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故而知新---重读《雅舍谈吃》

入得谷来,祸福自求。
tiffany
Posts: 24866
Joined: 2003-11-22 20:59

Re: 温故而知新---重读《雅舍谈吃》

Post by tiffany » 2009-09-01 21:33

乡音无改鬓毛衰

笑嘻嘻
Posts: 23477
Joined: 2003-11-22 18:00

Re: 温故而知新---重读《雅舍谈吃》

Post by 笑嘻嘻 » 2009-09-01 21:39

Supernatural geekage sticky :BloodyK: 你是真正的发烧友。
Last edited by 笑嘻嘻 on 2009-09-02 12:29, edited 1 time in total.
云浆未饮结成冰

Knowing
Posts: 34487
Joined: 2003-11-22 20:37

Re: 温故而知新---重读《雅舍谈吃》

Post by Knowing » 2009-09-01 21:43

我不行了,小时候家里的几本书反复看,现在什么书都不愿意看第二遍。
有事找我请发站内消息

tiffany
Posts: 24866
Joined: 2003-11-22 20:59

Re: 温故而知新---重读《雅舍谈吃》

Post by tiffany » 2009-09-01 22:11

这小娘是个很好的写手!比丹布朗强多了!丹布朗我都不能看,文笔太差!

照那个foodie的说法,要投资时间看一本书,我可不愿意浪费在丹布朗上!
乡音无改鬓毛衰

笑嘻嘻
Posts: 23477
Joined: 2003-11-22 18:00

Re: 温故而知新---重读《雅舍谈吃》

Post by 笑嘻嘻 » 2009-09-01 23:12

丹布朗确实写得很糟,看完之后,我很多天不能看他喜欢用的那几个词儿,包括 ancient, -hood, gaze。但他年底要出的下一本,我肯定还是会看的。
云浆未饮结成冰

putaopi
Posts: 4033
Joined: 2006-01-18 23:35

Re: 温故而知新---重读《雅舍谈吃》

Post by putaopi » 2009-09-01 23:31

哈哈,我也看过《小布头奇遇记》,最喜欢反复读的却是<宝葫芦的秘密>, 懒人的梦想呵!反复读同一本书倒是岁数大了之后的习惯,小时候总觉下一本书会更精彩,没空儿重读。现在呢,反复看的中文书是一本<红楼梦〉。英文的我还是最爱英国小说家的作品: 奥斯汀、毛姆、福斯特、阿加莎克里斯蒂。娓娓道来的那种,也不着急看结尾了,能好好地享受文字,还有作者跳出来说的那些小感想。

丹布朗读起来真是吃东西常吃到沙子的感觉,紧张是紧张,但是不能看第二遍。读完了都顺手送人,<Harry Potter>也是这样,可《指环王》就耐读得多。

笑嘻嘻
Posts: 23477
Joined: 2003-11-22 18:00

Re: 温故而知新---重读《雅舍谈吃》

Post by 笑嘻嘻 » 2009-09-02 0:24

《指环王》是好长时间里我在经历困难时间时的 comfort book。 :love019:
云浆未饮结成冰

putaopi
Posts: 4033
Joined: 2006-01-18 23:35

Re: 温故而知新---重读《雅舍谈吃》

Post by putaopi » 2009-09-02 1:03

Tolkien那种广阔而又细腻的史诗情怀,倒是跟笑嘻嘻工程师诗人的气质很合拍,难怪你喜欢他。

笑嘻嘻
Posts: 23477
Joined: 2003-11-22 18:00

Re: 温故而知新---重读《雅舍谈吃》

Post by 笑嘻嘻 » 2009-09-02 1:16

:f21:
云浆未饮结成冰

CAVA
Posts: 8169
Joined: 2003-12-06 16:55

Re: 温故而知新---重读《雅舍谈吃》

Post by CAVA » 2009-09-02 1:27

tiffany wrote:后来看原版小说以后,感觉中文译本的力量跟英文原版的力量完全不同,虽然都很有力量。很多原版的感觉翻译本都失掉了,甚至不是翻译的意思,而是语言本身的表达方式和节奏感完全不同,好比阿泰斗的马普小姐系列,我觉得她很多个故事里讲述者讲小话儿的口气和那种挺干的英国幽默基本上不可能翻译过来,这是为啥我觉得书尽量看原版。
大力同意一下白博,笑嘻嘻和葡萄皮。我也是第一遍看情节,对于喜欢的书,慢慢重读是一种享受,不需要追进度,所以干脆买回家,或者找有声书存起来。

