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和狄更斯笔下的意大利
Posted: 2017-10-20 10:18
我最近被安利了一个叫做蜗牛读书的app, 每天有一个小时的免费阅读时间,里面有上海译文出版社和理想国的出品,可读的书不少。最近读了几本作家艺术家的游记和日记,狄更斯的这本“意大利风光” 蛮有趣的,把他那个时代做游客的心得跟我们的对比一下。挑一段维罗纳贴在这里:
取道维罗纳、曼图亚和米兰,穿过辛普朗山口,进入瑞士
❈❈❈ ❈❈❈
我很有些害怕到维罗纳去,惟恐维罗纳之行会叫我不再喜欢《罗密欧与朱丽叶》。然而,我刚一走进古老的市场,我的疑虑立即烟消云散了。这是一个那样奇特,那样古雅,那样别致的市场,有着种类异常繁多的奇异建筑物,我真觉得即便是这座富有浪漫色彩的城——最浪漫、最优美的故事之一《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发生地——核心部位也不会比这里更好了。
很自然,出了市场我们就径自前往凯普莱特府第。这里现在已沦为模样非常可怜的小旅店了。辘辘作响的四轮马车与沾满污泥的市场运货马车在庭院内争抢地盘。积了厚厚的一层污泥的院内还有一群被淤泥溅污的鹅;门口蹲着一只面目狰狞的狗,凶恶地喘着粗气。倘若罗密欧还在世,还在四处活动,他一条腿刚伸过墙头就会被这只狗咬住。凯府的花园已经易主,许多年前就不属凯府了。然而,凯府原来是有一个花园的——或者不管怎么说,那里原是可能有一个花园的——凯府的古老纹章即那顶帽子(capello)刻在庭院门楣石上,今天仍然可以看到。那些鹅,市场运货马车,赶车的人,还有那只狗,应该说都颇有点像莎翁剧中的那个样子;倘若到了这里只见屋内空无一物,倘若能在这些无人居住的屋内信步,那会更加令人愉快的。不过,那纹章却无可言状地令人欣慰,花园的旧址也毫不逊色,此外,那房子尽管并不很大,却正如人们所希望看到的那样,具有对谁也不信任、对谁都有戒心的外表。我见了这房子非常地满意,这是名副其实的老凯普莱特的宅第;我也非常感谢那位旅店老板娘,一位毫不动感情的中年妇人。她懒洋洋地倚在门口,看着院内的鹅。她真可谓大腹便便,就这一点来说,她至少是颇像凯府里的人,大有先祖的“遗风”。
从朱丽叶的家到朱丽叶的坟,对于游客是一条自然的路线,正如对于美丽的朱丽叶本人,对于随便什么时候都能叫火把增光的无比骄傲的朱丽叶,也是一条自然的路线一样。于是,我带了一名向导前往一个很古老的旧花园,那个花园我想曾一度是属于一座很古老的女修道院的。一个正洗衣服的目光炯炯的女人让我走进一扇破破烂烂的门。我沿路走去,只见道旁古墙的颓垣断壁与爬满了常春藤的土丘之间嫩草与新花长得十分好看。那目光炯炯的女人——她用方头巾擦干了双臂——指给我看一只小水池,或叫作水槽,她说,那是“La tomba di Giulietta la sfortunáta”。我生来就最会相信人家的话,既然那目光炯炯的女人信以为真,我也就信以为真了。所以我很相信她,并拿出预备好的钱交给她作为照例要收的酬金。朱丽叶的墓地被人遗忘了,这倒是一件叫人高兴的事,并不使人失望。不管约里克的鬼魂听见头顶的走道上脚步声响、人们一天几十遍重复说着他的名字对他会有多么大的安慰,然而,对朱丽叶来说,最好还是远远避开旅游者的脚步声,除了在春雨绵绵,和风吹拂,阳光灿烂的日子来上坟的那些人之外,还是不要有游人来的好。
令人赏心悦目的维罗纳!它有优美的古老宫殿,站在台阶上望见的远处诱人的乡村,雄伟壮丽、带有栏杆的长廊。古罗马时代的拱门依旧横跨着清洁的街路,将一千五百年前的阴影投在今天的阳光下。还有镶嵌了大理石的教堂,高耸的塔楼,富丽堂皇的建筑,富有奇趣的古老宁静的通衢大道。就在这大道上,曾经回响着蒙泰玖与凯普莱特两家的喊声,
逼得维罗纳城历史悠久的市民
抛弃他们庄重得体的举止礼貌,
挥舞起古老的长戟,
还有一条水流湍急的大河,建造别致的古桥,巨大的城堡,摇曳的柏树,如此令人心旷神怡、如此令人精神振奋的景致!令人赏心悦目的维罗纳!
