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爹说

入得谷来,祸福自求。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Post by Jun » 2005-01-06 15:39

Silkworm, most people would agree with your statement, but I'm sure in Hu's mind there is really no difference at all.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silkworm
Posts: 4776
Joined: 2004-01-09 20:45

Post by silkworm » 2005-01-06 15:40

Agree. :-D

豪情
Posts: 21256
Joined: 2003-11-22 18:47

Post by 豪情 » 2005-01-06 15:57

胡自己大概觉得是一样的, 历史上也不是没有先例.
岳飞都不算民族英雄了, 做蒙古殖民地的历史被美化成中国的一个朝代, 如果当年中国被日本亡了, 哪怕几百年后再独立, 胡也是成功精英历史名臣.
从这点来说中国历史文化倒真正是源远流长, 又能兼收并蓄又能对不那么愉快的不太符合传统文化仁义道德节烈观的忽略不计或者美化或者妥协. 否则几千年怎么能延续下来, 早断绝了.
Last edited by 豪情 on 2005-01-06 16:06, edited 1 time in total.

dropby
Posts: 10921
Joined: 2003-11-24 12:23

Post by dropby » 2005-01-06 16:03

我跳出来反对小情. 明被清亡了, 洪承畴还是大汉奸一个. 他的人格道德还是为人所不耻. 从长的历史看, 胡始终都是罪人. 内战的时候成王败蔻. 外族入侵的情况下我不认为胜负成败会改变对胡这种人的历史评价.

豪情
Posts: 21256
Joined: 2003-11-22 18:47

Post by 豪情 » 2005-01-06 16:10

外族可以变内族, 内族也可以变外族的呀. 李登辉不是对日本统治念念不忘, 对外省统治痛恨不已么?
几千年不变的中文汉字和儒家历史观影响给我们一个错觉. 实际上民族和民族文化其实是开放的.
Last edited by 豪情 on 2005-01-06 16:13, edited 1 time in total.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Post by Jun » 2005-01-06 16:13

是开放啊, 老觉得什么朝鲜啦, 越南啦, 都是自己的地方, 连日本都是秦始皇派出去的人的后代.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豪情
Posts: 21256
Joined: 2003-11-22 18:47

Post by 豪情 » 2005-01-06 16:17

人家新加坡就一直小心翼翼和中国拉开距离.
不过不光中国人有这种想法, 美国选举还许多英国人写信到OHIO建议人家选老克呢. 美国人不乐意了, 说干嘛要听英国人的, 独立战争白打了.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tiffany
Posts: 24843
Joined: 2003-11-22 20:59

Post by tiffany » 2005-01-06 16:18

从这点来说中国历史文化倒真正是源远流长, 又能兼收并蓄又能对不那么愉快的不太符合传统文化仁义道德节烈观的忽略不计或者美化或者妥协. 否则几千年怎么能延续下来, 早断绝了.
这点儿挺矛盾的啊,这个务实的活下去的精神多么的违背传统教育,但是也正是它保存了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
乡音无改鬓毛衰

dropby
Posts: 10921
Joined: 2003-11-24 12:23

Post by dropby » 2005-01-06 16:18

豪情 wrote:李登辉不是对日本统治念念不忘, 对外省统治痛恨不已么?
所以李登辉毫无疑问会是历史的罪人阿.
豪情 wrote:几千年不变的中文汉字和儒家历史观影响给我们一个错觉. 实际上民族和民族文化其实是开放的.
民族和民族文化的开放是一回事, 外族入侵的时候卖国求荣助纣为虐是另一回事.

tiffany
Posts: 24843
Joined: 2003-11-22 20:59

Post by tiffany » 2005-01-06 16:23

李登辉颇有可能没有当罪人的机会,我觉得他还是不敢。他我觉得也94一个政客,煽动性是有的,责任是不负的,太大的事情,他是做不出来的。
乡音无改鬓毛衰

豪情
Posts: 21256
Joined: 2003-11-22 18:47

Post by 豪情 » 2005-01-06 16:26

这点儿挺矛盾的啊,这个务实的活下去的精神多么的违背传统教育,但是也正是它保存了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
不矛盾啊, 多数精英还是叫别人节烈, 自己务实的. 要不花花怎么挑司马迁出来夸呢.

