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uglas Rushkoff: Present Shock (首贴,3/12更新 quant funds)
Re: Douglas Rushkoff: 用时间的眼光看世界
嗯,不知道说了什么激发了小美的热情,下次可以再拿出来用一下。
我个人比较喜欢在树林里跑步。有室内跑步机可以在冬天对付一阵子,但要说二者等同就很难同意。当然 your mileage may vary.
电脑技术制造出的爽,或许可以乱真,或许比现实里的爽更方便更直接更无风险。我也不是预言家或时间旅行者,可以判定哪个比较好哪个比较差,我只知道,我们现在的功能运作,包括脑,是经过了几十万年的缓慢筛选的结果。就好比 real foood 经过几百万年的试验筛选,而实验室合成的维他命片儿只被用过几十年。
我个人比较喜欢在树林里跑步。有室内跑步机可以在冬天对付一阵子,但要说二者等同就很难同意。当然 your mileage may vary.
电脑技术制造出的爽,或许可以乱真,或许比现实里的爽更方便更直接更无风险。我也不是预言家或时间旅行者,可以判定哪个比较好哪个比较差,我只知道,我们现在的功能运作,包括脑,是经过了几十万年的缓慢筛选的结果。就好比 real foood 经过几百万年的试验筛选,而实验室合成的维他命片儿只被用过几十年。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Re: Douglas Rushkoff: 用时间的眼光看世界
从进化的角度说,其实只有人在生育年龄前的可遗传的改变有意义?因为种族延续的使命已经完成了?从基因的角度来说,一旦个体不再能够复制自己,我管你再活两百年还是马上去死。所以如果维他命片儿对人类生育年龄前的生理心理作用不是那么大的话,也许影响根本就可以忽略不计。
在树林里跑步和室内跑步机当然不能等同。但是这是互补关系嘛,又不是互相排斥的关系。天气不好的时候有室内跑步机的选择当然比没这个选择好了。所以有更多的选择就是进步。
在树林里跑步和室内跑步机当然不能等同。但是这是互补关系嘛,又不是互相排斥的关系。天气不好的时候有室内跑步机的选择当然比没这个选择好了。所以有更多的选择就是进步。
Re: Douglas Rushkoff: 用时间的眼光看世界
当然没人拦着你吃维他命片儿喝营养液体。特别是你已经完成了物种任务生了俩娃之后。不生娃的人更没所谓了,从物种的角度来说。
但是这些都是值得拿出来讨论的问题。如果没有研究,没有数据,大家都自然地选择成天坐着。只是有了数据有了报道有了讨论之后,才有想一想做出选择的余地:有人宁可少活两年也要多坐一会儿,有人宁可站着,可能多活两年。从个人角度来说,这些值得知道值得考虑值得费力气选择和争取。
所以,拿出来说说,大家可以替自己决定是宅到底呢,还是硬着头皮出去跟人见面。
另外我认为这个“个人选择”一说有被万金油乱用之嫌。兄弟我这两天做一个十分tedious的工作,拖拖拉拉做不完,如果不是有恶人谷让我灌水,早就做完了!这不是纯选择纯意志的问题。
但是这些都是值得拿出来讨论的问题。如果没有研究,没有数据,大家都自然地选择成天坐着。只是有了数据有了报道有了讨论之后,才有想一想做出选择的余地:有人宁可少活两年也要多坐一会儿,有人宁可站着,可能多活两年。从个人角度来说,这些值得知道值得考虑值得费力气选择和争取。
所以,拿出来说说,大家可以替自己决定是宅到底呢,还是硬着头皮出去跟人见面。
另外我认为这个“个人选择”一说有被万金油乱用之嫌。兄弟我这两天做一个十分tedious的工作,拖拖拉拉做不完,如果不是有恶人谷让我灌水,早就做完了!这不是纯选择纯意志的问题。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Re: Douglas Rushkoff: 用时间的眼光看世界
当然都是值得讨论的问题,否则我们干嘛在这长篇大论。从个人选择的角度,非常非常值得讨论。我只是觉得维生素片儿要不要吃对个人健康来说是个非常值得讨论的话题,对种族进化来说,可能就没什么讨论的价值。就象我们做项目,先得定义好scope.
