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象巴黎(11/9)
抽象巴黎(11/9)
这儿那么多的人儿都写了巴黎,我也来凑一把热闹罢。不过时间久远,又是风湿性脑瓜,细节已无从回忆,就大概地讲讲心中感想罢。
是去年九月去的巴黎。旅游旺季已经过去,天气也非那么炎热,一句话,刚刚好。美中不足是时间太少。去之前,简直不知道要在那么点时间内逛多少城市为好,贪心不足啊。也并非不知道走马观花,不得其味,可是难得去一次欧洲,明知俗蜡,也要象个饥饿的人似的,尽量塞各种美味,尤其是你在一个buffet上的时候。
夜车到巴黎,晨车离开,连头带尾,也就是三天。三天里我都舍不得怎么睡。该逛的,好象都逛过了(我以为,后来当然知道不是)。找到青年社,放下行李,转头就去找铁塔。沿途看见颇多中国小餐馆。铁塔在巴黎,是怎么都不可能看不见的,可是道路阻隔,弯弯曲曲,歪歪扭扭,还是颇费了一阵功夫才到得铁塔下,自下忘上看,因为离得太过近,真有土老帽帽子看掉的危险。
唉写的太干巴巴,象豆腐干。随便说说当时印象罢。
1 早前听多了法国人不爱讲英语,心中惴惴。不过第一天出去找铁塔不得法时,不得已找的第一个人,倒是挺和善的。所以以后和路人的对话也就心安许多。
TIPS:和法国人讲英语,一定要理直气壮。那样对方就不好不甩你了。
2 铁塔。登铁塔有两条道,电梯或楼梯。我记得当时看旅游书,还是听别人说的,因为电梯分三(两?)截,比较合算的是爬第一截,然后坐电梯。本人从善如流,依计而行。爬梯是累的,但是心情是愉快的。等到塔顶,四处看巴黎全景,那天天气很好,光线充足,看到十分尽兴。塞纳河在强光照射下,熠熠生辉。我第一天去铁塔踩点,最后一天登铁塔。在铁塔顶,环顾全巴黎,对照上面的图示,知道自己还有那么多东西没来得及看,不由叹气。
TIPS:既要充分享受,又要量力而行。当然这点对荷包兼时间无限制涨满的不适用。
3 卢浮宫。卢浮宫最大的三个特点:很大、很大、很大。如果时间并不很充裕,建议还是在总览全景图后,勾画出重点,细加观赏为好。不然,就会沦为我般的卢浮宫暴走族,在无数精美的艺术品间仓皇、迫不及待、没有明天似的左冲右突,疲于奔命。
神秘女郎蒙娜丽莎从来不寂寞。从清晨到日暮,永远有操不同语言、具不同肤色的人群簇拥周围。高高林立的是大小不一,品牌各异的相机,闪光灯此起彼伏。记得以前看过一片文章,作者忘了,说他(她)看蒙娜丽莎很多次(不知是否在真品前),从不感动。然后有一天,它再站在蒙娜丽莎面前,忽然无名感动,热泪盈眶。我想说的是,在今天卢浮宫的蒙娜丽莎前,置身于嘈杂的人群中,待上一百天,泪也流不出来。你最想的是,不要挡到别人拍照取景了。
在我之前,有朋友去过英国,告诉我他们在博物馆里相靠而眠,且睡得很香。当时觉得很诧异,并且取笑。当我在卢浮宫里行走若干钟头后,瞄准维纳斯身后长座的眼光,是如此深情款款。说不得了,一屁股坐下,稍试调整姿势,就睡过去了。并且吾道不孤,左右有的是同眠者。维纳斯本身,在我睡足后,精神饱满的欣赏之后,得出的结论是:确实不错。不过最吸引我的倒是它上面满布的岁月积痕。
你读所有的旅游指南,所有的几乎都会跟你说,卢浮宫三样东西不可不看:神秘的蒙娜丽莎,断臂维纳斯,和无头的胜利女神。有人曾经吹嘘过,5分钟零多少秒总览卢浮宫精华,就是指的这三处。胜利女神,胜在她丰富的肢体语言,创造者极尽能事,将其衣袂的流动,肌肉的线条,当然还有双翅的张扬刻划的淋漓尽致,在如许多年后,依然生动。当然,不得不承认,头颅的缺失令其更增几分神秘气息,引人致胜。都说维纳斯的重头戏在断臂的缺憾美,愚钝如我,却觉着胜利女神在这方面更胜一筹。我几乎怀疑是创造者自己将其敲去的。一笑。