刚找了几本阿泰斗的有声书,侦探小说家奥列佛太太的对话听得我乐不可支,看中文书的时候可没这种感觉。还在交叉阅读第一女子侦探所系列和同一个作者写的星期天哲学俱乐部系列,前者语言极简,甚至象中学生英语造句的句型,后者则很sophisticated,两者却都传递出温情智慧的信息,好神奇。

基于同样的理由,电影电视我也尽量看原版。唯一受不了的原声对话是韩语,实在太不好听了。

CAVA
Posts: 8169
Joined: 2003-12-06 16:55

Re: 温故而知新---重读《雅舍谈吃》

Post by CAVA » 2009-09-02 1:55

话说回来,优质的翻译作品还是值得感谢,小朋友可以读各国的童话,成人可以接触各种语言的作品,虽然保真度总要缺失些。

sinca
Posts: 920
Joined: 2007-03-04 23:01

Re: 温故而知新---重读《雅舍谈吃》

Post by sinca » 2009-09-02 5:51

我也好奇,白博在看什么书?

我看《月亮和六便士》是挺快的,情节吸引人啊。《面纱》也坚持着看完了。但是《人性的枷锁》就看不下去。

刚从图书馆借了本《Piano Teacher》,开始的情节就跟《面纱》差不多,女主角为了离开妈妈急着嫁了不喜欢的人,然后又来到香港。看作者描写中国人的口气,就不想看下去了。

to 小K, 山外山的大鱼头汤特别鲜,比我吃过的西湖醋鱼都好吃多了。不过也可能我作为外地人,就没吃到过好吃的西湖醋鱼。
那薄如蝉翼的未来,经不起谁来拆。

tiffany
Posts: 24866
Joined: 2003-11-22 20:59

Re: 温故而知新---重读《雅舍谈吃》

Post by tiffany » 2009-09-02 7:45

是啊,要不是因为杨绛她妹(不好意思,没找到那个字儿)那版译本,我都不会那么入迷这本书,更加不会把原版买来看上那么多遍。其实那本书我老脑子里放的小电影是那个中文译本的。

Tolkein的指环王随时可以拿来翻上一遍,不过我还是要说,他的世界比较黑白分明,没有那么多moral ambiguity,从这个方面来说,比现在的文学作品看起来爽快多了---看完了不会胸口堵住了似的。说道这个,我得说电影版马国的故事比较耐看,除了公主感情戏那折。整个电影给我印象最深的两句台词都是马国的,一个是马国老国王站在大雨里城楼上看围城orc,一个守城老头儿一没忍住,放箭下去,orc开始攻城,老国王说:so it begins。然后是啥时候来着,老国王被手下武士顶盔冠甲罩袍束带,忽然心生疑惑,跟该人说:我是谁,我凭什么领着我的人去哪里。他手下的忠诚武士说:you men, my liege(lord?), will follow you to whatever end. 这两句都是新加的台词,效果真好。不过呢,嘻嘻,aragon最后大战之前鼓舞士气的那翻演讲不是Tolkein,乃给人感觉是huh?老国王那个就是Tolkein的词儿,就比较热血些。总结的说,现代人比较适合内心戏,热血就比较那个不够热了。

回sinca,我现在没有在看书,或曰我看的书肯定不是你看的书---我主要在看养孩儿书 :mrgreen: 文学作品就是被阿大惊叹发烧友的那个小娘的作品。她写那个or be ourselves subdued真好看,虽然是超级坑儿吧。 :let_me_die: :let_me_die:
乡音无改鬓毛衰

汝南
Posts: 193
Joined: 2004-10-05 11:34
Contact:

