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出门旅游还是很年轻的时候爱干的事。这么多年过去了,今年又一个人出门玩了一趟。一来,往年同走的几个朋友都不巧凑不出时间来,二来,今年里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突然就特别想一个人走走,就这么出了门。
本来想去的是意大利和西班牙,很重要一原因自然是因着听了你们无数的赞美。9月头上看机票,最便宜的一张,罗马进、法兰克福出,然后,google地图上一滑溜,圈了条线,忍痛放弃西班牙,改走奥地利吧。
整个9月于我是兵荒马乱,10月长假,照惯例去了某人的老家,回来后稍微收拾收拾就等着出门了。嘿,去意大利呢,那可是我期待已久的地方。
到了11日,在家里逛来逛去等出发时间。想想看一眼机票单吧,打好后还没看过呢。谁知一看之下跳起来,哇哇,记错时间了,离出发时间只有1个小时多点点了,赶紧打电话叫车。等把箱子拖到门口,想想实在是来不及登机了,如是国内航班讲不定还能赶赶,这还得出关呢,就又退了出租车,赶紧打电话给我的机票代理。
偏那票是特价票,不能退、不能换,如果出发没签票回程票也不能用,再一想我那些定好的酒店有些还预付了款了,我这心可就瓦凉瓦凉的了。跟代理商量许久,他费心费力半天后,跟我建议,再买张当天晚上的特价票吧,他正好找着张便宜的罗马进、慕尼黑出,原来那张他帮我想法子只能把税费什么给整回来。考虑我的那些沉没成本,无奈,这也就是总成本最低的法子了,好歹还把法兰克福的酒店费给省了回来。就这么着,我心头滴血、失魂落魄地出了门,付着头等舱的价格去坐我的经济舱去了

罗马
本来是11日晚上到的罗马,这一折腾就成12日中午到了,自然头夜的酒店也是白付了的,我那损失了的钱啊

最早对罗马的记忆,是来自基督山伯爵。是的,我对这梦情的热爱却是源自这部法国小说,于我,罗马是阿尔培、弗兰士的狂欢节之旅,更是月下的罗马废墟里伯爵与当地强盗见面约谈的地儿,是歌剧院里的绝色美人。纠结缠绵的复仇故事、神秘莫测的异国情调,当年10来岁的小屁孩自然迷的不行,这一迷直至现在。
刚到的时候还在想,到处说罗马乱,要不要冒充个当地人会安全点儿。结果到了那儿一看,嘿,满城尽是游客来,人群中要找个非游客还略有点难度,便施施然心安理得地做着我的游客。
潮潮泛泛的人哪

而当游客罗马也不让我失望。这一路梵蒂冈、圣彼得,到斗兽场、罗马广场等等,教堂金碧辉煌,大理石铺就的地面,其奢华令人瞠目,可想当年教会的势力。处处可见的废墟,是名不虚传的壮观。可惜斗兽场之类的地方如今关的早了,否则我老人家一时心血来潮挑个黄昏时分去也说不定啊


一路的景点是不用多说,大家都熟极了的。黄色的罗马,处处是断崖残壁,步步可见修葺的脚手架,虽然于无数的游客中要发思古之幽情着实不易,但窥中古的风情确凿地略可一试。
把梵蒂冈算在内,罗马最多自然是教堂,罗马归来不看教堂这样的说法完全好成立。在教堂里有时会看到态度谦恭的神职人员,低声低语,或默不作声,神态庄重,实在令人联想不起十日谈里的那些神父,也想象不出风流倜傥的阿拉密主教的样子来。但天主教会作为组织结构极其完善的机构,其管理体系足可担当现代管理学中的范本,而又等级森严、权力极度集中在少数人的利益集团之手,又颇会压制人性,倒的确是滋生腐败和堕落的最好地方,那些神父、主教及更高级别管理人员的荒唐,也因此可以想象。
在西班牙广场后山顶上的教堂里,碰到了此行第一场、也是唯一一场让非教徒可以观看的Missa。我忍不住跟路遇的那个北京小伙子感慨了一句,有信仰的人真正是幸福的。
在罗马的时候,还碰上了学~生~游~行,路上警察也因此特别多。虽然新闻里不时有报道,但罗马的这件事的的确确的是幼儿园行为,那么随意、那么轻快, 特嘉年华


从罗马去佛罗伦萨的火车是中午时分。上午退房之后,就进了火车站周围的一个教堂里看看。这一看看出个“圣人伽利略”展来,为了证明科学和宗教的统一性来着做的展览。教堂后面还有一个李政道教授设计的伽利略铜像