卢浮宫太大,要将其好好逛玩,不是旅游团的半天,一天,甚或两天行程能达到的。最好当然是住在左近,是不是来逛一逛,领略一番其中的一角余香。可惜呀。
4 香榭丽舍
第101次承认自己愚钝,当初临出发前,去本地的银行HSBC兑换一些欧元以备登陆后的不时之需。他们告我,若是不够,在某某街上就有其分支,提取方便。当时唯唯诺诺,只想,法国人的街名就是古怪。要到很久之后,才突然意识到,噢,那就是香榭丽舍啊。
香榭丽舍挺长的。然而你并不觉得,因为街两旁满是商店,并且高大的广告牌林立,热热闹闹,无形间抽走了距离上的概念。能在香榭丽舍上开的店,当然不一般。因为对品牌的陌生,所以当时并没有望着一个个店门惊叹。要到我回来后,才偶尔想起,噢也许那个店是LV什么的。进那个店一逛,发现自己的不和群。首先大多是衣衫亮丽的女性,其次人家都在正而八百地挑货,只有我一个人吊儿郎当,头象波浪鼓似的乱转,却也看不出所以然来。我这儿外行地说一句,有时我真的不明白,明明那么普通,甚至有些俗气的包,为什么那么多的人会趋之若骛。当然肯定会有人告我“子非鱼”。
现在回想起来,香榭丽舍上印象最深刻的居然是要supersize 我的麦当劳,盖因我在那儿吃了几顿。要知道我在美国可是对它很少光顾的。不知为啥,在当时当地撞见,居然有“他乡遇故知”之感,一头撞进去了。现在很有点后悔,应该多多尝试法国当地的风味的。
法国街头的露天座真是悠闲。不论什么样的餐厅,也不管怎样规模,好象一定都有一些座位特定安排在外面,顾客可以自选罢(是否?) 我在麦当劳买了套餐,也同样试试然端将出来,找它外面的空座坐下,一边吃,一边欣赏街头风物和被欣赏
是去年九月去的巴黎。旅游旺季已经过去,天气也非那么炎热,一句话,刚刚好。美中不足是时间太少。去之前,简直不知道要在那么点时间内逛多少城市为好,贪心不足啊。也并非不知道走马观花,不得其味,可是难得去一次欧洲,明知俗蜡,也要象个饥饿的人似的,尽量塞各种美味,尤其是你在一个buffet上的时候。
夜车到巴黎,晨车离开,连头带尾,也就是三天。三天里我都舍不得怎么睡。该逛的,好象都逛过了(我以为,后来当然知道不是)。找到青年社,放下行李,转头就去找铁塔。沿途看见颇多中国小餐馆。铁塔在巴黎,是怎么都不可能看不见的,可是道路阻隔,弯弯曲曲,歪歪扭扭,还是颇费了一阵功夫才到得铁塔下,自下忘上看,因为离得太过近,真有土老帽帽子看掉的危险。
唉写的太干巴巴,象豆腐干。随便说说当时印象罢。
1 早前听多了法国人不爱讲英语,心中惴惴。不过第一天出去找铁塔不得法时,不得已找的第一个人,倒是挺和善的。所以以后和路人的对话也就心安许多。
TIPS:和法国人讲英语,一定要理直气壮。那样对方就不好不甩你了。
2 铁塔。登铁塔有两条道,电梯或楼梯。我记得当时看旅游书,还是听别人说的,因为电梯分三(两?)截,比较合算的是爬第一截,然后坐电梯。本人从善如流,依计而行。爬梯是累的,但是心情是愉快的。等到塔顶,四处看巴黎全景,那天天气很好,光线充足,看到十分尽兴。塞纳河在强光照射下,熠熠生辉。我第一天去铁塔踩点,最后一天登铁塔。在铁塔顶,环顾全巴黎,对照上面的图示,知道自己还有那么多东西没来得及看,不由叹气。
TIPS:既要充分享受,又要量力而行。当然这点对荷包兼时间无限制涨满的不适用。