dropby
Posts: 10921
Joined: 2003-11-24 12:23

Post by dropby » 2005-01-06 16:28

还有你可以看出传统教育很失败么, 教出来的全是伪君子. :lol: :lol: :lol:

tiffany
Posts: 24843
Joined: 2003-11-22 20:59

Post by tiffany » 2005-01-06 16:33

司马还是节烈了一下儿吧?8然如何丢了命根子? :-P
有天看见鲁迅批判要求贞节列妇的男人,真是一针尖血,痛快啊。要说鲁迅也是旧制度下出来的读数人----所以说啊,树林子大了,哈鸟都有。
乡音无改鬓毛衰

豪情
Posts: 21256
Joined: 2003-11-22 18:47

Post by 豪情 » 2005-01-06 16:34

历史观也很失败呀, 精英的生活记录, 尤其是精神生活太多, 平民生活记录太少. 黄仁宇写的系列我觉得耳目一新就是这原因.

dropby
Posts: 10921
Joined: 2003-11-24 12:23

Post by dropby » 2005-01-06 16:37

小白, 鲁迅可不是旧文人, 他是典型的科学青年. 他的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都是学医的时候培养出来的. 要不他那些论敌都争不过他呢. 光靠文笔是不行的. 支撑文笔犀利的是论证严密, 有理有据.

map
Posts: 227
Joined: 2004-07-09 10:59

Post by map » 2005-01-07 14:22

dropby wrote:
tiffany wrote:我还是不太明白,这个中国古代传统教育可以借鉴的地方究竟具体是什么呢?是学古文?还是别的什么?中国传统教育可不鼓励独立思考,人讲的是:君要臣死,臣8得8死。
说到吟诗做画搞音乐,在古代算是怎么说的来着,玩物丧志的业余爱好,不耽误正经事儿,94技艺售与帝王家的话,也就算了;耽误了那个,会被人痛心疾首的。
最后,我的观点跟map正好相反,我认为看一个制度,最看重的应该是广大人民群众,284所谓精英。我对社会精英这个概念很反感---什么样的人就算精英了?念书的年头长?有钱?有权?怎么就精英了?
精英是指具有代表性的主导人物.比如我们赞叹古埃及文化的时候,自然想知道是什么样的建筑师设计了伟大的神庙和金字塔,更重要的是他们如何组织调度人力和物力资源. 关于希腊文明, 少不了提起Solon、Peisistratus和Cleisthenes的改革以及Pericles振兴雅典的举措.
春秋战国时期则是由管仲 商鞅 李俚

豪情
Posts: 21256
Joined: 2003-11-22 18:47

Post by 豪情 » 2005-01-07 15:01

MAP同学怎么能拿GRAPEFRUIT比胡呢? 真正是侮辱GRAPEFRUIT啊, 我痛心地说.
对家里没条件读各种书的孩子, 应该开放图书馆.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tiffany
Posts: 24843
Joined: 2003-11-22 20:59

Post by tiffany » 2005-01-07 15:03

我可更糊涂了,map的观点到底是什么呢?
胡兰成此人符合文人的定义,不可以因为他写东西看了让人难说就说他不是文人啊。
乡音无改鬓毛衰

tiffany
Posts: 24843
Joined: 2003-11-22 20:59

Post by tiffany » 2005-01-07 15:11

grape fruit 据说减肥,好东西啊!
嗯,这个呢,拿啥跟胡比都是对该物的侮辱。
乡音无改鬓毛衰

豪情
Posts: 21256
Joined: 2003-11-22 18:47

Post by 豪情 » 2005-01-07 15:21

减肥不减肥不说, 味道很好啊, 没那么死甜.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map
Posts: 227
Joined: 2004-07-09 10:59

Post by map » 2005-01-07 15:29

我头一次喝葡萄柚汁的时候差点没吐出来,又苦又涩又酸, 和我喜欢的甜甜香香的木瓜汁天差地别,而且木瓜的名字也好听 ,Pa-Pa-Ya, 好象踢踏踢踏的声音. 不过再难喝我也不该拿它和胡兰成比较, 毕竟后者是自找的,人家葡萄柚也不愿意长成那样的不是. 胡兰成的文章,哎, 我宁愿没有读过,所以不肯承认他算文人.

小白,我的看法就是封建的教育体系有很多缺陷, 但是他起码达到了一部分的目的, 而且就他所处的环境来说还是存在可以借鉴的优点. 而我们接受的教育可以说彻底破坏了学生树立信仰的可能性. 胡适先生提倡使用白话文, 可是人家早就打牢了古文的底子; 而我们呢学什么都是糊里糊涂的, 连教育最基本的功用性都实现不了.巴赫爷爷常说要会用不同的角度看世界,结果我就给弄成自相矛盾了. :oops:

图书馆当然是必要的,可是小孩子们不懂得应该如何选择,如何安排. 师长的作用不是灌输而是引导. 林黛玉劝香菱:"断不可学这样的诗.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 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 小孩子一时很难分辨真伪好坏, 若是任其发展不免坠入误区.

