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The Silent Patient 和心理学 countertransference
Posted: 2021-05-20 17:56
推荐不推荐这本小说呢?说实话我很犹豫。是目前极为走红的惊悚类型小说(但不是侦探类),情节也挺抓人的,结尾还有个很大的 twist,值得推荐一下。读起来很快,我一天就看完了。(鸣谢笑嘻嘻推荐给我。)
为什么犹豫呢?因为小说的男主角是个 psychotherapist,他的关注中心是他的某个女病人,剧情有很大一部分是围绕着 psychotherapy 展开的,而故事的环境放在一家专门关犯人的精神病医院。本来这样的设定肯定是我特别爱看的,然而小说里描写的 psychotherapy 非常糟糕,这个 therapist 做出各种违反职业道德的事情,越过各种职业操守的界限,让我一边看一边大骂。这样很容易给读者留下对 psychotherapy 的错误印象!
因为小说是悬念类型而且又含有大反转类型的结局,我也没法过多介绍内容,简而言之就是男主角 Theo Faber 是一个 therapist,对一个住在此精神病院的女病人 Alicia Berenson 非常好奇,非要去治疗帮助她。六年前她因为枪杀了丈夫被警察逮捕,从此拒绝开口说话,被关在这家精神病院。Theo 就特意跑去治疗她,希望让她开口,为了达到治疗效果,他开始到处调查 Alicia 的历史和家庭情况,甚至凶案的来龙去脉。
全部看完之后让我非常失望的地方有好几个,最主要的是,这个故事本身其实挺 clever 的,相当有料,本来可以写成关于 psychotherapy 的主题。作者显然对心理治疗做了一些背景研究,触及了关于 transference 和 countertransference 这个重要的话题,但是仍然没搞清楚一些很基础的概念与技巧,最后把故事里所有的 mental health professionals 都抹黑了一遍。
文艺作品里如果提到心理学,几乎没有真实可信的描述,不是神乎其神瞎吹乱讲(例如沉默的羔羊),就是表达对心理医生的恐惧,把心理医生描写成操纵控制狂。可惜这一部娱乐小说也没有想要给心理学正名。它讨论的 countertransference 的确是一个很重要的治疗技巧。在小说里,男主角描述一段跟 Alicia 进行一对一面谈的剧情,男主自己感受到强烈的感情,(他认为是)从 Alicia 身上直接传递给他的感受。
与其解释和评论小说本身,不如我解释一下 transference 和 countertransference.
要说到 transference,可能还是先得解释一下 projection。人都有猜测别人的感受和思想的愿望,大部分人有跟别人共情的能力,但是这个共情是有限的,很多时候我们觉得感受到了对方的感受,“看出了”对方的思想和动机,然而实际上我们能够感受和猜想到的是极小的一部分。语言起到一定的补充作用,彼此交流想法和感情,但是这也是有限的。所以很大一部分的内心活动注定永远烂在自己体内而不被人知。我们认为对方是怎么想的时候,很大一部分是以己度人,我是这么想的,所以 ... 注意这个路线不是有意识的而是不知不觉进行的。举一个 projection 的例子:大家在户外走路,家属一如既往穿着短袖汗衫,家属的老妈拉住他,把外套塞给他,家属说我不冷,老妈说,不,你冷!
