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youtube上链接如下:http://www.youtube.com/watch?v=ItWN1RtI ... 6&index=11
王菲版《幽兰操》的歌词如下:
兰之猗猗,扬扬其香。
众香拱之,幽幽其芳。
不采而佩,于兰何伤?
以日以年,我行四方。
文王梦熊,渭水泱泱。
采而佩之,奕奕清芳。
雪霜茂茂,蕾蕾于冬,
君子之守,子孙之昌。
歌词的大概意思,就是孔子拿兰花自比,孤芳自赏,又盼着被权贵赏识。
我觉得比较逗的是这句“不采而佩,于兰何伤?”。既然“于兰何伤?”,那么对于没有“采而佩”的人,就更没什么遗憾了。
王菲唱的这首歌,第一句还比较平实,娓娓道来的感觉;到了第二句的“众香拱之”,“众香”和“拱”直接的gap处理,还有“拱”一下子挑上去的音,就很惊艳了;到了第三句的“不采而佩”,听到耳朵里,简直就像香槟在舌头上那么滑过去样的舒畅。
这首《幽兰操》据说最早是孔子做的,但是看起来和歌词差别很大,基本上没怎么提兰花嘛。
习习谷风,以阴以雨。
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何彼苍天,不得其所。
逍遥九州,无所定处。
时人暗蔽,不知贤者。
年纪逝迈,一身将老。
倒是韩愈后来做的《幽兰操》,和这个歌词比较接近:
兰之猗猗,扬扬其香。不采而佩,于兰何伤。
今天之旋,其曷为然。我行四方,以日以年。
雪霜贸贸,荠麦之茂。子如不伤,我不尔觏。
荠麦之茂,荠麦之有。君子之伤,君子之守。
我觉得这个歌词改编的很好,词作者是“杏林春熙法兰文化沙龙”。好长的名字,应该是集体创作。在google, baidu, 天涯上找了一圈,也没找出来历。
杏林让我想起杏林七贤,春熙想到韩熙载夜宴图,法兰想到法兰盘。

说起来兰花,好像除了汉唐之外,宋元明清大家都很喜欢画梅兰竹。在上海的时候看了一本书《美术的故事——任道斌讲中国美术》,有大量的梅兰竹照片和各种比较。
这次回去,有幸在上海博物馆看到了郑板桥《兰竹图》和八大山人的《怪石》。
网上找到的《兰竹图》

在上海博物馆用iPhone拍的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