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迷题已经困扰我多年――超过五年。在这多年里,我老横眉斜眼反复地进行行为学方面的观测,但是这种观测因为无法加入访谈而几乎没有进展――访谈具有高度的风险性,可能伴随人身伤害

。
而且这种现象确实是我到广州以后才发现的,可能带有一定地域性,但也不排除我老人家莅临广州之前活动范围远离公共交通工具的因素(多么严谨啊,严重赞

)。在座位不足的短途公共交通工具上,经常有人(全部为女性,2/3以上外观<35岁)一个箭步冲向一个空座,然后,并不坐下,仅仅扼守住坐上该座位的必经之路,身体直立,目光平视远方,至少站上10秒钟,再闲闲落座。人们不禁要问,难道她在观察周围是否有需要让座的老弱妇孺?错!首先,她们的目光即使不是完全平行,至少也聚焦在500公尺以外了;其次,在缓冲期结束后,从来没有哪位不是亲自坐下的。人们于是又来揣摩,是否直接坐下,殊不从容优雅呢?这倒是有可能,年轻人对于自身形象的关注有时是非常怪诞的,比如我老人家身为一个忸怩的高中生的时候,在中午下课铃响万马奔腾扑向食堂的时候总是对和大家一起狂奔有心理恐慌,不从众就要排长队,从众起来又十分羞惭,直到青春期结束才得到解脱。可是,这种现象实在又不是个别情况;再说,介个青春期一直蔓延到30岁左右也未免有些过火了;第三,如果真是担心形象,又何至于有那开始时的纵身一扑呐?我想这背后一定存在着什么深邃的文化背景和渊源……
今天在地铁上,车门开处上来一位年轻女性,她和我目光微微一碰,迅速占领了距我两米距她三米处刚刚空出来的一个座位……前10公分处,站姿挺拔、目光端凝,双臂微抬、封住两侧破绽。我老人家低下头悄悄开始读秒,约20秒后,才见对方毫无悬念地坐下,其间列车启动带来的一步踉跄也未曾动摇其操守半分。
我有些后悔使用这样冷酷地语言来描述这种仪式性的庄严动作流程,毕竟、确实,我的本意只是想探究可能的原因而已,并没有打算嘲弄谁――人家不过是坐到一个空位罢了,写成这样只能从侧面说明作者是一个阴险的怪人

。
一个可能被它一直纠缠到s的怪人

Perhaps we grows very strong, stronger than Wraiths.
Lord Smeagol? Gollum the Great? The Gollum!
Eat fish every day, three times a day, fresh from the s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