笑嘻嘻
Posts: 23464
Joined: 2003-11-22 18:00

Post by 笑嘻嘻 » 2005-01-07 16:36

有几个问题:
1)信仰是应该被教育出来的,还是每个人自己摸索出来的?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里面,英雄有几个?通过教育得到信仰的比例有多高?
2)如果封建的教育制度好在稳定了社会环境,那么我们现在的教育制度起到反作用了吗?
3)学白话文的前提是学习古文吗?
4)学古文的目的是什么?教育信仰?
5)传统教育里一开始就是背诵传统篇章,不管解释,自己去体会。那么从这一方式上讲,现行的教育教一大堆陈旧的白话文恰恰就是走的这一路子。

map
Posts: 227
Joined: 2004-07-09 10:59

Post by map » 2005-01-07 17:03

笑嘻嘻有几个问题:
1)信仰是应该被教育出来的,还是每个人自己摸索出来的?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里面,英雄有几个?通过教育得到信仰的比例有多高?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信仰是被教育出来的, 但是相信的内容和程度有所不同. 少数人是自己摸索出来的.
英雄有几个?我不知道. 每个人都有自己心里的英雄, 社会共同认同的英雄也许会产生更大的影响.
通过教育得到信仰的比例有多高?我不知道. 个人的情况不同. 但是如果不是依赖教育,那么是靠什么呢?

2)如果封建的教育制度好在稳定了社会环境,那么我们现在的教育制度起到反作用了吗?
我个人觉得是. 现在的社会即不是法制也不是人治.
我甚至担心再也不会有孙中山先生那样的革命者,也不会有鲁迅先生和胡适先生那样的学者了.

3)学白话文的前提是学习古文吗?
不一定是前提, 但是两者的轻重关系不应该像中学语文课本里选文的比例.

4)学古文目的是什么?教育信仰?
信仰仅仅是学古文目的中一个部分而已, 更多的是为了了解古人的文化. 学生爱信就信, 不爱信就不信。但是他们必须有足够的机会知道老祖宗的文字和想法是个什么样。
5)传统教育里一开始就是背诵传统篇章,不管解释,自己去体会。那么从这一方式上讲,现行的教育教一大堆陈旧的白话文恰恰就是走的这一路子。
我觉得现行教育没有达到目的,我们现在还能背诵多少课本里选的白话文?就算能背下来,不见得能做到行文流畅,学了十几年的语文到底学了些什么呢?
一开始是“背诵传统篇章,不管解释,自己去体会“,难道一直是这样吗?

笑嘻嘻
Posts: 23464
Joined: 2003-11-22 18:00

Post by 笑嘻嘻 » 2005-01-07 17:07

为了看得懂别人的文章,并能够清楚准确地把自己所想写下来啊。还有嘛,培养了阅读兴趣。
另外就是我的确能把从前的文章背下来,古典诗词更容易背。不过我不觉得除了用来吹牛还能用来干嘛。

笑嘻嘻
Posts: 23464
Joined: 2003-11-22 18:00

Post by 笑嘻嘻 » 2005-01-07 17:20

还有啊,信仰如果能被教育出来,那不就变成洗脑了。教育应当为学生选定信仰的方向吗?如果信仰能被教育出来,那我们的信仰教育还不够啊?如果大多数人的信仰的确是被教育出来的,那么孙中山啦,鲁迅啦的信仰是被教育出来的吗?如果是,作为海龟他们的信仰是被哪个教育系统教育出来的?
另外我还有个更讨厌的问题:人为什么一定需要信仰呢?为了生活得更幸福?为了社会更稳定?
另外我们在讨论语文课还是品德课啊?上了语文课,能读能写,有一部分学生有了阅读更多的兴趣,有一部分学生写得好。不就达到目的了。为什么要求大家都要通过语文教育拥有精英意识呢?

