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管控:看不见伤痕的家暴
Posted: 2018-03-29 16:03
高压管控(coercive control) 这个概念以前我没怎么听到过, 最近在BBC women's hour 听到相关的节目,觉得很有意思.症状其实是很常见的, 听起来也很熟悉老套.所以提出来跟大家讨论一下.
'Look What You Made Me Do', Helen Walmsley-Johnson 的回忆录.
不是所有的暴力都留下伤痕
http://www.bbc.co.uk/programmes/p061qvyn
Helen Walmsley-Johnson是个记者,三十多岁的时候离婚,前夫控制欲很强,孤立瓦解她和家人朋友的关系,完全控制财政,最后把她和三个孩子赶出来,她当时情绪低落,租房安顿下来找到一份工作,刚开始重拾自己的生活。有个同事给她介绍自己的朋友弗兰克给她。弗兰克是法国人,又高又帅,非常浪漫,体贴,迷人。她一下就倾倒了。一开始约会弗兰克就建议带她去买衣服,在店里为她挑了一堆昂贵美丽不实用的衣服,她受宠若惊,觉得像是浪漫电影中的场景。然后很快的,没到一个月,他开始建议她去健身房锻炼。从这里开始,一点一点的瓦解她的自尊和自信,控制她的行为,时时挑刺,但是夹着大量大量的浪漫举动和美好时光。不断的挑剔,令她低自尊,怕失去他而努力取悦他。严格的要求按他的指令做,逐渐完全控制了她日常行踪,穿衣吃饭的姿态,甚至呼吸-- 有一次在餐馆,他骂她呼吸的不对。她问怎么不对。他说:你在breathe in and out. 应该 breathe up and down. 她多次想离开都没成功,跟社工控诉,又好像没有任何一个单独事件严重到足够立案家暴,在长期被控制下她很难攒够勇气离开。他很少使用暴力,但是他会使用暴力,短暂的,恰当的时刻,给她一点颜色看看,令她感到恐惧,之后可以用一个熟悉的眼神就唤起她的回忆:你最好乖乖听话,不然。。。不断训练她责怪自己:瞧瞧你逼的我干了什么!都是你的错!你激怒我。你最好乖乖听话,不然。。。十年之后,演变到她为自己的生命担忧才鼓起勇气逃走。
节目播出后受到了大量回应. 很多女性共鸣说有这样的体会,包括被指控呼吸的方式不对。共同的行为模式是一开始很浪漫,让女性倾倒,然后用略带霸道的方式开始建议,指示,命令。贬低瓦解自信自尊,长期训练,给出精确的指示,完成的稍微不符合要求就责骂,把她和亲朋好友身边孤立出来,控制她的行踪,社交,金钱。但是在外人面前装好人。因为自信被瓦解,也很难提起勇气离开,因为是持续的行为模式,很难单独挑出一个暴力事件,甚至没有物理暴力,受害人常常难以描述,难以令别人相信,加上被洗脑觉得什么都是自己的错,很怕开口求救甚至倾诉。
我从一个自信的女性到了没法面对镜子里的自己
http://www.bbc.co.uk/programmes/p062h85w
http://cc.38.org.tw/CoerciveControl/129
说到这里我觉得惭愧困惑。朋友B跟素食男是多年好友. 以前有个女友A七年。我们常常一起玩,很熟。A离开他后,他很伤心,过了一年多交往个新女友C,在一起也有五六年了. C不太爱社交,好几次我们约了见面都临时取消。,所以我们不太见到他们俩一起出现. B跟素食男和几个其他男的常常一起出去看乐队演出, 看我不想看的电影, 喝啤酒, B比素食男更话痨, 所以即使见到他们俩, B也不停哇啦哇啦说个不停, C很少说话。他们俩关系时好时坏,B几次跟素食男抱怨两人要分手,没有共同爱好。(我觉得很滑稽,他俩明明有挺多共同爱好的。)但是B也承认C性格平稳对他互补有好处。比他深爱和经常念念不忘的前女友A其实更合适他。B和C都想要孩子。B虽然是律师,近年来事业不顺利,一直做contractor , 收入不稳定,养家还是靠C,两人商量过如果C生了孩子后,B在家带。最近几个月他们关系貌似很好,跟我们见了好几次面,每次C都蛮开心的样子跟我热心的聊生小孩的事儿。我还攒着养娃大件儿打算给他们。
就在上周末,B突然气急败坏的跟素食男说,C偷偷搜集证据,上周跟社工控告他感情家暴。我俩都惊呆了。 B脾气急容易一跳三尺高,老抱怨C passive aggressive, 常常提分手,B气愤的说:明明是她每周都用分手威胁感情虐待我。我俩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如果两人每周都要提分手,那么不开心,也许还是分开的好? C如果真想分手,为什么不分呢?B也不可能拴着她不放。她在经济上也不依靠B。