我这种没信仰、但在多神论国家长大的人,其实对任何宗教都抱着畏惧之心,好吧,看到科学教与天主教的和谐

佛罗伦萨
就象jun说的,提起佛罗伦萨,这语气免不得便文艺起来。确实,这个城市的空气里到处弥漫着文艺的气息。



意大利的城市都不大,随便走走就能逛完全城。我这个没有方向感的人随意走,常常走走、走走就走到已走过的地儿,乌菲兹那儿、佣兵走廊那里就走过不下3遍,每次都碰到这位老兄

乌菲兹边上那条路很热闹,有画画的、弹琴的、唱歌的,第一次经过没停下来,急着进乌菲兹里面去了,但经过这老兄身边心里已经诧异这吉他声的优美。等到第2、3次,每次经过都忍不住坐下来听上2、3首曲子再走,这老兄技巧非常好,弹的曲子有流行曲,也有古典曲,有时1曲完了会不少路人会鼓掌,大概象我这样停下来专门听的人还不少。他前面的架子上放着他的CD专辑,15元/张,一边用意大利文的简介,瞧他的名字大约是东欧来的?听了好几次免费音乐会,最后1天我也忍不住掏了几欧,谢他老兄出神入化的手法带来的美妙的音乐
随意走着,走到了一个小广场,他们的露天小集市

摊子上放的各种东西吃的、用的,看上去全是卖主自己家出产的样子。这个摊上摆的是各种木制用品,盆、碗、小摆设,没人问津时女摊主便自个儿埋头做着手工活儿

这个卖蔬菜的老头看我走过去,便拎起他的蔬果帽子,示意我拍照,见我拍完又自顾发呆去了,根本不再搭理我,一副见惯我们这种少见多怪的游客的样子

成群的游客中,佛罗伦萨随处可见笃悠悠的当地人,悠闲地过着他们自己的生活,完全不为我们这些游客所扰

游览地和居民区交杂,古建筑和现代楼房不分彼此,历史与现实交汇,文艺复兴的气息和情怀完完全全地渗入到老百姓的生活中了,再也挥之不去、断之不绝。其实不止佛罗伦萨,罗马、威尼斯也是,其它欧洲城市亦然。传承与创新,绵绵不绝。相比国内那些修葺一新的看似假冒的、实质为真的古建筑,这是最令我仰慕不止、嘘唏不已啊。
威尼斯
这一路北行,到威尼斯的时候天气颇冷了,第2、3天又开始阴雨连绵,气候潮湿的很,我本来因旅途及气候原因脸上开始有点痒、眼看着过敏即将发作,到了此地,就完全遏制下来


有个胡同特别窄,颇疑心大胖子是否能通过

好在欧洲人体形都还不错,太胖的人还真不多。
那几天天气阴冷,到最后1天还淅淅沥沥地下着不小的雨。风过浪起,虽然小,也是翻啊滚啊的算得是浪花。
水城的许多建筑因着海水的侵蚀、时间的流逝很是破旧

瞧着颇有些沧桑和颓废,却也因着这些并不汹涌的波涛拍击下,泛出了勃勃生机,这生机如海浪生生不息。
出门的时候,闺女可怜巴巴的问,“妈妈,你就不能带我一起去意大利吗?”我说,意大利这个地方不适合小朋友去,小朋友得等学会了看书后、知道许多故事了,去那个地方才有意思。说起来,这话套在罗马倒也不错,但罗马也有小朋友爱的地方,譬如说广场上的街头艺人的表演啊什么的

而佛罗伦萨和威尼斯,这两个地方就铁定是小朋友爱的地方了,尤其是威尼斯,一路坐船玩,小朋友不爱才怪。看起来威尼斯也是意大利其它地方的学校爱去的地儿,我这一路碰上好几个小学生队伍,在船上碰上可就热闹了

