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ng Adam

入得谷来,祸福自求。
Post Reply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Young Adam

Post by Jun » 2005-05-31 13:05

这片子的DVD总算出来了,写一写,也算还barb的笔债。

爱演戏演员都该找这样的本子,给人大把大把发挥的余地。Ewan McGregor, Tilda Swinton, Peter Mullen, Emily Mortimer每一个都得以大展弘图,尽量发挥自己的本事。当然McGregor的戏最多,镜头在他捉摸不定的表情上转来转去,这一定是演员的天堂了。我更喜欢Tilda Swinton的表演,或许因为她的戏比较容易follow. 整个电影好象我这个观众在跟作者,导演,演员一起捉迷藏,我猜啊猜,他在想什么,她又为什么这样做?这是原著的意思,还是演员的解释?

过程中让我比较吃亏的一点是花了很久很久也没搞清楚这个故事的时代,在context的问题上浪费不少时间。看包装上的简介说作者是“垮掉一代”里的诗人,我一时糊涂,以为是六十年代,忘记了海明威他们二战后的那些人才是,所以其实是五十年代初期。片子里的服装又故意的老,差点儿让我以为是三十年代。总之影响了我对人物动机的理解。

其实整个影片的关注就是两件事: 第一是人物的心理,第二是气氛。导演和摄影对人物的动机和心理采取彻底的自然主义态度,不评论,不美化,赤裸裸地展现给你看(pun intended),可爱的,可笑的,可怜的,可憎的,千疮百孔的人。大多数情况下,人物的心理还是能猜得出来的,多亏几个演员了。某些地方相当模糊,似乎有两三种不同的可能,伤了点脑筋,后来倒过来听commentary,才发现原意就是模糊的。例如某处一个角色可能在哭又似乎在笑,很迷惑,原来原著里就是暗示二者都可能甚至同时发生。

另一个绊倒我的地方是,这个DVD 竟然没有英文字幕!这可是Glasgow口音呐,有名的难懂,连爱丁堡人都说听不懂的。真害死我了,几个关键的地方要听了commentary才明白,例如,那条船是Ella而不是她丈夫的。

看了这片子,倒让我想去借来这本书瞧瞧。不过里面大量的床戏大概比电影有过之而无不极,也不知道美国的图书馆有没有。床戏之难拍好,大概跟喜剧一样,是件极其delicate的任务。好的床戏,目的不在于什么“美感”,而是要推动情节,表达人物的感情和动机。不得不说,这里面的几场床戏基本上都很出色,圆满完成任务。

另外一个感慨:书和电影的差别。按编导David McKenzie的说法,他的改编是非常忠于原著的。可是作者Trocchi 是个诗人,从Joe的两段独白和删掉的话外音叙述就看得出,原著的文字美伦美奂,电影能保留其气氛已经十分难得。 只是文字之美,和画面的气氛,其实是两回事,不可互相替代的。McKenzie拿掉话外音的确是明智之举,否则Joe这个人物的效果会完全不一样,书之长变成了电影之短。

从commentary里面屡次提到“书里如何如何”,我也能猜得到,小说里面有更直接了当的哲学辩论,主义、理想、批评,等等,到了电影里就只剩下一丝模糊的存在主义的印象。形而上的探讨,不适合用在电影里,除非极其有限地在背景游荡。

最后一个感慨:百无一用是书生,原来中外皆同啊。这个知识分子Joe,苦闷的作家,一样是个软塌塌的旁观者。超脱之不可能,置身事外的理想之荒谬,听上去挺耳熟啊。

我受了宣传的误导,以为Joe这个人是个sex addict,见女人就勾引的。看到最后一琢磨,才意识到根本不是这回事。他在全片里跟四个女人发生肉体关系,每一个都是有理由的(当然这个理由是否正当又是另一回事)。他跟Cathie是地地道道的恋爱关系,他们分手也不是因为他不忠实。跟Ella的关系,注意,是在发现Cathie尸体以后才开始的,而在此之前他已经在船上干了几个月却并没有什么事发生。Joe和Ella的妹妹Gwen在胡同里搞那场戏,已经把两个人各自打的算盘描述得清清楚楚。只有最后的一段跟新房东的太太上床,那真是pathetic self-loathing.

片子的主题/中心思想是一个字:guilt。既可以当作有罪(或无罪)解,又可以认为是心理上的罪恶感。Joe在Cathie之死这件事情上本来是无罪的,他并没有推她进河里;但是他在被误判死刑的管子工之死上却不完全是清白的,间接导致了这件legal murder。而他的罪恶感却广泛得多了,Cathie之死,管子工,Ella,Les,这些人都被他的行为和决定所影响。他想要自由自在不留痕迹地生活,永远做个“局外人”,却还是给别人带来灾难,这一切的破坏和毁灭都因他而起。
Last edited by Jun on 2005-06-01 12:41, edited 2 times in total.

barb
Posts: 204
Joined: 2004-04-24 6:10

Post by barb » 2005-05-31 20:33

我一听说有人还债这回事儿就兴致勃勃地赶来了:lol:

我也顶喜欢Tilda Swinton的表演,但是Ewan McGregor在这里真美不是吗。欣赏表演之余,我比较好色。最近看Queer As Folk,里面Brian那个角色老让我想到Joe,游戏众生,不是为了游戏,又是为了游戏,这里面不是要生出什么逻辑思辩来,而是有一些可辨不可辨,可言又言不得的东西囫囵着表现出来,人生、人的情感里总有这么一些东西。

师父赶明儿读了原著赶紧给我讲讲吧,看懂这种东西我这辈子是不指望了。我有一本叫《作家和电影》的小说,我常时不时地翻翻,其中就讲过,小说和电影比起来的难简,不是说小说就比电影高明,但是小说表达的东西的确比电影复杂得多得多。可是电影也有它不可取替的地方,比如那些床戏,小说里如果有描述其间人物的各式心理,固然是拍不出来的,可是拍出来的那些把观众放到了局外人的境地,格外有一种触动,那和作为读者不自觉地代入角色,是不同的。所以“简单”的电影总是更吸引我。

Post Reply