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这次度假的亮点,绝对是吃。虽然里斯本,塞维啦,巴塞罗那吃的都不错,一到了巴斯克省,那真是天天有亮点,顿顿创新高。离开圣赛巴斯群前到早就观察好的食品店采购火腿,看见门口蹲了只法国卷毛狗,朋友同情的说:看它冻的浑身直打哆嗦。我说:不会吧,气温十多度呢,准是看见橱窗里大批的火腿牛排整只羊羔兔子小乳猪,以为自己站在狗天堂的门口,兴奋的直抽抽。朋友沉思的说,其实我们也差不多,内心都在颤抖。。。一到圣塞巴斯群,有突然进了foodie 天堂的感觉,tapas bar 都供应tapas 份量,就是每份两三欧元的一小碟或一小串食物,刚够两人各吃个三口,可以一气吃个四五份,再把最喜欢的重复一下回味,加上酒不过三十欧元上下,刚是微醺半饱,接着去下一家。老城区只有一点儿大,旅游淡季游客不多,又是新年之际,餐馆大多关门,看不见本地人坐下来晚餐,都是拿着一杯酒一碟小菜,站着边聊边吃,店里挤不下,一直漫溢到街上,看一眼顾客群就知道这家是老式店,那家是新潮店,但是肯定味道都不错!一开始看着拥挤的小店觉得完全插不进脚,后来发现虽然挤,流动性还挺高,只要挤进去耐心等一会,顺便研究黑板上的菜单,吧台前总会有人走开,然后边上人也很友善的会挪一挪,就能安稳的挤出个小地儿,开始痛苦请酒保帮忙点菜。这里的菜单经常还是巴斯克语!好在几天下来几个主要成分:虾,墨鱼,刀蚬,螃蟹,牛肉,猪仔,混了个眼熟,再加上酒保的善意,没有太大问题。到离开的时候,我们俨然已经从“如何象当地人一样去tapas bar”课程毕业了,知道吧台上放的串儿可以自己随便拿,吃了什么要记住,最后酒保算账时指望你诚实--他可没功夫记!如果他看你顺眼,无论喝了多少杯酒,账单上都是一杯。用过的纸巾得团了扔地上,绝不能留在吧台上。等等。
现在开始写时,那些餐馆名字我一个也记不住,回忆起来却历历在目:教堂对面是这家,小巷里遍寻不着的是那家,等等,等等。就挑印象最深的几家说一下吧。

Calle 31 de Agosto (八月三十一日街)
一条街的名字是月份和数字已经够奇怪的了,如果街上单双号分侧,彼此没有联系,还不一定每个号都有,就更难找。最狠的是有些号码根本不在这条街上!比如被无数旅游书和网站推荐的二十八号。在寻找的过程中,我们充分的熟悉了这条街。那时候看着拥挤的小店还觉得不习惯,就进了路最西端教堂对面的白色餐厅。结果进去也没空桌子,凑到吧台前看菜单时,边上的人礼貌的让出条缝,我们感谢着就开始了站着吃饭喝酒的生活。朋友用他破碎的西班牙语开始点菜,留着可爱刘海的英俊小酒保用流利的英文问是否需要翻译,真是大喜过望,他说柜台上大盘子里都可以自己拿,我赶紧去拿了串撒灯笼椒甜洋葱丁的凉拌章鱼脚,滑嫩鲜美。接着吃了土豆火腿丁蛋饼,烤大虾,炖章鱼,炸墨鱼圈,炸土豆奶酪小棍croquette,其中炸墨鱼圈要大大称赞一下,这次旅行一扫我对西班牙菜油多盐多的偏见,至少巴斯克地区手不算重。有时把大颗粒海盐撒在上面,吃到就会咸,所以吃以前拎起来先抖抖就可以了。炸出来的东西并不油,因为外面滚的面粉很薄,不吸多少油,咬下去就是墨鱼鲜美柔软有弹性的肌理,齿间略微有点脆颗粒之意,绝对没有吃肯德基炸鸡那种可怕的,一咬就咬到一层硬面壳的感觉。这真是炸海鲜的顶峰体会啊!土豆奶酪小棍内部完全融化了,哗的咬开薄脆壳一嘴流淌,香,糯,鲜,热。另一个值得一提的是炖牛尾,一吃就知道是低温慢炖的,轻轻一戳就骨肉分离,关节筋膜等难熟的部分尽数化作胶质,闪着温暖迷人的棕色光泽,吃的我几乎连自己舌头一起吞了下去,拿面包抹盘子代替舌头把汁舔的干干净净。