另外我又来顶牛说,没有互联网拖拉症的人也不见得就不拖拉了。我当初写硕士论文的时候就经常不干活跑去十字绣。你确定没有恶人谷你就不会去看报纸翻杂志烤盘饼干先?当然我否认拖拉症是我的个人选择。如果不是天生的,就一定是我妈教养我的方式出了问题。
另外我又来顶牛说,没有互联网拖拉症的人也不见得就不拖拉了。我当初写硕士论文的时候就经常不干活跑去十字绣。你确定没有恶人谷你就不会去看报纸翻杂志烤盘饼干先?当然我否认拖拉症是我的个人选择。如果不是天生的,就一定是我妈教养我的方式出了问题。

Re: Douglas Rushkoff: 用时间的眼光看世界
拖延症跟互联网无关。
我大学时去图书馆上自习,经常是本来只打算去期刊阅览室翻翻就老老实实学习的,结果大部分时候都是看了一晚上杂志。
当然如果去一个啥都没有的地方,比如教师,也就逼着自己学习了。
我大学时去图书馆上自习,经常是本来只打算去期刊阅览室翻翻就老老实实学习的,结果大部分时候都是看了一晚上杂志。
当然如果去一个啥都没有的地方,比如教师,也就逼着自己学习了。
现在偶是胡军的扇子。
Re: Douglas Rushkoff: 用时间的眼光看世界
跟看不上我们简单重复劳动的青儿哭诉说,悲剧了,四个小时搭出来的模型,它不动。Lego technic玩的是机械传动,机械臂啊,齿轮传动什么的。然后我按图索骥还搞了一堆废铁出来,智商不如十岁的小孩子,太挫败了。 

Re: Douglas Rushkoff: 用时间的眼光看世界
42006,是个抓取东西的履带机。
搞定了,满头汗。
现在觉得需要去买马达让它自己动。这玩意儿玩起来真是没底啊。
搞定了,满头汗。
现在觉得需要去买马达让它自己动。这玩意儿玩起来真是没底啊。
Re: Douglas Rushkoff: 用时间的眼光看世界
spoiler alert for lego movie, the whole lego universe in the movie belonged to a 40 something guy 

乡音无改鬓毛衰
Re: Douglas Rushkoff: 用时间的眼光看世界
已经看过了。
其实真正烧钱的都是成人啊。我给自己买个modular原价加元200,小朋友一套25。
其实真正烧钱的都是成人啊。我给自己买个modular原价加元200,小朋友一套25。
Re: Douglas Rushkoff: 用时间的眼光看世界
我玩buildwithchrome,它嫌弃我的ipad系统太老。我给自己买乐高的钱够买两新ipad了。买哪种玩具是这个时代的最重要哲学命题,没功夫琢磨活着还是死去了。 

Re: Douglas Rushkoff: 用时间的眼光看世界
我很少主动给小朋友买lego。但是有个问题想请教一下小美。
朋友前两天送了套7百多piece的lego,小朋友拿到手就照说明书搭出来,这次这个set有点大,搭完没地方放,怎么处理呢?一搭完就拆掉?
好奇你们家里那么多套lego怎么处理的。难道专门买个lego陈列架搭了放着?放着落灰也挺无聊的。
拆掉送人?Lego这种东西应该大家share着玩,太不环保了。
拆成小piece自己琢磨着搭个什么东西在我看来也许还有点意思,不过我家娃ms没那么多创造力。
朋友前两天送了套7百多piece的lego,小朋友拿到手就照说明书搭出来,这次这个set有点大,搭完没地方放,怎么处理呢?一搭完就拆掉?
好奇你们家里那么多套lego怎么处理的。难道专门买个lego陈列架搭了放着?放着落灰也挺无聊的。
拆掉送人?Lego这种东西应该大家share着玩,太不环保了。
拆成小piece自己琢磨着搭个什么东西在我看来也许还有点意思,不过我家娃ms没那么多创造力。
现在偶是胡军的扇子。
Re: Douglas Rushkoff: 用时间的眼光看世界
戳了一大篇程序crush都没了,泪。
简单地说最后都混在大盒子里娃乱搭。我不知道你说的创意是指什么。欢乐搭的都不象样子,他们自得其乐就好了。难道还指望他们能当上master builder不成?但是的确不是每个娃都喜欢。
也有展示的。看看小芳家儿子的,那真是叹为观止啊。
另外乐高得是世界上最环保的玩具了吧?卖也好送也好永远有人欢欢喜喜地接手。
简单地说最后都混在大盒子里娃乱搭。我不知道你说的创意是指什么。欢乐搭的都不象样子,他们自得其乐就好了。难道还指望他们能当上master builder不成?但是的确不是每个娃都喜欢。
也有展示的。看看小芳家儿子的,那真是叹为观止啊。
另外乐高得是世界上最环保的玩具了吧?卖也好送也好永远有人欢欢喜喜地接手。
Re: Douglas Rushkoff: 用时间的眼光看世界
我说不环保,是因为对我家娃来说这就是个玩一次的玩具。然后收拾了送人吧经常又少piece了找不到说明书了也没法送。
我有一包朋友送我的lego,就是缺这少那的,好几套混一起了,娃也懒得玩。
大概我家娃对搭东西没啥motivation自己想着花样搭吧,所以我宁愿送他去lego camp玩lego, 反正他玩过就算,也不需要自己有一套。
我有一包朋友送我的lego,就是缺这少那的,好几套混一起了,娃也懒得玩。
大概我家娃对搭东西没啥motivation自己想着花样搭吧,所以我宁愿送他去lego camp玩lego, 反正他玩过就算,也不需要自己有一套。
现在偶是胡军的扇子。
Re: Douglas Rushkoff: 用时间的眼光看世界
你家娃从小不搭积木吗?这就是个积木啊。种类比较多所以变化也比较丰富的积木。我家除了乐高,还有很多其他积木,包括著名的magnet tiles和Citiblocs. 搭积木要啥说明书。需要点inspiration的话,网上资源很多,还可以买本书。
乐高的说明书网上都有,丢了也不要紧。缺零件我家经常拆东墙补西墙。
这个lego camp,我老想送我家娃去,好像这边得大一点才有。
乐高的说明书网上都有,丢了也不要紧。缺零件我家经常拆东墙补西墙。
这个lego camp,我老想送我家娃去,好像这边得大一点才有。
Re: Douglas Rushkoff: 用时间的眼光看世界
Lego ideas book. 印刷精美,可以当coffee table book.
