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水
口水
1,
今天天气实在是热,遂掏出来新买的凉鞋穿。回家过年的时候致的,夹脚指头的细带儿平底鞋,十分好看,我以为---某人看了一眼就嘲笑我没品位,我坚决的认为他没有审美。走了两步,觉得有点儿难受,乃松鞋带儿,又走了两步,觉得鞋要掉了,就紧了紧,再走了两步,觉得夹脚,坚持的走下去,发现原来调整走路步法,就不觉得难受。然后就觉得折腾了。
2,
这两天我深刻的觉得我在闹中年危机,特想买花花绿绿的嫩色衣服穿。看着树梢上冒出来的新鲜嫩芽儿,知道春天是来了。心情却很浮躁,开始想挪地方了。上周末沿着五马路穿过这个城市,我在一次惆怅的想如果有一天离开的话,我会想念这个地方的。现在的感觉却是梁园虽好,非久留之地,觉得是时候离开,去追寻下一个水草丰美之地了。
3,
关于在地铁上看书这回事,大家们的共识94地铁是个看书的好地方。这两天我自己的书断了顿,又不想做科学青年状看文献,然后就观察大家们都在车上看什么。一大部分人看报纸,---各种语言都有,经常看见的是俄文意大利西班牙犹太文,比较不常见的是阿拉伯文。还有一大部分人捧着图书管的书,也是各种语言。觉得纽约好像个巨大的色拉碗,不知道何种成分的dressing令混迹纽约的大家都变成纽约客。
4,
说道看书,刚借到王小波著沉默的大多数。一个杂文集子。他的主要思想是精神自由,多样化的社会。这样的杂文每日一篇看着有趣,结成一个集子就觉得有点儿不多样化,没那么有趣了。不过看他写的一些逸事还挺逗,比如说给人打工,在痞子堡挨抢的故事。他还有些个论文章的杂文,说著名的情人写作顺序看似无序,其实有内在逻辑。他也这么写过小说,段落顺序调来调去,直到调无可调,内在逻辑完全理顺为止。我对这个说法很感兴趣,打算什么时候也试试。不过我觉得对于文章的内在逻辑的掌握,更多的是本能,真正的听从你的心,想象中杜拉丝写情人,应该不是写完了调整段落顺序,而是写之前冥思进入到讲那个故事的状态,这么出来的东西有其自然逻辑。
最后觉得王小波跟马克土温风格很象。两个人的文章念起来觉得说话的人话说的很快,看久了,有点闹的慌的感觉。得放下一阵子,接着看才能看到底。
5,
最近很容易为一些特别无谓的事情动感情,比如说我正在看的那个漫画,打打杀杀的,居然还挺热血。开始喜欢其中一个有点儿呆呆的角色。看来看去突然觉得古龙的书走的是日本漫画一路。孤独的剑客,为着某信念朋友等等而战。上星期四看了NBC最新医院show,grey's anatomy,结尾处一个病人去世了,第一次宣布病人死亡的女医生痛哭,我还跟那儿乱感动的。其实我就在医学院,听人家医学生聊天似乎没有那么戏剧性的事情。生活啊,还是平淡的好。
6,
说到别人看书,前几天回家地铁上坐我旁边一个白发半秃男子抱着一本儿颜色很粉嫩的书在看。我使劲斜着眼睛终于看见书名叫做:只为女人写的书。跟那儿纳闷儿说他跟那儿看这个干吗?瞥见一行黑体字曰:本书不是对男性进行攻击。心下有些了然。过了三站地,人家翻到一节:仅仅有爱是不够的。我偷笑,说怎么世界各地都是这个调调啊。再往下,作者写道:男人需要被尊重。我心里给那厮马上贴上looser的标签儿,只希望他拿了这书回去不是训妻训女的。
7,
还是在地铁上,坐对面儿的一个小姑娘,好像是墨西哥血统,个子不高,头发乌黑,表情严峻,好像随时准备跟人吵架,双手端着一本书,全神贯注的跟那儿看。不过这个小姑娘脸蛋鼓鼓的,脸色红扑扑,这个搭配看着就特好笑。然后她膝盖上放着一个黑书包,包上别针别了两个黑布上绣红字儿条,一个让人去地狱,一个让人咬她。还别了若干纪念章,上面非常符合整体气氛的写着:you suck。我闷着狂笑,跟她一站下车,看清楚原来她那么认真地在看的一本书叫做:科幻小说和科学事实。
8,
