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伯爵夫人戏里戏外

入得谷来,祸福自求。
Post Reply
CAVA
Posts: 8169
Joined: 2003-12-06 16:55

[电影]伯爵夫人戏里戏外

Post by CAVA » 2010-01-31 4:03

The White Countess的故事发生在三十年代的上海,女主角是俄国大革命后流落到上海的诸多俄国贵族之一,以支撑一大家子生计的舞女生涯中偶遇政治理想破灭的前美国外交官,直到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影片的阵容可谓华丽:James Ivory导演,Ismail Merchant制片,主演Ralph Fiennes,Natasha Richardson, 剧本石黑一雄,配角Venessa Redgrave, Lynn Redgrave,群众演员英达。

中国大城市的白俄传奇本来就常作为怀旧故事的脉络,张爱玲陈丹燕写过她们的钢琴老师和油炸小包子,赵珩回忆过五六十年代的的北京俄国老太太餐厅,上海人有罗宋帽罗宋面包罗宋汤和普希金塑像。旧俄贵族如何深谙法语音乐及一切高雅艺术,没落之后男人做低等工作酗酒,女人逐渐不得不往堕落的路上走,在日瓦格医生等众多文学作品里都有描述,这个题目至少我是不陌生的。Merchant Ivory想要表现的是比较永恒的主题,动荡时代下感情受挫的人们互相安慰寻找新希望。Merchant Ivory铁三角里的编剧是犹太人,不知是否基于这个原因,电影里安排了一条三十年代从欧洲逃亡到上海的犹太人的线索。

因为有了上面的种种理解,尽管电影的故事稀薄,进展缓慢无比,布景和灯光更象舞台剧,我还是耐心地看到了底,总算主角们的表演甚有可观性。也许石黑一雄不擅长写电影剧本,叙事相当写意化,到最后我也没完全弄清楚男主角的前半生是怎么回事,只听Ralph Fiennes絮絮叨叨地描绘心目中理想的夜总会。甚至可以把它当一部抒情歌舞片来观赏,象《如果爱》。因为大家现在都到同一个影视基地取景,所以《伯爵夫人》看着实在眼熟,象《如果爱》也象《色戒》,最象穷摇的《情深深雨濛濛》!亦老太的那本粉蝶,我深刻怀疑是看了这部电影后开诌的。

要数电影以外的八卦看点吗?太多了。Natasha Richardson是Venessa Redgrave的女儿,Venessa Redgrave(霍华德庄园里的优雅老太太)和Lynn Redgrave是姐妹,Natasha Richardson曾与Liam Neeson和Robert Fox是夫妻,Fox和Redgrave同为英国举足轻重的演艺世家,这两个家族够单写一本书的了。石黑一雄,The Remains of the Days(长日将尽)的原书作者。Merchant Ivory制作的电影?A room with a view, Howards End, Maurice, The Remains of the Day。。。

悲剧意味比较浓的是关于Natasha Richardson。她的声音和母亲Venessa Redgrave极其相似,美丽却逊色不少。2009年在加拿大滑雪时受伤不治去世,立刻我就想到Love Actually里Liam Neeson所演角色悼念亡妻的片段,人事无常,信然。

Image

Vanessa Redgrave

Image

sinca
Posts: 920
Joined: 2007-03-04 23:01

Re: [电影]伯爵夫人戏里戏外

Post by sinca » 2010-01-31 13:10

抒情歌舞剧?我要找来看看。自从看了Chicago之后,觉得歌舞剧还是挺吸引人的。
那薄如蝉翼的未来,经不起谁来拆。

putaopi
Posts: 4033
Joined: 2006-01-18 23:35

Re: [电影]伯爵夫人戏里戏外

Post by putaopi » 2010-01-31 14:21

Merchant-Ivory的电影都很讲究细节的,应该耐看。我怎么记得以前有传言说王家卫要导这个电影,找Nicole Kidman来演,还期待了一阵子呢。
Last edited by putaopi on 2010-02-01 13:35, edited 1 time in total.

