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这部片子,感想纷乱,所以姑且有点记点,有面记面罢。
. 框架
这部电影从开头就摆明了,这是讲述三个不同人物在三个不同时空的一天的生活。这三个人物分别是著书者,读者和书中人物。大家做着同样的事儿,不论是谁:摁闹钟,起床,洗漱。。。剪接在这部电影中显得尤为重要,几乎全靠它将这个故事诉说完整,使有血肉。片中的三位女角在拍摄过程中,都对将来的出品没有概念,等看了电影后,才庆幸自己参与了这样一部作品中。我没有看过原著,所以不清楚原作者在写的时候,是否也这样交错编排三人的生活,以至最后已缠绕不可分。如果是编剧的再创作,那无疑是很为成功的。
。三个吻
电影里有标志性的、里程碑的、分水岭的三个吻。分别是Virginia和姐姐的法式吻(拜金语),Laura和邻居的暧昧吻,以及Clarissa和sally的释然之吻。Virginia那段真是凶狠,不管不顾,熟门熟路,直接将她姊妹俩都摊上台面(容后详述);Laura那段气氛最和缓,可是情节铺展最突兀,邻居事后的反应真是可圈可点;Clarissa那段是在被老年Laura解开心结后的自然流露,虽然影片最开始暗示她们的情感世界也是千疮百孔。女爱的表达,在不同时期,果真是如此惊人的形似么?
。演员演技
我一直对电影中将主要角色的形容大幅修改颇有微辞。是找不到更神形契合的演员?还是他/她的演技实在万里挑一,或者说神似,所以不得不用?前者显然并非事实:不知有多少234梯队的演员苦寻机会,蓄势代发。而后者?还真是难说。这一年有kidman,下一年又轮到Monster;大伙儿更津津乐道的是尼克的义鼻,赛隆的假脸,而她们的演技,倒象候补谈资,顺带提及。话虽如此,不得不承认,尼克装了一个鼻子后,给人的感觉焕然一新,消除了观者对她先入为主的印象,进而不带偏见地进入表演和剧情--也许导演的初衷就是如此。平心而论,尼克在这部电影中的表演确实可圈可点,不过在我看来,并非就怎么好过她在the others中的诠释;更不用说和同剧中的斯特离谱和摩尔相比。而且,我怎么觉着斯特离谱论及戏分,至少应该和尼克并列女主角,竞争奖项。
我在花絮中看到wolf的肖像,尼克改装后还是颇为相象的。在片中,尼克将wolf狂躁的精神活动,与周遭隔膜的无奈,文学上神经质的敏锐,很好地表现了出来。她不知如何与厨娘交流,以致到有时畏惧面对她们的地步;与丈夫对手一样地进退攻守,因为知道他爱她--她应该也爱他--所以冲突爆发时格外的无忌惮,畅快淋漓。
斯特离谱真是老细骨。我怀疑还有她不能胜任的角色。我的个人理解是,她是一个BI。年轻时被Richard Brown眩惑,随后有一个多年的同姓伴侣:可是在她心底最隐秘的角落,Richard Brown始终是她真正心为之系的人。(Richard Brown是本片中另一个关键人物,连接不同角色。) 斯特离谱的表演,简直不能增减半分,对情节节奏的掌控炉火纯青。单是看她,这部片子就值回票价--如果你是借的,也值回你花费的时间;至于想不想看第二遍,嘿嘿,就难说了。
可是还没完,还有一个莫尔。莫尔很适合演美国旧时候的优美主妇,仪态雍容,举止典雅,心地柔软。可是如果一个人/事好得不象真的,那多半就有另情。在far from heaven里,她发现丈夫的秘密;在本片中,她是怀抱荆棘的那一个。她所被动承受的社会角色,并非她所求;而她的热望,却是禁忌。每一天,每一月,每一年。。。她在静静地走向疯狂,出路不外乎自我毁灭,或是保全自己,罔顾他人。她最终选择了后者,也没有人能说她有错。莫尔对Laura Brown无声嘶喊的诠释,不作第二人想。
总之一句话,这个片子的cast真是奢侈得可耻。
。小孩与风暴眼
Richard Brown,身为本片中诸多环节的宿命衔接,身不由己的在激荡的不同时空里跳跃。他幼时亲历的慈母翘工事件,将他自后的人生打上无可磨灭的烙印。长大后的种种际遇,归根到底,牵强附会,都可以追溯到童年的悲剧。他曾和斯特离谱相处暧昧,后很快遇上后来的伴儿(那伴儿在这个电影中阐释不深不广,其演员发挥的余地并不大:窃以为导演/编剧还不如将这个角色的交待虚化更为出彩一些)。得了病,得了奖--得了什么,于他,是否真有区别呢?