豪情
Posts: 21256
Joined: 2003-11-22 18:47

Post by 豪情 » 2005-01-07 17:39

坚决反对公立学校系统教育信仰. 谁来决定学生们该信什么呢? 政府? 不是变成政教合一了?
孙鲁胡都是现代教育出来的科学青年吧.
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 同理可推导学生们要先知道现在的文字和现在的人都在想什么, 才轮到研究老祖宗都想的啥. 否则就和明清那些以为学了几本儒经就可以治当今天下的书生一样可笑了.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silkworm
Posts: 4776
Joined: 2004-01-09 20:45

Post by silkworm » 2005-01-07 18:03

笑嘻嘻 wrote:有几个问题:
1)信仰是应该被教育出来的,还是每个人自己摸索出来的?
跑下题。
前阵子有人出版了一本书The God Gene.书里论证,即使受一样的教育,各人皈依宗教的趋势也不同(慧根?用的是self-transcendence这么一个抽象的词儿).有人很容易被感化,有人刀枪不入. 而这个趋势和神经系统中一个基因上一个碱基的突变有关.怪玄乎儿的.

豪情
Posts: 21256
Joined: 2003-11-22 18:47

Post by 豪情 » 2005-01-07 18:07

我倒是想起来一个朋友说的故事. 他被邀请去给小学生讲恐龙. LEAD TEACHER 是教徒, 预先要他答应不讲进化论. 可是小孩子们一点也不容易糊弄, 听他讲完了第一个问题就是恐龙从哪里来的? 他在那LEAD TEACHER的严厉目光下硬着头皮说, "有些人相信..." 开始讲进化论.
他的结论是要给小孩子灌输信仰绝非易事, 他们靠直觉就可以感觉到你隐藏了什么.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dropby
Posts: 10921
Joined: 2003-11-24 12:23

Post by dropby » 2005-01-07 20:35

也许在继续讨论前,先应该澄清一下大家认为学校教育的功能是什么?培养学生的信仰,在我的观点里,显然不在其中。不管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还是共产主义信仰,还是五讲三热爱,还是基督福音,都不应在学校的课堂上灌输。谁要信什么不信什么,应该完全是一个人有分析判断能力后,自己的选择。所以学校根本不应该有品德课,更加不应该把语文课当作培养道德品质的地方。

那么语文课的目的应该是什么?其实很简单,培养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包括口语和书面语。人是群居的动物,不管要干什么,都得和人打交道,打交道的方式,离不开说话和写字。能够通过话语和文字清楚了解他人的观点,并清楚地,有条理的,逻辑正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就是语文课的基本目的。这个目的,说老实话,并不容易达到。看看网上口水中有多少逻辑混乱,不知所云的文字,就知道了。

古文只所以在语文课上占一定比例,是因为白话文是从古文发展过来的。学习古文的目的,是为了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白话文。

在这个基础上,如果有人从语文课上发展了文学爱好,有人书法出众,有人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深入的了解,都是锦上添花的好事。但这些,都不是语文课的基本目的和任务。

现在来回答笑笑的问题,我的答案如下:
1)信仰是应该被教育出来的,还是每个人自己摸索出来的?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里面,英雄有几个?通过教育得到信仰的比例有多高?
信仰不应该是被教育出来的,也不可能被教育出来。MAP所举例子可以为证。
2)如果封建的教育制度好在稳定了社会环境,那么我们现在的教育制度起到反作用了吗?
社会环境的稳定最主要和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有关,和教育制度的关系很小。政治经济制度决定了教育制度,不是反过来。
3)学白话文的前提是学习古文吗?
如上述,学古文不是学白话文的前提,而是学白话文的补充。
4)学古文目的是什么?教育信仰?
如上述,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白话文。
5)传统教育里一开始就是背诵传统篇章,不管解释,自己去体会。那么从这一方式上讲,现行的教育教一大堆陈旧的白话文恰恰就是走的这一路子。
完全同意笑笑。现行教育里不光是语文课,几乎所有课程都有的不求甚解,死记硬背,分数第一,求知第二的整个教育方式,都和中国传统教育一脉相成。虽然程度减轻了,本质没有不同。所以改进中国的教育制度,对其中继承中国传统教育的成分,应多弃少扬。

dropby
Posts: 10921
Joined: 2003-11-24 12:23

Post by dropby » 2005-01-07 20:46

我说了这一大篇,不如古人四个字:格物致知。
学古文的好处不就在这里了?可以把自己表达得更清楚明白。 :lol:

狸狸
Posts: 1347
Joined: 2003-12-08 20:50
Contact:

Post by 狸狸 » 2005-01-08 6:14

silkworm wrote:
笑嘻嘻 wrote:有人很容易被感化,有人刀枪不入. 而这个趋势和神经系统中一个基因上一个碱基的突变有关.怪玄乎儿的.
我对这个研究大感兴趣 :!: mmd有个同事,任我苦口婆心,说这个事为什么要做为什么要这么做要给什么东西出来才行,他就是一句“这很简单的”,简单你倒是给出来啊,又是一句“几句话就说清楚了”,我跟他谈话回来都崩溃过两回了 :? 老板跟他谈也是铩羽而归 :shock: 我想,得什么样的碱基才能实现这样的刀枪不入啊 :!:
Perhaps we grows very strong, stronger than Wraiths.
Lord Smeagol? Gollum the Great? The Gollum!
Eat fish every day, three times a day, fresh from the sea.