silkworm
Posts: 4776
Joined: 2004-01-09 20:45

Re: [电影]伯爵夫人戏里戏外

Post by silkworm » 2010-01-31 17:54

马上去图书馆下单了。
哦,这应该是Ismail Merchant最后一个片子了吧?
还有英达,呵呵。
多亏没让Nicole Kidman演,冷冰冰的瓷人儿。

白俄还是上海多,北京到底少,而且也并不太有名声不好之类。
我娘回忆说小时候有过一个短暂的时期,钢琴老师是白俄老头儿---老师不懂中文,学生不会俄语,不知道怎么教和学的。她都不记得细节了,光记得老师鼻子尖儿上有滴鼻涕,从兜里拿出个手绢擦擦。
北京解放后还有俄国人,大多是大学里教俄语的老师、外文局的专家。

solocello
Posts: 26
Joined: 2005-03-17 8:59
Location: 上海

Re: [电影]伯爵夫人戏里戏外

Post by solocello » 2010-02-01 2:40

04年夏天他们剧组在上海时住希尔顿。正巧公司在那儿开会,有天傍晚大家站在大堂等着出发去吃饭,突然有同事说那边好像是杜可风,大门台阶上站着可不就是,他太好认了,背着个大包,应是刚下飞机。老杜听到我们说话了,还朝着这边点头致意。后来车来了,我们离开时他还在原地东张西望。接下来几天杜可风和几个英国人(是的,英国人!)一直坐在大堂的咖啡店开会, 仍不知他在做什么,也很想凑上去问个究竟。直到翻了一份酒店的报纸,说Liam Neesom来这里陪老婆拍戏,酒店开爬梯请剧组一起玩,照片里又出现了伏地魔,整块图才一点点拼起来。我没有运气再碰到其他人。几个月后从Ismail Merchant 去世的新闻里看到了这个电影的名字,也知道他和James Ivory 是一对儿。两年以后,伯爵夫人成了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开幕片,Natasha夫妇又来走红毯。不记得James Ivory有没有来,铁3角剩下的两人,直到08年才有下一个电影。
看山还是山

CAVA
Posts: 8169
Joined: 2003-12-06 16:55

Re: [电影]伯爵夫人戏里戏外

Post by CAVA » 2010-02-01 12:19

他们坐在大堂咖啡厅开会?够省的。Jun考证出James Ivory是美国人,我继而又发掘出来,铁三角里一个英国人都没有,可是E M Forster那两个改编电影多么英国,厉害。

Natasha Richarson把这个并不年轻的角色演得楚楚动人,欲语还休。

笑嘻嘻
Posts: 23477
Joined: 2003-11-22 18:00

Re: [电影]伯爵夫人戏里戏外

Post by 笑嘻嘻 » 2010-02-01 12:39

嗯,我现在在看的一本书是俄国人写丽江的,当时俄国打仗,(打什么仗?卫国战争?)他祖父一直跟中国、蒙古经商,所以对神秘中国一直心存幻想。他们这些家里有点钱的都辗转着往外跑,他就带着他妈妈辗转了两三年到了上海。细节不记得了,晚上回家看看。上海当时是对外的口岸吧?
云浆未饮结成冰

CAVA
Posts: 8169
Joined: 2003-12-06 16:55

Re: [电影]伯爵夫人戏里戏外

Post by CAVA » 2010-02-01 12:46

日瓦格医生里写有办法的逃到法国,大坏人Komarovsky 逃亡到海参葳(?)。印象里哈尔滨好象俄国痕迹蛮重的,再后来到上海,也许租届里讨生活比较方便,我猜。

嗯,应该是一次大战接着引发十月革命,赶走沙皇及其贵族?卫国战争好象指的是二战期间的事情。我的历史早忘光了,虚弱地说。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Re: [电影]伯爵夫人戏里戏外

Post by Jun » 2010-02-01 12:58

Perhaps they meant the civil war between the Bolsheviks and the anti-Bolshevik revolts after the October Revolution. During the big purge in the 1920s, tons and tons of Russians were killed by other Russians during the war. The result was Stalin's paranoia and endless rounds of further purges all the way into 1940.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CAVA
Posts: 8169
Joined: 2003-12-06 16:55

Re: [电影]伯爵夫人戏里戏外

Post by CAVA » 2010-02-01 14:17

putaopi wrote:Merchant-Ivory的电影都很讲究细节的,应该耐看。
拍到夜市小吃摊,好象有柴爿馄饨。Ralph Fiennes吃的却是一碗干面,难道是葱油拌面?怕他掌握不好站着拿筷子吃汤面的平衡? :mrgreen:

被大家质疑的有女主角的年龄,1936年出场,能回忆到少女时期在彼德堡打网球的好日子,她几岁出来的呢?