在这一番景致的中央,就在卜拉广场上——人们所熟悉的眼前的实体当中一个古时候的幽灵——便是那雄伟的罗马圆形竞技场。竞技场保存得如此完好,修缮得如此精细,连每一排座位都依然如故,没有破损。有几处拱门上还可以看见古罗马数字;还有走廊,楼梯,猛兽来往的地道;弯弯曲曲的通道,有的在地面上,有的在地下。来观看竞技场上流血表演的成千上万狂热的人们,就在这些通道里拥进拥出。现在,隐藏在大墙的阴影和凹处里的,是几家铁匠铺和做着各种小买卖的店铺。护墙上是浓绿的杂草、树叶、青草。但是其他很少有发生巨大变化的地方。
我兴致勃勃地走遍了所有那些地方,又登上最高一排座位,从远处的阿尔卑斯山脉所包围的可爱动人的风景全貌中收回视线,俯瞰脚下的圆形竞技场;这个时候,在我眼前展现的竞技场似乎像一顶翻过来的巨大的草帽,浅顶,无限宽阔的边,草帽上的草辫即那四十四排座位。这个比喻在静下来仔细想想或写在纸上时,既平常而又古怪,然而在当时则是情不自禁地想起来的。
不久前,有一个马戏团曾到过这里——我敢说,那就是在摩德那城教堂门边的那位老太太面前出现的同一个马戏团——在竞技场的一端开辟了一个小小的圆形场地,节目就在这个场地内表演,至今马蹄蹄痕还十分清晰。我不禁为自己描绘出一幅画来:为数不多的观众坐在一两排古代的石砌的座位上,观看一个衣饰晶亮的骑士的豪侠亮相,或者一个喜剧小丑的滑稽表演,而四壁却在冷酷无情地旁观。我心里尤其在想,那些罗马哑子会多么奇怪地注视这些到处巡回演出的英国人表演的拿手喜剧。一个英国贵族(名叫约翰勋爵),松弛的肚子,穿一件长到脚跟的蓝色燕尾服,耀眼的黄色马裤,头戴一顶白色的帽子;一个英国妇人(名叫贝彩夫人),戴一顶无边的草帽,蒙着绿色的面纱,穿一件红色的短上衣,手里老是挎着一只很大的网格拎包,打着一把撑开的阳伞。他们出场时两人同骑一匹前蹄腾空的马。
那一天,从竞技场出来以后,我一直在城中到处走,我心里想,我恐怕会一直不停地走到现在的。到了一处见有一家非常漂亮的现代剧院,那里刚上演过歌剧(维罗纳人很喜欢歌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到了另一处,我在一排柱廊下看到一些收藏的希腊、罗马和伊特拉斯坎遗物,由一个老人看管着。这个老人自己仿佛也是一件伊特拉斯坎古代遗物;因为他打开铁门的锁之后,连推门的力气都没有,在介绍古玩的时候,说话的声音也叫人听不见,他的眼睛也看不见那些古玩:他太老了。我又到了一处,见有一个画廊,那些绘画糟透了,真还不如让它们毁坏了倒叫人舒服一些。然而无论何处,不管是在教堂里,在宏伟的建筑物中,在街上,在桥顶,还是在桥下的河边,维罗纳总还是令人赏心悦目的,在我的记忆中,它将永远是令人赏心悦目的。
那天夜里,我在旅店的房内读《罗密欧与朱丽叶》——毫无疑问,以前从来没有一个英国人曾在那里读过这个剧本——第二天太阳升起来时,我们出发前往曼图亚,我心中默默地反复背诵着(我坐在一辆双座四轮马车式的公共马车上,旁边是那个卖票的,他在读《巴黎的秘密》):
出了维罗纳的城墙就无所谓人间,
只有炼狱、折磨和地狱的本身,
赶出了维罗纳便是赶出了人间,
而赶出了人间便是死亡——
这几行诗让我记起来了,罗密欧毕竟只是被赶到了离城二十五英里之外的地方,他的力量与勇气也真叫人怀疑。