Posts: 244
Joined: 2003-12-04 17:59

Post by » 2005-01-08 6:21

这个基因当年如果能换的话,我妈肯定在我13岁以前已经给我换过100遍了。

笑嘻嘻
Posts: 23464
Joined: 2003-11-22 18:00

Post by 笑嘻嘻 » 2005-01-08 13:01

那个那个基因是蚕写地.

silkworm
Posts: 4776
Joined: 2004-01-09 20:45

Post by silkworm » 2005-01-08 13:03

http://www.amazon.com/exec/obidos/tg/de ... 4?v=glance

The God Gene : How Faith is Hardwired into our Genes
by DEAN H. HAMER

Editorial Reviews
From Scientific American
By page 77 of The God Gene, Dean H. Hamer has already disowned the title of his own book. He recalls describing to a colleague his discovery of a link between spirituality and a specific gene he calls "the God gene." His colleague raised her eyebrows. "Do you mean there's just one?" she asked. "I deserved her skepticism," Hamer writes. "What I meant to say, of course, was 'a' God gene, not 'the' God gene." Of course. Why, the reader wonders, didn't Hamer call his book A God Gene? That might not have been as catchy, but at least it wouldn't have left him contradicting himself. :lol:

我老板看完那本书也有类似抱怨。

dropby
Posts: 10921
Joined: 2003-11-24 12:23

Post by dropby » 2005-01-08 13:38

里里你那个同事不是基因问题, 是语文课没学好, 不懂得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 :lol:

笑笑说过, 下雨天打孩子, 闲着也是闲着. 我无聊的很, 所以又跑来再讲几句"精英"问题. :-P

孙鲁胡无疑都有传统教育的底子, 我同意MAP说的, 并未妨碍他们再学习科学文化. 可是这并不是他们唯一的共同点, 他们更大的共同点是, 都受过西洋或东洋教育. 和他们同时代一样有传统教育底子, 甚至传统教育底子更好的, 但没有受过"洋化" 教育的人数量上更多吧? 找得出可和他们比肩并美的人麽? 这样看来, 运用归纳法, 中国传统教育对他们成为中华民族代表人物的作用是不是决定性的, 应该很清楚了吧?

再来说孙, 他一生致力于推翻旧制度. 说到孙, 自然会想到康有为. 都算是革命家吧, 康是典型的中国传统文人. 维新失败后, 亡命到国外, 没象谭嗣同那样我以我血轩辕, 保存了革命实力, 也算是明智选择, 我到不怪他. 可是到了国外, 以皇师自居, 骗钱敛财, 就是他的不对了. 孙和康的云泥之别, 可不只是因为宪政与共和之争.

胡适的最大功劳, 在于推广白话文. 他第一个会反对强迫小孩子死记硬背古文.

鲁迅先生就更不用说了, 深感旧文化旧传统对中国的毒害之深, 呐喊要"救救孩子"的不正是他麽?

总结起来, 孙鲁胡三人都是要和旧制度旧传统旧文化决裂, 提倡新制新知新识的人. 也都是对此贡献巨大的人. 如果孙中山泉下有知, 会希望中国的改革都将以和平方式进行, 永远不需要他那样的革命家了吧. 胡适泉下有知, 会希望他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 白话文的使用是理所当然, 不再需要推动了. 鲁迅先生在我心目中, 是中国文化史文学史上第一人, 再没有第二个, 也没啥好稀奇的. 不过呐, 盛唐以降, 再不会有第二个李杜, 但我们不是有鲁迅麽? 鲁迅以后, 我们不也有王晓波麽?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胜旧人.MAP不用担心, 再过两百年回过头来看, 一定会看到很多"精英"的.

