote:我最喜欢有口味相同的人做好书摘给我看啦。同理还包括会吃的人挑好一个好馆子的单子,会穿的人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不适合某种衣服、或者尝试某种新品种的衣服。
小笑真是懒到家了,当年那个背潮流而动的银儿哪里去了

Posted: 2005-03-09 13:01
by Knowing
helenClaire wrote:苦笑。唉,如果我是单身,就可以啤酒加饼乾当晚饭。

啤酒加比萨是大学男生宿舍,啤酒加汉堡是建筑工人,啤酒饼干算什么组合?

Posted: 2005-03-09 13:25
by tiffany
按照师太的教导,似乎是香槟酒,白酒也凑合,加饼干
Posted: 2005-03-09 13:29
by Knowing
什么加饼干都不能引起食欲 -- 我跟海伦正相反,虽然单身,向往的却是家庭生活--四菜一汤,有荤有素,七点半到家,老婆给热腾腾的端上来。
Posted: 2005-03-09 13:35
by Knowing
补充:也不用什么太珍贵难弄的菜式,香菇菜心,清蒸鱼,油爆虾,芹菜炒香干,汤就西洋菜鸡汤,萝卜排骨汤也行。

Posted: 2005-03-09 13:53
by tiffany
那我也向往这样的家庭生活------回了家9有饭吃!还不用收拾屋子做家务!
Posted: 2005-03-09 14:04
by helenClaire
Knowing wrote:什么加饼干都不能引起食欲 -- 我跟海伦正相反,虽然单身,向往的却是家庭生活--四菜一汤,有荤有素,七点半到家,老婆给热腾腾的端上来。
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先发个征婚广告:“本人大毕有卡,高薪正职,英俊多金,温柔慷慨。欲觅健康勤劳,善做四菜一汤之女友,先尝后婚。。。”怎么样?

Posted: 2005-03-09 14:08
by Knowing
海伦,你看到了我假装男人在未名交友发的广告?

关键是没卡,没卡,姑娘们听了都扭头就走。

Posted: 2005-03-09 15:14
by 洛洛
不是说有卡反而不行啊,改成正要填485还好点。
不过要是我假装,我就说我收到香港大学聘书,年薪又高,半山洋房,还可以回国大海龟。
Posted: 2005-03-09 15:23
by 笑嘻嘻
这样的生活谁不想往?你也好意思说你要的条件不高。
Posted: 2005-03-09 17:50
by dropby
Knowing wrote:补充:也不用什么太珍贵难弄的菜式,香菇菜心,清蒸鱼,油爆虾,芹菜炒香干,汤就西洋菜鸡汤,萝卜排骨汤也行。

小K你算高的要求又是什么样啊?
Posted: 2005-03-09 22:33
by Knowing
醉虾,油焖春笋,汽锅鸡,茭白肉丝,汤要笋干老鸭煲或者火腿冬瓜汤。
TMD , 饶是我刚吃完一顿丰盛的晚饭回来,菜单也开的饿了。
Posted: 2005-03-10 2:45
by 狸狸
还是走得朴实路线啊
要求不高不高,我很不负责任的说
Posted: 2005-03-11 9:40
by tiffany
“An archeologist is the best husband any woman can have; the older she gets, the more interested he is in her.”(谁?!)
这句话好像是啊泰斗加沙说的。
Posted: 2005-03-11 15:05
by 密斯张三
tiffany wrote:“An archeologist is the best husband any woman can have; the older she gets, the more interested he is in her.”(谁?!)
这句话好像是啊泰斗加沙说的。
都是这么说,但泰斗奶奶不承认。
Posted: 2006-07-25 9:40
by 红尘有缘
Knowing wrote:什么加饼干都不能引起食欲 -- 我跟海伦正相反,虽然单身,向往的却是家庭生活--四菜一汤,有荤有素,七点半到家,老婆给热腾腾的端上来。
我就是靠自己的那种了,每次到家,手脚麻利的做出两菜一汤