第二天B平静些了,跟素食男见面的时候说,C觉得抑郁,去看社工心理咨询,社工听了她的描述,问有没有可能是在遭受感情虐待,建议她记录一下日常事件。C觉得他们的相处模式不好,很不开心。素食男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只能委婉建议他们一起做心理咨询。
然后我就听到了这个节目,突然想到是否C也听了,很有感触,才会突然审视自己是否被情感虐待?而我,一听到这事就说:那她为什么不离开呢?也并没有听取#MeToo movement,first, believe the women. 我的理解,believe the women 并不是说每个指控最终都是真的,而是从用信任认真的态度听取女性的指控开始审视。当然在这件事的重要因素,我们跟B认识时间更久,更熟悉,更相信他的为人,觉得他不可能故意虐待女友。但是难道我不应该相信老朋友的人品么?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想。
'Look What You Made Me Do', Helen Walmsley-Johnson 的回忆录.
不是所有的暴力都留下伤痕
http://www.bbc.co.uk/programmes/p061qvyn
Helen Walmsley-Johnson是个记者,三十多岁的时候离婚,前夫控制欲很强,孤立瓦解她和家人朋友的关系,完全控制财政,最后把她和三个孩子赶出来,她当时情绪低落,租房安顿下来找到一份工作,刚开始重拾自己的生活。有个同事给她介绍自己的朋友弗兰克给她。弗兰克是法国人,又高又帅,非常浪漫,体贴,迷人。她一下就倾倒了。一开始约会弗兰克就建议带她去买衣服,在店里为她挑了一堆昂贵美丽不实用的衣服,她受宠若惊,觉得像是浪漫电影中的场景。然后很快的,没到一个月,他开始建议她去健身房锻炼。从这里开始,一点一点的瓦解她的自尊和自信,控制她的行为,时时挑刺,但是夹着大量大量的浪漫举动和美好时光。不断的挑剔,令她低自尊,怕失去他而努力取悦他。严格的要求按他的指令做,逐渐完全控制了她日常行踪,穿衣吃饭的姿态,甚至呼吸-- 有一次在餐馆,他骂她呼吸的不对。她问怎么不对。他说:你在breathe in and out. 应该 breathe up and down. 她多次想离开都没成功,跟社工控诉,又好像没有任何一个单独事件严重到足够立案家暴,在长期被控制下她很难攒够勇气离开。他很少使用暴力,但是他会使用暴力,短暂的,恰当的时刻,给她一点颜色看看,令她感到恐惧,之后可以用一个熟悉的眼神就唤起她的回忆:你最好乖乖听话,不然。。。不断训练她责怪自己:瞧瞧你逼的我干了什么!都是你的错!你激怒我。你最好乖乖听话,不然。。。十年之后,演变到她为自己的生命担忧才鼓起勇气逃走。
节目播出后受到了大量回应. 很多女性共鸣说有这样的体会,包括被指控呼吸的方式不对。共同的行为模式是一开始很浪漫,让女性倾倒,然后用略带霸道的方式开始建议,指示,命令。贬低瓦解自信自尊,长期训练,给出精确的指示,完成的稍微不符合要求就责骂,把她和亲朋好友身边孤立出来,控制她的行踪,社交,金钱。但是在外人面前装好人。因为自信被瓦解,也很难提起勇气离开,因为是持续的行为模式,很难单独挑出一个暴力事件,甚至没有物理暴力,受害人常常难以描述,难以令别人相信,加上被洗脑觉得什么都是自己的错,很怕开口求救甚至倾诉。
我从一个自信的女性到了没法面对镜子里的自己
http://www.bbc.co.uk/programmes/p062h85w
http://cc.38.org.tw/CoerciveControl/129
长期研究家暴议题的学者 Evan Stark(2007) 分析,家暴防治走到今日,虽然已发展出许多工具让受暴妇女保护自己,例如庇护所、家暴保护令,但这些作法多仅能保障受害人短期的人身安全。长期来看,除非能看见、并处理受暴妇女在日常生活中经验的压迫,否则仍难以协助受暴妇女独立、获得自由。同时,因外界与服务体系习惯以暴力事件為指标,而忽略日常生活控管关係的「连续性」与「反覆出现」,使得服务体系倾向假设在暴力「事件」与「事件」之间,受暴妇女有餘裕欲离开关係;因此,有时服务体系甚至会进一步对这些妇女贴上标籤,质疑她们「心理有问题」,否则,她们為什麼不离开?