我看了最郁闷的是结尾,说是到澳门去,大家坐了香港近代风格的舢板,这能到澳门嘛?出发的地方象无锡外景基地,好大一片看着象内陆的水,太湖,长江?我和某人还讨论他们是不是到内地转陆路 :wink:

putaopi
Posts: 4033
Joined: 2006-01-18 23:35

Re: [电影]伯爵夫人戏里戏外

Post by putaopi » 2010-02-01 15:09

CAVA贴的这张剧照,倒像我们家隔壁的俄国钢琴老师。老师是美女,虽然年龄大些,但眼神儿跟这位女演员很相像。斯大林排犹也排得厉害,除了末路贵族,上海也有许多俄国犹太人。以前我在旧金山就遇上位满口上海话的犹太老人,跟我上海长大的朋友相谈甚欢。以前的一位英国来的同学,爸爸也是生在上海,战后又辗转回到了欧洲。

笑嘻嘻
Posts: 23477
Joined: 2003-11-22 18:00

Re: [电影]伯爵夫人戏里戏外

Post by 笑嘻嘻 » 2010-02-01 20:13

我来摘抄段我上面说的这本书,《被遗忘的王国》的绪言:
  1901年,我出生在俄国。20世纪初以来席卷全世界的大动荡,震惊了少年时代的我。变化如此突然而剧烈,以致我从不认为我的人生是连续而有序的;相反是一系列相互无关的生活片段。然而岁月不能冲淡我对少年时代的记忆。我两岁时父亲去世了,由于我是独生子,我就成了母亲专心照料的对象。我母亲是个相当聪明而敏感的女子,对文学音乐和自然美有浓厚的兴趣。我总觉得她有点远离于众多亲友,可能是因为在聪明才智或见识广度方面没有一个亲友比得上她。她能写诗作画,且很有灵感,所有这一切使她--最后连我也被吸引住,于是疏远了其他家庭成员。在她的朋友之中,许多人是她那个时代著名的科学家和哲学家。这可能与我受教育的方式有关,我受教育的方式被认为是很特别的,接连由许多家庭教师来教我,其中包括一位哲学家和一位通神学者。虽然那时我还很小,我清楚地记得莫斯科的生活充满活力,不同于巴黎优雅宁静的生活。
  我从小就对东方充满兴趣,特别是对中国、蒙古国、土耳其斯坦、中国的西藏感兴趣。(笑嘻嘻按:我很有兴趣将来去查英文版是否有中国的这个前缀)这肯定是血统上的关系,并且毫无疑问是我母亲那边的血统。在上一个世纪里,我母亲的父亲和祖父是有名的大商人,他们的马队去到科布多和基雅塔,甚至远至杭州采购中国茶叶和丝绸。他们来回过蒙古,进行牲畜贸易,并与西藏进行草药、麝香和藏红花买卖。当我问世时这一切都已成为过去,那段发迹史的唯一遗老就是我外婆帕拉吉,她活到97岁高龄。在漫长的冬季夜晚,她常跟我讲很长很长的故事,叙说她丈夫和他的父亲怎样旅行到中国和蒙古以及其他神话般的国度。那些国家曾经被普列斯特.约翰和成吉思汗统治过,我睁大眼睛听着。她四周是旧茶叶盒子,上面有中国仕女画,画中美女端着精制的茶杯,给蓄有胡须、手摇扇子、戴有头巾的中国达官贵人献茶。盒子上印有文字,如像“红梅香茶”。在她房间里的温暖空气中飘溢着这些罕见名牌茶叶的幽香。靠墙而立的保险箱里放着奇异的蒙古和西藏的毯子,马队用的蒙古茶具摆在屋角里。我还看到萨满教用的鼓和笛挂在墙上。这就是那些没有文字记录的旅行所留下的一切。那些旅行者们早已死去。
  我很高兴帕拉吉外婆刚好在革命前去世了。她已经是半失明,并且不能走路了。可是当她谈到她喜爱的往事时,头脑仍然很清醒。接着革命来了。我和母亲决定离开俄国。我们乘火车跑到土耳其斯坦,在撒马尔罕和布卡拉见到的尽是恐怖的场景和流淌的鲜血。从那里到中亚的道路已被封锁。我们回到莫斯科,又转到海参崴,并在那里呆了一年。在路上我们又碰上了有名的捷克起义,数月后才得以通过。最后我们来到上海。
  1924年我母亲去世,我想她的逝世是难免的。。。
云浆未饮结成冰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Re: [电影]伯爵夫人戏里戏外

