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z 有娃后,上班才是我们的诗和远方!
Posted: 2018-05-14 8:03
http://jrsh.hangzhou.com.cn/sale/conten ... 861909.htm
作者:十三姐 公众号/格十三(GSSW13)
曾几何时,放假也是我们这些妙龄妇女的精神鸦片,掰着手指头算下一次放假还有多少天。啊,我爱放假!只有美妙的假期,能让我逃离眼前的苟且,去寻觅心中的诗和远方!
后来的事大家也都知道了:有了孩子之后,假期才是我的苟且,上班成了诗和远方。
....有删节...
带娃的博弈论,源远流长,而且这种经典的“囚徒困境”,是非常高深的一种理论,得用“纳什均衡定理”来解读。
我知道,跟一个连考虑“水池同时灌水放水问题”都觉得头疼的油腻中年来谈“纳什理论”是不合适的,但是这一次请相信我,这真的有效。
为了让大家更好理解,我特地画了一张图:

这是一道“积分累计制”博弈推导。假设条件如下:
1. 爸爸和妈妈中必须有一个人带娃,或同时带娃; 2. 累计得分高的一方有优先选择权; 3. 分数一样(又都不想带)的情况下,划拳决定; 4. 主动选择带娃者加分。
妈妈(Mom)和爸爸(Dad),都有两种选择:带娃(Do)/不带娃(Not do)。
带娃1天的人,损失了1天的自由时间,但赢得了精神上的制衡权。山水有相逢,下次必能让对方赔偿1天。因此:
1. 如果妈妈选带娃,爸爸也选带娃,也就是两人协同带娃,那么两人的时间各-0.5天。一半一半。 2. 如果妈妈选择不带娃,爸爸选择带娃,那么妈妈的时间损失=0,但欠了1天,因此=-1,而带娃的爸爸损失了1天时间,但下次能赚回1天,因此=0。 3. 如果妈妈选择带娃,爸爸选择不带娃,那么妈妈的带娃时间-1,下次可以赚回一天,因此=0,爸爸的带娃时间=0,但欠了1天,因此=-1。 4. 如果妈妈和爸爸都选择不带娃,那么双方的带娃时间都为0,各欠1天,因此双方=-1。
夫妻二人面临这样的选择时,需要进行缜密的逻辑推敲。
1. 妈妈如果选择不带娃,得到的分值总是-1;而当她选择带娃时,得到的分值是-0.5或0,都高于-1,所以她的最佳选择是带娃。
2. 爸爸同理。
3. 所以,这套纳什均衡定理的“最优点”就是“爸爸妈妈都选择带娃”。
那么问题又来了,娃是怎么想的?
娃:自从有了我,爸爸妈妈再也不用担心自己的数学!
用纳什均衡定理推导出的结论“假期选择一起带娃才是最优选”,还不够支撑我们心无杂念地活过整个假期,要知道,带娃不仅需要数学,还需要哲学。
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在带娃的哲学体系里,上面这句是入门级送分题。当爹妈久了的,还有一道送命题:
自由不是让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自由是教你不想做什么,就可以不做什么。
怎么理解呢?举个小例子:
夜幕降临,我想睡觉却因为要带娃而不能睡,我失去了睡觉自由。——错误哲学
娃睡着了,我突然不想睡了,不想睡我就可以不睡,我这才是真正获得了自由。——正确哲学
这说明了一个道理:有娃之后,真正的自由是等娃睡觉之后......
绝对的自由在带娃界,尤其是在假期里带娃,简直是不可能的。
比如:好好一个假期,总不能辜负春光,总要带孩子出去玩一玩吧?可我只想躺在家里一动不动。
再比如:假期里不可避免地要带孩子走亲访友,我最怕的是碰上一群鸡血妈,一阵铺天盖地的关键词:考试,择校,补习,证书……我想赶快抓起儿子就跑。
哲学思辨告诉我们,想做不能做不是失去了自由,不想做却必须得做才是失去了自由。我们这些当爹妈的正在做和将一直持续做下去的事,就是不想做却必须得做。
谈何自由?
只有在娃们上学,我们上班的好日子里,自由才能每天宠幸我们几小时。俗话说,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白天越潇洒自由快乐,晚上的反差就会越大;平时越潇洒自由快乐,放假的反差就会越大。
不用再寻找什么诗和远方了,有了娃之后,上班就是真正的诗和远方。当别人带着疲惫的身躯和睡不醒的脸无奈地去上班的时候,我们又一次满血复活,带上笑容,带上祝愿,送娃上学,回公司看看~
作者:十三姐 公众号/格十三(GSSW13)
曾几何时,放假也是我们这些妙龄妇女的精神鸦片,掰着手指头算下一次放假还有多少天。啊,我爱放假!只有美妙的假期,能让我逃离眼前的苟且,去寻觅心中的诗和远方!