Re: 温故而知新---重读《雅舍谈吃》

Post by 汝南 » 2009-09-02 8:16

前阵子看了杨宪益的自传,White Tiger。是意大利出版社和他约稿,用英语写的。意大利出版社翻成意大利文出版,英文原稿后来是由牛津香港出版的。杨提到抗日时期在重庆时,是梁的手下。那描写像是说梁是个圆滑的“白相人”。抗日一结束,梁就先跟了国民党政府去南京了,留下他继续干活。书里还提到其它一些人,钱钟书,熊十龄等。蚕可能能从其中理出一些新关系来。

现在文学翻译的质量普遍不高。1 稿酬少,基本稿酬1000字60元。翻译1000字,容易的文也至少要两个小时,这还不算校稿,查证花的时间。一般文学、学术书发行量很低,5000册左右,所以根据发行量每一版付的费也不多。2 出版社赶着热门书出版,给译者的时间很短,有时甚至要三个月赶出来。3 翻译的价值不被承认,高校评职称什么的,翻译分数很低。有些老师都是分派给研究生拼凑的。像样一点的还自己看看,不像样地就直接交了。看到清华副教授把蒋介石翻成常凯申,估计是研究生干的活,否则也太太离谱了。

有些书还真的是听起来更好听。我记得听过伍尔夫的《达洛维夫人》,真是太动听了。前两天听了Brideshead Revisited,记得你们哪位提到过的,在图书馆看到就借回来了。Jeremy Irons 念的,非常好听,而且他模仿电视剧里其他几个人物的声音也非常非常像,甚至是几个女的。
Let it be light.

silkworm
Posts: 4776
Joined: 2004-01-09 20:45

Re: 温故而知新---重读《雅舍谈吃》

Post by silkworm » 2009-09-02 9:41

哈哈哈,我倒正相反,听见我偶像尖着嗓子学女人说话就起鸡皮疙瘩,我不要他绘声绘色,我只要听他深情款款哦…… :love011:

杨宪益说梁圆滑,我不奇怪。杨自己是个大顽童老顽童个性。

关于梁,我一直有个没有根据的瞎猜,梁家里有点意思。他祖父做过官,用积蓄入股厚德福饭庄,他父亲同文馆(清朝政府于1862年末在北京设立的用于培养外交和翻译人员的学校,是中国第一所新式学校)英文第一班学生,后来在警察局做事。这种家世背景,在当时那批知识分子里不太常见。梁实秋家还是一个传统的大家庭,从他写他母亲侍奉公婆、他妻子料理全家,都可见一斑。所以梁实秋为人处事有他的特点。

提到厚德福,梁实秋似乎从来没有摆明了写自己家有股份,但是写厚德福的文字非常多非常深入,还提到过抗战期间厚德福分号被炸,残存的物资存在他那里云云,明显关系不一般。我忘记在哪里看过了,49年后台北(还是加州?)开了个厚德福,梁进去问人家:认识我么?店家说不认识。梁笑:这还号称分号呢。

梁实秋还有一点有意思的。他30年代初在青岛大学任教四年,34年回北京,在北京大学当外文系教授、主任。37年卢沟桥事变,北方的知识分子往南撤退,在湖南略停,最后北大清华南开在昆明组织了西南联大。很多人没有加入联大,但也在云南聚集。比如梁思成林徽因一家是跟着营造学社,吴文藻冰心夫妇是吴在云南大学教书。梁思成是只身南撤的,在湖南待过(雅舍谈吃里有写路过湖南吃腊肉),但是最后没有去云南,而是去了重庆,38年开始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在“重庆编译馆主持翻译委员会并担任教科书编辑委员会常委”。

而冰心一家在40年冬天,“收到宋美龄托人转交的一封信,信中宋以威尔斯利同学的身份动员冰心来重庆参加抗日工作。到了重庆,由于清华同学的关系,吴文藻被介绍进入参事室工作,他的工作任务是了解和管理边疆事务,他的社会学在这里派上了用场。冰心被宋美龄召去出任妇女指导委员会文化事业组组长。”冰心也跟梁实秋一样,有一个“国民参政会参政员”的头衔。