吧台就在厨房对面,一边吃一边张望里边辛勤工作的厨子,盯着他们端出来的美味佳肴,随时准备依样画葫芦,不折不扣是为“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现身说法。其中厨房尽头的一个大炭烤炉特别引人注意,隔不多时就有块硕大的丁骨牛排上架,厨子先敞开灼烧,上面密密的撒大颗粒海盐,据说是为了制造干的表面,迅速封上以保留内部的汁水,然后拉下大玻璃罩再烤,最后切开成小条,外焦里嫩,汁水淋漓的送出来。边上两个帅哥各叫一份,瞧着他们把三指高的一大块牛排伴着红酒谈笑间吃个干净,颇觉艳羡,后来终究回来吃了一次。入口果然不俗,焦封的外层很薄,里面马上迅速转为柔嫩多汁的质地,虽然看上去鲜血淋漓十分生的模样,其实入口是热的,嚼起来也没有生腥之感,只能说是被烧的恰恰介于生熟之间的界点,好象烧的恰到好处的鲜贝中心那种半透明半乳白半固体半流动的样子。这是tbone 不是filet mignon, 能那么嫩,除了烤的炉子和火候对,前面的aging 一定做的很到家。我很少吃牛排,当时还想,这绝对是我吃过最美味的牛排之一,没料第二天就吃到了更好的。
La Cuchara de San Telmo 位于八月三十一日街第二十八号,第一次慕名前往怎么都找不到,朋友以为自己记错了地址,回了旅馆执着的跑回tripadvisor验证,看到下面有个人心情激动的留言:今天是我在圣塞巴斯群的第八天,几乎已经绝望,但是,今天我终于找到了它!要走到边上的小街,有个红色啤酒广告灯边上的就是!于是第二次访问成功。
啊,同志们,完全值得!
跟传统tapas bar 主要在一个铁板炉上快炙海鲜不一样,这里似乎是慢烧的菜式多。红炖小牛脸颊跟炖牛尾一个路数,但是部位本身更“筋筋吊吊”,所以炖烂后更香浓胰滑。慢烤乳猪焦黄的脆皮跟香滑的乳猪肉质地交映生辉。慢烤猪肋排则不用什么调料,纯靠松软质地和本味取胜。烤岩石章鱼配着炒卷心菜,章鱼烤的焦糯入味,但是卷心菜更好吃!我差点没问能不能单叫一份卷心菜。火腿卷鲜贝是期待中的好吃。看见很多人叫鹅肝,似乎是这里的当家菜,互相商量了一下,但是两人都对鹅肝兴趣乏乏,就放过了。这家店的小碟不是很传统,注重搭配和手法,更加象是米其林餐厅里一道道的品尝菜单。但是他们的价钱跟其它地方一样便宜。
传统的地方这条八月三十一号街上更多,随便进去的几家,从未失望过,海鲜大多堆在门口或桌上,章鱼色拉,盐水虾,煮螃蟹,没有修饰,味道很鲜美,有吃大排档的感觉,尤其是叫了香肠,刀蚬什么的,厨子抄手拿起一把原料,往吱吱的铁板上一放,恍如回到大学下了晚自习在路口吃羊肉串,麻辣烫。

土豆蛋饼冠军
朋友提起他的一个同事西班牙女郎父母是这一带开tapas 餐馆的,现已退休,但是该女的兄弟子承父业,在附近的城市Vitoria-Gasteiz开餐馆已有十年。这位有追求的厨师在连续多年屈居亚军之后,今年终于找到了一种特别好吃的鸡蛋,从而技高一筹,勇夺全西班牙土豆蛋饼大赛冠军。我听得甚为向往雀跃。离开圣塞巴斯群前往rioja 酒区的路上,顺道拜访打算吃个中饭。Vitoria-Gasteiz比想像中大,居然是个颇有规模的工业城市--巴斯克地区依山靠海,是西班牙最美丽的地区之一,却也是工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为什么会把工业都放在风景区,我实在不能理解,如果有人知道,欢迎解惑。