http://www.amazon.com/LEGO-Ideas-Book-D ... =Lego+book
当然每个人喜欢的玩具类型不同。我家某人也不觉得乐高好玩。你家娃和大人都不喜欢玩这个,下次拿去换别的玩具得了。
http://www.amazon.com/LEGO-Ideas-Book-D ... =Lego+book
当然每个人喜欢的玩具类型不同。我家某人也不觉得乐高好玩。你家娃和大人都不喜欢玩这个,下次拿去换别的玩具得了。
Re: Douglas Rushkoff: 用时间的眼光看世界
你这么一说我也觉得奇怪,magnet tiles娃颇爱玩,而且完全不需要说明书自己会想着搭各种不同的花样。偏偏lego就不会自己想花样随便搭。大概lego太小块了?
我也懒得琢磨了,反正我现在不给他买lego了,收拾整理烦得很。不玩lego可以玩别的。大概遗传占主导,我最烦lego,十字绣也不喜欢,开了个头就发现不是我的茶。
我也懒得琢磨了,反正我现在不给他买lego了,收拾整理烦得很。不玩lego可以玩别的。大概遗传占主导,我最烦lego,十字绣也不喜欢,开了个头就发现不是我的茶。
现在偶是胡军的扇子。
Re: Douglas Rushkoff: 用时间的眼光看世界
对你来说。对我来说关系大着呢。qinger wrote:拖延症跟互联网无关。
看小美玩 Lego 玩得这么起劲,不知为什么我想起很早很早以前在“读者文摘”上看的一篇文章,最早在中国出的“读者文摘”。文章讲一个(大概是美国背景)神童男孩,特聪明,学习非常超前,几岁就会读大部头,刷刷刷跳了很多级,没上高中就上名牌大学,年纪轻轻就博士毕业。毕业后第一件事就是躲进自己的房间里好久都不出来。家人推门一进去看见他趴在地上玩玩具火车,玩具铁轨和车厢什么的铺了一地。
当时我还挺小的,对铺了一地可以自己跑的玩具火车羡慕之极,所以有印象是海外的文章。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Re: Douglas Rushkoff: Present Shock (集中在首页,抗体牛)
我和小情青儿这一代还是挺有代沟吧。我年纪大,小时候家里经济条件不好,没啥好吃好玩的,就爱看个课外书还被管制了。所以我在给娃买玩具上绝对是个霍霍,肯定有一部分是为了补偿童年的自己。不过小朋友们就不珍惜。 

Re: Douglas Rushkoff: 用时间的眼光看世界
tiffany wrote:说到放到人身上,我两眼顿时放了光!明天就有个讲座讲人脑机器界面。我欢欣鼓舞的要去听。不过说用到人脑的那一天,我觉得以神经科学现阶段的研究成果来看,还不太现实。各种信号怎么连的,这个吧,就只研究清楚了个大概,基本上架子有了,攒了很多细节,拼成一个整图还需要几代人的时间(外加科研经费砍得那么厉害,这个,那个,我们这辈子不太看得见);然后,我觉得脑子最重要的一个作用就是处理信息。能把很多物理信号给综合起来,上升到概念的高度。然后还能把这个抽象的概念给具体运用到某个物理的东西上面。这个过程,我觉得,不是用电极刺激脑子某一块(那个也太简单粗暴了!)就能做到的,而是一个巨大的网络完成的。
你们知道神经科学多少年以前的发现是脑子的每个不同的部分负责不同的功能。就好比老鼠的胡子,每一根都在老鼠的体感皮层上占一片脑子(研究脑子可塑性的一个经典实验就是把老鼠的胡子剪掉,测这片脑子的变化)。但是这就回到我刚进研究生院的问题上来,好比你看到一个苹果,这个视觉信息,被处理以后,怎么到脑子里就能被处理成一个苹果的?这个最后的苹果成像到底在哪里?--- 后来我没有follow up,现在也不知道有没有人具体的做。但是我做了这么多年以后,觉得这个事情不可能是某一片脑子的事情,我觉得哈,而是脑子里面的神经的网络的综合体。
从这里就回到jun之前说到的conscious mind 和 subconscious mind 之不配合的问题。这个问题,我倒不觉得是 subconscious mind 落后于 conscious mind。我觉得是我们的脑子随时随地接收和处理大批信息,我们的 conscious mind 根本就跟不上。所以我们做的很多貌似无厘头,完全没道理的决定,我觉得,悄悄的,是基于这些我们不知不觉吸收并处理的信息。