林徽因一家此时已经跟随营造学社从云南搬到更安全的四川宜宾江村李庄。林徽因就冰心一家的动向,给好友费正清费慰梅写信:“但是朋友‘Icy Heart’却将飞往重庆去做官(再没有比这更无聊和无用的事了),她全家将乘飞机,家当将由一辆靠拉关系弄来的注册卡车全部运走,而时下成百有真正重要职务的人却因为汽油受限而不得旅行。她对我们国家一定是太有价值了!很抱歉,告诉你们这么一条没劲的消息!这里的事情各不相同,有非常坚毅的,也有让人十分扫兴和无聊的,这也是生活。”(原文为英文,由林徽因之子梁从诫翻译,但冰心的名字特意没有翻)。

从这封信,不难看出当时大部分知识分子对重庆的态度。而抗战胜利之后,各校回迁,梁实秋从重庆回到北京,在师大当教授,再不可能回到北大清华的轨道上去,恐怕不是没有原因的。

putaopi
Posts: 4033
Joined: 2006-01-18 23:35

Re: 温故而知新---重读《雅舍谈吃》

Post by putaopi » 2009-09-02 9:44

我算是读翻译作品长大的,可以说整个中文教育是从这些书里得到的。好的翻译作品读起来很享受,解放后的很多作家诗人不敢写作,都在做翻译。即使不能完全传递原作品的意味,本身也很consistant,就很好。中文的诗意和画面感,把那些异乡的人名地名花草动物,都加上了特别的浪漫色彩。

上面汝南说的,正是我猜测的,现在的译文质量差,必是因为不赚钱,回报低。除了日文书籍喜欢读中文译本以外,其他语种的新书我都宁愿读英文译本,最起码文字是踏实通顺的。

putaopi
Posts: 4033
Joined: 2006-01-18 23:35

Re: 温故而知新---重读《雅舍谈吃》

Post by putaopi » 2009-09-02 9:47

蚕博你钻研科学养育女儿之余,啥时候写本书呢? :admir002:

这冰心和林徽因两人,真是超级八婆,互相看不顺眼,文字还都留下来了。

CAVA
Posts: 8169
Joined: 2003-12-06 16:55

Re: 温故而知新---重读《雅舍谈吃》

Post by CAVA » 2009-09-02 9:48

梁家的先辈好象在河南的河工上做官,那是著名的油水多,和一般的文官还不太一样。厚德福是河南馆子,有点联系的。

Knowing
Posts: 34487
Joined: 2003-11-22 20:37

Re: 温故而知新---重读《雅舍谈吃》

Post by Knowing » 2009-09-02 9:52

为啥重庆那么受鄙视?
有事找我请发站内消息

tiffany
Posts: 24866
Joined: 2003-11-22 20:59

Re: 温故而知新---重读《雅舍谈吃》

Post by tiffany » 2009-09-02 10:01

笑嘻嘻 wrote:丹布朗确实写得很糟,看完之后,我很多天不能看他喜欢用的那几个词儿,包括 ancient, -hood, gaze。但他年底要出的下一本,我肯定还是会看的。
huh? why?
乡音无改鬓毛衰

putaopi
Posts: 4033
Joined: 2006-01-18 23:35

Re: 温故而知新---重读《雅舍谈吃》

Post by putaopi » 2009-09-02 10:06

笑嘻嘻 wrote::f21:
这个小脸儿是啥意思?说你诗人气质有什么不满吗? 没办法,一时还想不出别的说法来,您就忍着吧。 :-)

tiffany
Posts: 24866
Joined: 2003-11-22 20:59

Re: 温故而知新---重读《雅舍谈吃》

Post by tiffany » 2009-09-02 10:16

她这是在做害羞脸红状 :mrgreen:
乡音无改鬓毛衰

silkworm
Posts: 4776
Joined: 2004-01-09 20:45

Re: 温故而知新---重读《雅舍谈吃》

Post by silkworm » 2009-09-02 10:55

我看到的只追溯到梁实秋的祖父,通过科举走上仕途之路,“梁家的远祖在河北沙河务农。梁实秋的祖父到北京谋生,有机会宦游广东;后到浙江。”而梁实秋的父亲,“梁咸熙先生原籍河北大兴县,幼年时身世孤苦,幸被梁芝山领养为子,得以上学读书。”。当时梁实秋祖父一度安家在杭州,为了“梁实秋的父亲梁咸熙入学应考,遂落籍于”杭州,所以后来梁实秋写籍贯,就随他父亲写“杭县”。