Posted: 2006-07-25 12:51
by ruby
Knowing wrote:醉虾,油焖春笋,汽锅鸡,茭白肉丝,汤要笋干老鸭煲或者火腿冬瓜汤。

Posted: 2006-07-25 13:24
by Knowing
Posted: 2006-07-25 13:54
by Elysees
哎,小k这样风花雪月的姑娘,也有劳动人民的朴素愿望,真叫我掉眼睛
其实今天想来,蒙太尼里对牛虻的父爱,与男女之爱,有多大区别?嗯,我是老到已经懂太多了。
这句话真让人心惊肉跳。。。。。。牛虻里我最记得后来被七剑下天山抄袭的那段,一个夏天在两本书看了两遍,从此对梁某绕道走。
Posted: 2006-07-25 13:59
by 密斯张三
这篇文章我在bloglines里面勾了很久
http://www.blogcn.com/user17/24p16k/blog/35438730.html
2006-6-10
寂寞的人
5月里,我碰到一个特别寂寞的人。
寂寞的人各有怪癖,因而或许各有成就。譬如我的同事,他是扫雷高手,70秒扫雷99颗。当他骄傲地说起此事,我同情地了解到他必定罹患深度寂寞,所以才逞着寂寞的余勇,将大把时间拱手奉送微软游戏。
寂寞是一种贯穿内心的情绪,基本也无从解说。有的人短期就会痊愈,有的人需要长期深切治疗,这是因为寂寞的起因不同,各人抗体有异。对抗它,有的人求助于烟酒,有的人寄情大吃、远行或是整夜的电视,但在真正寂寞的时候,一概没有用。
寂寞的人会气味变淡,颜色变浅,影子模糊,旁人渐渐在感官上无法明晰他们的存在。寂寞的人企图混在人群里矫健地行走,大声地欢笑,忙忙碌碌,装没事。但他们实质虚弱,和人擦肩而过的时候,身体易被磨损;大笑时,也无法从心底真正投身热闹;而再忙也没有用;寂寞是一件头等大事。
这个特别寂寞的人,和我算是点头之交。他曾经神气活现,但我在5月里重新遇见他,他变得光芒黯淡,不再抢眼。他在席间坐定,虽然举止若常,但是像黄油融化在食物里一样地在人们热烈的气氛中间几近消失。作为深入洞悉寂寞症状的我,猜想他一定发生了什么事,以至心情跌入谷底。我却没办法唐突地开口询问,我觉得成年人时常羞于谈论寂寞。
这夜的最后大家酒足饭饱,从店里鱼贯而出,在路灯下笑语话别。我见他一个人站立,脚底的影子稀薄透明,伸向远方。
我听说寂寞的人是容易消失不见的,当很少有人再联络、再惦念、再提起某个人,他就会变消失。而日后人们闪念间想起他,也只会以为他搬了城市,辞了工作,换了手机号码,卸载掉MSN,停止blog,如此而已。
那一刻,我觉得不止是影子,连他的人都快要嵌入夜色里面去了。我凝神想了他一下,他曾对我有过若干好处,帮过我一个小忙。我这么想着他时,他的轮廓便稍见清晰。于是我一边酝酿着一段自然的开场白,一边走近他。我知道要解脱人心的烦恼,是很难,但何妨一试。
我靠近他。我也有着一条半透明影子,这时候,轻轻地和他的交叠依靠住。
很煽情吧!

Posted: 2006-07-25 14:19
by Jun
MMD, 寂寞 is an acquaintance I have lost at least two years ago, if my aged memory can actually be relied on for such lengths of time. His face has long blurred into a fog of oblivion, although other people's mention of him brings back vague memories that didn't seem too atrociously ugly with the assurance of the safe distance between me and him nowadays.