虽然是工业城市,厂房都建在新区,美丽的老城区还是完整保留了旧教堂,窄街小巷里餐馆密布,人们三三两两拿着酒杯站在路边吃喝。找到餐馆正是中饭时分,前面tapas 吧挤得密不透风,后面是可以坐下用餐的餐厅,招待听说是找大厨的妹妹,带我们走向后面第三进,路上隔着玻璃可以看见宽大明亮的厨房里,桌上放着上好的整扇牛排,大炭烤炉正在繁忙,炭炙肉香四处飘逸。咽着口水来到后面,迎面看见一个又高又帅的超级大帅哥,顿时被当头电的一晕,忘了嘴馋。边上还站着另一个比较矮的男人,我压根没看见。这时候朋友跟矮个男已经打起招呼来,这是西班牙女郎的男朋友,所以他们见过几次。矮个男说女郎在楼上工作,跑去叫她下来。我们就站着跟大帅哥聊天。没说几句大帅哥就问吃了没有,然后请我们和他家人一起吃中饭,我这才从花痴中醒来,注意到大帅哥的厨师衣服上绣着名字,原来他就是蛋饼冠军!能吃上厨师的家常饭是百年不遇的好事啊,我们略做扭捏推辞就答应了下来,内心狂喜不已。他说中饭还要过半个钟头,让妹妹先带我们去前面tapas 吧垫点儿,女郎的胖老头爸爸在吧台帮忙,出来跟我们打招呼,给我们叫了份著名的土豆蛋饼。要说土豆蛋饼一共只用土豆鸡蛋洋葱三种简单原料,土豆和洋葱煎到刚刚到边缘焦黄,使味道浓郁,蛋饼本身煎的外面刚凝固,里面还有点流动,金黄油亮,喷香嫩滑,不愧是美味冠军。
想到待会儿有大餐也没肯多吃,又来了几个大厨发明的蔬菜卷就住了嘴。不多时桌子铺好,我们五人坐下,两筐香喷喷热烘烘新出炉的纺锥形小面包上桌之后,大厨亲自端出两大盘色做暗红纹路大理石模样的薄片--传说中的吃榛实长大的黑猪火腿!啊,我的人生又完整了一小块!接下来另有两大盘西红柿吐司片。说起西红柿吐司片,可是早餐的必备项目。西班牙人,根据观察,吃两顿早饭,八九点是咖啡,鲜榨橙汁加吐司片,浇点橄榄油和西红柿酱。这里的西红柿颜色比较浅,基本是黄色,味道也没那么甜,酸甜里稍带清苦味,香味浓郁,我很喜欢。到十一点,他们要冲向tapas 吧,再吃一顿夹火腿片的早饭。十二点多就该吃午餐前的那顿tapas 点点心,一两点才十午餐,然后是打盹的时间。。。下午六七点再来顿tapas, 九点晚餐,这种生活方式我觉得完全可以适应,生物钟迅速的调整到了西班牙时间。在塞维啦除了早上最早那顿起不了床,一次不缺的要吃四餐。后来越起越晚,直接从中午开始吃三顿了。但是每天的第一顿从不错过西红柿吐司片。
吃完了这两道伪早餐,出现了缀腌凤尾鱼的功封红椒。红椒被功封慢熬后,几乎变成入嘴即化的酥泥,但是味道非常强烈,跟又咸又重的腌小凤尾鱼相宜得彰。另一道是新鲜朝鲜蓟芯轻炸,沾新鲜无花果磨的绿酱,两者都是清新可喜的纯粹植物味道,和谐轻快。这两道菜象四个声部合唱,交映生辉。我强烈的想问大厨是否特意如此安排,又觉得实在是象溜须拍马或者打情骂俏,只好管住自己的嘴巴,默默陶醉看着浓眉密睫的大帅哥用不甚流利的英语告诉我冬天的西红柿是哪个地区最好,因为昼夜温差大,等等等等。
话题很快转向了这一带的酿酒业。这里已经在rioja 的边缘,除了工业之外,酿酒也是经济支柱之一。这里的酿酒业和法国差不多,保持着人治为主的委员会监管。委员会内每年审查,如果觉得谁达不到标准,就会勒令改进,甚至驱逐出去。这样的制度建立在维护共同荣誉的基础上,看似是人治不是法治,却也许是监督酒类质量的最佳方式。