再回来说人工智能。阿大以前问过一个问题,人类能理解人类的大脑么?我跟我老板短暂的探讨过。我老板觉得这纯粹是个哲学问题,不值得讨论。我觉得这个是否能理解大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类(工程师们,我看着你们哪)能不能做出来一个系统,让这个系统能做大脑能做的事情。it doesn't matter how you did it, it just matters that you did it. 但是目前为止我们还停留在仿生状态,所以研究这个脑子是怎么干的还是很大的一片研究对象。但是其实,得等到好比那个发明PCR的非专业生物人,又来个天纵奇才,折腾出个东西来能够不需要脑子这个结构来做脑子做的事情,那才是我们人类真正迈向人工智能的那天。
白博说的让我产生无数遐想。关于脑子出生是自学习系统,我在书上读过。如果说脑子就是神经系统,那么是不是有一天当我们的随身移动设备都算做是sensor 时,比如对天气、交通的实时数据,对人体的健康检查。那么整个互联网会影响到人们的决定,那互联网能不能被称作人工智能?就是说没有中枢系统,crowd 的决定最终会表现为某种智能行为?tiffany wrote: 哦,对了,那个讲座人基本上来说把人给简化成一个学习系统;学习是通过选择和错误学的。他打比方说婴儿是一个空白的系统,其实不知道自己需要啥,他觉得哪儿不舒服就哭,爹娘就伺候,伺候到点儿了,他就不哭了。这个就是他的学习过程。从小到大,脑子里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网络系统,但是这个稳定系统同时又是非常有可塑性的。
基本上说,神经系统是一个有超级学习和纠错能力的网络系统。我觉得。
云浆未饮结成冰
Re: Douglas Rushkoff: Present Shock (集中在首页,抗体牛)
互联网作为智能系统来讲,不够稳定。以后如何不知道,现在就我终端用户的感觉来说,不行。
人和机器一个重要的区别 ---- 我多少年以前看过一篇科幻小说,说的就是这个问题,我才会想得到这个事情 ---- 在于机器能够给你一个精确的读数,但是那只是一个数字而已。好比是个人,都能告诉你今天冷不冷,热不热;但是每个人都得看看温度计才能知道具体温度。这是人和机器完全不同的地方。
太晚了,我要睡觉了。明天再说了。我两眼放不出光来的说。
人和机器一个重要的区别 ---- 我多少年以前看过一篇科幻小说,说的就是这个问题,我才会想得到这个事情 ---- 在于机器能够给你一个精确的读数,但是那只是一个数字而已。好比是个人,都能告诉你今天冷不冷,热不热;但是每个人都得看看温度计才能知道具体温度。这是人和机器完全不同的地方。
太晚了,我要睡觉了。明天再说了。我两眼放不出光来的说。
乡音无改鬓毛衰
Re: Douglas Rushkoff: Present Shock (集中在首页,抗体牛)
这个问题太好解决了。把温度湿度风级弄个表,弄个简单的传送器挂人身上要求输入感受是冷还是热,数据一收集起来做个统计就得了。或者直接测人的生理信号来决定。
Mmd 这个贴我的槽点好多,人工智能和金钱的time value 都是我极其喜爱的讷德话题,就是老没时间长篇大论。
Mmd 这个贴我的槽点好多,人工智能和金钱的time value 都是我极其喜爱的讷德话题,就是老没时间长篇大论。
有事找我请发站内消息
Re: Douglas Rushkoff: Present Shock (集中在首页,抗体牛)
笑嘻嘻你能不能把你的无限遐想阐述一下!我没看懂,什么是“crowd表现出智能行为“。
有人看过 Her 吗?我还没看。
有人看过 Her 吗?我还没看。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Re: Douglas Rushkoff: Present Shock (集中在首页,抗体牛)
我觉得她的意思是有很多单位小处理器连在一起,规模够大了以后,就能表现出来学习能力等智能行为。好象 wiki, 不是据说编辑人数够多,那信息相对比会较准确 --- 不过这个是假设所有的编辑都在分享自己知道的那点儿事儿,而不是道听途说,乃至逗你玩儿。
乡音无改鬓毛衰
Re: Douglas Rushkoff: Present Shock (集中在首页,抗体牛)
