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 of 1

闲谈(关于网文的一则)

Posted: 2025-05-01 16:09
by Elysees
今天跟一个朋友聊起网文,她认为网络小说够不上文学的标准,很难孕育出好东西,我七七八八有些想法说了一通,说完觉得值得记一下,跟恶人谷这边也讨论一下。
我可能是这谷里看网文最多最早的,虽然我看的类别比较狭窄(大量集中在耽美类,但耽美却又涵盖很多类别不展开说了),我觉得我们之前有个贴讨论过一下,但现在我找不到了,就再开一个整理记录一下今天的想法。白博如果记得那个贴翻上来一起看看。
首先我一向认为,通俗文学也有通俗文学存在的意义,人们需要福楼拜也需要大仲马,不是说非要非常严肃严谨的作品才能做到“读书使人进步读书使人......”的阅读目的,有时候读书使人快乐,哪怕是浅层次的快乐,也是一个很好的阅读目的。
然后再说说网络小说,我的一点感想,网络现在承载的是传统报纸杂志的类似形式,但是略过了编辑严肃筛选的过程直接面向普罗大众,(在完全没有推手的情况下)由大众自行筛选,一个故事有能不能长久,要由时间来证明。从前报刊杂志的连载文学作品,西方有福尔摩斯,东方有金庸亦舒倪匡,现在的网络承担了这个载体的作用,但(我认为)最大的区别是拉近了读者和创作者的距离,以及极大的缩短了读者给创作者反馈的时间,以及提供了读者给作者提供更细致的反馈的途径(例如最新出来的段评功能)。这种环境下读者对创作者的影响会大很多,以前不是没有,例如著名的福尔摩斯最后一案之后,柯南道尔收到了海量的读者来信要求复活福尔摩斯,可能违背他的本意,但终于还是影响了他,最终才有空屋记和后面一些短篇的持续出现。现在的读者对作者的影响当然更即时也更大了,当然有坏处,但很难说完全没有好处。
大家可能还记得早十年的五十度灰,这个大概是英文出版界少有的网络进入出版的网文(应该是?这篇文我印象就是网络先起的,当然我并没有看过也不知道是哪里发表的),火的时候一时无两,甚至成为kindle打广告的内容(记得当时的广告词大约是,别人不需要知道你在读什么而你可以尽情享受阅读),也拍过好莱坞电影,电影甚至捧红了男女主角,当然男主演员后来作死是另一回事了。但现在已经很少听说这个文了,感觉就是没能经过时间的考验。
这篇网文没有,但不一定所有的都没有,当时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其实也可以算一种网文形式,这本我不是太喜欢,但必须承认是公共史学类非常出名的作品,而且影响相当深远。还有一些网络小说,我十几年前看的,当然现在也许不算太火了,但依然有相当基础的阅读群众,当然,不是说就流传久远了,也还是需要静观。
时间嘛,是检验一切的标准。
还有一个我觉得有意思的是,从网文这20年的变迁,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时代变迁和观念变化 这也是很有意思的研究素材,这个我之前在时光飞逝两则里的第二则稍微提到了一点,但其实想法很多。还有一个想到的例子是,早年看过一篇文,叫咫尺阳光,里面有个情节是有才华并且热爱摄影的受跟攻置气之后带着个相机包就出走了,一路走一路想寻死,但后来没死,边走边拍照片,把照片分类进行投稿,或者投给比赛,或者投给杂志,心急如焚的攻最后因为他发表的照片确定了他的踪迹。这个就非常有2000年代的时代特色,不仅是文化的,还有技术的。在现在这个社媒广泛和直播环境下,这个情节一定不会这么写。闲话一句是,我有时看史书,发现以前的时代由于车马交通不便信息闭塞,造成了很多战役可以隐瞒伪报靠拖延时间赢得时间差达到一些政治目的,在现在这个时代,感觉似乎这种规模的事件,似乎不那么容易欺瞒了(然而想到covid,又觉得,emmm。。。也许我乐观了)
说远了,扯回来,我曾经看过一篇罗新的类史学记事随笔,说北大从前的校长丁韪良的,那个时代他与家人通信很多写得很详细,后来这些书信就被用来研究那个时代的一些事件和环境,我觉得这个切入点非常有意思,这篇文读完其实就对这一点印象最深,反而对具体的研究内容印象很模糊。有时我会想,网文也许会在以后作为研究时代社会的一个资料,大量网文进行归类和信息提取,未尝不是折射我们这个时代人群和文化的镜子。