在罗密欧生活的时代到曼图亚去的路上也这么美丽吗?我真有些不解!那条路是否也是在牧场中逶迤,也是那样芳草萋萋,也因那同样的闪烁的溪流而分外耀眼,到处也点缀了一丛丛优美多姿的葱茏的树林!那时候地平线上当然也是紫红色的山岭;那些乡村姑娘的衣饰——她们向后梳的头发上插一个很大的、带有一个圆球的银发卡,颇有点像英国人的“护身棒”——也不会有很大的不同。如此明媚的早晨,如此美丽的日出,它给予人们的充满了希望的感觉,即便对一个被放逐的恋人的心也不会是生疏的。而曼图亚在他面前出现的时候,城的高塔、城墙和河水也同样会一一显现,与一辆平常的和结婚时用的公共马车上所见的非常相像。他也许同样要急剧地拐过几个弯,跨过两座隆隆作响的吊桥,跨过那座同样长长的、有顶的木桥,将沼泽一般的河远远抛在身后,到了死气沉沉的曼图亚的生锈的旧门下。
倘若有人与他的居住地外貌非常相称,或者他的居住地的外貌与他非常相称,倘若世间还有这样的事情,那么那个瘦药商与曼图亚城真算得上是天生的一对儿了。也许曼图亚城当时还要热闹一些。倘若真是这样,那么瘦药商可算得上是一个跑在时代前面的先知了,知道曼图亚在公元一千八百四十四年将会是什么模样。他吃不饱,这对于他的先见之明是很有裨益的。
我下榻在金狮饭店,正当我坐在自己的房内与很有胆量的旅游从仆商量观光事宜的时候,门上响起一下轻轻的敲门声。门通庭院四周的外廊。门开了,一个衣着非常寒酸的矮小的人探进头来,他问屋里的先生是否想找一个游览曼图亚的导游。他站在半开的门旁,脸上露出了那样渴求与急切的神色,一套褪色的衣服,一顶小小的缩紧了的帽子,拿着帽子的手上套着早已丝丝缕缕的绒线手套,这些说明他家境是非常贫苦的——这套衣衫显然是他的体面服装,临时才穿上的,但穿了这衣衫也并没有使他家境的贫苦少暴露一些——我宁可跟他出去,也不愿将他打发走。我立即雇他做我的导游,他听了之后马上走进屋来。
当我接着谈我与旅游从仆刚才在谈的事情的时候,他笑吟吟地站在屋角,佯装用手臂来擦我的帽子。他受到雇佣之后,那副阴沉的寒酸相一扫而光,全身都仿佛沐浴在阳光中,即便他的酬金不是论法郎,而是以拿破仑计数,他也不能更加容光焕发了。
“行了!”我安排好以后说道。“我们现在就出去,好吗?”
“要是先生您高兴的话。今天天气多好。有点儿冷,不过天美极了,真正美极了。我给先生开门。这是旅店的庭院。金狮饭店的庭院!先生走楼梯请要小心。”
我们到了大街上。
“这是金狮饭店大街。这是饭店外墙。上面那扇有趣的窗,就在二楼上,有一块玻璃是破的,那就是先生您的卧室!”
看了所有这些明显的东西之后,我问他曼图亚是否有很多可游览的地方。
“哦!说真的,没有。没有什么好看的!呃,呃,”他说,一面表示抱歉地耸耸肩膀。
“有很多教堂吗?”
“没有。差不多全被法国人废止了。”
“修道院或女修道院呢?”
“没有。也还是法国人!差不多全被拿破仑废止了。”
“生意兴隆吗?”
“没什么生意。”
“有很多外国人吗?”
“啊,天哪!”
我心里想他可能会昏厥的。
“那么,我们看过那边两座大的教堂以后,再到哪儿去呢?”我说道。
他从大街的这一头望到大街的那一头,胆小地摸着自己的下巴;然后望着我的脸,他仿佛心头一亮,然而,他用叫人难以拒绝的、恭顺地请求我忍让的语气说道:
“我们可以到城中稍微走走,先生!”(Si può far’un píccolo gíro della citta.)
我不可能不乐意接受他的这个提议,所以我们大家都高高兴兴地出发了。他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也就无所不谈了,关于曼图亚,一个导游能说的他都说了。
“人总要吃,”他说道;“可是,呸!这是个死气沉沉的地方,那是没有什么好说的!”