又说起这里酒惊人的便宜,在圣塞巴斯群两欧元三欧元一杯,这里只要一块八,一块六,质量却很高,比起伦敦是天壤之别。西班牙女郎说,没有办法提高价格,这里大家都是卖这个价钱,提高了就没有人来。更何况是经济衰退的现在。我们觉得到处一片祥和欢乐的气氛,毫无债务危机的迹象。而且,我天真的问:债务危机影响的是金融业和制造业,本地餐饮应该较少受影响吧?西班牙女郎沮丧的说,制造业都在这里啊!即使是酿酒业,还是很依赖出口的,所以现在不少小酒庄都面临破产危险。本地经济不景气,消费就受影响,你们看到的只是节日期间的暂时繁荣而已。第二天到haro 参观酒庄时,也听到了类似的言论。后来看了点关于西班牙债务危机的东西,发现大量当地小银行受坏账影响非常严重,不少都已经insolvent。联系到不少人抱怨近几年生活费用(包括房价)飞涨,这个泡沫的过程一目了然。西班牙三十年前在欧洲仍属于第三世界,英国人那时去度假,是只喝瓶装水不喝自来水的。近年发展飞速,本地人受益良多,连我作为外国游客,都觉得他们钱花的是地方,基建搞的好,高速公路路况奇佳,远胜英美,火车状况也比意大利和英国好。又羡慕赞叹他们的城市规划好,即使是小城市,也把旧城区完善的保留下来供本地人活动,新城区建在旁边,两不耽误,让我这童年回忆早就被杭州市政府拆的一干二净的人不由扼腕。需要钱的地方都花了钱,那么这一轮泡沫也算经历的值得。希望债务危机能够顺利渡过,经济早日回升。
说话间一臂长的丁骨大牛排就端了上来。这跟昨晚吃的牛排一个风格,但是更为鲜美浓厚,柔软多汁,我们又吃的十分陶醉,痛饮一口丰厚馥郁的rioja 红酒,真有此间乐,不思蜀之感。正在此时,西班牙女郎发出了“两周以来天天吃肉我腻了想吃蔬菜”的牢骚。正深深惊骇于她怎么得福不知,她男友温柔的指出:“回到伦敦,你又会不停抱怨没有肉吃。”西班牙女郎娇俏的皱着鼻子撅起嘴来,说:“是啊,每次我们都没有带够肉,吃完了就要断顿,吃惯了这个,怎么也吃不下英国牛肉。”然后我们才惊骇得听说她是把牛排大批真空包装带回伦敦塞在冰箱里慢慢吃得。这让我想起了中学寄宿时,每次周末从家回来,大家都带着父母塞得实饼饼的菜盒,节省的能吃到周三周四。
吃完了牛排,委实塞的很饱。大厨还是坚持端出来他亲手做的甜点,一种近乎brioche的多孔糕点切片,浇了糖浆,陪着炙焦的乳糖做的冰淇淋,热情的劝我们多吃点。帅哥的美意却之不恭,我勉强舀了勺冰淇淋,进嘴就应了“甜点在胃里有专门的地方放置”那老话,质地细腻顺滑,乳糖焦香浓郁,又奋力吃了大半个,才摸着鼓鼓的胃起身。此时已经是下午四点多了。
杏花庄上
从巴塞罗那去圣塞巴斯群的路上,一派优美的田园风光。西班牙作为农业大国,一路见到的最多的还是果树农田。橄榄树冬天依然油绿挂着果实,杏树(almond tree)只有丰姿绰约的枝干,但不难想像它们春天盛放时如何美丽。好吧,老实承认无需想像,梵高画过.西班牙北部跟普罗旺斯纬度相同,相似的山丘起伏,难怪建筑和作物有类似。这天住宿的hosteria de guara 小客舍在国家公园边缘,正在依山盘旋而下的古老小镇脚下,到达后趁着天色尚明去散步,顺手在树上摘了些残存的杏仁砸来吃。小镇非常静谧,只有好些猫安坐着观察。边走边四处乱看,我瞧见一棵挂满又象梨子又象苹果的黄色果实的树,从未见过,好奇问是什么。朋友说应该是quince,解释那果子不很好吃,所以一般都是做成酱,凝成固体,才切成一块块吃。这么一说想起来了,似乎经常用来配鹅肝或者肉类,顿时好奇起新鲜果子是什么味道,到底如何难吃,撺掇朋友摘一个来尝尝。