这就是 projection. 其实是我冷了,但我认定你冷了。
相比之下 transference 有类似的机制而不那么简单。当一个人去看 therapy 的时候,therapist 不是报纸专栏的知心姐姐,而是专门来听你的烦恼的,你把内心隐秘的羞耻的脆弱的说不出口的各种事情讲给ta听,你们之间建立一种独特的精神关系,你把最深的秘密都倒出来,而 therapist 包容这所有的一切,不会因此批评你教训你评判你。一段时间后你对ta产生一种强烈的信任和依赖,这时 therapy 就开始起到疗效了。而这种信赖的关系,近似父母和婴儿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你把 therapist 当作了亲妈。不,这也不是说你真的把ta当成了亲妈,而是在这段关系中无意识地重演与父母的关系,你扮演婴儿,therapist 扮演你的父母。然而 ta 不是你的父母,所以重演也是改写。从精神分析学创始至今,transference 都是临床治疗中的重大环节,很多研究数据表明,psychotherapy 的疗效好不好,关键在于病人和 therapist 之间能不能建立 rapport,实际上就是建立那种重演父母和婴儿的关系的新关系,而建立这种关系必须要有 transference,如果双方冷静客气而且完全平等地坐在那里讨论问题,是无法建立这种关系的,心理治疗也达不到很好的疗效。(哪怕你把表面的生活难题解决了,那跟知心姐姐差不多,而不是 psychotherapy。)
Countertransference 则是逆向的 transference. 就是 therapist 自己的感受和病人的感受纠缠在一起了。举一个简单粗暴的例子,therapist 象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病人,期望病人的症状好转,行为上进,工作成功,生活幸福,结婚生子,等等,不知不觉把自己跟对方融合起来。显然这种融合有其负面作用。虽然双方建立父母子女的关系是治疗必要,但又不能沉溺于其中,各自喜洋洋地扮演父母与儿女的角色不能自拔,因为治疗的最终目的是让病人建立独立的人格而不是永远依赖 therapist,虽然病人的依赖性对于 therapist 的确是有很大诱惑的。
当然,虽然父母儿女的关系是 transference 和 countertransference 的基础,但是这并不排除性欲在其中的作用。正如父母和儿女的关系里也有性欲的成分(Oedipus complex),病人和 therapist 的关系也少不了。病人在治疗中疯狂地爱上 therapist 是毫不罕见的过渡现象,而 therapist 也会对某些病人产生强烈的感情,这是行业内公开的秘密。
最早连弗洛伊德自己都意识到 countertransference 的现象,并且承认 psychoanalyst 也是人,产生移情效果有什么奇怪的?但是他当然担心 countertransference 会影响到治疗效果,甚至带来危险,这些都是很有道理合乎逻辑的担心。早期精神分析比较强调 therapist 保持客观和超然的态度,以鼓励病人坚固自我意识和自我理解。随着心理学内部对 transference 和 countertransference 的进一步了解和研究,对 countertransference 的担心害怕也减少了,一旦恐惧退潮,就可以为己所用,发挥其正面的作用,therapist 也不必保持冷冰冰的超脱态度了,这样反而更容易建立 rapport 和 transference。当然,这一切都是有难度的,therapist 需要在建立亲密的感情关系同时要非常警惕不要被病人控制(是的,处于弱势者同样控制出于强势者),不要被 countertransference 变成满足自私的需求,这是很微妙的平衡。越是锋利的工具,越容易造成 damage。
小说里的 mental health professionals 全部都没有真实感,这是让我不想推荐的主要原因,简直是误导读者!然而这也没办法,文艺作品里的医务人员本来就普遍不真实,瞎编乱造。这不,Grey's Anatomy 又来了!!

为什么犹豫呢?因为小说的男主角是个 psychotherapist,他的关注中心是他的某个女病人,剧情有很大一部分是围绕着 psychotherapy 展开的,而故事的环境放在一家专门关犯人的精神病医院。本来这样的设定肯定是我特别爱看的,然而小说里描写的 psychotherapy 非常糟糕,这个 therapist 做出各种违反职业道德的事情,越过各种职业操守的界限,让我一边看一边大骂。这样很容易给读者留下对 psychotherapy 的错误印象!
因为小说是悬念类型而且又含有大反转类型的结局,我也没法过多介绍内容,简而言之就是男主角 Theo Faber 是一个 therapist,对一个住在此精神病院的女病人 Alicia Berenson 非常好奇,非要去治疗帮助她。六年前她因为枪杀了丈夫被警察逮捕,从此拒绝开口说话,被关在这家精神病院。Theo 就特意跑去治疗她,希望让她开口,为了达到治疗效果,他开始到处调查 Alicia 的历史和家庭情况,甚至凶案的来龙去脉。
全部看完之后让我非常失望的地方有好几个,最主要的是,这个故事本身其实挺 clever 的,相当有料,本来可以写成关于 psychotherapy 的主题。作者显然对心理治疗做了一些背景研究,触及了关于 transference 和 countertransference 这个重要的话题,但是仍然没搞清楚一些很基础的概念与技巧,最后把故事里所有的 mental health professionals 都抹黑了一遍。
文艺作品里如果提到心理学,几乎没有真实可信的描述,不是神乎其神瞎吹乱讲(例如沉默的羔羊),就是表达对心理医生的恐惧,把心理医生描写成操纵控制狂。可惜这一部娱乐小说也没有想要给心理学正名。它讨论的 countertransference 的确是一个很重要的治疗技巧。在小说里,男主角描述一段跟 Alicia 进行一对一面谈的剧情,男主自己感受到强烈的感情,(他认为是)从 Alicia 身上直接传递给他的感受。
与其解释和评论小说本身,不如我解释一下 transference 和 countertransference.