船舱内外就都是小朋友们的叫声。旁边有船过,一群小萝莉就大呼小叫、招手说hello,引得那船上的人也回叫不已。男孩子们皮,就有带队的中年女老师出来呵斥,带着天底下所有小学老师都有的那种庄重、威严的腔调,皮着的小男孩就不声不响地老实坐下了。忍俊不禁。
到威尼斯,玻璃岛总是要去一下的。去了之后,也看了吹玻璃的表演什么的。总体感觉就是贵,但凡略看得过去的东西肯定是100欧以上了。老实说,我也不懂玻璃,化大价钱买这些还真不愿意。但给小朋友们带些纪念品总是应该的。雨丝飘飘,在各家商店里看来看去已很疲乏,心里颇不耐烦,想着干脆回主岛?踯躅间一个8、90岁的老头推开旁边的店门出来,看到我就很热情地招呼我进去,我就跟着他进去了。
店里有60岁左右的老头、老太各1枚。老头进去后就跟店里的老头滴里耷拉说了些,又很殷勤地告诉我我看的小盘子8,000欧,我大惊,店里的老头赶紧纠正他,是180欧,大家大笑。笑完了,老老头就摆摆手摇摇晃晃地走了。
店里的老头也很热情,看我有兴趣的,就赶紧拿出来让我看。一边还跟我絮絮叨叨地说,你放心,我这店里的货,全是玻璃岛的,没有中国产的,或者中国人做的。我好奇,难道这里还有许多中国货?他说,是啊是啊,我什么朋友店里就全是。还让我看了拿出来的那些小东西上所带的玻璃岛标记,又说,他在这里干了30多年,知道很多事,最近几年中国货是越来越多了,而很多店都干着这些以次充好的货云云。
给小朋友们挑了几个小挂件,又给自己挑了个便宜的小小的碟子。我挑完,只微笑不说话的老太就拿过去包扎起来。老头就问,你哪儿人啊?我笑,就等着这个呢,答他我中国人啊。那一瞬眼瞅着那老头的脸腾地红起来,他大窘,连说你骗我、你肯定不住在中国,中国人都是绷着脸不笑、进来就到处摸、摸完就走的那些人,我说我真是个中国人,中国人都跟我差不多啊,你说的那些人他们不笑是因为他们到了陌生地儿又听不懂你们话、心里紧张的缘故。老头挺难为情的,又说了半天,完了给我包好东西后,又给我张那个小小碟是玻璃岛货物的证明。好吧,老头虽然见识不广,总体还是个可爱老头。
最后1天睡了个懒觉后起来一看雨下得不小,看上去一时半会儿还停不了,就去买了把伞。完了就直接奔小K说的那家玻璃店去。威尼斯的路是出名的难找,虽然知道就在那一片儿,还有门牌号码,可就是绕了半天又问了许多人才找到。走到那儿店门紧闭不开,问隔壁老板这个店啥时候开,那个老板说他完全不知。
不是不惆怅的,尤其是看了橱窗里摆的那些美丽玩意儿,就拿出手机拍了张橱窗照

想想还有差不多1整天时间呢,就在手机的google地图上打了个钉。
不小的雨里走了蛮长路,又冷又湿,才买不久的伞已经坏了一根支架,完了要去的店还关门,心情糟透了。
潮湿与寒冷还带来了一个小麻烦。
在威尼斯,这五谷轮回之处非常昂贵,1.5欧/次。小农如我就非常不舍得,常常借喝咖啡的机会解决,好节约成本。结果在胡同里头转悠的时候,就内急起来。偏这个时候左看、右看,既没咖啡店、餐厅,连那1.5欧的地方也找不到。偏那个时候雨还不小,这个急、这个狼狈,不用再提。此事的后遗症是在接下来的行程里,看到收费厕所就忍不住想进一下,唯恐错过。好在跑到萨尔兹堡Salzburg后,收费便宜了,只有0.5欧
真是又急又气。
等找到码头、到了船上,暖气一孵,心里就恨恨地,想我也不下去了,就一直坐船看看好了。还别说雨中看威尼斯自然风景独特,不过,再独特也真不能耗整天时间在船上吧,找地儿随便吃了顿中饭,就去了前2天没去的大公府,去了发现这里也是很值得一看的地方,等出来一看5、6点了,雨也停了,就想着再去那个店瞧瞧。
有了google地图的帮助,这回去虽然也绕了些弯路,总算很快就找到这个店。这回运气不错,店主已在了,不是小K说的老太,是个中年美妇。人也挺好,热情但不纠缠,正是我最喜的那类店主。店里漂亮东西很多,品种也多,颇眼花缭乱。最后考虑到便于携带,给自己买了2块玻璃

另外买了些小玻璃珠,成对的耳环送人用

单粒的本来想留着自己用,串个手链什么的,结果一对红色的也被人要走了。真是有些不舍得,忒后悔没多买点儿,尤其是后来买了几个也是送人用的施华洛世奇玻璃制品,又贵又不见得好,那后悔劲儿就更大了。
从那儿出来,找了个地儿吃饭,就得离开了。当天晚上的夜车,去Salzbu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