那 Watson 不是已经做到了?据说他会上网找资料,而且能分辨资料的正误。我觉得现在人工智能已经发展得很大,例如管理交通,就已经有 sensors 把附近路况输送到中心处理部分,然后输出命令调整红绿灯的时间长短,改善 traffic flow。电脑本来就有综合吸收外界输入信息,加以处理,得出结论,输出反应的过程,跟人的相似之处是早就被发现的。整个 The Terminator 系列里的 AI 网络 Skynet 就是建立在这个考虑之上,而 Terminator 系列的剧情还是抄80年代之前的 Harlen Ellison 写的短篇科幻小说,很早了。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Re: Douglas Rushkoff: Present Shock (集中在首页,抗体牛)
算法应该还是人输入的吧?Jun wrote:那 Watson 不是已经做到了?据说他会上网找资料,而且能分辨资料的正误。我觉得现在人工智能已经发展得很大,例如管理交通,就已经有 sensors 把附近路况输送到中心处理部分,然后输出命令调整红绿灯的时间长短,改善 traffic flow。电脑本来就有综合吸收外界输入信息,加以处理,得出结论,输出反应的过程,跟人的相似之处是早就被发现的。整个 The Terminator 系列里的 AI 网络 Skynet 就是建立在这个考虑之上,而 Terminator 系列的剧情还是抄80年代之前的 Harlen Ellison 写的短篇科幻小说,很早了。
乡音无改鬓毛衰
Re: Douglas Rushkoff: Present Shock (集中在首页,抗体牛)
这个还是有个中枢/交通管理局做决定的。我说不清楚,我的意思是当很多个人做关于自己的决定时,是否会从宏观上反而看上去像是一种理智的(巨)人行为?
现在不是很多crowd什么什么,crowd funding之类就是很多人做一点点最后结果是比如像一个一个中vc给投资一样的。
现在不是很多crowd什么什么,crowd funding之类就是很多人做一点点最后结果是比如像一个一个中vc给投资一样的。
云浆未饮结成冰
Re: Douglas Rushkoff: Present Shock (集中在首页,抗体牛)
嗯。。。这个没想过。。。不过那不就是平均一下人群的选择?就算看上去理智,其实只是平均数?笑嘻嘻 wrote:这个还是有个中枢/交通管理局做决定的。我说不清楚,我的意思是当很多个人做关于自己的决定时,是否会从宏观上反而看上去像是一种理智的(巨)人行为?
好像 NSA 成天就干这个,不过他们是为了找另一种 pattern。。。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Re: Douglas Rushkoff: Present Shock (集中在首页,抗体牛)
没,我觉得不太现实。因为这个,说的不好听哈,一大群人在一起,比较容易搞成 mob mentality,光有兴奋,没有抑制,系统很难稳定;神经系统,一片脑子的神经元们大家一起兴奋的话,那就癫痫了,是病态。
乡音无改鬓毛衰
Re: Douglas Rushkoff: Present Shock (集中在首页,抗体牛)
对,我觉得我所知道的人工计算系统和真正的大脑的区别就是人工智能只能按照预先设定的算法进行反应,但是真正的智能是可以处理没有发生过没有遇见过的情况,也就是说可以随时提出新算法。人工智能得象大脑那样,能自主学习了,我觉得才能算得上是人工智能。不过我对人工智能本来就不大清楚,谁知道的来说说?我上研究生的时候,我老板的老公就是搞人工智能的,他的课我上得那个糊涂。tiffany wrote:算法应该还是人输入的吧?Jun wrote:那 Watson 不是已经做到了?据说他会上网找资料,而且能分辨资料的正误。我觉得现在人工智能已经发展得很大,例如管理交通,就已经有 sensors 把附近路况输送到中心处理部分,然后输出命令调整红绿灯的时间长短,改善 traffic flow。电脑本来就有综合吸收外界输入信息,加以处理,得出结论,输出反应的过程,跟人的相似之处是早就被发现的。整个 The Terminator 系列里的 AI 网络 Skynet 就是建立在这个考虑之上,而 Terminator 系列的剧情还是抄80年代之前的 Harlen Ellison 写的短篇科幻小说,很早了。
Re: Douglas Rushkoff: Present Shock (集中在首页,抗体牛)
你们认识的人里有多少有这个能力啊。。。。不要对电脑要求那么高好不好。但是真正的智能是可以处理没有发生过没有遇见过的情况,也就是说可以随时提出新算法
有事找我请发站内消息