3 卢浮宫。卢浮宫最大的三个特点:很大、很大、很大。如果时间并不很充裕,建议还是在总览全景图后,勾画出重点,细加观赏为好。不然,就会沦为我般的卢浮宫暴走族,在无数精美的艺术品间仓皇、迫不及待、没有明天似的左冲右突,疲于奔命。
神秘女郎蒙娜丽莎从来不寂寞。从清晨到日暮,永远有操不同语言、具不同肤色的人群簇拥周围。高高林立的是大小不一,品牌各异的相机,闪光灯此起彼伏。记得以前看过一片文章,作者忘了,说他(她)看蒙娜丽莎很多次(不知是否在真品前),从不感动。然后有一天,它再站在蒙娜丽莎面前,忽然无名感动,热泪盈眶。我想说的是,在今天卢浮宫的蒙娜丽莎前,置身于嘈杂的人群中,待上一百天,泪也流不出来。你最想的是,不要挡到别人拍照取景了。
在我之前,有朋友去过英国,告诉我他们在博物馆里相靠而眠,且睡得很香。当时觉得很诧异,并且取笑。当我在卢浮宫里行走若干钟头后,瞄准维纳斯身后长座的眼光,是如此深情款款。说不得了,一屁股坐下,稍试调整姿势,就睡过去了。并且吾道不孤,左右有的是同眠者。维纳斯本身,在我睡足后,精神饱满的欣赏之后,得出的结论是:确实不错。不过最吸引我的倒是它上面满布的岁月积痕。
你读所有的旅游指南,所有的几乎都会跟你说,卢浮宫三样东西不可不看:神秘的蒙娜丽莎,断臂维纳斯,和无头的胜利女神。有人曾经吹嘘过,5分钟零多少秒总览卢浮宫精华,就是指的这三处。胜利女神,胜在她丰富的肢体语言,创造者极尽能事,将其衣袂的流动,肌肉的线条,当然还有双翅的张扬刻划的淋漓尽致,在如许多年后,依然生动。当然,不得不承认,头颅的缺失令其更增几分神秘气息,引人致胜。都说维纳斯的重头戏在断臂的缺憾美,愚钝如我,却觉着胜利女神在这方面更胜一筹。我几乎怀疑是创造者自己将其敲去的。一笑。
卢浮宫太大,要将其好好逛玩,不是旅游团的半天,一天,甚或两天行程能达到的。最好当然是住在左近,是不是来逛一逛,领略一番其中的一角余香。可惜呀。
4 香榭丽舍
第101次承认自己愚钝,当初临出发前,去本地的银行HSBC兑换一些欧元以备登陆后的不时之需。他们告我,若是不够,在某某街上就有其分支,提取方便。当时唯唯诺诺,只想,法国人的街名就是古怪。要到很久之后,才突然意识到,噢,那就是香榭丽舍啊。
香榭丽舍挺长的。然而你并不觉得,因为街两旁满是商店,并且高大的广告牌林立,热热闹闹,无形间抽走了距离上的概念。能在香榭丽舍上开的店,当然不一般。因为对品牌的陌生,所以当时并没有望着一个个店门惊叹。要到我回来后,才偶尔想起,噢也许那个店是LV什么的。进那个店一逛,发现自己的不和群。首先大多是衣衫亮丽的女性,其次人家都在正而八百地挑货,只有我一个人吊儿郎当,头象波浪鼓似的乱转,却也看不出所以然来。我这儿外行地说一句,有时我真的不明白,明明那么普通,甚至有些俗气的包,为什么那么多的人会趋之若骛。当然肯定会有人告我“子非鱼”。
现在回想起来,香榭丽舍上印象最深刻的居然是要supersize 我的麦当劳,盖因我在那儿吃了几顿。要知道我在美国可是对它很少光顾的。不知为啥,在当时当地撞见,居然有“他乡遇故知”之感,一头撞进去了。现在很有点后悔,应该多多尝试法国当地的风味的。
法国街头的露天座真是悠闲。不论什么样的餐厅,也不管怎样规模,好象一定都有一些座位特定安排在外面,顾客可以自选罢(是否?) 我在麦当劳买了套餐,也同样试试然端将出来,找它外面的空座坐下,一边吃,一边欣赏街头风物和被欣赏
Last edited by icefire on 2004-11-09 12:27, edited 5 times in total.