这节就来小小的8卦一个波兰女人。我们学校的。我不是做了切片么,去到专业人士那里看片子。在黑乎乎的激光显微镜间里看我染得的美丽的细胞。正看着,这个波兰女人出现了,绞着双手询问专业人士能否帮她切片。她一头乱糟糟的进发,表情凄苦,说话口气简直就是苦苦哀求。这个专业人士简直一看就看得出来想要跟她保持距离,说话有一搭无一搭。她说我正在找工作,发了很多简历,但是很难。专业人士说:哎,发得越多机会越大。过一会儿这个女人走了。我们继续看片子。有过了一会儿,专业人士终于忍不住发牢骚说:她就是想让我给她白干活。我说:你知道,我不想说什么。他说:她从波兰来,在波兰的时候是个医生。不知道为什么来到美国。借了一笔钱,上儿童医学院,念完了以后去医院实习,愤慨于第一年住院医的待遇----简直就是人人都能使唤,时间还长-----觉得人家拿她当成了奴隶使唤,就不干了。身分没有,欠了一屁股债,只能给人干点儿零活收现金。此人还非常的神经质,有受迫害的妄想症,觉得犹太人要怎么照她,整个世界是一个对付她的大阴谋。
一个人最大的敌人往往是他/她自己啊。
the end
今天天气实在是热,遂掏出来新买的凉鞋穿。回家过年的时候致的,夹脚指头的细带儿平底鞋,十分好看,我以为---某人看了一眼就嘲笑我没品位,我坚决的认为他没有审美。走了两步,觉得有点儿难受,乃松鞋带儿,又走了两步,觉得鞋要掉了,就紧了紧,再走了两步,觉得夹脚,坚持的走下去,发现原来调整走路步法,就不觉得难受。然后就觉得折腾了。
2,
这两天我深刻的觉得我在闹中年危机,特想买花花绿绿的嫩色衣服穿。看着树梢上冒出来的新鲜嫩芽儿,知道春天是来了。心情却很浮躁,开始想挪地方了。上周末沿着五马路穿过这个城市,我在一次惆怅的想如果有一天离开的话,我会想念这个地方的。现在的感觉却是梁园虽好,非久留之地,觉得是时候离开,去追寻下一个水草丰美之地了。
3,
关于在地铁上看书这回事,大家们的共识94地铁是个看书的好地方。这两天我自己的书断了顿,又不想做科学青年状看文献,然后就观察大家们都在车上看什么。一大部分人看报纸,---各种语言都有,经常看见的是俄文意大利西班牙犹太文,比较不常见的是阿拉伯文。还有一大部分人捧着图书管的书,也是各种语言。觉得纽约好像个巨大的色拉碗,不知道何种成分的dressing令混迹纽约的大家都变成纽约客。
4,
说道看书,刚借到王小波著沉默的大多数。一个杂文集子。他的主要思想是精神自由,多样化的社会。这样的杂文每日一篇看着有趣,结成一个集子就觉得有点儿不多样化,没那么有趣了。不过看他写的一些逸事还挺逗,比如说给人打工,在痞子堡挨抢的故事。他还有些个论文章的杂文,说著名的情人写作顺序看似无序,其实有内在逻辑。他也这么写过小说,段落顺序调来调去,直到调无可调,内在逻辑完全理顺为止。我对这个说法很感兴趣,打算什么时候也试试。不过我觉得对于文章的内在逻辑的掌握,更多的是本能,真正的听从你的心,想象中杜拉丝写情人,应该不是写完了调整段落顺序,而是写之前冥思进入到讲那个故事的状态,这么出来的东西有其自然逻辑。
最后觉得王小波跟马克土温风格很象。两个人的文章念起来觉得说话的人话说的很快,看久了,有点闹的慌的感觉。得放下一阵子,接着看才能看到底。
5,
最近很容易为一些特别无谓的事情动感情,比如说我正在看的那个漫画,打打杀杀的,居然还挺热血。开始喜欢其中一个有点儿呆呆的角色。看来看去突然觉得古龙的书走的是日本漫画一路。孤独的剑客,为着某信念朋友等等而战。上星期四看了NBC最新医院show,grey's anatomy,结尾处一个病人去世了,第一次宣布病人死亡的女医生痛哭,我还跟那儿乱感动的。其实我就在医学院,听人家医学生聊天似乎没有那么戏剧性的事情。生活啊,还是平淡的好。
6,
说到别人看书,前几天回家地铁上坐我旁边一个白发半秃男子抱着一本儿颜色很粉嫩的书在看。我使劲斜着眼睛终于看见书名叫做:只为女人写的书。跟那儿纳闷儿说他跟那儿看这个干吗?瞥见一行黑体字曰:本书不是对男性进行攻击。心下有些了然。过了三站地,人家翻到一节:仅仅有爱是不够的。我偷笑,说怎么世界各地都是这个调调啊。再往下,作者写道:男人需要被尊重。我心里给那厮马上贴上looser的标签儿,只希望他拿了这书回去不是训妻训女的。
7,
还是在地铁上,坐对面儿的一个小姑娘,好像是墨西哥血统,个子不高,头发乌黑,表情严峻,好像随时准备跟人吵架,双手端着一本书,全神贯注的跟那儿看。不过这个小姑娘脸蛋鼓鼓的,脸色红扑扑,这个搭配看着就特好笑。然后她膝盖上放着一个黑书包,包上别针别了两个黑布上绣红字儿条,一个让人去地狱,一个让人咬她。还别了若干纪念章,上面非常符合整体气氛的写着:you suck。我闷着狂笑,跟她一站下车,看清楚原来她那么认真地在看的一本书叫做:科幻小说和科学事实。