map
Posts: 227
Joined: 2004-07-09 10:59

Post by map » 2005-01-08 14:38

dropby wrote:
那么语文课的目的应该是什么?其实很简单,培养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包括口语和书面语。人是群居的动物,不管要干什么,都得和人打交道,打交道的方式,离不开说话和写字。能够通过话语和文字清楚了解他人的观点,并清楚地,有条理的,逻辑正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就是语文课的基本目的。这个目的,说老实话,并不容易达到。看看网上口水中有多少逻辑混乱,不知所云的文字,就知道了。
我也深有同感。时常看到国内不少大的小的BBS, 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或是更年长的网友写出来的帖子错别字连篇、语句不通顺、逻辑混乱、词不达意。最让我诧异的是他们那种对文字满不在乎的态度,似乎是“我爱怎么写就怎么写,你管得着吗?!你看不惯我的帖子?我还看不惯你的呢!”。语文最起码的功用性都不具备还谈什么文学审美呢!
去年11月份台北爱乐电台的主持人黄瑞芬阿姨介绍了一位德语诗人里尔克的作品:给一位青年诗人的十封信
http://www.myrilke.com/katalog.asp?ID=1177
这是冯至先生七十多年前翻译的,我断断续续地读了读,非常喜欢,甚至不是因为喜欢马勒的音乐而喜欢这些信.
要说白话文的成就我总觉得过去的五十多年远远不如20世纪上半叶,我几乎想不起来任何一部创作或翻译方面的大作. 可惜语文课本里的选文却更注重现代和当代文学作品.
上高中的时候好友曾经和我讨论朱自清先生的散文, 她说不喜欢<<梅雨潭>>. 我一时间很茫然, 在我的心里<<给亡妇>>和<<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才能代表先生的散文, 就算是课本里的选文<<背影>>和<<荷塘月色>>也比<<梅雨潭>>要好多了. 然而我却不知道如何向她解释这些课本没有收录的文章究竟美在那里. 阅读量太少,读的又不是最精华的部分, 结果便是学生不知道自己错过了什么.

tiffany
Posts: 24843
Joined: 2003-11-22 20:59

Post by tiffany » 2005-01-08 19:56

我还是坚持认为逻辑训练是数理化等科目训练出来的。那个推导因为所以,一丝不苟的,差一点儿都得不出正确结果来。所以我还是觉得文科,尤其是学艺术的,多受这样的逻辑训练还是有必要的。
至于说道朱自清,我一向觉得他的文章看多了腻得慌,感情太丰沛细腻的人写出来的文章都给我这个感觉。我的论点在于喜欢一个作家与否乃是个人口味的审美问题。况且就算一个人对文学当真全无审美,又怎么样呢?有什么损失么?当然我还可以自豪的说我看的明白史记,有空的时候还喜欢看看古诗古文什么的,这也不过是我的一个业余爱好而已,就跟某人没事儿的时候就喜欢鼓捣车子似的,最多算是生活这个蛋糕上的糖霜,重要的还是生活这块儿蛋糕。
生活所需要的东西就多了,既然要养活自己,所以得有点儿哈技术供资本家剥削,这点儿技术可不就是念了十几念书学来的。其间跟人沟通技巧等等,那个好像不能指望教科书教下来,有家教有实践。
说到个人信仰,思想品德,有所为有所不为的事情,简直我老一个月拿多少工资还要私人-------万万不是谁能教给我的。再说我老天生反骨,就算被许诺了个天堂,我还希望实际考察一下儿天堂到底好在哪儿。
最后说到封建社会的教育制度,我也推荐一篇文章来看:汪增祺的国子监。
http://www.shuku.net:8082/novels/wangcengqi/010.html
乡音无改鬓毛衰

tiffany
Posts: 24843
Joined: 2003-11-22 20:59

Post by tiffany » 2005-01-08 20:08

林黛玉劝香菱:"断不可学这样的诗.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 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 小孩子一时很难分辨真伪好坏, 若是任其发展不免坠入误区.
这个我要替林妹妹说两句话儿,她4教香菱写诗,写诗讲究的是啥,我也说不明白,不过林妹妹给香菱的解决办法乃是多多的读诗,换言之,扩大阅读面。所以呢,小孩子阅读面儿越大越好-----毕竟小孩儿其实挺聪明没那么好哄的。再说了,所谓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不就是要让人家自己发掘出来好东西么。
中国近50年来的文学作品,好的挺多的啊,大作如管锥篇(?)钱钟书用古文写的!还有那个务虚笔记-----没看过的广大人民群众,我大力推荐你们看啊。
乡音无改鬓毛衰

dropby
Posts: 10921
Joined: 2003-11-24 12:23

Post by dropby » 2005-01-09 0:11

小白我葱白你啊. 管锥篇你都看得懂. 我这辈子是不想的了.