他尽可能地给我们介绍了圣安德利娅教堂——一座雄伟的教堂——和过道旁那个围起来的地方,那里四周都点着蜡烛,有几个人跪着,听说那个地方的地底下保存着古代传奇故事里说的圣杯。参观了这座教堂以后,我们又去看了一座教堂(圣皮特罗大教堂),然后我们到了博物馆,但是门关着。“开也好关也好,还不都是一回事?”他说,“哼!里面也没有什么东西!”于是,我们去看魔鬼广场,这是魔鬼一夜之间建造的(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意图);接着又到了维吉尔广场;后又看了维吉尔塑像——我的矮小的朋友一时振作起精神来了,将他那帽子往一旁轻轻挪了挪,说:我们的诗人。后来我们到了一个景象凄凉的、仿佛农场房屋边的空地一样的地方,从这里就可以到美术陈列馆去。我们刚推进这个僻静处所的门,约摸五百只鹅便摇摆着身子将我们团团围住,伸长了脖子,一只只都咿咿哦哦地喧嚷起来,样子十分可怕,仿佛它们在嚷着,“哦!有人来看画来了!别上去!别上去!”我们上去的时候,它们集合在门的附近,没有一点声音地等着;但是我们一露面,它们的脖子就像望远镜一样伸出来,并立即又喧嚷起来,毫无疑问,它们是说,“怎么,你们要走了,是吗!这个地方怎么样!喜欢不喜欢!”它们一直送我们到了外面的大门,嘲弄着我们,将我们赶到了曼图亚。
拯救了朱庇特神殿的鹅与这些鹅相比真得甘拜下风!这是什么美术陈列馆!关于艺术的问题,我倒赞同这些鹅的见解,而不要听乔舒亚·雷诺尔兹爵士的论述。
我们在鹅的簇拥下被很不光彩地赶到了大街上,此刻都站在那里,既然已到了这个地步,我那位矮小的朋友看得出也只好照他先前提议的那样,来一个“píccolo gíro”,即“到城里稍微走走”了。然而我说我们该去看看德宫(关于这座宏伟的建筑我听说过不少,据说是一个奇异、荒凉的地方)才是,这一下他可活跃起来了,说走就走。
弥达斯的耳朵有多少长这个秘密,倘若他那个将这一秘密偷偷说给芦苇听的仆人是住在曼图亚,那么知道的人恐怕还要多,因为曼图亚这个地方芦苇和蒲草多得很,会让世上所有的人都知道这个秘密的。德宫就建在沼泽地上,四周长的尽是芦苇和蒲草,这里的确是我所到过的最奇特的地方。
尽管阴郁,倒也并非因为这个地方阴郁,尽管这里的确阴郁;也并非因为这个地方潮湿,尽管这里的确潮湿;也并非因为这里凄凉,尽管就房屋而言这个地方确实凄凉、荒无人烟;主要是因为这座建筑物内有朱利欧·罗曼诺画的许多无法理解的可怕的画(屋里装饰的并非全是这些可怕的画,还有其他制作精巧的东西)。有一处壁炉架上画了一个斜眼看人的巨人,在另一间屋子的四壁上画着十来个巨人(与朱庇特交战的泰坦),一个个模样都无法想象地丑陋和怪诞,一个人竟会画出这样的东西来,真叫人觉得不可思议。在一间画满了这些怪物的房间里,这些怪物面孔肿胀,两颊开裂,神色变态,手脚弯曲,什么模样的都有。他们背驮着就要倾倒的楼房,双脚摇晃;有的被房屋废墟压倒在地上;有的举起大堆的巨石,将自己埋在底下;有的费尽力气将倒塌在他们头上的沉重的屋顶用柱子支起来,然而毫无结果。总而言之,他们经受着,并做着种种发狂的、着了魔的破坏。那些怪物都画得非常大,夸大到极其粗野的地步,色彩刺眼,叫人看了非常不舒服。这些画所造成的总的效果是叫人看了浑身的血都往头上涌(我这么想着),而不像是什么放在参观者面前的出于艺术家之手的画。这些看了会让人中风的怪物的表演是由一个满脸病容的女人领着我们看的,她的病容我断言是与沼泽的恶劣空气有关。然而,我还总免不了有这样的感觉:她孑然一身居住在枯竭的蓄水池似的宫殿里,四周是芦苇与蒲草,外面雾气缭绕,终年不散,这些巨怪老在她脑海里出现,将她唬得没了命。
我们漫步在曼图亚的城中,几乎每一条街上都可见到一座被废止的教堂;有的用作仓库,有的则不作任何用途,但全都是摇摇欲坠,破破烂烂的,只是还不见有整座倒塌的。这座沼泽城市极其呆滞、平坦,那垃圾似乎并不是如通常所见的那样堆积在一起,而是铺了一地,仿佛是滞留在死水上一般。然而还有一些生意在做,还有一些钱可赚;因为,城中有犹太人聚居的连拱走道,那些非凡的人们就在两旁的商店外面坐着,两眼注视着店里的呢绒、毛料、小件饰物和鲜艳的手绢。无论在哪一个方面,他们都像伦敦豪恩兹迪奇街的同胞一样,小心谨慎,有条不紊。
