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出租车
我们回国的时候,良人的朋友给他推了个电召车的微信----电召车也是个很有年代的说法了,在我说说你听听的想当初,这种靠电话客户维生的 car service 还蛮多的;我们家以前住那个地方就好几个。纽约的招牌之一的黄色出租车基本上只在机场和曼哈屯出现,像我们不住在屯子里的纽约客要去哪里就靠电召车了。啊,那还是个有线电话的时代,甚至很多家还是用猫连电话线上网,现在的小孩儿可能连用电话线上网这个事情都没有听说过。当时的黄色出租车一个车牌能卖到上米的价钱,并在 Uber 上线前后达到了价钱顶峰。所以 Uber 迅速的抢了黄色出租车的生意以后,是真的有人寻死觅活来着。总而言之,这个微信电召车服务有微信的人群,司机大多是福建人,我们去机场的时候一个小孩儿一路上说现在生意不好做----而这个福建人教育我不要封建迷信,我觉得我知道的好多迷信还是从这么多年来认识的信妈祖的福建人那儿学来的,今时今日被一个福建人教育说不要迷信,顿时又让我生出来今夕何夕的感慨;回来接我们的那个也是福建人,见面先夸我们机智,上一层楼到 departure 那边儿等人接,比楼下 arrival 方便好找不知道多少倍。该人儿女已经成人,自己以前做生意,后来都卖了退休,现在出来开出租车是为了----也不知道他为了什么。我其实本质上很宅的一个人,但是偶尔会发下儿从我娘那儿继承来的社交属性,跟人聊天儿就觉得真的是每个人的生活都蛮像又都完全不一样,就,三千世界,每粒微尘都挺有故事的。
国内的出租车大部分是电车,我第一次看见红旗车也做滴滴还被狠狠的震撼了一下儿,后来就被教育说此红旗非彼红旗;此红旗就是辆车,没啥。不过坐得最多的还是比亚迪,我哥新换的车也是比亚迪,小型 SUV,才 9 万人民币,略微有些地方不太如意也都被才 9 万块钱,还要怎么样给说过去了。不过其实我作为一个乘客,真的没啥好说的;倒是我哥因为被他的新车唐僧了,每次开车的时候跟他碎碎念,改了些比如开车压线的不良习惯。

不过国内的车一个巨大的缺点就是行李箱不够大。我们三个大人----阿土仔已经比我高快一个头了,三个大箱子三个小箱子,基本上就不太好找到一次性能把我们几个连人带箱子都装得下的车。下次大概率得考虑机场大巴了,毕竟那种车行李架是够大的。只是这次回国也没想到我们带回去和带回来的东西都差不多多。以前我很少带东西回纽约的,这次回去,不说阿土仔买了若干衣服鞋,我自己就入了一堆苦荞,茶叶,茶杯网上入了俩,商场又入了俩。总之,我在纽约潜藏的购物欲望,回到北京,居然就被激发出来了。
2. 到处走走
这次回国比以前来去匆匆的俩星期多了一个星期,所以出门溜达了一圈儿,也没走多远,就去了大同。我姨姨家以前在大同,我小时候有一年放寒假去姨姨家过年。现在还记得姨姨家是平房,有个挺大的院子,靠墙堆着煤。江湖传说我大表哥小时候站在煤堆上对着我姥姥嚷嚷过。那会儿大同冬天还烧炕,晚上有时候会烤的睡不着。那时候姨姨家还挂着一幅黑白照片,一个很年轻的军人,说是我姨夫的弟弟,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了。我还记得当年给姨姨写信的门牌号码,起心过去溜达一圈,然而各种地图 app 上都搜不到那个街名,应该是拆了重建了。说起来,我们去大同过年那年还是霍元甲在大陆热播那年。真的是不知不觉,半辈子过去了。时间平等的抛荒所有人,物,地。
我是一个挺懒散的人,去到哪里旅游也属于随脚就去了,对去到的地方也没有刨根问底的习惯。不过大同毕竟是以前姨姨家的城市,多少也还知道历史上是个重镇,边境城市,属于燕云十六州。现在的大同是个四线城市,这个是跟阿土仔讨论的过程中查实的一个事情,大同传统上是个 coal city,现在不知道还有什么产业。不过肉眼可见旅游业做得挺好,古城区很多旅拍店,民宿,每天都有很多汉服小姐姐们在拍照;文旅单位对热点还挺了解----古城区就有面哪吒墙,是个打卡网红景点。
当然大同旅游的重点就是各种古庙,古城墙。阿土仔作为一个看见一座佛像就看过了所有佛像的年轻人,对我对各种佛像的热情表示不太理解。我理解他的不理解,毕竟我小时候过来的时候也是跟他一样的表情。就看他到了我现在这把年纪的时候会不会血脉觉醒,觉得这些佛爷们好看了,建筑们很美----就算他不会,我也带着他看过了他自己不会来看的风景,尽到了我当娘的责任。
大同市的主要旅游区在古城,被古城墙围着。
3. 吃吃喝喝
4. 买买买
t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