朋友犹豫了一下,看见果树底下掉的掉了许多,显然是没人采摘的,就伸出手去,刚摸到果子,说时迟那时快,空无一人的路边突然跳出一个带红帽子表情苦大仇深的老头,愤怒的用西班牙语嚷嚷起来,边说还边啪啪有声的自拍脸颊。。。不用懂西班牙语,也知道他大概在指责偷窃不要脸。朋友乌卢乌卢的道歉解释了几句,瞧他的怒火丝毫不减,只好风紧扯乎。又好笑又丢脸的往前走了几十米,小径边上却瞧见该老头的红帽子露出尖来,大概是不放心这俩外地人还要进行什么不法行为,利用熟悉地形的优势抄小道占据制高点监视。我们更狼狈了,转身换了个方向,强作镇定快步逃离居委会大爷的视线。这是个二百来人的小镇,十来分钟已经到了山顶教堂,眺望了一下风景,又漫步从另一侧下去。全镇都是古老石头房子,美丽沉重的木头门,却没有看到任何开门的餐厅,酒吧或者商店。我们一边庆幸客舍有晚餐,一边失望今天错过吃tapas 的机会。这时看见有个玻璃橱窗似乎是个小店。此时边上几个孩子呼啸而过,看见俩外地人正好奇的伸头张望,马上指着门铃说得按铃。按了铃却没有反应,一个半大孩子叫我们等一等,自己热心的跑进去叫人。不多时出来一个白头发满面慈祥的老太太,身上还穿着围裙,似乎家务刚干到一半被打断的样子。小店里东西说多不多,就是本地土产的橄榄油和红酒,另外有些纯朴的雪白肥皂块儿,想来也是橄榄油做的。说少也不少,琳琅满目的一屋子,都是不同种类的橄榄油和红酒。三升一听的初榨橄榄油才十二欧元。我们买了一听单用negral 橄榄榨的,三升二十一欧元,打算回去瓜分尝鲜,又买了几块肥皂。出门前看见门口摆着---一筐quince! 我趁机拿起一个来闻闻,老太太以为我要买,慌忙摇头,跑过来指出果子上的斑点,解释已经放过了头。我赶紧表示就是看看,她才放心点头,慷慨的说可以随便看。
出门暮色渐渐苍茫,整个视野里没有一点现代文明的痕迹,宛如一幅十六世纪的古典风景油画。这风景比那时候大约也没有多少变化吧。走到客舍附近,夕阳晚霞艳色如火,勾勒的教堂和小镇的背影分外清晰。目不转睛的凝视了一会儿,不到五分钟,天就完全黑了。
回客舍离晚饭时分还早,先坐在吧台边喝一杯,问女主人可有吃的。她切了些本地出的火腿,山羊奶酪,橄榄,还有一小筐新鲜面包,我们就着淳厚的红酒,烘着烧的旺旺的木柴壁炉,津津有味的享用。喝完也犯困了,回屋打了个盹,醒来正是晚餐时间。虽然是淡季,也有四五家客人。朋友挑了瓶好酒,非常新鲜清脆的色拉之后,我的杏仁酱烧兔子惊人的好吃。兔子肉瘦,很容易做柴,这个兔子肉可是又滑又香。酱看上去就是杏仁磨碎,可不知为什么这么鲜美。我激动的抓住女主人,问她有没有菜谱,她羞涩的说没有,然后告诉我怎么烧的:“很容易!你把油烧热,放点蒜末,然后兔子放进去煎一煎,然后拿出去,把磨碎的杏仁放进去,加点盐,加点酒,炒一炒,再把兔子放进去,小火烧一会儿,就好了。”我抓狂的问:“一会儿是多长?”她想了想:“不好说啊,要看兔子,兔子大就多烧会儿,小就少烧会儿。”我又再接再厉的问:“大兔子多久,小兔子多久?”她被逼无奈,挠头回想着,不太确定的:“小兔子二十分钟,大兔子四十五分钟?”然后怕误导似的赶紧强调:“你得看兔子。。。”这种典型太会做菜从而完全不会指导的厨房高手我见过--我舅妈就是这种人,什么都“很容易”,“看着差不多”,和面是“也别太软,也别太硬”,“面太多了加点水,水太多了加点面”--总之说的全是废话,因为她自己是靠经验做菜,手上感觉近乎本能,根本不用过脑子!碰到这种人,唯一的办法就是跟着做,不停问。可我是没这个机会了,含恨。