后来的事大家也都知道了:有了孩子之后,假期才是我的苟且,上班成了诗和远方。
....有删节...
带娃的博弈论,源远流长,而且这种经典的“囚徒困境”,是非常高深的一种理论,得用“纳什均衡定理”来解读。
我知道,跟一个连考虑“水池同时灌水放水问题”都觉得头疼的油腻中年来谈“纳什理论”是不合适的,但是这一次请相信我,这真的有效。
为了让大家更好理解,我特地画了一张图:

这是一道“积分累计制”博弈推导。假设条件如下:
1. 爸爸和妈妈中必须有一个人带娃,或同时带娃; 2. 累计得分高的一方有优先选择权; 3. 分数一样(又都不想带)的情况下,划拳决定; 4. 主动选择带娃者加分。
妈妈(Mom)和爸爸(Dad),都有两种选择:带娃(Do)/不带娃(Not do)。
带娃1天的人,损失了1天的自由时间,但赢得了精神上的制衡权。山水有相逢,下次必能让对方赔偿1天。因此:
1. 如果妈妈选带娃,爸爸也选带娃,也就是两人协同带娃,那么两人的时间各-0.5天。一半一半。 2. 如果妈妈选择不带娃,爸爸选择带娃,那么妈妈的时间损失=0,但欠了1天,因此=-1,而带娃的爸爸损失了1天时间,但下次能赚回1天,因此=0。 3. 如果妈妈选择带娃,爸爸选择不带娃,那么妈妈的带娃时间-1,下次可以赚回一天,因此=0,爸爸的带娃时间=0,但欠了1天,因此=-1。 4. 如果妈妈和爸爸都选择不带娃,那么双方的带娃时间都为0,各欠1天,因此双方=-1。
夫妻二人面临这样的选择时,需要进行缜密的逻辑推敲。
1. 妈妈如果选择不带娃,得到的分值总是-1;而当她选择带娃时,得到的分值是-0.5或0,都高于-1,所以她的最佳选择是带娃。
2. 爸爸同理。
3. 所以,这套纳什均衡定理的“最优点”就是“爸爸妈妈都选择带娃”。
那么问题又来了,娃是怎么想的?
娃:自从有了我,爸爸妈妈再也不用担心自己的数学!
用纳什均衡定理推导出的结论“假期选择一起带娃才是最优选”,还不够支撑我们心无杂念地活过整个假期,要知道,带娃不仅需要数学,还需要哲学。
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在带娃的哲学体系里,上面这句是入门级送分题。当爹妈久了的,还有一道送命题:
自由不是让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自由是教你不想做什么,就可以不做什么。
怎么理解呢?举个小例子:
夜幕降临,我想睡觉却因为要带娃而不能睡,我失去了睡觉自由。——错误哲学
娃睡着了,我突然不想睡了,不想睡我就可以不睡,我这才是真正获得了自由。——正确哲学
这说明了一个道理:有娃之后,真正的自由是等娃睡觉之后......
绝对的自由在带娃界,尤其是在假期里带娃,简直是不可能的。
比如:好好一个假期,总不能辜负春光,总要带孩子出去玩一玩吧?可我只想躺在家里一动不动。
再比如:假期里不可避免地要带孩子走亲访友,我最怕的是碰上一群鸡血妈,一阵铺天盖地的关键词:考试,择校,补习,证书……我想赶快抓起儿子就跑。
哲学思辨告诉我们,想做不能做不是失去了自由,不想做却必须得做才是失去了自由。我们这些当爹妈的正在做和将一直持续做下去的事,就是不想做却必须得做。
谈何自由?
只有在娃们上学,我们上班的好日子里,自由才能每天宠幸我们几小时。俗话说,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白天越潇洒自由快乐,晚上的反差就会越大;平时越潇洒自由快乐,放假的反差就会越大。
不用再寻找什么诗和远方了,有了娃之后,上班就是真正的诗和远方。当别人带着疲惫的身躯和睡不醒的脸无奈地去上班的时候,我们又一次满血复活,带上笑容,带上祝愿,送娃上学,回公司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