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塞罗那的时候正是中国的春节假期,头几天在The Eixample区晚上出去吃饭,总能碰到同胞游客,大多衣着讲究年轻漂亮。小葡萄在网上找到的一家Tapa 店里挤满了同胞,我们试了两次都不得门而入。查了一下,果然在中文旅行网站上排名最高。后来我们搬到老城区,住在El Born,晚餐时就很少见华人,不知是什么缘故。 这一区的餐馆非常密集,但是网红店永远爆满,晚餐不预定就没希望。有天我们午睡起来出去觅食,走了三家店都进不去,就顺着小巷子慢慢蹓跶,碰到一家亚洲风味的无麸质素食店。做为一个无肉不欢的人,我对号称“健康饮食”的店都怀着深深的偏见。前台的帅哥解释说我们家是有鱼的素食店,半天没作声的小葡萄悄悄跟我讲,他家有个很像样子的比萨饼烤炉,起码能吃饱。门面看上去不大,走进去却别有洞天,像是个工厂的厂房改建而成,天花板上管道都暴露在外面,但是灯光和空间设计又控制得很好,气氛温馨舒适。某人点了个味噌鳕鱼,我跟小葡萄点了Dosa和沙丁鱼比萨饼。没想到比萨居然是这一餐的亮点,沙丁鱼加鯷鱼酱,配酸豆松仁儿番红花,香脆热辣,彻底打破了我“健康食品不好吃”的成见。吃了一会儿我才想起来Gluten Free应该是没有奶酪的,但是为什么会有加了奶酪的口感和味道呢?仔细看看菜单,才发现他们用了一种叫做muddica atturrata的西西里面包碎来做代用品,可以乱真。
这家店的食客本地人居多,估计平时吃本地家常菜,出门下馆子就需要尝试点新鲜口味。我们隔壁大桌子上坐着男女老少一大伙人,吃得正开心,街上有熟人透过落地玻璃窗看到他们,一边笑一边比划着打招呼,一时间煞是热闹。


吃榛果长大的黑猪火腿,油炸小辣椒总算都吃上了;鸡心豆烧小墨鱼,刀蚬,酥炸小羊排等等这些边读游记边眼馋的小吃也尝了个了遍,踏实地履行了游客的义务。听说巴塞罗那人还喜欢在早春当令的时候,去郊区农家乐吃烤大葱。我们虽然没机会跟本地人一样出城去,市中心不少专营加泰罗尼亚传统菜肴的饭店也都有这道菜。Calcots, 跟大葱长得很像但是没有那种辛辣。剥掉外面烤焦的葱叶,只吃中间白嫩的葱心儿,蘸着一种淡红色酱,甜甜的,跟白芦笋的口感类似。
El Born 区有家意大利风味小馆子Le Cucine Mandarosso, 每天有新鲜做的pasta供应。我跟某人做为看不懂菜单的文盲,各自随便要了个午餐套餐。小葡萄给自己点了个鳕鱼面,是腌渍鳕鱼混合奶酪,填在粗管子面里,看着很新奇有趣。隔壁桌上坐着的姑娘看到了,指着这个面跟服务生也要同样的一份。这家小店的装修走家庭厨房的怀旧风,薄荷绿的瓷砖墙面和白色珐琅旧橱柜旧烤箱,我很喜欢。
还有家号称一百八十年的老店7 Portes值得一提,在老城区靠海的大道上。环境典雅,菜式都很中规中矩。我们点了一大盘烤海鲜,这种朴素的菜也很考功夫,不小心就过火了。没想到非常好吃,调味简单,每种海鲜都有自身的鲜味,火候恰到好处。还有一份松仁葡萄干儿烧菠菜,是我没吃过的搭配,猜想多少是受北非的影响。回头看旅游书才知道,这家店曾有很多名人光顾,包括毕加索,还有我喜欢的西班牙诗人洛尔迦。网上的评论说这里有全城最好吃的Paella, 可惜我们事先不知道,否则应该点来尝尝, 留待下次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