8,
这节就来小小的8卦一个波兰女人。我们学校的。我不是做了切片么,去到专业人士那里看片子。在黑乎乎的激光显微镜间里看我染得的美丽的细胞。正看着,这个波兰女人出现了,绞着双手询问专业人士能否帮她切片。她一头乱糟糟的进发,表情凄苦,说话口气简直就是苦苦哀求。这个专业人士简直一看就看得出来想要跟她保持距离,说话有一搭无一搭。她说我正在找工作,发了很多简历,但是很难。专业人士说:哎,发得越多机会越大。过一会儿这个女人走了。我们继续看片子。有过了一会儿,专业人士终于忍不住发牢骚说:她就是想让我给她白干活。我说:你知道,我不想说什么。他说:她从波兰来,在波兰的时候是个医生。不知道为什么来到美国。借了一笔钱,上儿童医学院,念完了以后去医院实习,愤慨于第一年住院医的待遇----简直就是人人都能使唤,时间还长-----觉得人家拿她当成了奴隶使唤,就不干了。身分没有,欠了一屁股债,只能给人干点儿零活收现金。此人还非常的神经质,有受迫害的妄想症,觉得犹太人要怎么照她,整个世界是一个对付她的大阴谋。
一个人最大的敌人往往是他/她自己啊。
the end
Last edited by tiffany on 2005-04-21 10:14, edited 1 time in total.
乡音无改鬓毛衰
I have to say I'm just like xiaoxixi. Last night I went to the library to see a Canadian movie. Very depressing, a relentlessly tragedic family story. Afterward the host asked "Who liked this movie?" I was the only person who raised a hand! Reality is sad. People are powerless. Life is pathetic.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我去年回去的时候把旧书背来了一些。发现《围城》我看不大进去了,看一段一定得歇歇。《骆驼祥子》看进去了却是放不下来。还是很有差距的。
Jun,我推荐你一篇短篇:王蒙的《哦,穆罕默德・阿麦德》。我很喜欢。王蒙的写新疆的下放生活一系列的散文小说我都很喜欢。
http://www.shuku.net/novels/wangmeng/wangmeng01.html
Jun,我推荐你一篇短篇:王蒙的《哦,穆罕默德・阿麦德》。我很喜欢。王蒙的写新疆的下放生活一系列的散文小说我都很喜欢。
http://www.shuku.net/novels/wangmeng/wangmeng01.html
云浆未饮结成冰
什么名字?Jun wrote:I have to say I'm just like xiaoxixi. Last night I went to the library to see a Canadian movie. Very depressing, a relentlessly tragedic family story. Afterward the host asked "Who liked this movie?" I was the only person who raised a hand! Reality is sad. People are powerless. Life is pathetic.
加拿大电影很少, 但好看的其实很多的. 都是那种小成本认真探讨人生或者历史的电影. 有一部叫什么马格利特的博物馆, 是讲加拿大挖煤历史的, 也是看了以后特压抑那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