为什么大家都说法国人不爱讲英语呢?
不说我们乡下人家也照样有人讲英语,在巴黎,人人都恨不得把我当游客待,不管我说什么语言一定要跟我拽两句英文。
巴黎原本最多数的游客群是来自英美,尤其是美国,所以各种服务场所 - 讲白了就是挣游客钱的场所 - 一定会有英语服务。而且据说美国人给小费比日本人大方了N多倍,连行李员都争美国游客,为您服务一类的对话怎么好意思还说法语。
当然也不是人人都会英语都偏爱说英语,不过说法国人抗拒说英文我可不同意。
其实现在欧元比美元价高,美国和法国的关系又比较冷淡,外加各种经济原因,来法国的游客亚洲人为多数,尤其是中国游客,来得快也走得快,但是花钱购物绝对是生力军,是旅游业争抢的新贵。外航大多聘用中国空姐配合服务,在巴黎,除了塞纳河游船,老佛爷这样的地方绝对配备中文指南,很多酒店也开始有针对中国客人的服务,比如说凤凰卫视台。所以保不准哪天巴世底报刊亭问路就能碰上个会中国话的呢。
不说我们乡下人家也照样有人讲英语,在巴黎,人人都恨不得把我当游客待,不管我说什么语言一定要跟我拽两句英文。
巴黎原本最多数的游客群是来自英美,尤其是美国,所以各种服务场所 - 讲白了就是挣游客钱的场所 - 一定会有英语服务。而且据说美国人给小费比日本人大方了N多倍,连行李员都争美国游客,为您服务一类的对话怎么好意思还说法语。
当然也不是人人都会英语都偏爱说英语,不过说法国人抗拒说英文我可不同意。
其实现在欧元比美元价高,美国和法国的关系又比较冷淡,外加各种经济原因,来法国的游客亚洲人为多数,尤其是中国游客,来得快也走得快,但是花钱购物绝对是生力军,是旅游业争抢的新贵。外航大多聘用中国空姐配合服务,在巴黎,除了塞纳河游船,老佛爷这样的地方绝对配备中文指南,很多酒店也开始有针对中国客人的服务,比如说凤凰卫视台。所以保不准哪天巴世底报刊亭问路就能碰上个会中国话的呢。

我好奇除了北美洲,还有哪些国家是很明确地要小费的?所以去GOOGLE了下,有篇叫International Tipping Etiquette的好玩,原来欧洲,大洋洲是普遍不要的。http://www.bbc.co.uk/dna/h2g2/alabaster/A640018 引段关于英国的。
All British people know this: you do not tip cash at the bar in a pub. If you are impressed with the barkeep's service, you can offer to buy them a drink. Such an offer will be genuinely appreciated, even though it may not be accepted. If it is, the barkeep might take the tip in the form of cash to 'have one [a drink] later'. This will generally be for half a pint of beer, or a small measure of spirits - you would not expect them to take for a larger drink unless you specifically asked them to.
It seems to be a grey area whether to tip for meals served in a pub. Generally, you have to decide whether a particular establishment is a pub that serves food (don't tip) or a restaurant with a bar (do t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