(完)

Re: 闲谈(关于网文的一则)

Posted: 2025-05-02 13:50
by tiffany
网文我觉得是非常即时的。恕我大不敬一句,经典是经过时间考验的流行小说/网文,当年曹雪芹写红楼梦的时候也是几个读者,边改变写,他当时要是有网,那,肯定会贴网上啊。所以我觉得直接把网文单独分出来算一类,我是觉得不合适的。其实存在即合理,我是觉得这几年这么流行爽文,草根逆袭什么的,就是传统以来的寒门出贵子的延续,而那些所谓打脸文,莫欺少年穷,什么什么的,就是一直以来的底层人民翻身做主人的心理折射。当然这些折射是反映着时代变化的,这点儿仔细研究起来就很有意思。

还记不记得在我说说你听听时代的 wxsj,当年经典名著四角恋爱印方华玳的诞生纯粹就是因为其时若干真爱文很受欢迎(就算没有到追捧的地步吧),然后 LoveChef 集体 ID,集体看不惯,写了整篇几万字的文,基本上就是为了骂人。当然后来写着写着对小三儿生出来爱怜,不舍得骂她,为了达成骂人的初心,还特地创造出来一个小娘... 那现在呢,呃,基本上真爱与大婆的冲突很少是一个故事的主线了吧。后来吵过一次架,是为了哪个穿越文来着,女主帮助男主屠城来着,具体吵出来什么结果我不记得了,当初也没有跟,其实,不过放在现在,一般的网文都还是平民也是人,得爱惜生命什么什么的。

就是,小E 说得对,今后有人研究文学,做这个网文中的时代变迁的题目就真的挺有意思的。

Re: 闲谈(关于网文的一则)

Posted: 2025-05-08 18:57
by 笑嘻嘻
刚刚刷完了一篇网文的人上来质疑:什么叫做严肃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工业社会的出版社出版就是拿到出版号,编辑觉得可以营收平衡,或者有些专业书是有收藏价值。那不过是强调了作品触及读者的渠道。以及在渠道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编辑的选择。

实体出版物比网文从渠道来讲要贵很多,从一开始的印刷厂质量,纸张选择,到最后物流,宣发,存储、售卖。一本实体书的成本是一个商业社会合作的费用,远比一个作者写作本身要贵很多。编辑的选择就是用一个小成本来对于一个高昂成本的控制,哪怕是不赚钱的专业收藏品也是一种社会文化/广告价值,需要把成本均到其他畅销书或者其他文娱的成本中。

网文不仅仅是全面压缩了实体出版物的成本,包括出版、发行、卖家存储、买家存储、编辑选题,等等、等等。这种成本的压缩同时产生了一个非常,我觉得很可能是改变社会文化的,重要的结果:网文的数量,至少是中文网文的数量短时间内就远远超过出版物的数量。这种数量上和成本上的绝对优势,让网文能够触及的读者,远远超过了实体出版物的读者。“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凡有手机处,皆能读网文。网文不读还有短视频等着你。

哪怕是在前网文时代,最多的出版物仍然是trashy romance,就过去百货店门口摆的花花绿绿的。斯蒂芬金的小说也不能说就是严肃文学吧?只不过是五十度灰是trashy romance里出圈的一本而已。如果说我们期待着这个时代能有传世之作,那么唯有时间可做标准。网文的成本低和数量巨巨巨大,并不能成为阻碍传世之作出现的因素,反而会让传世之作出现的几率大大上升,虽然水文的数量也是远远超出了传统出版物中的平平之作。同时这种巨量网文作品为了能够让作品和目标读者互相找到,产生了一堆传统出版业所没有的言简意赅的标签,比如种田文,霸总文,穿越、穿书。这种情况就是大数据时代商品找到目标顾客的特征。网文的这种大数据对需求细分的迭代,影响到娱乐的方方面面,比如短剧的故事情节就是在中文网文情节迭代过之后的精炼。也为此中文网文翻译不便,但是短视频出海就吊打当地故事套路。我觉得,网文的种种特质不仅打破了传统文艺的渠道,数量,同时也颠覆了传统文艺的评判标准。就好像这次川普2.0的关税战显现出来:工业的分工制造在中国的大规模发展,打破了传统经济学理论中市场决定论,极致的工业制造的产业链分工的韧性超过了市场决定论。这是过去经济学里没有过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