《谈中国吃》一篇里,梁实秋写了厚德福的简史,比较详细:
“厚德福原先是个烟馆,附带着卖一些馄饨点心之类供烟客消夜。后来到了袁氏当国,河南人大走红运,厚德福才改为饭馆。老掌柜的陈莲堂是河南人,……在烹调上确有一手。当年河南开封是办理河工的主要据点,河工是肥缺,连带着地方也富庶起来,饭馆业跟着发达,……。袁氏当国以后,河南菜才在北平插进一脚,以前全是山东人的天下。…………厚德福之生意突然猛晋是由于民初先农坛城南游艺园开放。陈掌柜托警察厅的朋友帮忙抢先弄到营业执照,匾额就是警察厅擅写魏碑的那一位刘勃安先生的手笔(北平大街小巷的路牌都是出自他手。)……城南游艺园风光了一阵子,因楼塌砸死了人而歇业,厚德福分号也只好跟着关门。其充足的人力、财力无处发泄,老店地势局促不能扩展,而且他们笃信风水,绝对不肯迁移。于是乎厚德福向国内各处展开”,到处开分号。

请注意,“陈掌柜托警察厅的朋友帮忙抢先弄到营业执照,匾额就是警察厅擅写魏碑的那一位刘勃安先生的手笔”,我深切怀疑,这朋友就是梁实秋的老爸。

silkworm
Posts: 4776
Joined: 2004-01-09 20:45

Re: 温故而知新---重读《雅舍谈吃》

Post by silkworm » 2009-09-02 10:57

Knowing wrote:为啥重庆那么受鄙视?
那是国民党政府的陪都啊。除非您是地下党,打入内部,不然上那儿去供职……

CAVA
Posts: 8169
Joined: 2003-12-06 16:55

Re: 温故而知新---重读《雅舍谈吃》

Post by CAVA » 2009-09-02 11:07

多少年来我一直看岔了!梁提过几次河工上怎样怎样,可能是作为河南菜的背景,结果被我推理成了他的祖上有贪官的嫌疑 :worthy:

如此说来到梁实秋才是第三代,刚刚学会吃(和穿)。就他字里行间的意思,象是世家出身,常常写“我们家的作法。。。”,原来是PR做得好 8)

Knowing
Posts: 34487
Joined: 2003-11-22 20:37

Re: 温故而知新---重读《雅舍谈吃》

Post by Knowing » 2009-09-02 11:10

但是林徽因写信是国民党政府还是正主儿啊,林那么鄙视冰心干嘛。共产党才是土匪呢。我外公的爹就是被共产党绑票勒索给弄死了,后来解放后还被按了个"被镇压的大地主"的名头。
有事找我请发站内消息

silkworm
Posts: 4776
Joined: 2004-01-09 20:45

Re: 温故而知新---重读《雅舍谈吃》

Post by silkworm » 2009-09-02 11:19

林是对去重庆“做官”反感,她为当时抗日的年轻空军写过很动人的文字。

putaopi
Posts: 4033
Joined: 2006-01-18 23:35

Re: 温故而知新---重读《雅舍谈吃》

Post by putaopi » 2009-09-02 11:26

CAVA wrote:
如此说来到梁实秋才是第三代,刚刚学会吃(和穿)。就他字里行间的意思,象是世家出身,常常写“我们家的作法。。。”,原来是PR做得好 8)
世家出身的人可能会写“我们家老厨子的作法”吧? 梁还是很实在的,写的是祖母亲自下厨总结出来的作法。 8)

林徽因不见得是倾向共产党,我觉得她就是自认清高,瞧不起巴结官方的人。
Last edited by putaopi on 2009-09-02 11:47, edited 1 time in total.