无名小镇丽娜的餐厅
第二天大吃一顿早餐,回味着兔子,开车继续前行,中午十二点左右,路过一个看上去很美丽的小镇,临时起意停了下来,这里的教堂在山腰,山顶是个中世纪的教堂遗迹。逛了一圈,看见一个房子外挂着丽娜餐馆名字,门开了一条缝,看进去颇为美丽。敲门出来一个跟昨晚女主人长的很像的女郎,解释一点一刻才有中饭。他们劳动人民真有尊严,绝对不会为外国游客提前开门!出去又逛了半个钟头,这次回来才给坐下。
餐厅布置的非常用心,从窗帘到桌布到餐具颜色都非常和谐悦目,一看就知道女主人丽娜十分注意细节。菜单是西班牙文,她也不怎么说英文,我们痛苦的研究着,她一拍脑袋请我们稍等就跑下去,过了一会儿回来,拿着打印出来的英文菜单,大概是google translate 的杰作。我点了腌鳕鱼脸颊豆子汤做开胃菜,正餐是香草烧兔子,白酒。朋友点了色拉牛排和红酒。这是定餐,十七欧一份,如果要酒,再加一欧元。下午还要开车,我们打算喝一杯就算了,没有叫一瓶。结果她拿来一瓶红酒,一瓶白酒,打开后就放在桌上,随我们自斟自饮。这一欧元的酒也太物超所值了!
先上来的是两片干脆的吐司片,吐着薄薄一层鹅肝酱,上面又有薄薄一层透明果酱模样,入口非常惊艳,我不是特别喜欢鹅肝,嫌腻,但是这里抹的非常薄,就正合适,丰满浓胰微咸,被上面那层入口花香芬芳清甜的透明果酱平衡的恰到好处,真是拿捏的一丝不差。这远超纯朴乡间菜的境界,完全是高级烹调的水平!我吃着上面的酱是玫瑰花瓣味道,朋友觉得入口是而再尝又不是,问过主人,原来是玫瑰和紫罗兰做的花瓣酱。接下来的腌鳕鱼脸颊豆子汤份量很大,鳕鱼脸颊大概就是腮下到脖子那块,江南吃鱼讲究吃腮下的嫩肉,这里原来也一样,带胶质的嫩肉腌过,比较筋道,嚼起来口感更加。豆子汤也很鲜美。最后上来的兔子照例是半只,味道和昨天的杏仁酱烧兔子同样鲜美而香味偏植物些,腿肉是我最喜欢的部分,但是薄薄的肋骨肉和前腿非常入味,半只兔子被啃的干干净净。因为昨天已经遭到打击,这位干脆的英文有限,我也就断了问菜谱的念头,打算回去翻翻现成菜谱。(后话:果然在西班牙卡特兰地区菜谱里翻倒了好几个不同版本的杏仁酱烧兔子的菜谱,有的加巧克力酱,显然是受阿拉伯影响,有的要加高汤煨,最接近的一个也要加番茄,图片上成品比较汤汤水水。而且说起来这已经是aragon地区了。)



不那么隐藏的隐藏珍珠els pescadors
巴塞罗那的餐厅完全不说也不好。la Boqueria 当然去了,小摊也吃了,除了便宜量大,没有过人之处--这是跟其它地方比。有人推荐la Rambla走下去右手第三条小街进去一百米左手第一家tapas 餐厅,我们吃的非常满意,尤其是,同学们,我流着眼泪说,他们有火腿丁烧嫩蚕豆!
晚上立志去远离旅游区的本地餐馆探险,挑了无穷多本旅游书一致推荐,离市中心有点距离(十分钟地铁)的海鲜餐厅els pescadors。(虚弱的说,外国游客吗,不看旅游书看什么呀)下了地铁周围高楼林立挺新路挺宽但是完全没有人,黑灯瞎火四下无人的又走了十分钟,按图突然拐进一片看上去非常颓废的小平房,感觉就是拆迁时候漏了的一片儿,还纷纷用木板挡着窗完全是被废弃的平房模样。我都开始心寒了,说这都什么地方啊,不会被抢吧。朋友说周围一个人都没有,没人抢咱们。我

同学们,西班牙吃的太好了,太便宜了,大家都去玩吧!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