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斯的第二个春天是十八世纪,神奇的治好了某位皇后的不育症,又有医生专著宣传这里的矿泉如何神效。大批贵族同时涌入,小村缺乏体面的房子接待,于是大兴土木。约翰伍德父子都是建筑师,一手主持巴斯的统筹修建,所以整个镇风格惊人的协调统一,是乔治王时期的标本城市。环绕巴斯的山上就出一种砂岩(sandstone),色作灰黄,正好是理想材料,为此还专门开凿一条运河,将大块石料运到镇里,才由石匠按图纸切磨成型。这种巴斯砂岩质地看上去似乎并不坚硬,又容易发黑,多年来维修工程一定也不小,但是保护的非常好,决无推倒重建,用水泥抹面之类的傻事,除了二战中被德军轰炸损失的几个建筑,今天的巴斯,和简奥丝丁所生活的年代风貌完全一致。
说来也奇怪,巴斯近两百年来名流贵族出入络绎不绝,而它最出名的居民,恰恰是很不喜欢它的简奥斯汀。她有两部作品以此处的社交生活为背景:早期的《诺桑觉教堂》和最后一部《劝导》。巴斯从此在象牙雕像上落了倩影,维护原貌如此周密,自然成了改编电视电影取景的最佳地点。奥斯汀二十五岁那年,父亲退休,全家搬来巴斯,本来想好好享受番清闲生活,找了体面寓所,而后发现长安居大不易,不得不搬家。四年后父亲突然过世,寡母带着姐妹事实上一夜间失去所有收入沦为穷人,靠兄长周济,搬了又搬,最后一个住处简直不堪。难怪她对巴斯没有好感,离开时简直欢呼雀跃。多次找房的经验,勉强维持体面的难堪,都成了《劝导》的素材:劝导里六个人物个个有真正具体的地址,恰如其分的配合各人的收入状态,是展示巴斯风貌的最佳说明书。我要倾情推荐简奥丝丁步行, 肯定是atiti 葡萄皮小豪等奥斯汀粉丝的最佳娱乐。“谁是女粉丝最爱的达西?”这个问题也有鲜明的答案:简奥斯汀中心里有售达西小相,正是按九五版的colin firth 芳容绘制。
我并不是奥斯汀的铁杆粉丝,主要对小说里不厌其烦的把男主人公都贴上价格标签感到腻烦。男主角还偏偏总是最有钱的那个,品味高尚教养良好,默默的忠诚的爱着女主角!这也太wishful thinking 了吧。。。。尤其她本人还那么挑三拣四追求真爱,芳龄二十五被认为已经是老姑娘的年龄,还拒绝了有钱独子的求婚,嫌他“不够聪明”。也许聪明在那时非常重要?因为大家婚前还有些社交跳舞调情的娱乐,婚后就剩两人大眼瞪小眼,弹琴唱歌讲文学了。我少女时代嫌"财产若干年收入若干"太不浪漫,后来则对主角的品性美德和好运气难以产生共鸣, 所以看简奥斯汀的小说也是看生活质地。一个诚实明敏的好作者,即使她本身的道德观念跟我南辕北辄,也不妨碍我欣赏她书中的人物, 因为他们自有生命力在。这次倒对她产生了不少同情。一直以为她生活小康无忧无虑,这次听说她父亲去世前生活也并不宽裕,一家六口要靠六百镑年金生活,搬到巴斯后,房租就去掉一百五十镑,为了菜钱--原先在乡间蔬菜自给自足--跟姐姐长篇大论开帐单表示惊骇,希望下周“约克公爵夫人离开后会降到合理的水平”。为了菜钱计算,可见是捉襟见肘。等到父亲一去世,彻底的穷困了好几年,母亲还固执的不肯离开巴斯,那日子一定很为难。穷困的经历并未磨损她的性情和志气,但非常能解释她为什么会如此money conscious。
皇家新月楼

非要站在皇家新月楼面前,不足以领略它的壮丽和开阔。这种地方让人彻底放下相机,绝望的打算用眼睛记录全景。重复,对称,宏伟,简洁,这些词全可以用来形容它,却一个也无法涵盖。我只好贫瘠的说:弧线是优美的,重复也是优美的。把一个优美的房子按弧线重复造一百次,优美度的增加远远超过一百倍。为什么,我不知道。
巴斯的景点很多,教堂,pump room, 几个花园,附近的巨石阵,我没有特别的心得,就不一一描述了。吃的很普通,到底是英国。

第二天在市中心的桥下公园漫步,看到渡轮正要出发,我们就跳了上去。逆流而上,路过一座美丽的铸铁老桥,两岸主要是乔治王时代建筑,后来渐渐换成低矮的木屋,还有少少数座漂亮现代设计砂岩玻璃房,树木掩映,真是迷人的住处。再后来两岸就没房子了,河上有睡莲和各色水鸟,一直来到个叫bathampton的小村,古老的桥前后有水车磨坊,码头边驻扎着一家凶悍的天鹅,我们下来散步,看到一群非常象shaun the sheep的黑脸黑腿白毛羊,喝了杯茶欣赏田园风光,并在等渡轮时被公天鹅轮流咬了一遍鞋,就坐船回去了。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