Re: Douglas Rushkoff: Present Shock (集中在首页,抗体牛)
原谅我啥都要发散到育儿上来。
数码时代消灭旧的工作,我这次要出差就挺有体会。我上次出差是生娃前了,那时候公司里还有人是有人要出差会帮你订飞机票定旅馆啥的,这次全部都由出差的人自己上网订了,有专门的和公司合作的网站,自动推荐旅馆航班啥的。当然公司里原来干这些事的人早几年就被裁了。那这个网站当然是创造了很多新工作。且不说这个网站不在本地,就算在吧,创造的这些新工作不是失去工作的这些人能够胜任的。结构性失业我觉得就是这么来的。
所以我为啥觉得危机需要回家当虎妈呢。北美这么个富足的社会,我以前呢就觉得衣食无忧是一件比较简单的事。现在越来越觉得不是那么回事。当然如果不在乎娃将来靠社会福利过日子是另外一回事,这个社会不会饿死人的。但是作为父母总希望孩子第一得是个自食其力的人,第二呢,也别过得太惨了。现在觉得在这个时代还是得是个有知识能学习的人。靠简单的劳动技能谋生那简直太没安全感了。而且工作的门槛都越来越高了,不掌握相当的知识不具备相当的学习能力都做不了。哪怕你就当个蓝领工人吧,比如你就喜欢玩车打算靠修车谋生吧,车都越来越智能化配备了越来越强大的计算芯片越来越多的功能由算法自动控制将来肯定不是光有机械知识就能修的了。

数码时代消灭旧的工作,我这次要出差就挺有体会。我上次出差是生娃前了,那时候公司里还有人是有人要出差会帮你订飞机票定旅馆啥的,这次全部都由出差的人自己上网订了,有专门的和公司合作的网站,自动推荐旅馆航班啥的。当然公司里原来干这些事的人早几年就被裁了。那这个网站当然是创造了很多新工作。且不说这个网站不在本地,就算在吧,创造的这些新工作不是失去工作的这些人能够胜任的。结构性失业我觉得就是这么来的。
所以我为啥觉得危机需要回家当虎妈呢。北美这么个富足的社会,我以前呢就觉得衣食无忧是一件比较简单的事。现在越来越觉得不是那么回事。当然如果不在乎娃将来靠社会福利过日子是另外一回事,这个社会不会饿死人的。但是作为父母总希望孩子第一得是个自食其力的人,第二呢,也别过得太惨了。现在觉得在这个时代还是得是个有知识能学习的人。靠简单的劳动技能谋生那简直太没安全感了。而且工作的门槛都越来越高了,不掌握相当的知识不具备相当的学习能力都做不了。哪怕你就当个蓝领工人吧,比如你就喜欢玩车打算靠修车谋生吧,车都越来越智能化配备了越来越强大的计算芯片越来越多的功能由算法自动控制将来肯定不是光有机械知识就能修的了。
Re: Douglas Rushkoff: Present Shock (集中在首页,抗体牛)
几乎每个当妈的都自动学会了如何照顾娃呀。你找个电脑奶妈试试。Knowing wrote:你们认识的人里有多少有这个能力啊。。。。不要对电脑要求那么高好不好。但是真正的智能是可以处理没有发生过没有遇见过的情况,也就是说可以随时提出新算法

Re: Douglas Rushkoff: Present Shock (集中在首页,抗体牛)
人工智能一个传统领域就是machine learning啊。核心就是一个非常大而化之的基本算法,然后在反复实践中根据反馈自动调整。神经元网络也做了很多年了。还有语音识别图像识别。 这些算法很多年前就成熟了,就是以前没有足够强大的运算能力可以投入实际使用。
目前的人工智能都是从各个角度借鉴人的智能方式以改进算法,不是要造出一个人来。因为人的智能方式不一定是最优解。比如学习系统就有过适应的问题。 人的偏见就是这么来的
目前的人工智能都是从各个角度借鉴人的智能方式以改进算法,不是要造出一个人来。因为人的智能方式不一定是最优解。比如学习系统就有过适应的问题。 人的偏见就是这么来的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Re: Douglas Rushkoff: Present Shock (集中在首页,抗体牛)
航天航空系统一直用redundancy, 多台计算机投票决定。但是我想笑嘻嘻描述的是一种并行计算。其实互联网的DNS server就有点类似这个。每个服务器只负责自己这一块,互相交流传播鉴定信息。没有一个中央处理系统。
我对这个群体的话题很感兴趣,有时候1+1〈1, 内耗,有时候=1,就是取平均,有时在1和2之间,比如wiki和平行计算, 有时候〉2,比如我们在社会和历史上都能看到的,一群个体在一起互相激发,能创造出很神奇的东西来。但是好像人工智能还没有类似的。也许big data算?