我们看中了附近住着的基督教徒的一辆四轮马车,他们也答应用两天半的时间将我们送到米兰,第二天早晨城门一开就出发。事情说定之后,我回到金狮饭店,就在我自己的房间里,在两张床铺之间的狭窄过道上,摆上丰盛的菜肴,美美地吃了一顿,面对烟雾腾腾的炉火,背靠着衣柜。第二天早晨六点钟,我们冒着笼罩全城的湿冷的大雾,乘着马车,叮当有声地摸黑出发了。还不到中午时分,赶车的(他是曼图亚本地人,年约六十上下)就开始问路,不知去米兰怎么走了。
取道维罗纳、曼图亚和米兰,穿过辛普朗山口,进入瑞士
❈❈❈ ❈❈❈
我很有些害怕到维罗纳去,惟恐维罗纳之行会叫我不再喜欢《罗密欧与朱丽叶》。然而,我刚一走进古老的市场,我的疑虑立即烟消云散了。这是一个那样奇特,那样古雅,那样别致的市场,有着种类异常繁多的奇异建筑物,我真觉得即便是这座富有浪漫色彩的城——最浪漫、最优美的故事之一《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发生地——核心部位也不会比这里更好了。
很自然,出了市场我们就径自前往凯普莱特府第。这里现在已沦为模样非常可怜的小旅店了。辘辘作响的四轮马车与沾满污泥的市场运货马车在庭院内争抢地盘。积了厚厚的一层污泥的院内还有一群被淤泥溅污的鹅;门口蹲着一只面目狰狞的狗,凶恶地喘着粗气。倘若罗密欧还在世,还在四处活动,他一条腿刚伸过墙头就会被这只狗咬住。凯府的花园已经易主,许多年前就不属凯府了。然而,凯府原来是有一个花园的——或者不管怎么说,那里原是可能有一个花园的——凯府的古老纹章即那顶帽子(capello)刻在庭院门楣石上,今天仍然可以看到。那些鹅,市场运货马车,赶车的人,还有那只狗,应该说都颇有点像莎翁剧中的那个样子;倘若到了这里只见屋内空无一物,倘若能在这些无人居住的屋内信步,那会更加令人愉快的。不过,那纹章却无可言状地令人欣慰,花园的旧址也毫不逊色,此外,那房子尽管并不很大,却正如人们所希望看到的那样,具有对谁也不信任、对谁都有戒心的外表。我见了这房子非常地满意,这是名副其实的老凯普莱特的宅第;我也非常感谢那位旅店老板娘,一位毫不动感情的中年妇人。她懒洋洋地倚在门口,看着院内的鹅。她真可谓大腹便便,就这一点来说,她至少是颇像凯府里的人,大有先祖的“遗风”。
从朱丽叶的家到朱丽叶的坟,对于游客是一条自然的路线,正如对于美丽的朱丽叶本人,对于随便什么时候都能叫火把增光的无比骄傲的朱丽叶,也是一条自然的路线一样。于是,我带了一名向导前往一个很古老的旧花园,那个花园我想曾一度是属于一座很古老的女修道院的。一个正洗衣服的目光炯炯的女人让我走进一扇破破烂烂的门。我沿路走去,只见道旁古墙的颓垣断壁与爬满了常春藤的土丘之间嫩草与新花长得十分好看。那目光炯炯的女人——她用方头巾擦干了双臂——指给我看一只小水池,或叫作水槽,她说,那是“La tomba di Giulietta la sfortunáta”。我生来就最会相信人家的话,既然那目光炯炯的女人信以为真,我也就信以为真了。所以我很相信她,并拿出预备好的钱交给她作为照例要收的酬金。朱丽叶的墓地被人遗忘了,这倒是一件叫人高兴的事,并不使人失望。不管约里克的鬼魂听见头顶的走道上脚步声响、人们一天几十遍重复说着他的名字对他会有多么大的安慰,然而,对朱丽叶来说,最好还是远远避开旅游者的脚步声,除了在春雨绵绵,和风吹拂,阳光灿烂的日子来上坟的那些人之外,还是不要有游人来的好。
令人赏心悦目的维罗纳!它有优美的古老宫殿,站在台阶上望见的远处诱人的乡村,雄伟壮丽、带有栏杆的长廊。古罗马时代的拱门依旧横跨着清洁的街路,将一千五百年前的阴影投在今天的阳光下。还有镶嵌了大理石的教堂,高耸的塔楼,富丽堂皇的建筑,富有奇趣的古老宁静的通衢大道。就在这大道上,曾经回响着蒙泰玖与凯普莱特两家的喊声,
逼得维罗纳城历史悠久的市民
抛弃他们庄重得体的举止礼貌,
挥舞起古老的长戟,
还有一条水流湍急的大河,建造别致的古桥,巨大的城堡,摇曳的柏树,如此令人心旷神怡、如此令人精神振奋的景致!令人赏心悦目的维罗纳!