Knowing
Posts: 34487
Joined: 2003-11-22 20:37

Re: 温故而知新---重读《雅舍谈吃》

Post by Knowing » 2009-09-02 11:32

清高啥,林自己的爹也在北洋政府当官, 大概还是看不上国民党。她对共产党好象也没什么感情,一直到共产党要进北平装摸做样派人来请他们夫妇俩在地图上圈出需要保护保护的古建筑,才很感动,疑虑尽去。哈哈哈,共产党一进来大概就按这张红圈圈地图瓜分房子来着。
有事找我请发站内消息

silkworm
Posts: 4776
Joined: 2004-01-09 20:45

Re: 温故而知新---重读《雅舍谈吃》

Post by silkworm » 2009-09-02 11:35

林爸爸在北洋当的官,和抗战期间重庆政府的官(其实也不是什么官),性质不一样的。

Knowing
Posts: 34487
Joined: 2003-11-22 20:37

Re: 温故而知新---重读《雅舍谈吃》

Post by Knowing » 2009-09-02 11:43

没有吧。国民党重庆政府被共产党说的很烂,其实那时候一般民众还是把蒋介石当中国唯一领袖看,正面抗日的大仗硬仗也是国民党军队打的。共产党喜欢吹自己好象八年抗战一直就跟国民党政府平起平坐平分秋色,其实不是的。
有事找我请发站内消息

CAVA
Posts: 8169
Joined: 2003-12-06 16:55

Re: 温故而知新---重读《雅舍谈吃》

Post by CAVA » 2009-09-02 11:49

林长民,还有杨绛的父亲杨荫杭都是留学生背景,和冰心父亲的海军出身有点差异。不过还是两位女子化学不兼容的可能性最大。

梁实秋的文章我很喜欢看,不管是不是谈吃,文字不花哨,却很有意韵,可以反复回味。当初最早接触梁实秋文字的时候,还很诧异他怎么不象“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 :wink:

CAVA
Posts: 8169
Joined: 2003-12-06 16:55

Re: 温故而知新---重读《雅舍谈吃》

Post by CAVA » 2009-09-02 11:54

林徽因和冰心都是福建人,冰心家住过林氏家族的屋子,莫非很早就认识,而且结下了‘梁子’?

silkworm
Posts: 4776
Joined: 2004-01-09 20:45

Re: 温故而知新---重读《雅舍谈吃》

Post by silkworm » 2009-09-02 11:58

Knowing wrote:其实那时候一般民众还是把蒋介石当中国唯一领袖看。
这个是的。
有一篇关于闻一多的文章,可以看看。

http://www.ruiwen.com/news/20235.htm

putaopi
Posts: 4033
Joined: 2006-01-18 23:35

Re: 温故而知新---重读《雅舍谈吃》

Post by putaopi » 2009-09-02 12:03

冰心是嫉妒林的美貌,和在男人中的popularity吧?想想看,林碗里一个梁某,锅里一个金某,游刃有余的样子,能不让周围的中年妇女们生气吗? :mrgreen: 《太太的客厅》里就编排她是做作的沙龙女主人。估计她们是一直有社交来往,面合心不合的。

豪情
Posts: 21256
Joined: 2003-11-22 18:47

Re: 温故而知新---重读《雅舍谈吃》

Post by 豪情 » 2009-09-02 12:13

冰心也是美女, 就是花头没那么多.
林看不上冰心是她的文学名气与实力不相符吧.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CAVA
Posts: 8169
Joined: 2003-12-06 16:55

Re: 温故而知新---重读《雅舍谈吃》

Post by CAVA » 2009-09-02 12:13

http://book.sina.com.cn/excerpt/sz/rw/2 ... 8699.shtml :wicked:

从网上的照片看,林徽因美丽得多。希望这次没有贴错对象,左边是冰心。

Image

据说是冰心和吴文藻的照片。如果冰心是这个样子,难怪苏青要酸溜溜地讽刺她货不对版。

Image

笑嘻嘻
Posts: 23477
Joined: 2003-11-22 18:00

Re: 温故而知新---重读《雅舍谈吃》

Post by 笑嘻嘻 » 2009-09-02 12:23

你们讨论得好热闹。蚕博写的读后感真好看,经你一分析这些人就立体起来了。几乎变成了故事类的感觉。比他们自己每个人写的平板正经文字有意思多了。有空多写写吧。

我再弱弱地打个茬儿,对不住蚕博了。回小白,年底出达芬奇码系列的第三本,我当然不能克制的住好奇心。葡萄皮,《指环王》是到目前为止我最喜欢的书,你这样讲,我感觉实在是受抬举啊。一提到《指环王》我就津津乐道,也许我们应该另开个帖子,别在蚕博这里捣乱。
云浆未饮结成冰