我对这个群体的话题很感兴趣,有时候1+1〈1, 内耗,有时候=1,就是取平均,有时在1和2之间,比如wiki和平行计算, 有时候〉2,比如我们在社会和历史上都能看到的,一群个体在一起互相激发,能创造出很神奇的东西来。但是好像人工智能还没有类似的。也许big data算?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Re: Douglas Rushkoff: Present Shock (集中在首页,抗体牛)
Mob mentality 在心理学是上已经研究过很久了,如何煽动如何控制,理论很成熟。还有多少人合作有效率,超过这个数就四分五裂之类的心理学课题。笑嘻嘻貌似说的是,大家各做各的选择, crowd sum,但不在一起。这个也有人研究(擦,为什么我的脑子里有这么多乱七八糟的信息却记性那么差?),据说预测群体行为规律(例如选举结果)非常准,比传统 polling 准多了。还有让很多人下注赌什么什么的,一时也讲不清。众猜被人研究过,显然相当准。tiffany wrote:没,我觉得不太现实。因为这个,说的不好听哈,一大群人在一起,比较容易搞成 mob mentality,光有兴奋,没有抑制,系统很难稳定;神经系统,一片脑子的神经元们大家一起兴奋的话,那就癫痫了,是病态。
关于学习和纠错的能力,即大脑的 cognitive function,非常复杂,这几年很红的课题,有不少科普书。(估计大家也没空去读。)基本上小K说的是对的,人类过了五六岁学习新pattern的能力就急剧下降,成年后思维方式已固定,改起来很难很费力(不是不可能)。这个brain plasticity的问题一拉一大堆出来,几本书也讲不完。
基本上,我们能想到的课题都已经有人在搞了,但是一下不知道搞到何种程度。即使没人搞的课题也早就在科幻小说里讨论了。我说这个的意思不是阻止大家讨论,而是让大家知道有研究成果,如果对哪个课题有兴趣可以自己去放狗搜一下资料。感谢互联网,全世界的知识都在指尖上,对好奇的人诱惑太大了。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Re: Douglas Rushkoff: Present Shock (集中在首页,抗体牛)
我觉得我都没资格讨论,强烈需要被科普。大家多讲讲吧,我眼巴巴地看着你们说。
jun说的让我觉得压力好大啊,五岁定终身了啊。
jun说的让我觉得压力好大啊,五岁定终身了啊。
-
- Posts: 1263
- Joined: 2008-11-04 17:26
Re: Douglas Rushkoff: Present Shock (集中在首页,抗体牛)
我觉得这就是collective wisdom和collective madness的区别——前者是由一些前提条件的,诸如每个人独立做出选择/决定,彼此看不到对方的选择/决定之类。有个经典实验,是猜一个大象的体重,大家都分别写出自己的猜想扔进一个盒子里,最后取平均,就会非常准确了。(哪怕有些人猜得way off,但是这些噪声在平均的时候一般被控制了)但如果是一个接一个地喊出自己的答案,那就有可能不work了——每个人会受别人答案的影响,比如倾向于同意自己喜欢的人,或者专家样的人之类,最后答案平均了还可能会有误差。wiki之类,大概是寄希望这些collective wisdom来互相纠错,得到相对比较准确的描述。Jun wrote:Mob mentality 在心理学是上已经研究过很久了,如何煽动如何控制,理论很成熟。还有多少人合作有效率,超过这个数就四分五裂之类的心理学课题。笑嘻嘻貌似说的是,大家各做各的选择, crowd sum,但不在一起。这个也有人研究(擦,为什么我的脑子里有这么多乱七八糟的信息却记性那么差?),据说预测群体行为规律(例如选举结果)非常准,比传统 polling 准多了。还有让很多人下注赌什么什么的,一时也讲不清。众猜被人研究过,显然相当准。tiffany wrote:没,我觉得不太现实。因为这个,说的不好听哈,一大群人在一起,比较容易搞成 mob mentality,光有兴奋,没有抑制,系统很难稳定;神经系统,一片脑子的神经元们大家一起兴奋的话,那就癫痫了,是病态。
关于学习和纠错的能力,即大脑的 cognitive function,非常复杂,这几年很红的课题,有不少科普书。(估计大家也没空去读。)基本上小K说的是对的,人类过了五六岁学习新pattern的能力就急剧下降,成年后思维方式已固定,改起来很难很费力(不是不可能)。这个brain plasticity的问题一拉一大堆出来,几本书也讲不完。
基本上,我们能想到的课题都已经有人在搞了,但是一下不知道搞到何种程度。即使没人搞的课题也早就在科幻小说里讨论了。我说这个的意思不是阻止大家讨论,而是让大家知道有研究成果,如果对哪个课题有兴趣可以自己去放狗搜一下资料。感谢互联网,全世界的知识都在指尖上,对好奇的人诱惑太大了。
collective madness基本上人类史上有无数例子。各种经济泡沫破碎之类。我觉得这些例子里大家互相影响的非常厉害,就好比癫痫里面的神经元活动大规模同步了一样。
但事实上人生活中碰到的,大多数时候这两者并存吧。我刚才想了一下,某些cloud的东西,比如cloud funding,能拿到钱的项目,到底是collective wisdom挑出来的有潜力的项目呢,还是跟某些流行元素一样,过了某个支持率的tipping point,大家纷纷跟进,跟madness差不多?