其实语文课是有逻辑训练的. 我记得中学语文课本里专门有讲逻辑的章节. 我对充分必要条件的了解, 还有三段论啥的, 都是从那里来的. 我觉得要改进语文课的话, 这部分首先应该加强. 作文课应多训练说明文和议论文的写作.

大学文科也应该有逻辑训练吧? 反正我读的中文系是有逻辑课的.

优美的文笔不是课堂上能训练出来的. 但是有条有理, 合乎逻辑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我觉得完全是能够训练出来的. 某人整个一科学青年, 对文学哈的没啥兴趣. 可是我的论文都是他给我改的. 写不管其他啥, 我厚颜无耻的说我都比他强多了. 写论文就甘拜下风.

笑嘻嘻
Posts: 23464
Joined: 2003-11-22 18:00

Post by 笑嘻嘻 » 2005-01-09 1:01

文学艺术上的好和不好还真是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品位,学校里教了阅读,好的文章可以自己去找。如果喜欢读,而不是学校里推荐的文章就不读的话,这么听话的学生教出来,还真是教育的一大失败。学校和社会上的生活的最大区别在于,学校里有人给学生正确答案;在生活中的答案,正不正确都得自己去找。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如果一个人喜欢朱自清的文章,而除了课本上的两篇就不去读了的话,那还真是教育里学习方法的失败,而不是选读的问题。我个人谈不上喜欢朱自清的文章,更一直认为朱自清和俞平伯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是白话文时代里,旧文人习气的非常突出的表现,非常不喜欢这两篇文章。众口难调,《背影》、《荷塘月色》是一种非常中庸的选择,如果选了<<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那我是要跳起来的。在黑漆漆的已经丧失豪华的一条不宽的河上,缅怀旧时代服务业的风流盛况。对不起,我个人的口味不能领略其中的文学之美。
小美说的对,语文课是有逻辑训练的。语文课上语文考试中,阅读的方法,写作的方法都有大量训练。前面帖子我就说过,我写东西都是学校里学的。学校里的痕迹太深,我一直自己觉得写东西呆板,希望能有所创新。我原来见过不少人抱怨,十几年学习之后,看东西习惯总结段落大意,影响阅读欣赏。我倒觉得那实在是太重要的一个学习方法了。我从高中起,开始在看物理课本的时候做总结。一直到现在我工作中看文档,看技术书,快速阅读、总结大意、去粗取精、重要的书籍先把书读厚,再把书读薄,我从这些方法中受益匪浅。
最后,高中三年的写作,除了复杂记叙文之外都是在写说明文和议论文啊。我们那时候,高考的时候一般也都是考议论文阿。我这两种体裁都写的一般,写得很痛苦的。

笑嘻嘻
Posts: 23464
Joined: 2003-11-22 18:00

Post by 笑嘻嘻 » 2005-01-09 1:44

纯粹个人口味问题。我不太欣赏早期的白话文作品,觉得那个时候,识字的人少,能写白话文的更少,名人们多数是旧官宦人家互相相识的子弟们。这种互相的关系下,不少人的名气比作品高。我更喜欢近代一点的文章,比如王蒙的《哦,穆罕默德・阿麦德》,方方的《乌泥湖年谱》,早期白话文作品里达到这种高度的可不多。原来的课文里选了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片断,那是我第一次看到有女性作家写出来的,奇怪地震动了我的女性心理描写。我也觉得非常好。

Posts: 244
Joined: 2003-12-04 17:59

Post by » 2005-01-10 7:16

笑嘻嘻 wrote:在黑漆漆的已经丧失豪华的一条不宽的河上,缅怀旧时代服务业的风流盛况。对不起,我个人的口味不能领略其中的文学之美。
别说领略其中的文学之美,急都急死了,恨不得找两个鸡强塞到两位坐怀不乱的大师怀里,省得他们再琢磨谁比谁道德高了。
8好意思,我真粗俗。 :oops:

tiffany
Posts: 24843
Joined: 2003-11-22 20:59

Post by tiffany » 2005-01-10 10:10

哈,还是水果直白可爱。
嗯,我不同意小美一下儿,这个逻辑因果训练,语文是学的,但是,小美你也不是没见过,好多文科推论94把一堆事情放在一起,然后就得出结论来了,这个放在理科4不行的-----推不出来啊。所以我觉得中学时候那点儿几何代数真是很重要,虽说公理什么的现在都忘得差不多了吧,因果关系还记得。
乡音无改鬓毛衰

豪情
Posts: 21256
Joined: 2003-11-22 18:47

Post by 豪情 » 2005-01-10 12:53

忽然想起来, 为什么会有白话文运动, 除了古文已经完全脱离现代汉语以外, 还有民主化的需求. 古文的难懂难用难教难学, 决定了只能是很少数人才能娴熟掌握, 人为维护了"精英"阶层把多数人沦为文盲, 而白话文把门槛降低, 才能真正普及书面交流. 日本韩国离汉字自造文字, 基督教宗教改革离拉丁文而用本国语言也是同样道理.