在这一番景致的中央,就在卜拉广场上——人们所熟悉的眼前的实体当中一个古时候的幽灵——便是那雄伟的罗马圆形竞技场。竞技场保存得如此完好,修缮得如此精细,连每一排座位都依然如故,没有破损。有几处拱门上还可以看见古罗马数字;还有走廊,楼梯,猛兽来往的地道;弯弯曲曲的通道,有的在地面上,有的在地下。来观看竞技场上流血表演的成千上万狂热的人们,就在这些通道里拥进拥出。现在,隐藏在大墙的阴影和凹处里的,是几家铁匠铺和做着各种小买卖的店铺。护墙上是浓绿的杂草、树叶、青草。但是其他很少有发生巨大变化的地方。
我兴致勃勃地走遍了所有那些地方,又登上最高一排座位,从远处的阿尔卑斯山脉所包围的可爱动人的风景全貌中收回视线,俯瞰脚下的圆形竞技场;这个时候,在我眼前展现的竞技场似乎像一顶翻过来的巨大的草帽,浅顶,无限宽阔的边,草帽上的草辫即那四十四排座位。这个比喻在静下来仔细想想或写在纸上时,既平常而又古怪,然而在当时则是情不自禁地想起来的。
不久前,有一个马戏团曾到过这里——我敢说,那就是在摩德那城教堂门边的那位老太太面前出现的同一个马戏团——在竞技场的一端开辟了一个小小的圆形场地,节目就在这个场地内表演,至今马蹄蹄痕还十分清晰。我不禁为自己描绘出一幅画来:为数不多的观众坐在一两排古代的石砌的座位上,观看一个衣饰晶亮的骑士的豪侠亮相,或者一个喜剧小丑的滑稽表演,而四壁却在冷酷无情地旁观。我心里尤其在想,那些罗马哑子会多么奇怪地注视这些到处巡回演出的英国人表演的拿手喜剧。一个英国贵族(名叫约翰勋爵),松弛的肚子,穿一件长到脚跟的蓝色燕尾服,耀眼的黄色马裤,头戴一顶白色的帽子;一个英国妇人(名叫贝彩夫人),戴一顶无边的草帽,蒙着绿色的面纱,穿一件红色的短上衣,手里老是挎着一只很大的网格拎包,打着一把撑开的阳伞。他们出场时两人同骑一匹前蹄腾空的马。
那一天,从竞技场出来以后,我一直在城中到处走,我心里想,我恐怕会一直不停地走到现在的。到了一处见有一家非常漂亮的现代剧院,那里刚上演过歌剧(维罗纳人很喜欢歌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到了另一处,我在一排柱廊下看到一些收藏的希腊、罗马和伊特拉斯坎遗物,由一个老人看管着。这个老人自己仿佛也是一件伊特拉斯坎古代遗物;因为他打开铁门的锁之后,连推门的力气都没有,在介绍古玩的时候,说话的声音也叫人听不见,他的眼睛也看不见那些古玩:他太老了。我又到了一处,见有一个画廊,那些绘画糟透了,真还不如让它们毁坏了倒叫人舒服一些。然而无论何处,不管是在教堂里,在宏伟的建筑物中,在街上,在桥顶,还是在桥下的河边,维罗纳总还是令人赏心悦目的,在我的记忆中,它将永远是令人赏心悦目的。
那天夜里,我在旅店的房内读《罗密欧与朱丽叶》——毫无疑问,以前从来没有一个英国人曾在那里读过这个剧本——第二天太阳升起来时,我们出发前往曼图亚,我心中默默地反复背诵着(我坐在一辆双座四轮马车式的公共马车上,旁边是那个卖票的,他在读《巴黎的秘密》):
出了维罗纳的城墙就无所谓人间,
只有炼狱、折磨和地狱的本身,
赶出了维罗纳便是赶出了人间,
而赶出了人间便是死亡——
这几行诗让我记起来了,罗密欧毕竟只是被赶到了离城二十五英里之外的地方,他的力量与勇气也真叫人怀疑。