CAVA
Posts: 8169
Joined: 2003-12-06 16:55

Re: 温故而知新---重读《雅舍谈吃》

Post by CAVA » 2009-09-02 12:28

先赞同一下笑嘻嘻,开LOTR的帖子吧 :rabbit001:

然后再接着八卦 :mrgreen: 找冰心照片的过程中发现了另外几对,这些人全research一遍的话还真够出书了。张兆和和林徽因都好美丽,俞珊大概是另一种风格的。

http://china.eastday.com/eastday/news/n ... 87598.html

tiffany
Posts: 24866
Joined: 2003-11-22 20:59

Re: 温故而知新---重读《雅舍谈吃》

Post by tiffany » 2009-09-02 12:36

还是新凤霞最美,我很浅薄的说。
乡音无改鬓毛衰

Knowing
Posts: 34487
Joined: 2003-11-22 20:37

Re: 温故而知新---重读《雅舍谈吃》

Post by Knowing » 2009-09-02 12:37

新凤霞美!不识字也没啥
有事找我请发站内消息

silkworm
Posts: 4776
Joined: 2004-01-09 20:45

Re: 温故而知新---重读《雅舍谈吃》

Post by silkworm » 2009-09-02 12:41

笑嘻嘻,太客气了,大家聊得开心。

呵呵,给的链接看过去(http://book.sina.com.cn/news/c/2007-11- ... 4813.shtml):针对近日曝出的“冰心跟林徽因结怨成仇”之说,昨天,学者陈明远在博客上撰文反驳。陈明远称两人确有点意见不合,但夸大为“仇敌”有侮蔑之嫌。陈举例证明,1925年留学时的冰心曾在美国见过林徽因,俩人还留下一起野餐时的合影(上图)。60多年后,冰心写《入世才人灿若花》时,还赞美林徽因“俏美灵秀”。引发两人结怨说的源头在1933年冰心发表小说《我们太太的客厅》,人物虚伪、虚荣,有人认为原型是林徽因和徐志摩。陈说,冰心92岁曾明确表示原型是陆小曼。

豪情
Posts: 21256
Joined: 2003-11-22 18:47

Re: 温故而知新---重读《雅舍谈吃》

Post by 豪情 » 2009-09-02 13:32

silkworm wrote:引发两人结怨说的源头在1933年冰心发表小说《我们太太的客厅》,人物虚伪、虚荣,有人认为原型是林徽因和徐志摩。陈说,冰心92岁曾明确表示原型是陆小曼。
好象我们会相信一样. :mrgreen: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CAVA
Posts: 8169
Joined: 2003-12-06 16:55

Re: 温故而知新---重读《雅舍谈吃》

Post by CAVA » 2009-09-02 13:36

我也是这么说 :lol:

putaopi
Posts: 4033
Joined: 2006-01-18 23:35

Re: 温故而知新---重读《雅舍谈吃》

Post by putaopi » 2009-09-02 13:51

陆小曼人死了,又没有后代,冰心不怕得罪她。够狠。

豪情
Posts: 21256
Joined: 2003-11-22 18:47

Re: 温故而知新---重读《雅舍谈吃》

Post by 豪情 » 2009-09-02 13:58

这些文化男女(胡适,林,等等)都无所顾忌地欺负陆小曼. 她也特别不会保护自己. 可怜之人大概也必有可恨之处.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笑嘻嘻
Posts: 23477
Joined: 2003-11-22 18:00

Re: 温故而知新---重读《雅舍谈吃》

Post by 笑嘻嘻 » 2009-09-02 18:06

林徽因是姨太太生的,虽然父亲林长民很宠爱她,但是不少人还是有点看不上,林徽因少年时期对这个也挺敏感的。
云浆未饮结成冰

Post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