为什么莫尔的离家出走,对小Richard的打击如此之深?还是要回到小Richard的扮演者上来找答案。小家伙演得真好,让你的心情跟着他生动而不夸张的表情起伏明暗。他对母亲怯怯的依恋,由于他无法遮掩的早熟,显得更其令人心酸:盖因知道你生怕失去的东西,很难保全。有他的场段,我们犹如面对一面水晶镜,透过其,看到发生在他周遭的事情。在莫尔和美艳邻居骤然亲吻时,他在哪儿?他在客厅的另一个角落,犹如不出声的幼犬,忧心忡忡地,看着听着品味着,不动声色地内里惊涛骇浪。莫尔连一个蛋糕都做不好--她怎么可能做得好--他一次又一次地恳求:让我帮你做。他象一个受惊的小鹿一般,直觉生活将起变化,他不喜欢的变化,他竭力的想用自己的微薄之力扭转乾坤,同时还有尽量不将自己的惊惶表现出来,小心翼翼地,唯恐吓到母亲,以免事态更其恶化。也许他并没有如此辗转忖度,很可能我将他复杂化了:但潜意识里,他自发的种种举动,在在表明他徒劳的努力。莫尔的心绪纷乱如暴风中的黄橡树,偶尔想要努力地乐观尝试蛋糕是,孩子的心是那样快乐轻盈。他毛茸茸的眼睛围着她转,生怕她突然消失。莫尔将他寄存在邻居处,然后决然开车远去,在这当口,谁更悲恸绝望,是身陷死结的莫尔,还是空落的孩子?很难讲。
在这平常、平凡、平静的一天,莫尔最终没有一去不回。然而,犹如注定迁徙的鸟儿,她在生下第二个孩子之后,还是离开了。这一天让小Richard骤然长大,而母亲真正离开的那天,恐怕Richard已然开始衰老,虽然他还是个孩子。他在日后成了个诗人,并且得了诗界至奖。而于他,生活,生命,不外乎苟延残喘,分分钟钟,时时刻刻。
。苟活与不
大家都说了,这部片子是关于(不)苟活。其实什么是苟活呢。
有一个短句大家一定都听说过,大意是一路人劝路旁休闲的流浪汉努力经营工作。流浪汉就问,我成功了,有何好处?路人道,你就可以惬意地享受生活,无忧无虑,闲时晒晒太阳。。。诸如此类的优质生活。流浪汉对曰,可是你说的这一切,我现在都拥有了呀。
我碰到过一个人,开的是租的车,隔几年换一次,所以他开的永久是新车。他掏出计算器给我算:如果买,down payment, mortgage, 等车最终是你的时候,已经破旧不堪--“可是你看我,开的总是新车,不用担心性能等问题。”
我们在生活中碰到形形色色的人,我们通过多种媒介体味不同的经验和思维。笛卡儿说“我思故我在”,一个人如果不愿思考,犹如机器没有润滑油--可是什么是有效有益的思考呢?而不是转牛角尖,死胡同?