Posts: 244
Joined: 2003-12-04 17:59

Post by » 2005-01-10 12:58

我还深切地记得,当年的议论文是这样写的:第一段,分析一下题目;第二段,引伸一下题目;第三段,论点;然后把论点分2-3小点论证,每点举事例一二件,列名人名言一二条......
所以比如著名作文题一对姐妹摘玫瑰花被刺扎到,就可以引出论点,对待问题要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云云。然后举例,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就是抓住了中国的主要矛盾。
这不是搞笑吗?
完美说语文课有逻辑训练,这我同意,但是这个逻辑训练最终就是用写这样的作文来检验的。
咱们的语文课还培养出了这么多散文爱好者。前一阵有人议论,中文在严密表述方面有缺陷。我倒是挺同意的。经过这么多年,中文中简约的抒情,充满主观色彩的描述的那部分被特别加强了。比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儿就流传千古。我们学语文的很大一部分就是反复玩味这些精致的造句。学语文能不能训练逻辑?恐怕能。不过这么个学法儿可能不太好使。

笑嘻嘻
Posts: 23464
Joined: 2003-11-22 18:00

Post by 笑嘻嘻 » 2005-01-10 13:40

嗯,橙子说的有道理。我那段说语文学了逻辑的不可信。

dropby
Posts: 10921
Joined: 2003-11-24 12:23

Post by dropby » 2005-01-10 13:52

大家说的我都同意啊. 我就是觉得语文课逻辑训练这部分虽然有, 但是不够强, 应该加强啊. 要求文科学生通过学数理化来加强逻辑训练, 恐怕不现实. 尤其是考虑到中国文科生大部分是数理化差才选学文科的现状. 充要条件学完了就应用在作文课上, 象水果说的那种文章老师就该给不及格啊.

我自己的中学语文课作文的训练就我记忆所及, 都用来训练堆砌词藻了. 应用文体的写作基本上是没有的. 要不我现在写东西老是言不及义呢.

dropby
Posts: 10921
Joined: 2003-11-24 12:23

Post by dropby » 2005-01-10 13:55

豪情 wrote:忽然想起来, 为什么会有白话文运动, 除了古文已经完全脱离现代汉语以外, 还有民主化的需求. 古文的难懂难用难教难学, 决定了只能是很少数人才能娴熟掌握, 人为维护了"精英"阶层把多数人沦为文盲, 而白话文把门槛降低, 才能真正普及书面交流. 日本韩国离汉字自造文字, 基督教宗教改革离拉丁文而用本国语言也是同样道理.
是, 白话文最主要的推动力就是开启民智. 强国从强民始, 强民需开启民智, 开启民智第一步得扫盲.

豪情
Posts: 21256
Joined: 2003-11-22 18:47

Post by 豪情 » 2005-01-10 13:59

完美说语文课有逻辑训练,这我同意,但是这个逻辑训练最终就是用写这样的作文来检验的。
嗯, 这根本是不完全归纳法.
高中三年议论文教育搞的我根本不会写文章只会8股了. 8股文里面的引经据典其实直接把经典当公理用, 而这个公理体系是自相矛盾的. 师太写的东西也是正说反说怎么都是她说.以前流行的辩论会也是这套, 辩啥都是诡辩.

tiffany
Posts: 24843
Joined: 2003-11-22 20:59

Post by tiffany » 2005-01-10 14:16

前一阵有人议论,中文在严密表述方面有缺陷。我倒是挺同意的。
这个我也同意,不是说中文不能严密表述,而是说唯独用中文才能罗列一大堆可能有,也可能没有逻辑关系的事实,由这些事实为基础得出一个最终结论,其间的逻辑有可能精密也有可能一塌糊涂,重要的是一眼扫下来反倒可能是那个逻辑一塌糊涂的更加中看-----此类文章多半儿文字漂亮,煽动性强。
乡音无改鬓毛衰

Post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