Post by Jun » 2010-02-05 9:47

那些国家曾经被普列斯特.约翰和成吉思汗统治过,我睁大眼睛听着。她四周是旧茶叶盒子,上面有中国仕女画,画中美女端着精制的茶杯,给蓄有胡须、手摇扇子、戴有头巾的中国达官贵人献茶。盒子上印有文字,如像“红梅香茶”。在她房间里的温暖空气中飘溢着这些罕见名牌茶叶的幽香。靠墙而立的保险箱里放着奇异的蒙古和西藏的毯子,马队用的蒙古茶具摆在屋角里。我还看到萨满教用的鼓和笛挂在墙上。这就是那些没有文字记录的旅行所留下的一切。那些旅行者们早已死去。
  我很高兴帕拉吉外婆刚好在革命前去世了。她已经是半失明,并且不能走路了。可是当她谈到她喜爱的往事时,头脑仍然很清醒。接着革命来了。我和母亲决定离开俄国。我们乘火车跑到土耳其斯坦,在撒马尔罕和布卡拉见到的尽是恐怖的场景和流淌的鲜血。从那里到中亚的道路已被封锁。我们回到莫斯科,又转到海参崴,并在那里呆了一年。在路上我们又碰上了有名的捷克起义,数月后才得以通过。最后我们来到上海。
这本书的英文题目叫啥?我觉得中文翻译就这么短短几段里可疑的词句可真多。土耳其斯坦是塔吉克斯坦吧?其他的完全摸不着头脑。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笑嘻嘻
Posts: 23477
Joined: 2003-11-22 18:00

Re: [电影]伯爵夫人戏里戏外

Post by 笑嘻嘻 » 2010-02-05 11:54

好像叫做 The forgotten kingdom 。我现在没法上网查,等回家了查一下。
云浆未饮结成冰

CAVA
Posts: 8169
Joined: 2003-12-06 16:55

Re: [电影]伯爵夫人戏里戏外

Post by CAVA » 2010-02-05 13:19

Forgotten Kingdom: Eight Years in Likiang by Peter Goullart

Image

CAVA
Posts: 8169
Joined: 2003-12-06 16:55

Re: [电影]伯爵夫人戏里戏外

Post by CAVA » 2010-02-05 16:36

刚从wikipedia上发现的信息:

引自上海法租界 - 维基百科
白俄难民

沙俄时代,俄国侨民在上海的势力较小,1915年有402人,住在法租界的只有41人。

1917年十月革命后,有7000名俄国难民蜂拥抵沪,其中包括前贵族。1931年,日本占领东北后,又有大批俄侨从哈尔滨转移到上海。30年代上海俄侨总数为1.5万到2万人。 1934年,法租界有俄侨8260人。(公共租界1935年有俄侨3017人)。 他们在法租界修建了2座的东正教堂:圣母大堂和圣尼古拉斯堂。

白俄在上海虹口提篮桥一带站稳脚跟后,都设法移居到法租界居住。1920年,法租界仅有210名俄侨,1934年,增至8260人。他们多数居住在法租界中部吕班路、环龙路、金神父路一带,在霞飞路中段开设服装店、面包房、咖啡馆,使得霞飞路成为上海最具浪漫色彩的一条商业街。

白俄移民中有不少音乐家、舞蹈家和画家。在他们的带动下,歌剧、芭蕾舞在上海盛极一时。公共租界工部局和法租界公董局的乐队成员大部分是俄国人。他们还培养了一批出色的中国音乐家,其中包括傅聪。
新乐路圣母大堂

Image

优秀历史建筑铜牌上的文字:

优秀历史建筑
HERITAGE ARCHITECTURE

新乐路55号

原为东正教圣母大堂(1901年始建于闸北,1932年毁于日军炮轰火,俄罗斯茶商捐建新堂)。协隆洋行[俄]利霍诺斯设计,砖混结构,1932-1934年建造。典型的古俄罗斯式教堂。屋顶有五个葱头形穹顶,外表铜皮制作,饰孔雀蓝色。大堂平面十字形布置,四壁布满油彩画。

笑嘻嘻
Posts: 23477
Joined: 2003-11-22 18:00

Re: [电影]伯爵夫人戏里戏外

Post by 笑嘻嘻 » 2010-02-05 18:49

CAVA :super: :super: :super:
云浆未饮结成冰

Post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