"A wealth of information creates a poverty of attention."
Re: Douglas Rushkoff: Present Shock (集中在首页,抗体牛)
就是镜花说的这个。
有时候很难说清是 crowd wisdom 还是 crowd madness。或许在很多情况下二者兼有。前网络时代,很多人共同选择和猜测只有用纸片儿或者石头块儿投票而已,大多数时候是一堆人聚在一起越说越兴奋,容易变成 mob。互联网让分散在各地的人也可以搞众猜的活动,分开考虑,综合观点。同时互联网也可以制造 mob 的。
有时候很难说清是 crowd wisdom 还是 crowd madness。或许在很多情况下二者兼有。前网络时代,很多人共同选择和猜测只有用纸片儿或者石头块儿投票而已,大多数时候是一堆人聚在一起越说越兴奋,容易变成 mob。互联网让分散在各地的人也可以搞众猜的活动,分开考虑,综合观点。同时互联网也可以制造 mob 的。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Re: Douglas Rushkoff: Present Shock (集中在首页,抗体牛)
但是,互联网的 mob 不能集体跑到街上去抗议示威,不能打砸抢,不能打破你的头烧掉你的汽车。在网上签个名发个 email 起到的现实作用是否等于跑到人家门口举个牌子静坐示威?是否能说动更多人选举日去排队投票?是否能改变一大批人的行为和习惯? 是否能带动 real change in real life?tiffany wrote:互联网制造出来的 mob 那是相当的歇斯底里,非常可怕。
网上的造的声势怎样转化成现实,以及网上和现实的互动(例如阿拉伯之春和伊朗青年运动中 social media 起到的作用),还是很复杂,一句话说不完。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
- Posts: 3159
- Joined: 2003-11-22 20:12
Re: Douglas Rushkoff: Present Shock (首贴,3/5 抗体牛)
内容这么丰富的帖子,我得慢慢读慢慢消化。
Re: Douglas Rushkoff: Present Shock (首贴,3/5 抗体牛)
发现微博和Twitter上有很多转来转去的别人的文章和观点,看多了就忘记自己有什么想法了。当转载变得极其简单极其容易而且毫无成本,谁还花费自己的时间精力去创造自己的内容呢?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Re: Douglas Rushkoff: Present Shock (首贴,3/5 抗体牛)
脑袋里比较空的人比较会喜欢转来转去的。脑袋里有想法的人,就算转来转去,总来点儿转者按,这个文章好在哪里,转者啥处有啥不同意见。
这个我还是不觉得 twitter 类东西会让人变傻,实在是 twitter 普及到啥人都用得的地步了。
这个我还是不觉得 twitter 类东西会让人变傻,实在是 twitter 普及到啥人都用得的地步了。
乡音无改鬓毛衰
Re: Douglas Rushkoff: Present Shock (首贴,3/5 抗体牛)
没有说 Twitter 让人变傻。但是绝对让人变得更懒 and get away with it. 例如最近我惊骇地发现华盛顿邮报上的很多报道配图都不自己去制造照片/图画,连 stock photos/arts 都不必去找,在 Twitter 或 Tumblr 上掐两张别人贴的图/comments 充数。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
- Posts: 1263
- Joined: 2008-11-04 17:26
Re: Douglas Rushkoff: Present Shock (首贴,3/5 抗体牛)
我最初开始上网的时候,特有耐心,专挑长篇大论看。
现在不行了,一看屏幕上一大片文字——但凡需要费一点脑筋的文字——基本就跳过去了。我也不知道是因为注意力碎片化了,选择太多了,还是啥。
传统媒体(报纸杂志电视)这十多年基本就是江河日下。我看过一本讲Google的书,显示他们把很大blame放google身上——一个是google拉走了不少广告,一个是嫌google 搜出来的经常是他们的内容但是大家都不直接去看/订他们了,直接google。
现在不行了,一看屏幕上一大片文字——但凡需要费一点脑筋的文字——基本就跳过去了。我也不知道是因为注意力碎片化了,选择太多了,还是啥。
传统媒体(报纸杂志电视)这十多年基本就是江河日下。我看过一本讲Google的书,显示他们把很大blame放google身上——一个是google拉走了不少广告,一个是嫌google 搜出来的经常是他们的内容但是大家都不直接去看/订他们了,直接google。
"A wealth of information creates a poverty of atten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