Posted: 2006-07-25 14:35
by 密斯张三
嗯,很多时候我自以为在寂寞了,其实不过因为无聊
Posted: 2006-07-25 14:38
by Knowing
我好像很少感到寂寞,而经常觉得没劲。
Posted: 2006-07-25 14:42
by tiffany
老子跳出来大声疾呼说我寂寞!有条件了养两只猫崽来陪我---突然发掘到我内心深处隐藏的奴性。最近自我发掘进行的很成功
Posted: 2006-07-25 15:14
by Knowing
啊,那我一定是因为有小美人儿三妮儿的陪伴才不感到寂寞。
Posted: 2006-07-25 17:15
by putaopi
Posted: 2006-07-25 22:52
by qinger
附近一家上海馆子老鸭煲做得不错, 叫一份回家连着好几顿晚饭的汤都有了, 我恨聪明地加了两块钱粉皮。
Posted: 2006-07-25 23:12
by pomo
我本来是连鸡蛋都不会煮的,但是自从嫁了全不符合海伦广告标准的某个人后,就可以做出满足小K或朴实或豪华的八菜两汤,外送半冰冻银耳莲子百合甜品消夜。
Posted: 2006-07-25 23:13
by 豪情
哪家, 我跳出来问?
Posted: 2006-07-25 23:36
by qinger
就是我跟你说糖醋小排做得不错的那家。不过他家的糖醋小排每况愈下, 现在已经没法吃了,不建议点。老鸭煲目前还成, 不知道能坚持多久。带回家热过更入味,多加白胡椒粉, 本身没有粉皮,可以加钱叫他们加。
为什么这些馆子总是不能坚持如一呢。
小涵也来了, 就是环球广场那家, 环境太差, 只能打包。
Posted: 2006-07-25 23:40
by 小涵
哪一家?同问
Posted: 2006-07-25 23:57
by 豪情
我上次吃了还很好, 不过有两周了.
什么是环球广场那家? 环球广场在哪儿?
Posted: 2006-07-26 0:40
by 笑嘻嘻
有一年看NBA,听到NBA解说员在大笑中说:You can not enjoy the treasure of pleasure without pressure. 大为惊叹。如果这是即兴创作,这个韵压得也太好了。野百合也有春天,体育解说员中也有文青啊。
Posted: 2006-07-26 9:13
by 红尘有缘
俺现在寂寞的时候就去写博,以及读别的寂寞的人写的博

Posted: 2006-07-26 9:47
by 火星狗
寂寞时最好找朋友聊天或者shopping,上论坛胡说八道也不错。我一发现自己要陷入某种毫无建设性的情绪的时候,就用以前在电视里看到的一句台词激励自己:Enough of this self-indulgence! 别的寂寞的人写的博……还是别碰吧,太容易让人depress了。
我年轻的时候喜欢看哼哼唧唧的博,现在喜欢的博是那种兴致勃勃的类型。
Posted: 2006-07-26 10:10
by 红尘有缘
火星狗 wrote:寂寞时最好找朋友聊天或者shopping,上论坛胡说八道也不错。我一发现自己要陷入某种毫无建设性的情绪的时候,就用以前在电视里看到的一句台词激励自己:Enough of this self-indulgence! 别的寂寞的人写的博……还是别碰吧,太容易让人depress了。
我年轻的时候喜欢看哼哼唧唧的博,现在喜欢的博是那种兴致勃勃的类型。
俺觉得寂寞的人才写博,因为有时间
但写出来的不一定就很颓废
寂寞是生活态度,但不一定是人生观,我自己已经绕糊图啦

Posted: 2006-07-26 23:54
by 笑嘻嘻
我们公司提供晚饭,味道很不错。我昨儿吃饭的时候突然醒悟,哎,这不就是到点儿有人给做好了三菜一汤,不用收拾打扫,每天换菜式,的理想生活的朴素版本吗?
Posted: 2006-07-27 8:25
by DeBeers
这是赤果果的秀奥夫,三菜一汤的免费晚餐,泡茶馆,还要买极品翡翠

Posted: 2006-07-27 8:33
by Jun
Posted: 2006-07-27 8:34
by Knowing
呜呜,我怀念江南。
Posted: 2006-07-27 11:49
by nico
knowing混读沙的?吓,当年我差点没见到麦田,在他发飙前。
在上海有一段时间,那个蓝蝶舞秋总找我吃饭,那感觉真是奇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