要说到 transference,可能还是先得解释一下 projection。人都有猜测别人的感受和思想的愿望,大部分人有跟别人共情的能力,但是这个共情是有限的,很多时候我们觉得感受到了对方的感受,“看出了”对方的思想和动机,然而实际上我们能够感受和猜想到的是极小的一部分。语言起到一定的补充作用,彼此交流想法和感情,但是这也是有限的。所以很大一部分的内心活动注定永远烂在自己体内而不被人知。我们认为对方是怎么想的时候,很大一部分是以己度人,我是这么想的,所以 ... 注意这个路线不是有意识的而是不知不觉进行的。举一个 projection 的例子:大家在户外走路,家属一如既往穿着短袖汗衫,家属的老妈拉住他,把外套塞给他,家属说我不冷,老妈说,不,你冷!
这就是 projection. 其实是我冷了,但我认定你冷了。
相比之下 transference 有类似的机制而不那么简单。当一个人去看 therapy 的时候,therapist 不是报纸专栏的知心姐姐,而是专门来听你的烦恼的,你把内心隐秘的羞耻的脆弱的说不出口的各种事情讲给ta听,你们之间建立一种独特的精神关系,你把最深的秘密都倒出来,而 therapist 包容这所有的一切,不会因此批评你教训你评判你。一段时间后你对ta产生一种强烈的信任和依赖,这时 therapy 就开始起到疗效了。而这种信赖的关系,近似父母和婴儿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你把 therapist 当作了亲妈。不,这也不是说你真的把ta当成了亲妈,而是在这段关系中无意识地重演与父母的关系,你扮演婴儿,therapist 扮演你的父母。然而 ta 不是你的父母,所以重演也是改写。从精神分析学创始至今,transference 都是临床治疗中的重大环节,很多研究数据表明,psychotherapy 的疗效好不好,关键在于病人和 therapist 之间能不能建立 rapport,实际上就是建立那种重演父母和婴儿的关系的新关系,而建立这种关系必须要有 transference,如果双方冷静客气而且完全平等地坐在那里讨论问题,是无法建立这种关系的,心理治疗也达不到很好的疗效。(哪怕你把表面的生活难题解决了,那跟知心姐姐差不多,而不是 psychotherapy。)
Countertransference 则是逆向的 transference. 就是 therapist 自己的感受和病人的感受纠缠在一起了。举一个简单粗暴的例子,therapist 象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病人,期望病人的症状好转,行为上进,工作成功,生活幸福,结婚生子,等等,不知不觉把自己跟对方融合起来。显然这种融合有其负面作用。虽然双方建立父母子女的关系是治疗必要,但又不能沉溺于其中,各自喜洋洋地扮演父母与儿女的角色不能自拔,因为治疗的最终目的是让病人建立独立的人格而不是永远依赖 therapist,虽然病人的依赖性对于 therapist 的确是有很大诱惑的。
当然,虽然父母儿女的关系是 transference 和 countertransference 的基础,但是这并不排除性欲在其中的作用。正如父母和儿女的关系里也有性欲的成分(Oedipus complex),病人和 therapist 的关系也少不了。病人在治疗中疯狂地爱上 therapist 是毫不罕见的过渡现象,而 therapist 也会对某些病人产生强烈的感情,这是行业内公开的秘密。
最早连弗洛伊德自己都意识到 countertransference 的现象,并且承认 psychoanalyst 也是人,产生移情效果有什么奇怪的?但是他当然担心 countertransference 会影响到治疗效果,甚至带来危险,这些都是很有道理合乎逻辑的担心。早期精神分析比较强调 therapist 保持客观和超然的态度,以鼓励病人坚固自我意识和自我理解。随着心理学内部对 transference 和 countertransference 的进一步了解和研究,对 countertransference 的担心害怕也减少了,一旦恐惧退潮,就可以为己所用,发挥其正面的作用,therapist 也不必保持冷冰冰的超脱态度了,这样反而更容易建立 rapport 和 transference。当然,这一切都是有难度的,therapist 需要在建立亲密的感情关系同时要非常警惕不要被病人控制(是的,处于弱势者同样控制出于强势者),不要被 countertransference 变成满足自私的需求,这是很微妙的平衡。越是锋利的工具,越容易造成 damage。
小说里的 mental health professionals 全部都没有真实感,这是让我不想推荐的主要原因,简直是误导读者!然而这也没办法,文艺作品里的医务人员本来就普遍不真实,瞎编乱造。这不,Grey's Anatomy 又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