在罗密欧生活的时代到曼图亚去的路上也这么美丽吗?我真有些不解!那条路是否也是在牧场中逶迤,也是那样芳草萋萋,也因那同样的闪烁的溪流而分外耀眼,到处也点缀了一丛丛优美多姿的葱茏的树林!那时候地平线上当然也是紫红色的山岭;那些乡村姑娘的衣饰——她们向后梳的头发上插一个很大的、带有一个圆球的银发卡,颇有点像英国人的“护身棒”——也不会有很大的不同。如此明媚的早晨,如此美丽的日出,它给予人们的充满了希望的感觉,即便对一个被放逐的恋人的心也不会是生疏的。而曼图亚在他面前出现的时候,城的高塔、城墙和河水也同样会一一显现,与一辆平常的和结婚时用的公共马车上所见的非常相像。他也许同样要急剧地拐过几个弯,跨过两座隆隆作响的吊桥,跨过那座同样长长的、有顶的木桥,将沼泽一般的河远远抛在身后,到了死气沉沉的曼图亚的生锈的旧门下。
倘若有人与他的居住地外貌非常相称,或者他的居住地的外貌与他非常相称,倘若世间还有这样的事情,那么那个瘦药商与曼图亚城真算得上是天生的一对儿了。也许曼图亚城当时还要热闹一些。倘若真是这样,那么瘦药商可算得上是一个跑在时代前面的先知了,知道曼图亚在公元一千八百四十四年将会是什么模样。他吃不饱,这对于他的先见之明是很有裨益的。
我下榻在金狮饭店,正当我坐在自己的房内与很有胆量的旅游从仆商量观光事宜的时候,门上响起一下轻轻的敲门声。门通庭院四周的外廊。门开了,一个衣着非常寒酸的矮小的人探进头来,他问屋里的先生是否想找一个游览曼图亚的导游。他站在半开的门旁,脸上露出了那样渴求与急切的神色,一套褪色的衣服,一顶小小的缩紧了的帽子,拿着帽子的手上套着早已丝丝缕缕的绒线手套,这些说明他家境是非常贫苦的——这套衣衫显然是他的体面服装,临时才穿上的,但穿了这衣衫也并没有使他家境的贫苦少暴露一些——我宁可跟他出去,也不愿将他打发走。我立即雇他做我的导游,他听了之后马上走进屋来。
当我接着谈我与旅游从仆刚才在谈的事情的时候,他笑吟吟地站在屋角,佯装用手臂来擦我的帽子。他受到雇佣之后,那副阴沉的寒酸相一扫而光,全身都仿佛沐浴在阳光中,即便他的酬金不是论法郎,而是以拿破仑计数,他也不能更加容光焕发了。
“行了!”我安排好以后说道。“我们现在就出去,好吗?”
“要是先生您高兴的话。今天天气多好。有点儿冷,不过天美极了,真正美极了。我给先生开门。这是旅店的庭院。金狮饭店的庭院!先生走楼梯请要小心。”
我们到了大街上。
“这是金狮饭店大街。这是饭店外墙。上面那扇有趣的窗,就在二楼上,有一块玻璃是破的,那就是先生您的卧室!”
看了所有这些明显的东西之后,我问他曼图亚是否有很多可游览的地方。
“哦!说真的,没有。没有什么好看的!呃,呃,”他说,一面表示抱歉地耸耸肩膀。
“有很多教堂吗?”
“没有。差不多全被法国人废止了。”
“修道院或女修道院呢?”
“没有。也还是法国人!差不多全被拿破仑废止了。”
“生意兴隆吗?”
“没什么生意。”
“有很多外国人吗?”
“啊,天哪!”
我心里想他可能会昏厥的。
“那么,我们看过那边两座大的教堂以后,再到哪儿去呢?”我说道。
他从大街的这一头望到大街的那一头,胆小地摸着自己的下巴;然后望着我的脸,他仿佛心头一亮,然而,他用叫人难以拒绝的、恭顺地请求我忍让的语气说道:
“我们可以到城中稍微走走,先生!”(Si può far’un píccolo gíro della citta.)
我不可能不乐意接受他的这个提议,所以我们大家都高高兴兴地出发了。他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也就无所不谈了,关于曼图亚,一个导游能说的他都说了。
“人总要吃,”他说道;“可是,呸!这是个死气沉沉的地方,那是没有什么好说的!”