Stark进而提出「高压控管」(coercive control)这一概念来理解受暴妇女,从「男人怎麼将女人陷入(entrap)受暴处境」这一视角出发,讨论个别男性作為「性别优势」群体中的一员,如何利用社会既有的、对男性群体有利的性别意识、以及各种手段(包括:暴力、威胁、孤立、剥夺、剥削、管制、贬抑等,可约略分成四大类:肢体暴力、威胁恐吓、孤立、日常生活控管),使女性陷入受暴关係、难以逃脱。因此,他认為外界对受暴妇女的想像与疑惑是搞错对象。应该质问的对象是男人不是女人,该问的问题是:「男人用什麼手段将女性受困於暴力处境,使女人难以离开?」而不是问女人「妳為什麼不离开?」
说到这里我觉得惭愧困惑。朋友B跟素食男是多年好友. 以前有个女友A七年。我们常常一起玩,很熟。A离开他后,他很伤心,过了一年多交往个新女友C,在一起也有五六年了. C不太爱社交,好几次我们约了见面都临时取消。,所以我们不太见到他们俩一起出现. B跟素食男和几个其他男的常常一起出去看乐队演出, 看我不想看的电影, 喝啤酒, B比素食男更话痨, 所以即使见到他们俩, B也不停哇啦哇啦说个不停, C很少说话。他们俩关系时好时坏,B几次跟素食男抱怨两人要分手,没有共同爱好。(我觉得很滑稽,他俩明明有挺多共同爱好的。)但是B也承认C性格平稳对他互补有好处。比他深爱和经常念念不忘的前女友A其实更合适他。B和C都想要孩子。B虽然是律师,近年来事业不顺利,一直做contractor , 收入不稳定,养家还是靠C,两人商量过如果C生了孩子后,B在家带。最近几个月他们关系貌似很好,跟我们见了好几次面,每次C都蛮开心的样子跟我热心的聊生小孩的事儿。我还攒着养娃大件儿打算给他们。
就在上周末,B突然气急败坏的跟素食男说,C偷偷搜集证据,上周跟社工控告他感情家暴。我俩都惊呆了。 B脾气急容易一跳三尺高,老抱怨C passive aggressive, 常常提分手,B气愤的说:明明是她每周都用分手威胁感情虐待我。我俩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如果两人每周都要提分手,那么不开心,也许还是分开的好? C如果真想分手,为什么不分呢?B也不可能拴着她不放。她在经济上也不依靠B。
第二天B平静些了,跟素食男见面的时候说,C觉得抑郁,去看社工心理咨询,社工听了她的描述,问有没有可能是在遭受感情虐待,建议她记录一下日常事件。C觉得他们的相处模式不好,很不开心。素食男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只能委婉建议他们一起做心理咨询。
然后我就听到了这个节目,突然想到是否C也听了,很有感触,才会突然审视自己是否被情感虐待?而我,一听到这事就说:那她为什么不离开呢?也并没有听取#MeToo movement,first, believe the women. 我的理解,believe the women 并不是说每个指控最终都是真的,而是从用信任认真的态度听取女性的指控开始审视。当然在这件事的重要因素,我们跟B认识时间更久,更熟悉,更相信他的为人,觉得他不可能故意虐待女友。但是难道我不应该相信老朋友的人品么?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