回到我的疑问:什么是苟活呢?或者说,什么样的活,不是苟活呢?当然你可以说诸如“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这样的话,它也曾经是我的事儿,但现在想法不同了。人在不同阶段,想法肯定会不同的罢?这不知是该欣慰,还是该心酸。
我记得小时候很怕死,经常是晚上一个人躺在床上,想象死后虚无飘渺的自己空荡荡地在游逛,没有着脚点。我当时是将死后的状态等同想象成将睡眠的时间无限期拉长(真是天赋异禀,自己掌握了高数中极限的原理)。区别是,睡觉,总有醒来的时候;而死并不--我想象自己冥冥中在等自己醒来,可是老也等不到,老也等不到。这区别让年幼的我抓狂。我曾经如此害怕,由于害怕而认真考虑生死意义的问题--所以对于我来说,是“我怕故我思”。长大些后,想到再害怕,再烦扰都没用,于事无补,该来的还得来,于是决定不再考虑这些事情。所以现在不怕死,其实是不再往那上面想,不再往深里想而已。可是好的作品--无论音乐、文学、或者影视--往往象一个开关(trigger),将我脑中几陷停顿的那部分思维区域再度激活,或多或少,或长或短地重新收拾起小时候的营生,怅然一番。
回到电影,其中的人物,谁在苟活,谁不? Richard Brown是不用说了,身心双重的炼狱。三个女角,Virginia,Laura和Clarissa,个顶个地忧心忡忡。Richard Brown在坠楼前,对Clarissa有一大摊话。他最后的意思是,我是如此疲惫,如此不耐,时时刻刻。影片到了这个点儿,Richard在窗台上的翻身一扑,简直就是瓜熟蒂落,理所当然,再无第二种结局的可能。
他苦涩的口吻里,将时间当作无尽折磨他的罪魁祸首。可是时间固然能让事态恶化,时间往往也能冲淡一切--不是有说时间是最好的良药么? 所以可见,心结的由来与发展,是人的致命宿敌。而时间,时间是我们最小的敌人。
(完)
。花絮
这个片子的花絮很有内容与趣味。我得承认,我看花絮的时候同样投入。所谓花絮,就是八卦。
我觉得给人写传记,可用材料最多的人的排名中,作家应该名列前茅(是不是好写,可能就是另外一回事儿了)。盖因他(她)们留下了很多翔实的书面作品,比之要去千辛万苦、绞尽脑汁地四处索引,牵强附会来得好多了。而且除了他们的外观纪事外,很多作家多多少少会有一些反映其内心真实世界的墨迹供参考研究。我以前看过的多本作家传记,都有大段大段原封不动的从他们作品中的摘引。真是省时省力呀。
Virginia Wolf 这一家挺有意思。孩子中颇有几个出色的。Virginia 自小崇拜艺术细胞充盈的姐姐,对其十分依赖,感情很深厚。Virginia有些书的装潢设计就是她姐姐负责的。她们好象是在家受的教育罢,所以Virginia对自己没有能高等深造一直又一种很矛盾的情结。姐姐结婚,对Virginia打击颇大。在Virginia的整个生涯中,姐姐占有一个很重要的地位。
Virginia的丈夫颇为疼惜她。为了她的缘故,搬离繁华的都市,迁居幽僻的乡镇。作为一个出版商,他还尽力出版她的作品。Virginia来得乡间中,一度大有起色。可是她的状况并没有好转多少时间。对于她起伏不定、难于捉摸的言行,她丈夫显出了良好的耐心和爱心。可惜,再多的呵护,最终也未能挽回她的结局。
在Virginia的日记(?)中,还有一则骇人听闻的消息,是她控诉她的一个哥哥,在她幼年的时候,对她进行性侵害。她的哥哥否认这个说法,最后也好象是不了了之了的。
时间太长,记忆太差,只能想起这一些片断了。唉,无可否认,时间是我不小的敌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