他尽可能地给我们介绍了圣安德利娅教堂——一座雄伟的教堂——和过道旁那个围起来的地方,那里四周都点着蜡烛,有几个人跪着,听说那个地方的地底下保存着古代传奇故事里说的圣杯。参观了这座教堂以后,我们又去看了一座教堂(圣皮特罗大教堂),然后我们到了博物馆,但是门关着。“开也好关也好,还不都是一回事?”他说,“哼!里面也没有什么东西!”于是,我们去看魔鬼广场,这是魔鬼一夜之间建造的(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意图);接着又到了维吉尔广场;后又看了维吉尔塑像——我的矮小的朋友一时振作起精神来了,将他那帽子往一旁轻轻挪了挪,说:我们的诗人。后来我们到了一个景象凄凉的、仿佛农场房屋边的空地一样的地方,从这里就可以到美术陈列馆去。我们刚推进这个僻静处所的门,约摸五百只鹅便摇摆着身子将我们团团围住,伸长了脖子,一只只都咿咿哦哦地喧嚷起来,样子十分可怕,仿佛它们在嚷着,“哦!有人来看画来了!别上去!别上去!”我们上去的时候,它们集合在门的附近,没有一点声音地等着;但是我们一露面,它们的脖子就像望远镜一样伸出来,并立即又喧嚷起来,毫无疑问,它们是说,“怎么,你们要走了,是吗!这个地方怎么样!喜欢不喜欢!”它们一直送我们到了外面的大门,嘲弄着我们,将我们赶到了曼图亚。
拯救了朱庇特神殿的鹅与这些鹅相比真得甘拜下风!这是什么美术陈列馆!关于艺术的问题,我倒赞同这些鹅的见解,而不要听乔舒亚·雷诺尔兹爵士的论述。
我们在鹅的簇拥下被很不光彩地赶到了大街上,此刻都站在那里,既然已到了这个地步,我那位矮小的朋友看得出也只好照他先前提议的那样,来一个“píccolo gíro”,即“到城里稍微走走”了。然而我说我们该去看看德宫(关于这座宏伟的建筑我听说过不少,据说是一个奇异、荒凉的地方)才是,这一下他可活跃起来了,说走就走。
弥达斯的耳朵有多少长这个秘密,倘若他那个将这一秘密偷偷说给芦苇听的仆人是住在曼图亚,那么知道的人恐怕还要多,因为曼图亚这个地方芦苇和蒲草多得很,会让世上所有的人都知道这个秘密的。德宫就建在沼泽地上,四周长的尽是芦苇和蒲草,这里的确是我所到过的最奇特的地方。
尽管阴郁,倒也并非因为这个地方阴郁,尽管这里的确阴郁;也并非因为这个地方潮湿,尽管这里的确潮湿;也并非因为这里凄凉,尽管就房屋而言这个地方确实凄凉、荒无人烟;主要是因为这座建筑物内有朱利欧·罗曼诺画的许多无法理解的可怕的画(屋里装饰的并非全是这些可怕的画,还有其他制作精巧的东西)。有一处壁炉架上画了一个斜眼看人的巨人,在另一间屋子的四壁上画着十来个巨人(与朱庇特交战的泰坦),一个个模样都无法想象地丑陋和怪诞,一个人竟会画出这样的东西来,真叫人觉得不可思议。在一间画满了这些怪物的房间里,这些怪物面孔肿胀,两颊开裂,神色变态,手脚弯曲,什么模样的都有。他们背驮着就要倾倒的楼房,双脚摇晃;有的被房屋废墟压倒在地上;有的举起大堆的巨石,将自己埋在底下;有的费尽力气将倒塌在他们头上的沉重的屋顶用柱子支起来,然而毫无结果。总而言之,他们经受着,并做着种种发狂的、着了魔的破坏。那些怪物都画得非常大,夸大到极其粗野的地步,色彩刺眼,叫人看了非常不舒服。这些画所造成的总的效果是叫人看了浑身的血都往头上涌(我这么想着),而不像是什么放在参观者面前的出于艺术家之手的画。这些看了会让人中风的怪物的表演是由一个满脸病容的女人领着我们看的,她的病容我断言是与沼泽的恶劣空气有关。然而,我还总免不了有这样的感觉:她孑然一身居住在枯竭的蓄水池似的宫殿里,四周是芦苇与蒲草,外面雾气缭绕,终年不散,这些巨怪老在她脑海里出现,将她唬得没了命。
我们漫步在曼图亚的城中,几乎每一条街上都可见到一座被废止的教堂;有的用作仓库,有的则不作任何用途,但全都是摇摇欲坠,破破烂烂的,只是还不见有整座倒塌的。这座沼泽城市极其呆滞、平坦,那垃圾似乎并不是如通常所见的那样堆积在一起,而是铺了一地,仿佛是滞留在死水上一般。然而还有一些生意在做,还有一些钱可赚;因为,城中有犹太人聚居的连拱走道,那些非凡的人们就在两旁的商店外面坐着,两眼注视着店里的呢绒、毛料、小件饰物和鲜艳的手绢。无论在哪一个方面,他们都像伦敦豪恩兹迪奇街的同胞一样,小心谨慎,有条不紊。
我们看中了附近住着的基督教徒的一辆四轮马车,他们也答应用两天半的时间将我们送到米兰,第二天早晨城门一开就出发。事情说定之后,我回到金狮饭店,就在我自己的房间里,在两张床铺之间的狭窄过道上,摆上丰盛的菜肴,美美地吃了一顿,面对烟雾腾腾的炉火,背靠着衣柜。第二天早晨六点钟,我们冒着笼罩全城的湿冷的大雾,乘着马车,叮当有声地摸黑出发了。还不到中午时分,赶车的(他是曼图亚本地人,年约六十上下)就开始问路,不知去米兰怎么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